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使用中的维护

    作者:刘海菊;范久波;陈斌;李智山;段清理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用于心肌损伤标志物、乙型肝炎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等的定量检测,目前已在三甲医院广泛应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应用体会及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分析前:标本分离血清时不能有气泡、浮游物、凝块;血清不多时吸入样品杯中再上机;正确更换激发液和预激发液;试剂提前添加.分析中:注意识别和处理常见故障,包括吸样针/试剂针不能完成吸样、卡杯、反应转盘报警、反应杯在卸载站堵塞、吸样针/试剂针Z方向报警、温度传感器报警及螺线管故障等.分析后:结果审核时要注意批量结果阴性、多数结果靠近参考范围及结果频繁报RLU低时要查找原因;避免试剂在仪器中挥发,定期对电路板除尘,并做软件备份和UPS定期更换.美国雅培公司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本科室主要用于心肌损伤标志物、乙型肝炎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等的定量检测.

  •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观察

    作者:冯珊

    目的 观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治疗前后变化,探讨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方法 分别测定30例无黄疸新生儿(健康组)与4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比较3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健康组比较,CK-MB、CTNI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比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后胆红素及心肌损伤各指标显著降低 (P<0.05).结论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确有一定的心肌损伤,提示临床医生这种心肌损伤是可逆的,对于间接胆红素过高的患儿有必要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控,注意对心肌的保护与治疗,预防心肌损伤.

  • 缺血性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标准化

    作者:王玻;韩靖云

    在许多临床实验室中,生化标志物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肌损伤的测定正日益成为常规,本文就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对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有关建议作一讨论.

  • 常见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净;李雪;杨丽琼;施茜

    目的 评价4种常见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该院以"急性胸痛"症状为主诉收住入院的200例患者,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在AMI中的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1)AMI组cTnT、CK-MB、MYO、H-FABP分别为0.162(0.027~0.457)μg/L、14.660(8.570~17.630)μg/L、149.000(68.000~234.000)μg/L、(6.330±1.990)ng/L,与非A M I组[0.007(0.005~0.010)μg/L、1.650(1.220~3.080)μg/L、34.000(25.000~75.000)μg/L、(4.000±1.56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各指标单独检测阳性率高于非AMI组(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3)cTnT、CK-MB、MYO、H-FABP的佳诊断界值(Cut Off)分别为0.0145μg/L、7.7800μg/L、110.0000μg/L、5.9000 ng/L.(4)cTnT、CK-MB、MYO、H-FABP单项及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性能中,准确度高的项目是cTnT(91.5%),灵敏度高的项目是cT nT(89.3%),特异度高的项目是cT nT(92.0%),阳性拟然比高的项目是cTnT(11.2),阴性拟然比低的项目是cTnT(0.12).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优于3项指标联合检测(P<0.05),并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检测条件确立适当的临床诊断界值.cTnT、CK-MB、MYO、H-FABP联合检测诊断性能均高于各单项指标,但单项指标各具优势,应根据临床对AMI的诊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或单项指标检测.

  • 标本类型和离心时间对临床常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崔明;鞠少卿;景蓉蓉

    目的 探讨肝素锂抗凝血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浆、血清等3类标本和缩短离心时间对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VITROS 5600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28例3类标本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并进一步行cTnI的EDTA-K2干扰试验;将21例肝素锂抗凝标本在4 000 r/min分别离心2和10 min后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采用SigmaPlot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EDTA-K2抗凝组cTnI比肝素锂抗凝组低约15%,血清组CK-MB比肝素锂抗凝组高出大概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试验证实EDTA-K2对检测cTnI存在负干扰.将肝素锂抗凝标本离心2 min与10 min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锂抗凝血浆、EDTA-K2抗凝血浆和血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间存在不一致性;缩短离心时间既不影响检测结果,又能缩短标本周转时间,使临床和患者获益.

  •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兴文

    目的 评价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I(cTnT/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 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0例AMI患者进行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谱比较.结果 心肌标志物在AMI发病早期升高的幅度较心肌酶谱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I、Myo、CK-MB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冉崇明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减少非Q波型AMI误诊的机会.方法 通过单克隆金标志双抗免疫渗滤快速分析法,动态观测心肌标志物在非Q波型AMI时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非Q波型AMI的相对敏感性为38.3%~85.1%,诊断符合率为62.1%~82.8%,均随时间增加逐渐增高;相对特异性为75.0%~100%,漏诊率为14.9%~61.7%,均随时间增加降低;心肌肌钙蛋白T(cTnT)、cTnI在不同时间均优于CK-MB mass,Myo相对敏感性在6 h后迅速从85.1%下降至44.7%、12.8%,漏诊率在6 h只有14.9%.结论 cTnT、cTnI、Myo、CK-MB mass对非Q波型AMI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临床应用将减少非Q波型AMI 误诊的机会.

  • 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3个常用"金指标"的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曾迎春;王立军;邹前福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对25例AMI患者、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其他疾病患者的血清Mb、cTnI进行检测,用日立7180生化仪检测CK-MB,分别进行组间分析,比较其敏感性高低以及敏感性与患病时间的差异.结果 Mb、cTnI诊断AMI灵敏度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分别为84.0%、96.0%,明显高于CK-MB的64.0%;UA组中Mb、cTnII阳性率分别为25.0%、43.75%,明显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病的前16 h内Mb、cTnI阳性诊断率均高于82.0%,而CK-MB则为32.4%.结论 cTnI和Mb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用于AMI与UA的早期诊断与鉴别时要优于CK-MB.

  • 电击伤患者心肌标志物以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

    作者:刘曙平

    目的:探讨电击伤对人体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对电击伤患者前后2次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尿素(BUN)、肌酐(CRE)、尿酸(UA)、胱抑素 C(Cys C)、二氧化碳(CO2)、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酰转氨酶(GGT)、总蛋白(TP)、清蛋白(ALb)等17生化指标。结果(1)该3例患者首次检查心肌标志物 AST、LDH、Mb,CK、CK-MB、cTnI 等6项指标均明显升高。(2)肾脏标志物 BUN、CRE、UA 等3项指标不同程度升高。(3)肝功能标志物除 AST 外,TB、ALT、ALP、GGT、TP、ALb 等6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电击伤能引起人体心肌的严重损伤,对肾脏有一定的损伤,对肝脏损伤较轻。

  • Tako-Tsubo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作者:魏俊涛;李慧敏;聂昆;陆梦

    Tako-Tsubo心肌病也称为应激性心肌病、伤心综合征等。该病临床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类似,包括应激诱发的剧烈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可逆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及可伴有或不伴有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极易误诊。本组回顾性分析11例Tako-Tsubo心肌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其的诊断价值。

  •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白延涛;石全宝;李燕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肽素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并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肝素静脉泵注+阿司匹林口服等对症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10 g静脉滴注,b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10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及IMA、和肽素等指标变化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h,两组患者的LVDd、LVSd较治疗前显著缩短,LVEF、IM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K-MB、和肽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Tn Ⅰ水平较治疗前逐渐提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增幅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的Ⅰ~Ⅱ级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方面,两组患者除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例数及总发生率均显著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AMI,可有效提升心肌损伤标志物、IMA及和肽素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从而提升预后质量.

  •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增栋;朱健华;姚登福

    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程度、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估计等方面,心肌损伤标志物分析的临床价值已被公认,且在心肌的非侵入性监测、对于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起重要作用.现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不同心肌标损伤标志物联合应用方案的比较

    作者:张鹏;郑磊;曾方银;刘杰;王前

    目的 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增加心肌标志物组合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随机纳入急诊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组成待研究人群,定量测定每位患者入院第一管血的血清H-FABP及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Myo),随后根据WHO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AMI与心梗疑似患者.绘制3种标志物用于诊断AMI的ROC曲线.通过ROC曲线确定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MI的佳Cutoff值,并对设计出的3种诊断AMI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试验(cTnI+Myo、cTnI+H-FABP、cTnI+Myo+H-FABP)的各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3种标志物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cTnI 0.938(95%CI0.888~0.988),AUCMyo 0.743(95%CI 0.651~0.836),AUCH-FABP 0.919(95%CI 0.873~0.964);根据ROC曲线确定的各指标用于诊断AMI的cutoff值分别为CutoffcTnI 0.5 ng/mL,CutoffMyo 90 ng/mL,CutoffH-FABP 5.7 ng/mL.据此推算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组合诊断AMI的敏感度(按cTnI、Myo、H-FABP、cTnI+Myo、cTnI+H-FABP、cTnI+Myo+H-FABP的顺序)分别为0.804、0.674、0.783、0.957、0.957、0.957;特异度分别为0.966、0.747、0.954、0.724、0.92、0.72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910、0.722、0.895、0.805、0.932、0.805.与"cTnI+H-FABP"相比,敏感度cTnI(Z=2.261,P=0.024)、Myo(Z=3.497,P<0.001)、H-FABP(Z=2.478,P=0.013)、特异度Myo(Z=3.062,P=0.002)、cTnI+Myo(Z=3.378,P<0.001)、cTnI+Myo+H-FABP(Z=3.378,P<0.001)、诊断符合率Myo(Z=4.528,P<0.001)、cTnI+Myo(Z=3.064,P=-0.002)、cTnI+Myo+H-FABP(Z=3.064,P=0.002)与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nI+H-FABP"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AMI表现出高的诊断敏感度与较高的诊断特异度,其在临床出现急性胸痛人群中诊断AMI的价值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

  • 超声微泡造影引导肺穿刺诊断空洞型肺鳞癌1例

    作者:宫帅;燕海英;刘跃建

    患者,男,76岁,因间断咯血,伴咳嗽咳痰半年,加重1月,于2012年4月1日15时收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科.近半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表现为痰中带血,色鲜红,量少,尤以晨起明显.于外院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患者2年前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余既往史无特殊.嗜烟约30年,平均15支/天.入院时体温36.7℃,呼吸频率25次/min,心率110次/min,血压106/60 mm Hg.听诊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心音低钝;腹部检查无异常;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白细胞7.1×109/L,中性粒细胞5.9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38,血小板计数228×109/L,血红蛋白102g/L,白蛋白25.1 g/L,血钾2.91mmol/L,血沉98mm/60min,真菌G实验阴性,痰查抗酸杆菌、脱落细胞均阴性,PPD试验(+),大小便常规,凝血,心肌损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 PCI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静朝;崔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先进而有效的手段,在近20多年中已取得迅速发展.随着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进,术中及术后的死亡率和紧急冠脉搭桥术逐渐减少,但术后心肌损伤仍是常见并发症.在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期,PCI术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酸激酶(CK)的升高曾被认为是正常现象,并且对预后无价值.然而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术后CK-MB增高超过正常高限的3倍就应视为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增高预示长期预后不良,包括死亡率增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本文就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肌标志物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袁东;程平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用药前后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血清CRP、cTnT及CKMB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0.26±0.11)明显低于对照组(0.38±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 d,试验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轻度出血及无显著意义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STE-ACS患者,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其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成瑶;王莉;毛志刚;张居龙;张立

    目的 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急性胸痛症状患者,根据2007ESC/ACCF/AHA/WHF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确诊AMI患者与心梗疑似患者.计算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AST,CK,CK-MB,LDH,HBDH,肌钙蛋白I(cTnI), CK-MB mass]各指标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检测浓度、阳性率、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 ①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92.5%,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酶谱和cTnI并联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37.29%,其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其它并联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酶谱和cTnI串联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和100%,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其它串联组高,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和鉴别诊断AMI的较好指标;心肌酶谱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差,应联合cTnI、CK-MB mass进行AM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纳入cTnI的心肌酶谱组合表现出了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并联试验明显提高了灵敏度,串联试验明显提高了特异性.

  • 冠脉介入治疗后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贺勇;郑明霞;崔凯军;张立;冯沅;胡宏德;黄德嘉

    目的 分析造成冠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各临床因素,并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129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且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基线正常的患 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复查CTnI水平,并进行院内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结局.结果 边支丢失或血流受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以及糖尿病是术后患者CTnI升高的预报因子.CTnI升高组的 心肌梗塞率高于CTnI正常组,临床观察发生心绞痛症状者亦较多,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介入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升高与复杂病变和介入操作并发症有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患者的预后.

  • 银杏酮酯滴丸对PCI术后相关心肌损伤及再发心绞痛随访研究

    作者:艾民;颜昌福;夏福纯;贺剑

    目的 探讨银杏酮酯滴丸对PCI术中心肌损伤及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冠心病行PCI术患者217例,随机被分为治疗组113例(常规西药治疗加服银杏酮酯滴丸)及对照组104例(常规西药治疗).PCI术前、术后6h、12h、24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术后随访再发心绞痛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PCI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K-MB及cTnI水平升高,且术后6h、12h、24h血清CK-MB及cTnI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绞痛再发率治疗组(20.4%)低于对照组(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组无再发心绞痛及MACE事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及术后常规服用银杏酮酯滴丸可减少术后心肌损伤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

  •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损伤和易损斑块生化标志物检测进展

    作者:刘成桂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病死率危急症,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曾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随着对ACS研究的深入,发现从稳定性心绞痛(SAP)发展到UAP、非Q波心肌梗死(NQMI)至Q波心肌梗死(QMI),是由轻到重的连续病理变化过程,而且在UAP阶段已发现有微小血栓形成引起的微小心肌损伤(MMD).因此,ACS实验诊断的关键是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而对易损斑块标志物的检测,则可预警ACS的发生.

219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