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髋部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固定与关节置换术后平衡能力的比较

    作者:吴博;张雷;庞文君;张鸣生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与关节置换术后平衡能力的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1例患者,分成PFNA内固定组(PFNA,n=11)和关节置换术组(置换组,n=10).在术后约43周采用Pro-Kine line 254 P(PK 254P)平衡反馈训练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通过软件静态稳定性模块直接得到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结果.结果:睁眼及闭眼状态下PFNA及置换组的前后标准差有明显差异(P<0.05),PFNA组优于置换组,而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睁眼状态下PFNA与关节置换组压力中心偏向分布不同,PFNA治疗的患者的负重侧偏向于手术患侧,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负重侧偏向于非手术侧.闭眼状态下PFNA与关节置换组压力中心偏向分布情况基本相同.结论:PFNA术后患者前后方向平衡能力优于关节置换术.

  • 肘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疗法现状

    作者:陈建新;刘邦忠

    肘关节置换术自1885年出现至今已历经四个时期,目前这项技术发展已比较成熟,然而围手术期康复及恢复期康复并未引起广泛的重视,这可能与该手术在国内开展的例数较少有关,因为该手术难度较大、风险高且并发症多,如尺神经损伤、感染等.本文重点综述了肘关节置换术的概况及术前、术后的康复疗法,为患者肘关节功能大化恢复提供参考方案.

  • 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岑怡彪;朱智敏;卢渊铭;简旭华;陈武智

    目的 总结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本组27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9 d(平均5.5 d)下地负重行走,住院时间16~27 d,平均21 d.27例出院后得到随诊,随诊时间6~36个月,平均21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应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安全、患者能早期离床运动、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 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张继锋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术式将1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5%)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良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 数字技术在新疆维吾尔族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方法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姜侃;孟正;吴巧云

    目的 探讨利用数字技术重建新疆维吾尔族正常膝关节,研究测量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各项参数的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80例无膝关节疾病的正常新疆维吾尔族志愿者160膝进行磁共振扫描,重建股骨远端并利用数字技术测量其各个参数:包括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ATA)、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APA)、髁扭转角(CTA)、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CSA)、股骨后髁角(PCA).根据侧别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TA平均为(0.67°±0.58°);APA平均为(2.32°±0.49°);CTA平均为(5.63°±0.46°);CSA平均为(4.11°±0.57°);PCA平均为(3.21°±1.03°).以上测量所得参数均不存在侧别差异.而测得CTA、PCA、ATA之间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测得ATA为女性大于男性,PCA与CTA男性大于女性.结论 利用数字技术重建股骨远端定位并测量以上参数是一种比较可靠地新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新疆维吾尔族人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解剖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角度与轴线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旋转轴线作为参照标准.

  •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6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成;张振宇;赵硕

    目的 探讨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9-3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7d离床活动.平均手术时间为88 min、平均出血量为380 mL、关节功能优良率83.7%,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X线断层融合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张滔;吴俊华;张德洲;易雪冰;李兰

    目的:比较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数字化X线摄影显示膝关节假体及其周围结构的能力.方法:连续选取行单侧或双侧膝关节置换术、且已行术后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数字化X线摄影复查的患者26例,分析其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数字化X线摄影影像资料.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读片,并进行主观评分.结果:断层融合成像观察假体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别为:2分58%,1分39%,0分3%;观察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别为:2分70%,1分26%,0分4%.数字化X线观察假体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别为:2分16%,1分57%,0分27%;观察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11%,1分53%,0分36%.断层融合成像的评分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P<0.00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X线断层融合成像质量比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好,观察假体周围结构更具优势.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冰;王英振;夏长所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其发生率非常低(全膝关节术后感染的概率为0.6%~1.6%,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在0.7%~2.4%[1]),但它严重地影响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和长期的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2],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

  • 老年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诊治及预防

    作者:陈慧;杜珊珊;梁晓燕;范丽娟;姜婕;李旭升;刘军

    深静脉血栓(DVT),尤其是肺栓塞(PE),一直是老年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为预防、诊治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栓问题和完善术后护理工作,我们对近年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血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整理,以期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和临床参考依据.

  • 全髋关节与单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胥德政;任百芳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双极与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17例移位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全髋组)、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单极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双极组),各39例,分别行全髋关节和单、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单极组与双极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优于全髋组(P<0.05);三组在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活动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组与双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单极组(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全髋组与双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单极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优于单级人工股骨头置换.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万永鲜;张忠杰;陈歌;谭美云;鲁晓波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2诊治的25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入院后进行血液学常规检查,患侧关节及对侧关节的对比X线检查和全身ECT骨扫描检查,常规进行患侧关节腔分层穿刺检查,切口有分泌物的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早期切开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14例,二期假体翻修7例,单纯抗生素治疗的有4例.结果 15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10例关节穿刺液细菌培养阳性.4例X线检查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积液.14例早期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7例二期行假体翻修术后假体位置满意,感染未复发.2例经单纯抗生素治疗治愈,2例单纯抗生素治疗1周效果不满意,再行清创术联合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局部体征结合血液学检查等多种方法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核素显像可以帮助早期诊断,早期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较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要好.

  • 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国栋;樊根涛;郭亭;赵建宁;孙国静

    目的 对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方法 统计自2010-02-2013-03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进行的关节置换手术1 031例(1 127侧),其中髋关节置换术723例(784髋),膝关节置换术211例(246膝),非感染性关节置换翻修术97例(97髋).对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结果阳性者的关节置换类型,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28侧(2.48%)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19侧为G+性菌,8侧为G-性菌,1侧为曲霉菌.27侧(2.62%,27/1 030)细菌培养阳性的关节置换为初次关节置换,1侧(1.03%,1/97)为非感染性关节置换翻修术,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05>0.05).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诊断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7.52%.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不宜单独作为诊断感染的重要指标,需综合分析以确诊术后感染.同时建议关节置换术后严格引流管周围皮肤消毒,尽量减少细菌污染,减少培养结果的假阳性.

  • 对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LMWH应用时机的初步研究

    作者:尹文化;陈沐吉;刘国强;雷英

    目的 探讨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时机.方法 158例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者中髋关节置换(THA)81例、全膝关节置换(TKA)77例.观察术后不同时机使用LMWH对术后引流量、DVT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THA术后开始使用LMWH组引流量与术后72 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TKA术后组与术后7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在THA和TKA中,术后组与术后72 h组DVT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THA术后LMWH的佳应用时机是术后72 h,但术后即应用LMWH则是TKA术后预防DVT的佳时机.

  • 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王黎明;桂鉴超;张昊伟;宋华荣;黄河;徐燕

    目的报道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分两组,常规手术组20例,微创手术组12例.记录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弃拐时间等.结果微创手术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常规手术组,但术中出血量无差异.一般在术后第2天,微创手术的病人就能做主动直腿抬高的动作,同时,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但弃拐时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

  • 非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作者:何涛;岑建平;李明;张振庆

    目的观察新一代的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用长入式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1年~6年1个月).临床随访根据改良式Harris评分方法来比较效果的好坏.结果术后获随访的33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7分,优良率97%.94%的患者无需止痛治疗,70%的患者患髋功能良好.40%的患者术后患侧下肢有明显肿胀,并伴发热.无一例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非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固定牢靠.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简便,组织损伤少,可能是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原因.

  • 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陈瑞光;李锋生;刘向荣;陈鸿辉;李爱国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治疗方法包括髓内针固定、张力带钢丝、钢板内固定以及关节置换术等.其中采用接骨板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1].

  • 一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

    作者:饶敦亮;朱献忠;王永东;范磊;邵林

    目的 探讨一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双髋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一期行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X线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完整资料,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26~63个月),无假体松动、感染及脱位.2例髋臼假体侧和1例股骨假体侧术后X线上出现透亮带;1例切口出现组织液化,经引流后痊愈;1例轻度大腿疼痛.本组术后Harris评分平均增加48.8分.结论 一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临床疗效满意.

  • 雷奈酸锶治疗人工关节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实验研究

    作者:郝攀登;郑和平;梁成;谢志平

    目的 研究雷奈酸锶治疗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的作用,探讨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小鼠建立Co-Cr-Mo微粒诱导骨溶解的颅骨模型,分为4组:A组为空白组,B组为颗粒对照组,C组为低剂量治疗组,D组为高剂量治疗组.28 d后取出颅骨进行HE染色观察颅骨骨溶解面积,通过ELISA方法检测TNF-α和RANKL的表达,qRT-PCR方法检测RANKL和OPG的表达并分析RANKL/OPG比率变化.结果 雷奈酸锶可以明显抑制微粒诱导的骨溶解,对下调TNF-α和RANKL,蛋白有确切的疗效,而且这种改变与雷奈酸锶的剂量有关.虽然其对OPG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不太明显,但是对RANKL基因转录和RANKL/OPG基因转录比率的调节与HE染色切片上骨溶解程度相一致.结论 雷奈酸锶能够抑制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中TNF-α和RANKL的表达,并下调RANKL/OPG基因转录比率,从而抑制了由微粒诱导的骨溶解,为临床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与非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2期翻修应用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杨勇

    目的:研究分析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与非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2期翻修应用中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4年3月入院进行关节置换术后感染2期翻修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研究选取抗生素骨水泥组(26例)以及非抗生素骨水泥组(11例).对比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在进行不同种骨水泥旷置治疗后,抗生素骨水泥组的ESR、CRP在3天、6天、12天变化情况,HSS评分,住院时间,分别是138.18±23.24,69.12±21.65,21.32±12.67mm/h、89.46±21.51,24.37±11.52,7.23±6.11 mg/l,94.71±3.26分以及15.05±4.51天,明显低于非抗生素骨水泥组的197.19±31.91,111.52±32.43,42.78±21.95mm/h、134.11±36.23,74.13±21.64,21.12±12.69mg/1,83.26±4.51分以及24.12±5.5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术式治疗后,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组为优者占57.69%(15/26),优良率达96.15%(25/26),明显高于非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组的18.18%(2/11)、72.73%(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能够有效控制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发生,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碘伏浸泡冲洗对于消除患者感染是较为重要的环节.

  •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年龄对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泽旭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患上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后探讨年龄在对患者行关节置换术上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80名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界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共有40例患者,年龄在60~70岁之间;后者也有40例患者,年龄70~80岁之间.在对其展开关节置换术之后对临床疗效展开探讨.结果:对2组患者的术前骨关节炎指数、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展开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对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骨关节炎指数得分展开对比,对照组的得分明显比观察组更高,P<0.05,差异显著,术后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之后,以这种手术展开治疗,60~70岁是佳的治疗时机.

597 条记录 3/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