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骨前牵引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进展

    作者:席兰兰;李涛;王旭霞;张君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约有21%的患者是由于上颌后缩而下颌发育基本正常.临床上常用口外上颌骨前方牵引器来矫治替牙期或乳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前牙反牙合[1].有临床研究发现经过8~12个月的上颌骨前方牵引矫治,上颌骨可以向前获得约2~4 mm的距离[2].上颌骨前方牵引矫治器通常利用额、颏、枕等部位作为支抗,施力与上颌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重力的牵引,影响颅面骨缝的改建,刺激上颌骨矢状和垂直向的生长,从而达到矫正上颌发育不足的目的[3].

  • 牵张成骨术在唇腭裂继发重度发育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付雪飞;王青;徐卫华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治疗唇腭裂继发重度发育畸形。方法:对2例患者首先采用牵张成骨技术前徙后缩的上颌骨,2期继而采用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术后进一步正畸治疗矫正咬合关系排齐牙列。结果:2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上颌骨水平牵引距离为9~12mm,ANB由术前的~9.5°增加到~1.41°,面型及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经1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唇腭裂继发重度发育畸形可以获得满意效果,具有更强的颌骨延长能力和更理想的术后稳定性。

  • 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畸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国;戴永雨

    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腭裂患者的腭部不仅表现在腭部软组织裂开,而且形成腭穹隆的双侧腭骨水平板在腭中缝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与鼻中隔不相连,造成口、鼻腔相通;软腭的裂开破坏了肌纤维在中线形成的拱形结构,肌纤维呈束状沿裂隙边缘由后向前附着在硬腭后缘和后鼻棘,中断了腭咽部完整的肌环.

  • 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方法选择的初步研究

    作者:谷岩

    目的通过对替牙期轻中度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为临床医师确定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样本分为正畸治疗组和矫形治疗组,分别为15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病例的选择标准为:(1)前牙反(牙合),(2)-2<ANB<1,头影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正常,(3)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4)轻中度凹面型.正畸治疗组采用2×4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4个月,追踪两年后无复发.矫形治疗组采用2×4矫正技术,治疗一年内反(牙合)复发或无法完全矫正前牙反(牙合),改用前方牵引进行矫形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追踪两年后无复发.以治疗开始时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头影测量项目之差异,并进行多元判别分析.结果正畸治疗组关节角(NSAr)显著小于矫形治疗组(p<0.01),前颅底长度显著大于矫形治疗组(p<0.001).正畸治疗组后颅底长度也显著大于矫形治疗组(p<0.001).且前面高较大(p<0.05).判别公式Prediction Index(PI)=-0.2(关节角)+0.243(前颅底长度)+0.187(后颅底长度)+3.366,有助于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结论 PI越大(>0),在替牙期以2×4矫治技术矫治轻中度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 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扩弓组与未扩弓组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伟

    目的 比较单纯前方牵引与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以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骨性Ⅲ类错合临床效果.方法 30例替牙期以上颌骨发育不足特征的安氏骨性Ⅲ类错合患者,分为两组:A组15例,单纯前牵引;B组15例,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进行矫治,治疗开始时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两组上颌骨及上前牙变化趋势相同,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②A组SN-PP减小1.19°,B组减小0.6°,而Y轴角增加,下面高的变化,U1-NA角的增大,治疗后面型角的变化,在B组中更明显.结论 ①替牙期进行上颌前牵引可有效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②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可减轻腭平面逆时针旋转,减少前牙唇倾,侧貌改善更显著.

  • 腭侧入路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临床初步应用

    作者:吴煜;李自力;王兴;伊彪;马莲

    目的:评价腭侧入路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腭侧入路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1岁(17~28岁),其中9例患者同期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和颏成形术以获得良好的容貌。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 X 线片,测量上齿槽座点(A)水平移动量、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bsipmale,SNA)和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pramental, SNB)的度数以评价畸形矫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颌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即刻上颌骨 A 点水平前徙量平均为(6.6±1.1)mm,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6.0±1.2)mm。SNA 术前平均为75.9°±2.8°,术后即刻时平均为81.6°±8.6°,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81.0°±2.6°;SNB 术前平均为82.6°±3.7°,术后即刻时平均为78.0°±2.4°,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78.5°±2.4°。结论:腭侧入路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可成功矫正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该术式术中解除了腭侧瘢痕组织的牵拉,能使上颌骨前移更充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上颌骨发育不足Ⅲ度拥挤反牙合的非拔牙矫治

    作者:王学玲;宫琳;邱艳梅;孟宪敏;李玮

    目的 探索上颌骨发育不足Ⅲ度拥挤反牙合病例的非拔牙矫治方法.方法 依次采用腭中缝开展、上颌前方牵引、推上颌磨牙向后及常规固定矫治方法,对经过选择的11例上颌骨发育不足、Ⅲ度拥挤反牙合病例进行非拔牙矫治.将每个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和上颌模型测量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总疗程29~42个月,平均37.7个月.保存了全副牙列,上颌骨的长度和宽度均得到了很好的发育,牙量与骨量匹配,面形较理想.矫治后,X线投影测量指标:SNA,ANB,GoGn-SN,ANS-Me/N-Me,S-N,NAP,UL-E line均比矫治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B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SN和LL-E line变化不明显(P>0.05);上颌模型测量指标:牙弓弧形长度、全牙弓长度、牙弓中段宽度、牙弓后段宽度、基骨弓长度、基骨弓宽度均比矫治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能主动配合治疗但拒绝拔牙的上颌骨发育不足、Ⅲ度拥挤反牙合病例,非拔牙矫治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 关于第4期"思考病例"矫治思路的思考

    作者:左艳萍

    1 矫治难点(1)本病例上下颌骨存在明显矢状不调,通过头影测量结果诊断为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于伴有颌骨异常的错畸形,希望达到颌骨改型的生长改良效果而非牙齿代偿的掩饰性治疗存在一定难度.(2)上颌骨发育不足,面中1/3凹陷,从病例像可以看出上颌骨前段、中段均存在拥挤,中度拥挤矫治后前牙突度的控制存在难度.

  • 前段截骨牵引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

    作者:刘庆成;王敏娇;司家文;王旭东;于洪波

    目的:利用颅外支架外固定牵引技术,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牵引的方式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探讨手术效果并进行术后稳定性的评价.方法:选取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15例,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颅外支架外固定式牵引器进行术后牵引,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术后效果及长期稳定性.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上颌骨前段截骨及颅外支架的固定,术后进行牵引,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面型及咬合关系显著改善,牵引成骨后上颌骨凸度、前牙覆盖、上颌骨长度和高度等显著增加(P<0.05),术后无明显复发(P>0.05).而腭咽腔的深度、软腭长度无明显改变,语音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上颌骨前段截骨配合颅骨外支架牵引能够显著增加上颌骨长度,同时避免了对腭咽闭合功能的损伤,降低了术后复发的风险,是一种理想的矫治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方法.

  • 上颌骨前牵引器与正畸联合治疗单侧唇腭裂的评价

    作者:张桦;房兵;朱敏

    目的: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进行面罩式上颌骨前牵引加正畸治疗,探讨其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14例患者在治疗前、上颌前牵引后及正畸治疗后分别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9个测量指标数据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数据资料用SPSS10.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以确定上颌前牵引及正畸联合治疗对上下颌骨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经上颌骨前牵引器牵引加后期正畸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切牙覆盖达2mm,咬合关系较稳定;侧面呈直面型.SNA角增加,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SNB及下颌平面角SN-MP无变化,P>0.05;颌凸角的差值有显著改变(P<0.001).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进行整形加正畸治疗,能促进上颌骨的发育,下颌骨未见显著的变化;通过上颌前牙轴倾度增大,下颌前牙轴倾度变小以及舌代偿,上颌前牙前移,覆()覆盖改善.这些改变反应在侧貌上,表现为上颌突度增加,上唇变丰满,凹面形变直面形,上下颌协调.

  • 前方牵引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扩弓组与未扩弓组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玉梅;张孟平;查年宝

    目的:比较联合使用前方牵引和上颌快速扩弓与单纯使用前方牵引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9~11岁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儿童,分为2组,A组(10例)在进行前方牵引前快速扩弓1~2周,B组(10例)直接进行前方牵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以McNamara测量法及传统分析项目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两组病例上颌骨及上牙弓前移,前牙反(牙合)改正,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2)扩弓组下颌骨向后下旋转,侧貌改善更为显著.结论:(1)替牙(牙合)期进行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2)上颌前牵引扩弓组产生下颌骨后下旋转,软组织侧貌改善更为显著,对低角病例更为适宜.

  • 骨支持式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蔡鸣;沈国芳

    外科辅助的上颌骨扩弓术的主要适应证是治疗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等畸形.扩弓治疗后,上颌骨横向距离扩大,产生的牙弓间隙有利于正畸治疗排齐拥挤的牙列.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的解剖结构变化,有利于改善诸如咀嚼效率低、鼻通气障碍等口颌功能.骨支持式外科辅助的上颌骨快速扩弓术与传统的牙支持式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外力直接作用于基牙导致的牙周损伤、牙根吸收等常见并发症,其复发率较低,疗效稳定.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手术创伤较大,目前已有多种骨支持式上颌骨扩弓器应用于临床.

  • 慢速腭扩展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潘晓岗;钱玉芬;王国民

    腭扩展是正畸常用的矫治上颌横向发育不足及上颌牙弓狭窄的固定矫治技术.腭扩展分为快速腭扩展和慢速腭扩展,由于快速腭扩展矫治力较大,存在副作用,而慢速腭扩展可提供更接近生理性的力,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慢速腭扩展的矫治器类型、骨性和牙性改变以及与快速腭扩展的比较作一综述.

  • 唇腭裂患者不同截骨方式下上颌骨外置式牵引成骨的比较

    作者:于洪波;王旭东;房兵;沈国芳

    目的:利用颅外支架外固定式牵引器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分别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和整块截骨方式,探讨不同截骨方式的牵引成骨效果.方法: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10例,反覆盖均超过10mm.采用传统整块截骨5例,前段分块截骨5例,均利用颅外支架固定式牵引器行术后牵引.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其矫治效果.利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骨良好,无明显并发症,面形及咬合显著改善.牵引成骨后,SNA角、NA与FH夹角、前牙覆盖、零子午线与Sn距离等显著增加.前段截骨组硬腭长度增加7.50mm,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软腭长度、静止位腭咽腔深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上颌骨前段截骨牵引在增加硬腭和牙弓长度、避免腭咽腔深度增加及腭咽闭合功能恶化方面具有更大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矫治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方法.

  •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

    作者:李青云;邱蔚六;王国民;唐友盛;蒋莉萍;朱敏;沈国芳;卢晓峰

    目的:通过对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RED)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的错误发音数量变化、不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错误发音发生特点及其变化评价,分析上颌骨RED对患者发音方式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上颌骨RED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前后进行语音测听并分类.治疗前后错误发音的差异性用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42.9%患者错误发音数较RED前增加,19.0%减少,38.1%无变化.从发音部位,舌尖前音错误发音发生率高,其次为舌面音.从发音方法,错误发音多发于塞擦音.错误发音类型以咽喉摩擦/爆破音为主,其次为腭化构音和声门爆破音.上颌骨RED后腭化构音累及音节数减少,但咽喉摩擦/爆破音和声门爆破音反而增加,尤其是咽喉摩擦/爆破音.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会对患者发音方式产生影响,在行语音治疗前需考虑全面.

  •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口鼻腔共鸣的变化

    作者:李青云;邱蔚六;唐友盛;王国民;沈国芳;卢晓峰;蒋莉萍;朱敏

    目的:通过研究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RED)的唇腭裂患者前后过度鼻音、过低鼻音的变化,并结合腭咽部结构功能变化、上颌骨前移幅度等因素,综合分析上颌骨RED对口鼻腔共鸣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RED治疗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手术前后语音测听、拍摄静止位及[i]位头颅定位片测量腭咽闭合功能,对检测结果行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患者过度鼻音程度显著加重.RED前61.9%患者存在过度鼻音,RED术后增至9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过低鼻音.上颌骨前移幅度对患者术后过度鼻音加重程度有显著影响.患者腭咽闭合冠状收缩不全率(RVCR)和RED前的过度鼻音程度也直接影响术后的过度鼻音程度.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鼻腔共鸣增加,过度鼻音加重.

  •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i]和[S]声学特性的变化

    作者:李青云;邱蔚六;王国民;唐友盛;蒋莉萍;朱敏;沈国芳;卢晓峰

    目的:通过研究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RED)的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元音[i]和擦音[s]的声学特性变化,分析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对患者腭咽闭合功能和舌位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手术前后测量元音[i]、擦音[s]的声学指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治疗前后[i]和[s]声学特性的变化,并绘制[i]的声学舌位图.结果:RED后患者元音[i]基频能量明显加强,擦音[s]的能量明显降低.RED前后元音[i]声学舌位图上舌位无明显变化,RED后擦音[s]强频区向高频区移动.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腭咽闭合功能恶化,鼻腔共鸣增加,辅音趋向无力,同时发音时舌向前运动增加.

  • Mobius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蔡鸣;沈国芳;房兵

    Mobius综合征(Mobius syndrome,MS)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口-面-肢体畸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先天性面神经瘫痪,亦可累及其他多支颅神经,并可伴肢体和口腔颌面部畸形.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 Hyrax扩弓器前方牵引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临床观察

    作者:谈洲斌

    目的:应用Hyrax扩弓器前方牵引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方法:应用Hyrax扩弓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替牙期3例、恒牙期3例的上颌骨发育不足进行矫治。结果:Hyrax扩弓器具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和向外发育的作用。患者矫治后侧貌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过矫正,顺利进入二期矫正。结论:Hyrax扩弓器前方牵引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解除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方法。

  • 面罩式前牵引矫治儿童上颌骨发育不足的疗效观察

    作者:章卓鸣;刘建华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正畸治疗中的一个难点,在骨性Ⅲ类错(牙合)中有42%~6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足.由于前牙反(牙合)很容易在乳牙期和替牙早期发现,因此,大多患者可以得到早期治疗,面罩式前牵引是早期矫治此类错(牙合)的主要疗法[1].本文旨在研究面罩式前牵引疗法矫治以上颌后缩或发育不足为特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以评估其骨效应和牙效应.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