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vvh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对应激因子的调控

    作者:李桂军;桂静;肖美英;楼永良

    目的 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对其溶血活性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作用肝癌细胞SMMC7721后,调控肝癌细胞SMMC7721应激因子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构建pET28a(+)-whA表达载体,对包涵体进行三步洗涤后,用金属亲和层析(6×His Tag)纯化重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rVVC),并用溶血试验验证重组蛋白活性.复性重组蛋白作用肝癌细胞SMMC7721后,RT-PCR方法 检验SMMC7721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分泌调节情况.结果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成功获得高表达、高纯度(纯度≥96%)rVVC.兔红细胞溶血试验检测表明,rVVC具有溶血活性,其活性为0.2 μg/HU(溶血单位).RT-PCR结果显示,rVVC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的TNF-α、HSP90 mRNA表达能力,但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表达、纯化并复性的rVVC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的TNF-α、HSP90 mRNA表达.提示rVVC在组织细胞损伤过程中发挥了应激作用.

  • 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清游离皮质醇的变化

    作者:季祥举;朱锡德;张建宁

    皮质醇(cortisol,COR)作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Glucoconicoids,GCs)的主要激素,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应激因子.

  • 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对于CD133分子表达的影响与临床意义

    作者:李伟林;李彩丽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对CD133 分子表达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 试验组予以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注射72~162 mg? m-2奥利沙铂,第1天+静脉滴注200 mg? m-2亚叶酸钙,第1天+静脉注射1.30 g? m-2 5-氟尿嘧啶,第1 ,2天. 2组患者1个周期均为21 d,共治疗3个周期. 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指标、并发症、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IL-10含量变化与CD133 分子表达量变化. 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天数、肠蠕动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术后尿潴留、感染、肠梗阻与吻合口漏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和IL-10 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 ) ,且试验组术后的血清IL-6和IL-10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2组患者的CD133分子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05 ) ,且试验组术后的 CD133 分子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创伤与应激反应的作用少,其机制可能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CD133分子的表达.

  •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程超婵;涂汉明;应爱娟;徐国强;胡灵芝;潘君枝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均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每次100 mL,每天2次,每次注射时间间隔6 h以上,50~70 min内滴注完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阿替普酶5 mg溶于0.9%NaCl 10 mL中静脉推注,10 s内推注完毕;其余45 mg溶于100 mL0.9%NaCl中静脉滴注,6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应激因子表达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1%( 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均显著降低,Barthel 指数(BI)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更显著( 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应激因子表达水平,控制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海云;武进华;王凯;段晓亮;刘彩霞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入院时、术前及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对术前、术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应激因子水平进行测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术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入院时和术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CTH、COR、CRP、WBC、IL-6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予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疼痛体验,有效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承志;甘建辉;涂青;史金麟;于虹;李峰;何双亮

    目的:探究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经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围术期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6年1~12月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80例ASA评级为Ⅰ-Ⅱ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盐酸羟考酮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浆中应激因子[急性期反应蛋白(CRP),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血流动力学方面,盐酸羟考酮组患者在T1、T2及T3的平均动脉压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及T2时盐酸羟考酮组患者与芬太尼组患者相比,前者心率平均水平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围术期应激因子方面,在T2及T3时,盐酸羟考酮组患者血浆中CRP、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水平都较芬太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全麻诱导的患者,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更趋于稳定,应激因子水平也更低.而在诱导期后,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抗应激方面效果相当.

  • 创伤应激反应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冠铭;李天资

    应激是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剧变的刺激出现的包括精神、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方面的综合应答状态[1],应激反应(stress)指机体突然受到一定强度有害的应激源刺激时,产生的应激因子(stressor)对机体的负面作用所引起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损害[2],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3].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3%~50%,其中IR占85%.近的研究表明,短暂的IR是损伤应激反应患者的保护性状态,持续进展的IR是导致患者严重后果的重要危险因素,成为大型手术、危重患者仅次于感染的死亡原因[3].虽然应激反应IR的病变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但对创伤应激反应IR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导乐分娩镇痛仪肌肉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镇痛对改善产妇疼痛及其血清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

    作者:孙彦玲;杨晓丽;朱芸;龙琦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镇痛仪肌肉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镇痛对改善产妇疼痛及其血清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产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入住的孕足月预计可行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并发症的8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入产程活跃期后根据产妇意愿将所有纳入产妇的分娩镇痛方式分为导乐分娩镇痛仪肌肉电刺激组(导乐仪组,共48例)和椎管内麻醉镇痛组(椎管组,共40例).观察和检测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疼痛应激因子及疼痛改善程度.结果 导乐仪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均较椎管组明显缩短,两组同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导乐仪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导乐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开4 cm、6 cm、9 cm三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不超过中度疼痛.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及产后5 min血清疼痛应激因子P物质(SP)、神经肽Y(NPY)、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前列腺素E2(PG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导乐分娩镇痛仪肌肉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的镇痛效果相似,对产妇产程或宫缩的影响较小,操作简单方便,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血液应激因子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

    作者:于民;张文亚;陈桂花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蛋白(APP)、血清纤维蛋白原、血白细胞(WBC)、血糖等应激因子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194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天内检测血清APP、血WBC、血纤维蛋白原及血糖等,入院当天及发病15天时给予神经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好转患者的各项血液应激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数均显著低于恶化患者(均P<0.01)。在扣除年龄和血压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后,应激因子水平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血液应激因子作为应激反应的标志物,其升高的时机与水平能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概率,在临床上可作为脑卒中的预后指标。

  • 应激因子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瓮洁;国维纳;耿春艳;张舵

    急性胰腺炎(AP)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氧化应激能抑制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激活细胞内蛋白酶和促进应激因子释放,终导致胰腺细胞发生凋亡和器官功能障碍.急性、慢性应激因子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呈现截然相反的作用,其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 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中两种术式对WBC、IL-6和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韩君

    目的 比较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中两种术式对WBC、IL-6和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开放组(n=48例)和腔镜组(n=77例),其中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WBC、IL-6和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WBC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 h的WBC水平明显高于各自术前(P<0.05),高峰出现在术后1 d,且明显高于各自术前及术后2 h水平(P<0.05),术后3 d的WBC水平与各自术前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 h的CRP水平在各自术前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3 d的CRP水平与各自术前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机体评估损伤的有效手段有血清WBC、CRP和IL-6.腔镜微创下甲状腺癌手术的细胞应激因子明显低于传统开放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腔镜微创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WBC和CRP明显低于传统开放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可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 线粒体抗氧化应激系统与融合-分裂研究进展

    作者:王颖;余剑波

    氧化应激反应发生于机体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和消除动态失衡、机体抗氧化应激系统功能下降时。由于可造成严重组织和器官损伤,已逐渐引起关注。目前,已发现线粒体内多种抗氧化应激因子如维生素 E、维生素 C、超氧歧化酶、谷胱甘肽、α-硫辛酸、胆红素等均与抗氧化应激相关。线粒体融合和分裂控制着线粒体形态,而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就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线粒体抗氧化应激系统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展开综述。

  • 不同麻醉方式对肺癌手术后患者血清中Ang-Ⅱ、Cor及MDA等应激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理;方琳珂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肺癌手术后患者血清中Ang-Ⅱ(血管紧张素Ⅱ)、Cor(血清皮质醇)及MDA(丙二醛)等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全麻,观察组则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术后应激因子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及术后48小时,Ang-Ⅱ、Cor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率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35.00% (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手术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有助于降低术后患者血清中Ang-Ⅱ、Cor及MDA等应激因子水平,同时有利于促进预后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 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应激因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谢婉花;李亚洁;项道满;陈锋;陈正珊;刘佩珍;周伟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激光治疗术治疗前后血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为制定管理规范和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实施表面麻醉下激光光凝治疗的ROP忠儿30例.在激光治疗术前、治疗术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 h4个时间点抽取30例ROP忠儿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CRP水平,并记录上述4个时间点30例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的数值.结果 与激光治疗前安静状态比较,患儿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在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9、2.55;t=7.74、2.91;t=8.87、2.15;P均<0.05);CRP在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 h与治疗前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6、0.89、1.16,P均>0.05).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 h的水平与治疗前安静状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3.84、3.38;t=6.81、4.42、2.96;P均<0.05),治疗结束时患儿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安静状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0,P<0.001).结论 接受激光治疗的ROP忠儿会产生应激反应,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当重视对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早产儿心率和呼吸等的监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轻应激反应.

  • 关节镜下有限切开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应激因子的影响分析

    作者:朱志勇;曾昭池;阳波;吴开元;张先慧;朱凡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有限切开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有限切开MPFL重建治疗.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其围术期应激因子变化及随访期间膝关节髌骨稳定性、膝关节评分变化.结果 患者术前髌骨外推检验、恐惧试验、J-sign试验优良率均为0.术后6个月患者髌骨稳定性试验优良率均达1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6周Lysholm评分、HSS评分即显著上升(P<0.05).患者术后6小时、术后1天血清应激反应因子ACTH、Cor、IL-6、IL-10、MDA均显著上升,NO显著下降(P<0.05).术后3天患者血清应激反应因子水平与术前1天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后7天SAS、SDS量表评分均较术前1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有限切开MPFL能够有效改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髌骨及膝关节稳定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应激反应因子水平稳定、缓解心理应激状态,对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的改善均具有积极意义.

  • 不同麻醉方式对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及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任建光;吴雅娟;王文军

    目的:探讨分析经不同麻醉方式对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及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系统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脊柱骨病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筛选出其中进行手术清除病灶的患者86例,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43例,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的方式,剩余43例为B组仅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含量从T0期至T3期逐渐上升,在T3期达到顶峰,T4期开始下降,其中两组患者血清中IL-6和IL-10含量从T1至T4期水平均明显高于该组T0期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可以发现,A组患者在T2期和T3期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而A组患者在T2期至T4期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相比于单纯静脉麻醉,有助于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手术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清热解毒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肺表面蛋白和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海燕;王锦伟;吕冬青;何苏苏;李玉苹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肺表面蛋白和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者118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方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痰液情况、应用呼吸机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肺表面蛋白、血管紧张素Ⅰ (AngⅠ)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降钙素原 (PCT)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水平.结果:治疗前, 2组血清肺表面蛋白SP-A、SP-B、SP-C、SP-D, AngⅠ, AngⅡ, PCT, MMP-2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2组SP-A、SP-B、SP-C、SP-D, AngⅠ, AngⅡ, PCT, MMP-2水平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较对照组降低, 痰量较对照组减少, 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和总呼吸机应用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SP-A、SP-B、SP-C、SP-D, AngⅠ, AngⅡ, PCT, 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可缩短应用呼吸机时间, 降低血清肺表面蛋白、AngⅠ、AngⅡ、PCT、MMP-2的表达, 降低痰量和黏稠度.

  • 白藜芦醇调控内质网应激对肥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林岩;王国忠;金莉;肖薇;李波;王珺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 resveratrol,Res)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ISO建立乳鼠心肌肥大细胞模型,分为control组、ISO组、Res干预组和Res对照组。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和ANP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丙二醛( MDA)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GRP78、CHOP、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Res有效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ANP基因表达,心肌细胞凋亡率减少,同时下调GRP78、CHOP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培养液中LDH和MDA含量。结论:Res明显减轻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和CHOP表达,逆转凋亡因子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 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重度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因子及血糖的影响

    作者:李芸芸;龚孝春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重度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因子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2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经静脉注射,对照组经静脉注射与研究组等容量生理盐水,将两组应激因子及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及患者躁动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皮质醇、肾上腺素、血糖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10.214、t=13.753、t=5.970、t=6.251、t=5.896,P<0.05);在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上,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t=2.592、t=2.700,P<0.05);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5.63%;研究组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χ2=9.191,P<0.05).结论 通过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可进一步提高重度烧伤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糖稳定性,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苏醒.

  • 氧化应激与血管老化

    作者:周敏

    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防御各种应激因子的第一道防线,在对应激因子的作用中产生适应性修饰.血管具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其损伤不可避免地引起血管老化,血管老化的炎症假说强调应激诱导的血管老化是系统功能障碍的基础.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