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滑车线与股骨远端假体旋转轴线关系及其稳定性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殷钦;成欣;李云龙;从锐军;陶坤

    目的 探讨滑车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作为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线标志物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从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膝关节CT检查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影像学资料,共75例75侧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名,女39名;年龄23~60岁,平均(44.7±11.5)岁.在CT图像上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前后轴、后髁轴、滑车线,以外科经股骨上髁轴为参照,测量前后轴、后髁轴、滑车线相对于该轴线的旋转角度,分别表示为APSA、PCA、ATSA,比较APSA、PCA、ATSA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比较三条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旋转角度的稳定性.结果 75例75侧膝关节中,APSA为86.38° ±2.40°,男性86.73° ±2.51°、女性86.06° ±2.26°;PCA为3.89° ±1.67°,男性3.62° ±1.72°、女性4.13° ±1.45°;ATSA为8.17° ±2.01°,男性8.42° ±1.89°,女性7.94° ±2.08°.不同性别间ATSA、PCA、A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检验提示,分别与前后轴、后髁轴相比较,滑车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的角度的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通过对正常膝关节的影像学测量分析,滑车线作为全膝置换术中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参考线的稳定性较好,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

  • 数字技术在新疆维吾尔族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方法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姜侃;孟正;吴巧云

    目的 探讨利用数字技术重建新疆维吾尔族正常膝关节,研究测量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各项参数的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80例无膝关节疾病的正常新疆维吾尔族志愿者160膝进行磁共振扫描,重建股骨远端并利用数字技术测量其各个参数:包括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ATA)、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APA)、髁扭转角(CTA)、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CSA)、股骨后髁角(PCA).根据侧别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TA平均为(0.67°±0.58°);APA平均为(2.32°±0.49°);CTA平均为(5.63°±0.46°);CSA平均为(4.11°±0.57°);PCA平均为(3.21°±1.03°).以上测量所得参数均不存在侧别差异.而测得CTA、PCA、ATA之间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测得ATA为女性大于男性,PCA与CTA男性大于女性.结论 利用数字技术重建股骨远端定位并测量以上参数是一种比较可靠地新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新疆维吾尔族人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解剖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角度与轴线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旋转轴线作为参照标准.

  • 老年性骨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旋转对线的定量分析

    作者:孙铁铮;帕拉提;吕勇;吕厚山

    目的 根据不同解剖标志利用CT扫描定量测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和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方法 2004年对21位合并膝内翻畸形(35个膝)老年性骨关节炎患者(平均年龄73.3岁,范围:60 ~81岁)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采用后稳定型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以股骨后髁轴外旋截骨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定位,综合参考胫骨平台大覆盖率和胫骨后髁轴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术后7年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物理检查,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髌骨轴位片以及膝关节CT扫描.在CT扫描图像上,根据股骨内外上髁轴(SEA)测量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分别根据股骨内外上髁轴和胫骨结节内侧1/3测量胫骨假体旋转角度,并以此测算假体的联合旋转角度和旋转不匹配程度.结果 对35个膝关节随访7年结果显示,未出现感染、假体透亮带、髌骨脱位或半脱位、髌骨骨折、假体松动等,KSS临床评分平均91分,功能评分平均83分.股骨假体、胫骨假体旋转角度、联合假体旋转角度均呈正态分布;股骨假体平均旋转角度为(3.02 ±3.88)°;胫骨假体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1/3明显处于内旋位(平均17°),相对于SEA旋转角度平均0°,参考两个标志测量的胫骨假体旋转角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 =0.000);相对于SEA确定的假体联合旋转角度平均(2.99±7.90)°,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1/3确定的假体联合旋转角度平均(-2.64±8.39)°,参考两个参考标志测定假体联合旋转角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 =0.005),股骨和胫骨假体旋转不匹配大程度在10°度左右.结论 与胫骨结节内侧1/3做比较,股骨内外上髁轴(SEA)更适合作为CT定量测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标志;胫骨平台大覆盖率和胫骨后髁轴可以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参考轴线,但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 全膝置换中股骨假体轴向旋转对线与髌股关节生物性能的变化

    作者:杨军

    背景:全膝置换中需要使用股骨假体,假体会产生一定的轴向旋转对线,并影响到到髌股关节的生物性能。目的:探讨全膝置换中股骨假体轴向旋转对线对髌股关节生物性能的影响。方法:从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标本室获得10个新鲜人尸体膝关节,建立膝关节实验平台,模拟人体踝关节和髋关节,提供3个胫骨自由度以及2个股骨自由度。测定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实施全膝关节置换,利用敏感型压敏片测定以经股骨上髁轴内旋2°、经股骨上髁轴外旋2°、经股骨上髁轴内旋4°、与经股骨上髁轴平行、股骨上髁轴外旋4°、与 Whiteside 线平行情况下的髌股接触压以及髌股接触面积。结果与结论:对股骨假体轴向与经股骨上髁轴平行方位旋转的关节内、外侧峰值接触压均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且与其他方式旋转的关节内、外侧峰值接触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股骨假体轴向不同旋转方位髌股接触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全膝置换中股骨假体轴向旋转对线会对髌股关节生物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股骨上髁轴平行状态下髌股关节内、外侧峰值接触压未出现一侧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术中可以选择将其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参照标准。

  • 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影响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锴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置放胫骨假体的解剖标志尚无金标准,为了达到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功能,必须作好置换前准备,了解各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的优劣并合理选择应用。
      目的:探讨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对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10副人膝关节标本,制备实验平台,将标本固定在实验架上,实验架固定在材料测试仪上,进行力学实验,设置不同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包括30°,60°,90°,120°。利用膝关节假体对标本进行关节置换,随机分为2组(n=5),分别采用胫骨结节技术及ROM技术确定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观察2组标本不同屈膝角度下髌股关节内侧、外侧峰值接触压与髌股接触面积变化情况,以及深屈膝角度下髌股内外侧部分接触面积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屈膝角度从30°增加到60°的过程中,2组的髌股关节内侧峰值接触压均呈现出不断增大的情况,之后逐渐下降,屈膝90°时接触压均达到小值,之后逐渐增加,并在120°时均达到大值。2组不同屈膝角度下的髌股关节内侧峰值接触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屈膝角度从30°增加到60°的过程中,2组的髌股关节外侧峰值接触压均呈现出不断减小的情况,之后逐渐上升。2组不同屈膝角度下的髌股关节外侧峰值接触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③屈膝角度从30°增加到60°的过程中,2组髌股接触面积均呈现出减小的情况,之后逐渐增大。2组不同屈膝角度下的髌股接触面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④在90°,120°屈膝状态下,2组髌股内、外侧接触部分面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⑤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实施ROM技术或者胫骨结节技术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均可以获得相当的髌股关节生物力学效果。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标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剑彬;潘骏;陈临炜

    股骨假体旋转对线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到屈膝间隙的平衡和髌骨运动轨迹.目前常用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骨性标志有经股骨上髁轴、Whiteside's前后轴、参照股骨后髁轴外旋3°和胫骨干轴,近又有人提出股骨滑车轴和股骨前轴的概念.

  • 股骨前轴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旋转对线标准的磁共振测量实验

    作者:胡月正;陈彩虹;戚盈杰;吴剑彬;温宏

    目的:通过正常成人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磁共振研究,确立股骨前轴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作为股骨旋转对线标志的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对60侧正常膝关节(A组),骨性关节炎中40侧轻度内翻畸形膝关节(B组)及20侧重度内翻畸形膝关节(C组)行磁共振(MR)扫描,测量三组后髁轴、Whiteside's轴、股骨前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髁上轴及临床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角度,对各个角度做三组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股骨后髁角(PCA)为-(3.2±1.6)°、髁转角(CTA)为-(7.0±1.7)°、Whiteside's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角度(WSA)为-(87.7±3.6)°、Whiteside's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角度(WCA)为-(91.4±3.6)°、股骨前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角度(AFSA)为-(9.0±2.2)°、股骨前轴相对于临床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AFCA)为-(12.8±2.4)°,LSD-t检验提示PCA及CTA在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1和0.041),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SA及WCA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SA及AFCA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前轴较股骨后髁轴、Whiteside's轴受骨性关节炎影响小,可以参照此轴放置股骨假体.

  • 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旋转截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坚锋;冯宗权

    膝关节是人体大、解剖复杂、多轴向运动的关节.如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晚期膝关节炎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该手术的大量开展,由此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据报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12%,占人工膝关节翻修原因的50%[1,2],成为膝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之一.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不良会对髌骨轨迹和膝关节功能造成影响[3].其中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技术是决定髌股运动力学和膝关节屈曲稳定性的关键技术之一.笔者回顾近年相关文献,就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旋转截骨的研究进展作系统探讨.

  • 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方法的研究

    作者:邓晓冬

    目的:探讨国人正常股骨远端旋转对线各个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志愿者160个正常膝关节,按性别分为2组,并按侧别为左、右侧组.然后采用MRI扫描膝关节,依据Dalury方法获取胫骨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将图像输入电脑建立股骨远端三维重建图像;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4条轴线及4条轴线所形成的5个夹角.分别比较男、女组及左、右侧组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髁扭转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股骨后髁角.结果:男性组股骨后髁角、髁扭转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均大于女性组[3.26°±0.47°;2.76°±1.51°,t=4.125,P=0.000;6.21°±0.73°,5.71°±0.92°,t=4.125,P=0.000;0.32°±0.63°,1.18°±0.59°,t=5.165,P=0.000];男性组与女性组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0.61°,4.27°±0.27°,t=1.389,P=0.141;2.64°±0.51°,2.98°±0.78°,t=1.821,P=0.078].左侧组股骨后髁角、髁扭转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与右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2°±0.88°,3.43°±1.02°,t=0.081,P =0.930;6.18°±1.25°,6.41°±1.53°,t =0.035,P=1.105;4.37°±0.46°,4.12°±0.61°,t =0.000,P =0.815;0.85°±0.62°,0.81°±0.56°,t=0.497,P=0.926;2.69°±0.71°,2.72°±0.79°,t=0.121,P=0.835].结论:国人正常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标志存性别差异,但不存在侧别差异;这提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轴线,以确保患者在术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不稳

    作者:王守立;祝云利;陈宜;符培亮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各种晚期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方法.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也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与髌股关节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是非感染因素所致翻修的主要原因[1,2],因伸膝装置不平衡导致的髌骨轨迹不良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3,4].许多因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包括假体对位对线、术后下肢力线、髌骨的处理、假体设计和软组织平衡等.其中股骨和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是影响髌股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旋转对线不良是导致髌股关节不稳定的常见原因[5,6].目前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研究较多,本文综合近文献,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的病因、预防、评价和临床处理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扭转角度CT评价的临床价值

    作者:臧越;吴舰;孙铁铮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扭转角及胫骨扭转角的CT测量方法,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人工假体相对旋转定位提供可靠的参考径线,判断以胫骨结节内1/3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骨性标志时,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情况,并探讨术后CT测量扭转角的可行性.方法 对34例(68膝)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于术前行伸膝旋转中立位CT扫描,测量膝关节股骨后髁角,手术前后膝扭转角、胫骨扭转角,并测量股骨上髁轴中点C与髌韧带内1/3点连线(BC)和经股骨上髁轴中点C的垂线(AC)之间的夹角,即α角.结果 全组病例股骨后髁角为0~7.5°,中位数为2.36°±7.5°);全组病例内翻畸形57例膝关节α角为10.85°±10.47°(0°±28.1°);外翻畸形7个膝关节,α角为11.6±7.3°(-6.5°±26.8°).全组病例术前膝扭转角,左膝:10.72°±7.81°,右膝:9.58°±5.84°.胫骨扭转角,左侧:27.68°±10.26°,右侧:28.14°±10.89°.结论 ①CT成像技术测量下肢扭转角度是一种准确、客观、可重复性的测量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②利用CT成像技术可以为人工全膝置换术中人工假体相对旋转定位提供可靠的参考径线.③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传统的以胫骨结节内中1/3点作为胫骨假体的参考标志是造成假体间不匹配的主要原因.④CT成像技术测量术后膝扭转角度可作为术后评价疗效和跟踪随访的可靠途径之一.

  • 全膝关节置换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的 MRI 研究

    作者:戴志兵;袁绍华;李勇奇;武俊申

    目的:本研究通过 MRI 比较髌韧带内缘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AA)、胫骨后髁轴线(PC)、胫骨前髁轴线(AC)、胫骨经髁线(MMLD)、髌韧带中内1/3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BB)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与股骨外髁髁上线的关系及差异程度,分析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的优劣,并进一步研究膝关节内翻畸形时是否会发生变异,确定为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参考标志。方法:正常膝关节30例,膝内翻30例,扫描 MRI 后测量股骨外髁髁上轴(STEA)与5条胫骨假体旋转轴之间的夹角并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 AA、PC、AC、MMLD、BB 与 STEA 的夹角分别为(-1.48±2.38)°、(-6.16±4.53)°、(6.45±5.24)°、(-5.08±4.99)°、(3.24±2.68)°,内翻组各夹角分别为(-1.88±2.21)°、(-3.13±4.66)°、(11.13±5.72)°、(4.11±4.15)°、(5.12±4.87)°。 AA 与 STEA 交角组间比较 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夹角组间比较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韧带内侧缘与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解剖标志定位基本不受骨性关节炎伴膝关节内翻畸形影响,AA 轴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度。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新技术

    作者:肖瑜;张福江;于建华;阚世廉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参照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方法 2006 年5月 -2007年4月,对60例膝内翻患者行旋转平台全膝人工关节置换,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5~7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胫骨假体定位方法:A组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线作为解剖标志;B组膝内翻0~9°患者采用胫骨结节内侧缘作为解剖标志,10~19°患者以胫骨结节内侧缘至胫骨结节中内1/3线区间的中线为准,≥20°的患者以胫骨结节中内1/3 线为准.测量术后两组聚乙烯半月板垫片的旋转角度. 结果 术后聚乙烯半月板垫片旋转角度测量,A 组内旋(5.6±2.8)°,其中膝内翻 0~9°患者为(8.4±3.8)°,10~19°患者为(3.5±2.7)°,≥20°患者为(0±2.4)°;B 组内旋(0±1.9)°,其中膝内翻0~9°患者为(0±2.1)°,10~19°患者为(0±2.0)°,≥20°患者为(0±1.7)°.A 组组内比较及与 B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结节内侧缘至中内 1/3 线是较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区间,线性的定位应根据患者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程度而定.

  • 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假体旋转定位标志研究

    作者:孙铁铮;吕厚山;洪楠;吴舰

    目的 探讨对合并内、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以股骨内外上髁外科轴(surgical epicondylar axis,SEA)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参考轴,以胫骨结节内1/3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骨性标志,判断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情况.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1月,对32例(62膝)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例组),男2例,女30例;年龄58~80岁,平均68.9岁;内翻畸形55膝,胫股角平均内翻-8.23°;外翻畸形7膝,胫股角平均外翻+15.48°.于术前行伸膝旋转中立位CT扫描,测量膝关节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并以10个正常膝关节作为对照组,测量SEA中点C与髌腱内1/3连线(BC)和经SEA中点C的垂线(AC)之间的夹角,即α角.结果 病例组80%以上膝关节CT图像显示股骨内上髁陷凹;PCA中位数为+2.36°(0~+7.5°);对照组膝关节α角为+6.45±3.68°(0~+11.8°);病例组内翻畸形患者膝关节α角为+10.85±10.47°(0~+28.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外翻畸形患者膝关节α角为+11.6±7.3°(-6.5~+26.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胫骨结节内1/3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轴线,胫骨假体相对于股骨假体处于轻度外旋位;合并内、外翻畸形患者的胫骨假体外旋角度明显增大,容易使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间出现旋转对线不良.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瑜;张福江;于建华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方法的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传统的解剖标志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准确性,因此不存在统一的线性定位.结论 胫骨结节内侧缘至中内1/3线被认为是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区间,线性的定位应根据患者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程度而定.

  • 新疆哈萨克族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方法的研究

    作者:姜侃;吴巧云;巨啸晨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正常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标志的关系,为新疆哈萨克族临床TKA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对80例哈萨克族志愿者160个正常膝关节进行MRI扫描,重建股骨远端模型,测量正常哈萨克族股骨远端轴线,分性别及侧别分组,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合临床探讨各轴线在TKA中的临床应用.结果:股骨后髁角范围0.55°~6.22°,平均(3.31°±1.34°);髁扭转角范围2.06°~7.82°,平均(5.13°±0.67°);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范围1.24°~6.15°,平均(4.61°±0.37°);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范围-1.29 °~3.61°,平均(0.75°±0.32°);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范围0.19°~4.72°,平均(2.72°±0.89°).上述测量参数均不存在侧别差异.股骨后髁角、髁扭转角及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存在性别差异,其中股骨后髁角与髁扭转角男性大于女性,而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则为女性大于男性.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解剖参数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存在侧别差异.在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应当根据新疆哈萨克族人股骨远端形态特征、性别差异正确地选择对线标志,以确保患者在术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