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续开大垂直曲结合下颌联冠斜面导板在前牙反殆中的应用

    作者:李宝卓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表现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或兼而有之.对于较严重的病例多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而对于轻、中度的病例,可采用固定矫治,通过牙齿的代偿性移动,达到补偿骨骼畸形的目的.我科对30例轻、中度病例采取连续开大垂直曲结合下颌联冠斜面导板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上颌骨前牵引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进展

    作者:席兰兰;李涛;王旭霞;张君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约有21%的患者是由于上颌后缩而下颌发育基本正常.临床上常用口外上颌骨前方牵引器来矫治替牙期或乳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前牙反牙合[1].有临床研究发现经过8~12个月的上颌骨前方牵引矫治,上颌骨可以向前获得约2~4 mm的距离[2].上颌骨前方牵引矫治器通常利用额、颏、枕等部位作为支抗,施力与上颌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重力的牵引,影响颅面骨缝的改建,刺激上颌骨矢状和垂直向的生长,从而达到矫正上颌发育不足的目的[3].

  • 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

    作者:薛慧;王小明;郑军;王丽艳

    目的 探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Class Ⅲ twin-block magnetic orthopedic appliance,TMOA-Ⅲ)早期矫形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 76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9.1岁,均为上颌后缩造成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男21例,女17例.观察组佩戴TMOA-Ⅲ5~8个月,平均7.5个月;对照组不佩戴任何矫治器.治疗前后对每例患者行X线头影测量,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上颌前移明显,长度显著增加(SNA、A-NPg,P<0.05;PNS-A,P<0.005),侧貌改善(UL-EL、NsPgs-HL、面凸度,P<0.005;LL-EL,P<0.05).结论 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TMOA-Ⅲ可有效促进上颌骨矢状向发育及前移,以改善骨Ⅲ类关系及软组织凹面型,是传统面架前牵引之外可选择的另一种矫治方法.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及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特征

    作者:郑益略;姜婵媛;宋涛;秦邦国;尹宁北

    目的 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形态、位置、特征及上颌骨发育的差异.方法 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成年上颌后缩的唇腭裂组32例,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组24例,对照组32例.拍摄CT片,用Mimics16.01软件分别测量牙齿标记点到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距离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唇腭裂组上颌骨骨量VM以及上颌骨总体积V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上颌窦体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上颌骨牙弓前段、后段以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3M⊥CP 、P3M-P6M⊥CP和A1-P6M⊥CP)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唇腭裂组与非唇腭裂组比较,上颌牙弓突点A1到冠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唇腭裂组P3M点、P6M点到冠状面的距离大于非唇腭裂组 (均P<0.05);唇腭裂组的上颌骨在牙弓水平的前段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3M⊥CP 和A1-P6M⊥CP) 均明显小于非唇腭裂组(P<0.05).结论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矢状向的发育不足和位置后移均会导致上颌突度不足;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上颌骨的位置较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明显后移.

  • 适用于替牙早期的前方牵引器口内装置的制作和应用

    作者:韩晓希;李靖桓;苏莉

    上颌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矫治器是临床中治疗因上颌后缩引起的III类错畸形的常用方法之一.虽然对前方牵引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快速扩弓仍有争论,但多数学者认为扩弓能起到松解骨缝,促进上颌骨前移的作用[1,2].关于前方牵引的矫治时机,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上颌骨易在矫形力的作用下发生移位,从而获得较多的骨性改变[3,4].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前方牵引的效果有所下降,牙性改变增大.

  • 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刘伟涛;周彦恒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 29例7~13岁患者随机分入两组.观察组: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对照组: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面罩前方牵引.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传统和直角坐标系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疗程7.04个月短于对照组11.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Np增加量1.28 mm小于对照组2.0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颌前移量较小.观察组治疗后下颌向后下旋转移动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显著(P<0.01),与对照组旋转方向相反.结论 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早期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方法,其治疗后上颌前移量有略小于传统的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面罩前方牵引的趋势.

  • 成人Ⅲ类错(牙合)的正畸减数矫治

    作者:李九军;陈凤山

    某女,25岁10个月,主诉:前牙"兜齿"要求矫治.无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正畸治疗及拔牙史.一、临床检查面中部塌陷,上颌后缩,恒牙列,口腔卫生良好,磨牙近中关系,尖牙中性关系,前牙反,反覆6 mm,反覆盖3 mm, 上牙弓拥挤10 mm,下牙弓拥挤2 mm,上颌中线正,下颌中线右偏约1 mm,下颌可以后退到切对切位置,开闭口运动正常,双侧耳屏前轻度压痛,有弹响,父母无反.

  • 正畸拔牙联合正颌手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作者:陈磊;吴高义;刘彦普;段银钟

    一、病例摘要患者男,17岁.主诉:因地包天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即出现前牙反(牙合),但未行治疗,家族中无类似错(牙合)情况,全身状况良好.二、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侧面观呈凹面型,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无口腔不良习惯.口内检查:恒牙(牙合),双侧尖牙、磨牙近中关系. 上颌牙列重度拥挤,12腭侧位,22远中腭向扭转,间隙不足,下颌牙列中度拥挤,下牙弓相对上牙弓狭窄,前牙、后牙代偿性舌倾.上颌中线右偏约2.5 mm.前牙反覆盖约12.0 mm,反覆(牙合)约1.5 mm,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

  • 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作用及其远期疗效

    作者:李霞;陈远萍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故早期进行矫形治疗尤为重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上颌骨后缩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前方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国外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已通常采用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本文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与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 两种不同扩弓方法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伟涛;周彦恒

    目的 探索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可行性和方法,对比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例上颌后缩患者,每组10例.A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B组:上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加前方牵引.对治疗前及前方牵引6个月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扩弓并前方牵引6个月后上颌显著前移和逆时针旋转,下颌向后下方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两组间对比:反复扩弓回缩组前方牵引后上颌前移量(A点3.56 mm)显著大于单次扩弓组(A点2.12 mm).结论 使用上颌反复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是可行的,其对前移上颌的效果优于单次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

  • 牵张成骨技术在唇腭裂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梁立民;柳春明

    用于唇腭裂治疗的牵张成骨技术有两种类型:①通过切骨的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②骨缝牵张成骨(suture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SDO),也称缝扩张技术(suture expansion).近3~4年的研究已涉及延长硬腭、关闭硬腭裂隙和牙槽嵴裂、矫治上颌后缩诸方面,标志着唇腭裂骨骼畸形和缺损修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 腭裂修复术对不同年龄患者上下颌牙弓关系影响的研究

    作者:彭兆伟;MA Lian;贾绮林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接受腭裂修复术的年龄对患者上颌牙弓相对于下颌牙弓位置关系的影响. 方法 年龄>10岁、腭裂术后2年以上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103例,根据接受腭裂修复手术时的年龄分为3组,A组:≤3.0岁手术组(n=38)、B组:≤6.0岁手术组(n=36)和C组:>6.0岁手术组(n=29).用上下颌牙弓石膏模型,对其牙弓关系行Goslon Yardstick等级评价,并对不同手术年龄组间的Yardstick等级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 统计学检验显示Yardstick等级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6.0岁以下行腭裂手术的两组患者的上颌牙弓相对于下颌牙弓的后缩程度无差异,6.0岁以上行腭裂手术患者的上颌牙弓相对后缩程度要明显小于3.0岁以下手术者,稍小于6.0岁以下手术者,上颌牙弓相对后缩程度随手术年龄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

  • 两种扩弓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效果的影响

    作者:熊再道;柯杰;赵桂芝;林清华;杨鑫铭;肖依寒

    目的 通过头影测量观察比较上颌单纯快速扩弓与反复快速扩缩两种不同扩弓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前方牵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扩弓方式分为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相应的测量,采用SPSS 19.0软件对对各组治疗前后所测得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各测量项目的前后变化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发生了明显的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移,其中单纯扩弓组患者SNA增加(3.18±1.92)°,SNB减小了(2.73±0.82)°,ANB增加了(3.94±0.85)°,A-VL增加了(3.53±2.29)mm,B-VL减小了(3.31±2.71)mm;反复扩缩组SNA增加(4.85±1.38)°,SNB减小了(2.49±0.65)°,ANB增加了(4.94±1.07)°,A-VL增加了(6.39±3.15)mm,B-VL减小了(3.93±1.95)mm.上前牙发生了唇倾的同时伴有下颌平面角的增大,两组U1-SN分别增加了(3.97±2.46)°、(4.07±1.68)°,MP-SN分别增加了(3.81±2.21)°、(3.51±1.34)°.其中反复扩缩组SNA(t=2.233,P=0.038)、ANB(t=2.314,P=0.033)、Wit值(t=3.474,P=0003)增加量明显高于单纯快速扩弓组,其余指标变化量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需要前方牵引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反复扩缩比单纯快速扩弓能够更有效的前移上颌骨,纠正上下颌骨异常位置关系.但是反复扩缩并不能减少下颌骨的后下旋转及减轻上下颌牙性代偿.

  • 上颌前牵引中两种口内固位装置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谢永建;麦理想;卢新华

    目的:探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式口内固位装置结合上颌前牵引矫治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3例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分为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牵引组(13例)和包绕牙合垫结合上颌前牵引(1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前牵引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牵引后的差值变化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后均出现SNA增大、ANB减小、下颌骨长度增加、Y?axis、MP/FH、MP/SN、PP/MP、U1?SN增大、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扩弓组患者前颅底长、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下切牙明显舌倾。包绕牙合垫组患者后颅底长明显增加,面角明显减小,前面高明显增加。两组间对比:S?Ba、NPg?FH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加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在临床上是确实可行的,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上颌反复扩缩前方牵引三维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王怡然;周彦恒;王雪东;魏松;刘伟涛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扩弓前牵对上颌标志点三维方向变化的影响,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6例上颌后缩患者,使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反复扩缩组(alternating rapid palatal expansion and constriction group,RPE/C)和对照组(rapid palatal expansion group,RPE),各18例.RPE/C按照上颌快速扩弓两周、缩弓两周的顺序重复扩缩共10周,后两周扩弓后行面罩前方牵引,RPE上颌快速扩弓两周后行面罩前方牵引,分别于治疗前(T1)、扩弓后(T2)、前牵后(T3)拍摄CBCT.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颌面部三维重建、上颌标志点定点和测量分析.结果:RPE/C治疗结束上齿槽座点(subspinale,A)前移(3.06±1.29) mm,RPE(2.16 ±1.27) m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E/C治疗各阶段标志点变化更对称;两组患者总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E/C上颌骨性标志点矢状向、冠状向和水平向变化趋势:扩弓T2-T1阶段前下、增宽变化,前牵T3-T2阶段前上、缩窄变化,总治疗T3-T1阶段前下、增宽变化,其余测量项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后前方牵引对早期治疗上颌后缩畸形有效;与上颌单次扩弓前方牵引的方法相比,上颌反复扩缩前方牵引对治疗中的上颌骨前移和对称性变化有利;CBCT在正畸测量分析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 新型磁力矫治器治疗骨性反(牙合)

    作者:余炜伟;莫澜;李爱霞;莫三心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相当复杂,其中以上颌后缩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较为常见.临床上常采用颏兜、前牵引等来抑制下颌生长,促进上颌发育,但效果不肯定.本研究采用磁力矫治器来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

  • 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上颌后缩畸形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鹏;苏哲君;张兴乐;尹雪莲;赵婵媛;霍峰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替牙期上颌后缩畸形伴牙弓后段拥挤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替牙期上颌后缩为主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应用改良前方牵引器,口外面罩牵引,口内推磨牙向后配合腭部扩弓,进行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牙覆盖平均增加3.6mm,上齿槽座点A点平均前移2.1mm,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1.9度,近中移动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后移2.5mm,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明显改善,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前方牵矫治器,可有效治疗上颌后缩畸形患者的骨性III类关系和改善侧貌外形,并且使近中移动的第一磨牙后移,解除牙弓后段拥挤.

  • 轻力上颌前牵引矫治学龄前期上颌后缩畸形的侧貌变化

    作者:韩金友;李岩;徐琳;姚燕

    目的 观察分析轻力前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三类牙颌畸形的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例乳牙期骨性III类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轻力前牵引治疗,每侧施力约100-150g,前牵引力的方向与合平面成15°左右,两侧施力方向要平行,要求患者每天坚持戴l4h以上.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结束时患儿侧貌明显改善,SNA角平均增大2.3°,ANB增大2.9°,上颌长度平均增加或前移2mm,上、下面高之比(ANS-Me/N-Me)平均增加1.22%,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轻力前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牙颌畸形能够促进上颌骨的生长和前移,患者的凹面型改为直面型或者轻度凸面型,疗效明显.

  • 轻力上颌前牵引矫治学龄前期上颌后缩畸形的侧貌变化

    作者:韩金友;李岩;徐琳;姚燕

    目的 观察分析轻力前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三类牙颌畸形的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例乳牙期骨性III类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轻力前牵引治疗,每侧施力约100-150g,前牵引力的方向与合平面成15°左右,两侧施力方向要平行,要求患者每天坚持戴l4h以上.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结束时患儿侧貌明显改善,SNA角平均增大2.3°,ANB增大2.9°,上颌长度平均增加或前移2mm,上、下面高之比(ANS-Me/N-Me)平均增加1.22%,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轻力前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牙颌畸形能够促进上颌骨的生长和前移,患者的凹面型改为直面型或者轻度凸面型,疗效明显.

  •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鼻上颌复合体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

    作者:朱吉坤;张桂荣;郭艳明;李济强;刘继辉

    目的 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鼻上颌复合体部软组织变化,为临床治疗上颌后缩的患者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9 ~11(平均10.5)岁,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采取上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前方牵引时间6~8个月.试验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并测量各项鼻部形态及口颌部软组织侧面形态指标,综合分析矫治前后差异.结果 矫治前后鼻部软组织鼻根点距离(Ns-Y)、鼻尖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中点距离(M-Y)增大(P<0.05),鼻尖点距离(Prn-Y)、鼻额角增大(P<0.01),鼻唇角减小(P<0.05).唇部及颏部软组织上唇凹点至Y轴的距离(As-Y)、上唇突点至Y轴的距离(UL-Y)、上唇凸距(UL-E)、上唇基角(S-Ns-Sn)均增大(P<0.01);下唇凸距(LL-E)、软组织颏前点距离(Pos-Y)均减小(P<0.05);矫治前后下唇凹点至Y轴的距离(Bs-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不仅可以早期矫治上颌后缩Ⅲ类错(牙合)、改善上下颌骨不调关系,同时有助于鼻上颌复合体部软组织良好外形的形成.鼻部及上唇前移、颏部后移,使患儿侧貌突度更趋于协调美观.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