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溃疡性结肠炎肺功能损伤与内镜指数的关系

    作者:张雯;王新月;孙慧怡;吴健;王建云;刘大铭;朱立

    目的:探寻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肺功能损伤类型与肠镜内镜指数的相关性,客观评价肺肠表里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我国多地三甲医院符合UC诊断且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同时对患者行肺功能、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1人,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残气功能及弥散功能的内镜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残气功能组r=0.003,异常组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存在不同类型肺功能损伤,其中残气功能、弥散功能异常与肠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且残气功能改变更为明显。

  • 论肺肠气机升降

    作者:林炜烁;闵寅;纪立金;高思华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治疗上常见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然诸多治法当中,不离对肺肠气机运动的调理。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出发,探讨肺肠气机运动的理论内涵,提出在肺肠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应当以顺应二者气机运动特性,维护二者升降关系,调动二者升降的内在动力为治疗的根本。

    关键词: 肺与大肠 气机升降
  • 肺与大肠 LPS 信号通路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絮;刘晓燕;郭霞珍

    目的:研究肺与大肠LPS信号通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组、高氧组、低氧组、限食组和限水组,通过测定肺与大肠中TLR4、MD2和CD14的变化观察肺与大肠LPS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高氧组和低氧组中肺部TLR4和MD2增高时,肠部也有所增高(P<0.05),限食组和限水组中肠部TLR4和MD2增高时,肺部亦有增高(P<0.05)。结论:可以认为肺与大肠在LPS信号通路TLR4和MD2中有相关的协同识别。

    关键词: 肺与大肠 LPS TLR4 MD2 CD14
  • 基于"从肠治咳"再论"肺与大肠相表里"

    作者:江志超

    通过从肠治咳的临床实践,秉着实践升华真理的思维导图,及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探讨,根据理论基础、理论源头,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与他山之石,从胚胎早期同源性、物质基础共同性、黏膜免疫相关性、信号通路多源性、生态菌落协调性、经脉通路延续性、证候表现关联性等七个微观方面的现代研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从宏观角度提出该理论再实践、再应用的方向与设想.

  • 溃疡性结肠炎肺功能损伤特点

    作者:张雯;王新月;孙慧怡;吴健;唐志鹏;赵文霞;韩捷;杨华元;沈洪;唐旭东;李振华;李保双;王建云;刘大铭;吴家玮;刘亚军;朱磊

    目的 本文意在探寻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分期、病情程度中肺功能损伤的特点,联系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北京、上海、河南、江苏等地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符合UC诊断且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UC一般资料、症状、舌脉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同时对病人进行肺部症状采集(咳嗽、气短、胸闷、咯痰、咯血)、肺功能检查.结果 本研究症状调查共纳入261人,58.6%的UC病人会出现胸部症状,其中气短者占39.9%、咳嗽者28.4%;肺功能调查共纳入199人,199人中63.3%肺功能均有改变,其中活动期占53.3%,轻、中度者占53.8%;受损类型以气流受限(54.8%)、弥散量下降(51.6%)等异常较明显.结论 绝大部分UC病人均会出现胸部症状、肺功能异常,气短、咳嗽症状明显,肺功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流受限、弥散量下降、残总比升高等异常,且常与UC的活动性及病变程度相关,以活动期和轻、中度病患肺功能改变尤为突出.

  • 单味中药的临床妙用

    作者:

    番泻叶泡水当茶治疗眵泪以番泻叶1.6~3g,泡水代茶饮,有泻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目赤眵泪.目患本常从肝治,而目赤肿痛、眵多壅结之症多属肺经实热,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故独以苦寒的番泻叶泻大肠实热,从而使肺经实热得以清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番泻叶中含番泻苷A和B,为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这类物质遇光和热(久煎)不稳定,而采用少量温开水泡服的方法,不仅可以很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又可不必大量使用以致泻下过猛.

  • 下病上治验案二则

    作者:张胜

    1 习惯性便秘  赵某,女,47岁,职员,患习惯性便秘4年,近1年来口服、外用导泻西药皆已罔效,唯以灌肠为法,服中药润肠或攻下均难如意。其人形体丰腴,纳欠而渴饮,脉滑,舌苔薄腻色黄,已5日大便未行,肛坠而虚坐努责,详询病史,悉其平素久坐少动,多感冒而常忧思。笔者思忖:此阳明实证无疑,通腑法既不效,何不反其道而行之,施变法一治?遂拟出宣肃肺气法,上溯肺脏,以开其壶盖,处方:炙紫菀12g,桔梗15g,炙升麻12g,杏仁泥12g,前胡10g,瓜蒌皮12g,瓜蒌仁15g,2帖。药后,病瘥。  按: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现大肠传导失司,与肺主气之功能失职有关,肺气闭塞,不能下降,致使津液失于输布而不能下行润达,肺气通降失常则大肠传导失常,以致糟粕内停,欲便不得。投宣肺法以开肺之气窒,方中以紫菀宣通壅滞;瓜蒌皮宽胸,开肺气闭郁;升麻升发肺气;桔梗升胸中肺气,载诸药上行,在本方起舟楫作用;杏仁、前胡宣肺肃肺;瓜蒌仁寒润生津、化燥开结、化痰润肠,对多痰之肥胖之人尤其适宜,瓜蒌仁、杏仁油润滑腻,可润燥滑肠通便。全方具有调节肺气升降开阖之功能,窒开气畅,肺气得以肃降,津液亦可顺利下达。清升而浊降,故大肠传导如常。

  • 五脏六腑的养生之道

    作者:丁青艾

    脏腑的概念脏与腑是中医学的概念.脏是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腑通常是指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的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品的受纳、传输、化生和排泄糟粕.五脏与六腑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如肺与大肠为表里.这些看似熟悉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其实,它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它们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或病理学概念.

  • “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生物学认识浅谈

    作者:王爱敏;王峰;孙燕;华茜;李宇航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中医理论方面的内涵认识已日趋深入,并且现代生物学技术对肺与肠的关系提供了更多分子方面的证据.二者在生理关系方面,从胚胎发育角度,肺与肠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在病理关系方面,肠缺血/再灌注病理状态下可能导致肺功能受到影响,肺病在一定的病理状态下也可以转移至肠,引起肠部病变.肺与大肠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病理方面都存在联系,文章试对现代生物学关于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进行综述.

  • 基于黏液分泌特性差异的“肺”与“大肠”津液相求的内涵探讨

    作者:张玉苹;王青青;邓秀兰;张晓晶;钟相根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肺与大肠在“津液”代谢方面密切相关.“肺”与“大肠”表里机制的实质研究中,黏液在肺病和肠道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肺及肠道不同部位(空肠、回肠、结肠)黏液分泌特性的差异研究逐渐深入,而这恰好与中医“肺”与“大肠”表里之“津液相求”不谋而合.通过比较肺与肠道在杯状细胞、黏蛋白、水通道蛋白和黏液屏障方面的差异,从“津液相求”角度,更好地诠释“肺”与“大肠”的关系.

  • 以清肺法针刺大肠郁热型带状疱疹21例

    作者:李亚荣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但多论述为肝胆湿热、肝火妄动.我师李坤久教授经过近40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该病因是肺与大肠温热内蕴所致.

  •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

    作者:陈超;汪受传

    《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传导之官,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邪上干,肺失宣肃.笔者有幸随师汪受传教授临证,根据这一理论,结合小儿脏气清灵,随拔随应,易趋康复的特点,运用通腑法,或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宣肺通腑之剂治疗乳蛾、肺炎喘嗽、哮喘、便秘等,效果良好.

  •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用验

    作者:王如茂

    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泻热通便方法,治疗里热便秘致喘,获得满意效果,从而验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正确性,同时说明了掌握脏腑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及其功能特点,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肺与大肠 用验
  •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论述及临床应用浅析

    作者:苗裕;杨进

    在论述"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的基础上,对肺热移肠、肺虚致肠腑失职及肠病及肺等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说明从肠施治对肺、肠疾患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以期给不断出现的新型呼吸道传染病治疗带来启示.

  •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单海军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临床指导意义广泛.肺主气,司呼吸.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的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这种生理上的密切联系,是二者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生胸满、喘咳等症.如肺气不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干燥秘结.笔者在儿科临床中运用此理论为指导,灵活应用宣肺通腑或通腑泻肺之法,对小儿肺系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从肺与大肠关系论治小儿外感温热病

    作者:何淑娴;徐宁达

    近年来,笔者对邪在卫气分及气分阶段的小儿外感温热病,从肺与大肠关系论治,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便秘症状发生及相关性调查

    作者:潘慧;文谦;王成伟;李宁

    目的 通过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患者在住院7d期间便秘症状的发生情况与特点,进而提出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150例AE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在急性期的7d治疗中便秘症状发生人数、临床表现特点与急性期“咳、喘、痰”3个主要症状积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147例患者完成调查,66例患者既往有便秘病史,101例患者在7d的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便秘症状,其中44例7d解便少于2次,57例解便困难,排便不尽,每日多次解便等.仅4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提出便秘的问题,但99例患者在每日查房中提出了腹胀不适,腹胀不适症状与便秘发生具有正相关性(P<0.05);采用西医规范化治疗能快速缓解“咳、喘、痰”3项症状积分(P<0.05),但症状的缓解未发现与便秘有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在急性期治疗期间,对改善患者腹胀便秘症状关注不够,在未来的治疗中应考虑“通腑利肠”治法,以缓解患者腹胀便秘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清肺愈结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静平

    慢性结肠炎即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难治性病症.本病包括在祖国医学"泄泻"、"肠风"、"痢疾"、"滞下"等病症之中.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征,结合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应,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属大肠、肺气肃降,则大肠腑气通畅、出入有常.这些肺与大肠生理病理等关系,并以临床治疗为依据,认为本病以肺热移于大肠为主要病机,故采用清肺澄源、解毒除湿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并拟方清肺愈结汤加减用于本病患者,经临床观察,对本病有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 眼针疗法在肺与大肠区经络理论中探析

    作者:海英;崔敬

    眼针疗法是在眼眶周围的特定穴区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1]早在<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2]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晴."指出眼与经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经脉灌注而联系全身.眼针正是依据眼与经络脏腑的紧密联系而达到其治疗目的的.根据人体"眼针操作规范国家标准",将眼分为八区十三穴,一区为肺与大肠区,二区为肾与膀胱区,三区为上焦区,四区为肝与胆区,五区为中焦区,六区为心与小肠区,七区为脾和胃区,八区为下焦区.

  • 通腑法治疗急症临床体会

    作者:顾维明

    通腑法是运用药物荡涤胃肠,通泻大便,引邪外出,推陈致新,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异病用通腑法为中医学整体辨治独特之处.余临证注意运用通腑法治疗急症,常获良效.现结合个人的粗浅认识,谈两点体会.1哮喘便秘泻下宜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利于肺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此时,须用泻下通腑法,使腑气通畅,痰火下泄,方可使肺气通利,喘咳得平.如曾治一中年男性病人,素有哮喘病史,3d前哮喘又作,曾用先锋类药治疗,效果不显,来诊时见痰鸣哮喘,气急不能平卧,面赤自汗,烦热口干,胸中窒闷,便秘溲赤,苔黄腻,脉滑数,证乃痰热壅肺,阳明热结,治以清肺化痰,通降阳明.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