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与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阎涛;苏亦兵;史良;姚玉强

    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颅脑外伤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64%[2]。这种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常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然后继以纤溶亢进,增加了脑梗死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等继发性脑损伤改变,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急性颅脑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收集我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急性颅脑外伤病例1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变化特征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戴纯刚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n=41,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29%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可进行积极推广.

  • 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传福;朱岩

    目的 探究在急性颅脑外伤手术中异丙酚对患者的脑保护作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随机选取140例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患者接受异丙酚,万可松,芬太尼麻醉;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异氟醚,万可松,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后血糖,血钠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的的血糖,血钠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后血糖,血钠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10.2±0.8)mmol/L、(140.2±11.1)mmol/L、(34.5±8.1)μg/L,对照组手术后血糖,血钠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8.4±0.7)mmol/L、(136.8±8.4)mmol/L、(25.4±7.5)μg/L,结果 经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前心率无较大差异,手术后观察组心率为(74.9±2.9)次/min于对照组(61.5±1.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具有理想的脑保护作用,推荐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应用.

  • CT对急性颅脑外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俊忠

    资料与方法2002年9月~2003年10月因急性颅脑外伤首选CT检查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2~76岁.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操动、昏迷等不同临床症状.急诊科医生首选CT检查,采用CT/e全身螺旋单排CT扫描机,扫描技术为斗颅平扫,扫描参数:层厚10mm,层距10mm,120kv,20mAs,ww78,WL28.

  • 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分析

    作者:汉桂云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出相关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自2006年11-2012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已被确诊为急性颅脑外伤并伴随视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地塞米松球后注射治疗,然后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00%和72.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地塞米松球后注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视神经受到压迫,并且使微循环得到改善,主要对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起支持治疗功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郭喜香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32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2例创伤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75%,死亡率为6.25%.结论 早期规范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57例

    作者:韩家兴

    目的 探讨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曾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114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中患者以单纯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中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3.7%;2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效果较好,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作者:任泽鹏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的效果,旨在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自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64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昏迷时间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清醒的速度加快,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实验组中有89.1%的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脑组织血流改善率(89.1%)显著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治疗急性颅脑外伤能够加快患者意识清醒的速度,改善脑组织血流情况,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清镁离子浓度的变化

    作者:张文川;李世亭;徐顺清;张天锡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脑细胞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 85例ACI患者,GCS>8分35例,GCS≤8分50例,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者一个月后GOS预后评分及外源性硫酸镁的临床疗效.结果 85例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且降低程度与脑伤程度呈正相关;GCS≤8分者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CS>8分者;低镁血症患者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3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4 h内给予硫酸镁能明显提高GOS评分.结论镁离子浓度的降低直接参与了ACI时继发性脑损害,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给予硫酸镁对脑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且它价廉、安全,来源丰富,故有广泛应用前景.

  • 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雅明;董均树;吴绥生

    1954年Burch首先报告了一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临床上将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继发性冠状动脉疾患称为脑心综合征或脑心卒中(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这是初的也是比较狭义的脑心综合征的概念.实际上,各种颅内疾患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急性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炎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高压均可引起心脏损伤.广义的脑心综合征的概念即指各种颅内疾患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伤[1].临床上高度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认为其具有重要价值.

  • 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作者:严红柱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合理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后,178例患者中成功抢救149例(占83.71%),死亡29例(16.29%).结论 急诊科护士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急诊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迅速、准确、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为危重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增加对抢救患者的成功率.

  • 急性硬膜下等密度血肿的CT诊断(附7例报告)

    作者:赵红云

    1资料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CT扫描检查急性颅脑外伤219例,内有硬膜下血肿59例,其中急性硬膜下等密度血肿7例,占11.9%,病程1~3天,均为手术所证实.

  • 脑型脂肪栓塞二例

    作者:王盛标;李云峰;段智;雷小保

    例1,男,27岁,因车祸外伤1 h于2012年7月23日入院,查体:T 36.4℃,P 80次/min,R 20次/min,BP 106/66 mm Hg, SpO299%,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 mm,对光反射灵敏,面颌部多处损害,口唇重度撕裂伤,右侧颈部内侧可见一长约6 cm、深4 cm伤口,出血明显,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左侧下肢木板固定,伤口敷料渗血明显,小腿肿胀明显,足背动脉波动不明显,皮温低,无发绀。 X线:左侧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CT:头颅挫裂伤。诊断为多发伤:急性颅脑外伤;左胫腓骨骨折;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2012年7月24日出现意识状态改变,躁动,伴发热,血氧饱和度下降,CT提示脑肿胀加重,双侧肺弥漫性斑片状影,临床考虑脑挫伤后脑水肿,急性肺损伤( ALI),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继续限制液体量。患者持续发热,高体温39℃,调整抗生素无效,7月25日起患者胸前部、腰背部出现针尖状皮疹,贫血,复查CT及进行头颅MRI检查(图1),考虑脂肪栓塞综合征( fat embolism syn-drome,FES)并脑型脂肪栓塞(cerebral fat embolism,CFE),予以镇静、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左侧下肢制动,白蛋白、激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静脉注射,患者病情逐步缓解,5 d后呼吸状态好转停镇静药物清醒后撤机拔管,10 d后手术骨折固定。1个月后随访,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

  • 血糖变化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救治过程的影响

    作者:李强

    目的:探讨血糖变化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救治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8例,并按照患者血糖的变化将其分成正常组(57例)和观察组(41例),观察血糖变化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救治过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的血糖值为mmol/L,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的血糖值mmol/L,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存活率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中患者的死亡率43.90%高于正常组的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含量的变化对治疗急性脑颅外伤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 探讨老年急性颅脑外伤临床救治

    作者:陆峰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颅脑外伤的临床救治措施。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治疗老年急性颅脑外伤的120例患者,对其中的55例予以外科手术治疗,对其余的65例予以保守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66(55.00%)例,轻微残疾16(13.33%)例,中、重度残疾8(6.67%)例,植物生存10(8.33%)例,死亡20(16.67%)例。结论:对于年龄过高患者,手术时应慎重,而对于状态过差患者,应予以保守疗法。

  • 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张巍丽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措施,优化临床护理配合。方法:以我院2011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收治的9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配合措施。结果:92例患者均进行开颅手术,结合有效的护理配合。术后8例患者死亡,4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9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小时。结论:急性颅脑外伤病情较重,开颅手术时间要求紧迫,手术过程中,合理的配合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手术治疗效果。

  • 急危重病人分区分级管理1500例体会

    作者:杨维光

    根据卫生部颁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1],我院急诊医学科按照指导原则相关要求,将急诊病人进行分级分区管理。科室分成红、黄、绿3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非急症病人4级。提高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的医疗安全。
      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医学科分为急诊ICU、急诊监护室、急诊留观室、住院病房、门诊输液室5个部分。急诊ICU为红区、急诊监护室为黄区、急诊留观室为绿区。2011年7月~2013年7月,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急诊服务,同时采用分级分区管理办法。急诊病人:胸痛、呼吸困难150例,急性腹痛83例,急性颅脑外伤112例,急性创伤458例,急性中毒547例,其它急诊150例。

  • 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探讨

    作者:杨德平

    如何正确处理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中的脑膨出是抢救此类病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脑膨出的原因很多,及时正确判断脑膨出的原因至关重要,作者从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内的手术中共发生26例急性脑膨出,现分析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以録;谢文坚;黄煜松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永泰县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麻醉过程完全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手术开始时即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对比观察不同时间段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合酶等3项指标水平。结果:术后1、2和24 h,观察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24 h,2组患者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9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