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髁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炅;冯建民

    与全膝关节置换几乎同时起步的单髁(单间室)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特殊形式.由于受到假体设计、手术指征以及操作技术等多方面限制,早期临床随访结果并不满意,因此一直未被骨科医生所接受.90 年代后期,由于微创手术的普遍推广,UKA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手术指征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假体设计上的不断改进,一些坚持进行UKA的医生开始陆续报道了令人鼓舞的中长期随访结果,从而为UKA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地临床依据.

  • 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应用趋势进展

    作者:王旭;马昕;张超;黄加张

    踝关节融合一直是治疗踝关节晚期关节炎的金标准,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重视,成为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保留踝关节功能的另外一种可选择的重要手段。早期由于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近期随访失败率超过50%。随着假体材料、假体设计理念、手术技术等等的进步,近年来,文献报道的5年生存率在78%~91%,10年生存率为69%~77%。但是踝关节融合术与置换术在临床上但是两者之间如何选择,仍然存在一定的交叉与争议。本文就两种手术的优缺点与国际、国内的观点趋势进行一定的文献回顾,希望能够得出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建议。

  • 2014·广东骨科学·院士论坛暨广州骨科研究所微创关节置换术培训中心成立大会及《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关节外科国外文献》首发专题学术研讨会将在穗举行

    作者:本刊编辑部

    2014·广东骨科学·院士论坛暨广州骨科研究所微创人工关节培训中心成立大会及《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外文译刊( CJOJS.FLOJS)首发专题学术研讨大会定于2014年6月6日~7日在广州医科大学举行。

  •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焦点问题

    作者:曹力;纪保超

    自1984年感染假体的生物膜理论被首次提出以来,从预防、诊断到治疗,针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PJI)的研究始终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焦点。目前,对PJI的预防由局部风险因素扩展至全身系统。诊断上除了宏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病原菌生物膜分子机制及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外,假体设计及骨水泥技术在PJI治疗中的重要性也同样引起关注。尽管目前PJI无法根除,但通过近几十年的努力,术后PJI的发生率有了明显改善。相信通过每一个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定会使关节疾病的患者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 单髁关节置换术影像学评价

    作者:郭万首

    单髁关节置换术近期在国内得到广泛开展。无论是病例选择、手术技术,还是术后评估,都离不开影像学的支持,因此单髁关节置换影像学值得关节外科医生熟悉。

  • 中国肘关节置换术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付中国

    肘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肘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因创伤、类风湿、骨肿瘤等原因破坏的肘关节,并以人工假体替代,终达到缓解疼痛并挽救部分肘关节功能的目的。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肘关节置换术,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自主研发设计人工肘关节。进入21世纪,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人工关节的设计成熟,我国肘关节置换术的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拟对我国人工肘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及现状作一论述。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振东;樊强;李永德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5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术后8 d死于肺栓塞.53例获得随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1例,中6例,差 4例,优良率 8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初期稳定性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晓;邓超;路敏

    目的:探讨清创术联合翻修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关节置换术术后出现急性感染者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清创及2期植入假体。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手术前病原菌共162株;术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RP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31、14.437, P均=0.000);并发症包括骨溶解、假体松动、假体下沉、骨膜反应以及固定不稳,清创术联合翻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82、14.523、6.305、11.521、12.071,P =0.000、0.000、0.012、0.001、0.001);术后随访2年发现,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81、P =0.000)。结论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者使用一期清创联合二期翻修术效果显著,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

    作者:姜保国;陈建海;张培训;张殿英;付中国

    目的 探讨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意义.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新鲜肱骨远端骨折接受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骨折按照AO分型,C2型3例,C3型9例.关节假体均为半限制型Coonrad-Morrey假体.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评估,关节活动度、稳定性检查和肌力检查,并发症检查,Mayo肘关节评分,上肢失能评分(DASH评分),放射学评估,有无假体松动和异位骨化.结果 2例患者有轻度疼痛.平均屈曲98.3°,平均伸直受限17.9°,平均旋前82.9°,平均旋后70.8°.12例患者肘关节检查均为稳定的关节.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1例伤口不愈合,2例有尺神经症状.1例肘关节屈伸肌力Ⅳ级.未发现异位骨化和假体松动.Mayo肘关节评分优3例,良9例.DASH评分平均41.3分(25~75分).结论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而内固定不能获得稳定固定、关节面严重破坏(骨折或者关节炎病变)预计会发展为创伤性或炎症性关节炎的病例进行肘关节置换可以获得良好功能.

  • 骨肉瘤术后心脏肺肾转移肿瘤1例

    作者:徐世伟;陈芳;丁敏君

    病人女,19岁.体重45kg.3年前因右股骨骨肉瘤行保肢治疗;2年前经化疗3个月后行"人工股关节置换术",术后再行3个疗程化疗.近2个月胸闷、心悸,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有杂音;心脏超声提示"左心粘液瘤";X线胸片提示"左肺肿瘤".

  •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智浩;张建军;黄鹏;徐松山;王迪

    目的 分析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2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5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术后1、4、7 d血清CRP和PCT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 d 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后4、7 d 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6,P=0.036).结论 联合检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 4种血清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发热中的监测评价

    作者:陈兆平;丁玉喜;沈靖;张爱成;孙东秋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的监测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感染患者。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早期发热的患者160例;按照患者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72例和未感染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及组内患者之间血清 PCT、CRP、ESR水平以及WBC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 PCT、CRP、ESR、WBC相近,手术后,感染组PCT、CRP、ES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相近;未感染组患者PCT、CRP、ESR、WBC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7 d患者WBC和PCT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ESR和CRP水平仍然较高;术后发热并发感染的患者中,PCT水平在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用于不同感染类型的鉴别,而CRP、ESR、WBC三种指标在不同类型感染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CRP、ESR三者对应的ROC曲线(P<0.05),可用于诊断术后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结论合理选择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PC T 受手术影响较小,可用于鉴定感染类型,CRP和ESR可作为辅助检测指标。

  • 综合干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研究

    作者:彭冉;李健;张强;尹燕;袁进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抗菌药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12月(干预前)和2014年1月~12月(干预后)关节置换术患者各176例,对其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溶媒量、给药疗程、联合用药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疗程仍较高。结论综合干预可改善医院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但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大,术后维持时间过长的现象,有待进一步干预和规范。

  •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张东霞;陈有霞;张雪梅;岳爱学;王海燕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100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0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周围感染30例,发生率为3.00%,共检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各占60.00%、36.67%、3.33%;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高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引流时间长、有并发症、长期应用激素、合并糖尿病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临床中应依据患者自身病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假体周围感染.

  • 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作者:陈娅;蔡红升;彭笳宸;胡世芸;胡潇云;邱隆敏

    目的 分析关节置换(TJR)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数据库文献,由两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关节置换患者3479例,合并手术部位感染798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激素(OR=4.46)、有关节手术史(OR=4.14)、合并非手术区域感染(OR=9.42)、术后伤口血肿或开裂(OR=5.62)、手术时间长(SMD=0.93)是TJR患者发生SSI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TJR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纷繁复杂,只有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 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大旭;褚青波;尚立林;赵治邦;闫献雨;李程锦

    目的:了解和掌握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的感染情况,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0月医院临床收治的关节置换术患者39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资料、血清检查结果与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率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92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35例,感染率为9.18%;年龄≥65岁患者的感染率为15.97%,高于<65岁患者的6.23%;合并并发症数量≥2种患者的感染率为39.13%,高于<2种患者的7.32%;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的感染率为19.39%,高于未使用患者的5.78%;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患者的感染率为17.07%,高于≥7 d患者的8.26%;无菌操作不规范患者的感染率为40.98%,高于无菌操作规范患者的3.32%;手术时间≥2 h患者的感染率为15.08%,高于<2 h患者的6.39%;空腹血糖异常患者的感染率为22.95%,高于空腹血糖正常患者的6.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导致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率。

  •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汤华林;彭文平;王亮;左荣跃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25例,对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肥胖程度(BM I指数)、术前住院时间、术前备皮时间、术中手术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等与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并对患者关节感染局部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感染患者共35例,感染率为3.11%,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53.45%,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7株占46.5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0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耐药性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耐药性,均在50.00% 以上.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8、术中出血量≥1000 ml在发生院内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0.05).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诸多,且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强,应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做好感染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 关节置换术后季也蒙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朱丽莎;薛菊兰;艾彪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一旦发生感染,终导致手术失败,有的被迫移除假体,甚至要做膝上截肢,给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造成很大的负担.但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的早期深部感染,如处理及时,一般预后较好.现将某院骨科成功治疗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季也蒙假丝酵母菌感染报道如下.

  • 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杨评山;陈学武;吴祝期;潘光杰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检测价值.为降低术后感染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发生术后感染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关节置换术未发生感染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阳性率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95.83%、83.33%,含量分别为(8.97±0.56)μg/L、(9.12±0.43)mg/L、(134.56±11.84)pg/ml,均高于对照组,且深层感染患者高于浅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检测价值较高,可作为了解该类手术患者感染的指标之一.

  • 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拔除尿管时间选择与感染的研究

    作者:李晶;刘静;刘志英;代永静;刘华玮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拔除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的佳时间,以降低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泌尿系统的感染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4月住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在术后1224、36 h拔除尿管,拔管前2h夹闭尿管后拔除尿管,协助排尿;比较术后早期拔除尿管首次排尿情况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36 h拔除尿管40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7.5%,术后12 h及24 h拔除尿管组无泌尿系统感染发生,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术后36 h拔除尿管有3例再次导尿,导尿率为7.5%,12 h拔除尿管有2例再次导尿,导尿率为5.0%,24 h拔除尿管有1例再次导尿,再次导尿率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第12 h及第24 h拔除尿管与第36 h拔管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可以缩短至术后第12 h.

597 条记录 5/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