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的研究

    作者:罗吉;钟美好;肖凯军;袁亮;石浩

    目的:改进鼻炎康复方提取液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室温下开展超滤一纳滤多级膜浓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鼻炎康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在膜处理后的保留情况.结果:多级膜分离浓缩法可以去除鼻炎康提取液中45%左右的水分,成本为现有生产中真空浓缩加热法的1/4.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蒙花苷的保留率在80%以上,盐酸麻黄碱的保留率在90%以上.结论:达到了较好的高效浓缩和节能效果,为鼻炎康复方提取液膜浓缩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 超滤法纯化大黄多糖的研究

    作者:孙瑜;周永传;陈德煦

    目的:通过微滤和超滤分离纯化大黄多糖.方法:采用微滤结合不同截留相对分子量的管式超滤膜串联工艺.结果:实验确定的佳工艺条件为:超滤时间控制在80 min左右,温度35~40℃,操作压力0.08~0.12 MPa,pH 6~8,料液多糖浓度为原始提取液浓度的0.5倍,多糖回收率可达到53.7%,浓度可提高到进料液的2.73倍.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纯化大黄多糖.

    关键词: 超滤 大黄多糖 纯化
  • 低分子质量壳聚糖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作者:黄嬛;胡富强;袁弘;应晓英

    目的:制备低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方法: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技术,以脱乙酰甲壳素为原料制备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利用超滤技术分离不同分子质量壳聚糖;以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壳聚糖分子质量,由水解比色测定法测定壳聚糖的纯度与含量.结果:通过控制酶水解的时间,并采用截留分子质量分别为50kD和10kD的中空纤维素膜进行截流与浓缩,得到低分子质量壳聚糖;经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平均分子质量为20kD,纯度(96.60±1.56)%.结论:采用酶解法制备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反应条件温和、过程容易控制,用超滤方法可实现不同分子质量水解产物的有效分离;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和水解比色法测定,可进行水解壳聚糖质量的有效控制.

  •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膜处理对黄连解毒汤HPLC特征图谱的影响

    作者:须明玉;周洪亮;郭立玮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采用不同相对截留分子质量聚醚砜(PES)超滤膜处理后HPLC特征图谱的变化.方法:用pes-5w,pes-3w,pes-2w,pes-1w,pes-6k的超滤膜处理黄连解毒汤离心液,应用特征图谱技术,分析经各级膜处理后黄连解毒汤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情况;并测定其浊度、粘度等理化参数.结果:各级膜处理液的药根碱、小檗碱、黄芩素、汉黄芩素逐级变小明显,栀子苷有明显的逐级上升的现象;各药液的理化参数(pH、浊度、电导率)也呈规律性的变化;以离心液为参照,按膜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排序样品的相似度依次为0.993,0.992,0.984,0.982,0.975.结论:本实验运用了膜技术这一较新的分离精制工艺,采用特征图谱全面地反映黄连解毒汤的成分变化,发现各药液成分在种类和含量方面有差异,并探讨了理化参数变化的原因.

  • 超滤-纳滤联用优化益母草生物碱的浓缩工艺

    作者:李存玉;马赟;刘奕洲;李红阳;顾佳美;彭国平

    采用超滤-纳滤联用技术浓缩益母草中生物碱,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优化浓缩工艺.实验表明通过超滤预处理,益母草水提液中总蛋白去除率94.38%,纳滤技术相较于传统热浓缩优势明显,益母草生物碱的佳浓缩工艺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450,pH 3.07,盐酸水苏碱质量浓度80.15 mg·L-1,总生物碱质量浓度285.73 mg·L-1,在此条件下,盐酸水苏碱和总生物碱的截留率分别为93.37%,95.85%,相对误差为0.79%,1.16%,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可以用于益母草生物碱的浓缩工艺优化,纳滤浓缩为热敏性中药成分的分离精制提供技术支撑.

  • 热毒宁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对细菌内毒素去除效果研究

    作者:李淼;徐玉玲;宋娟;王永香;潘迎志;王振中;萧伟;刘涛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对细菌内毒素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测定0.8%活性炭吸附前后、10×103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超滤前后细菌内毒素含量变化,考察其去除情况.结果:活性炭对细菌内毒素吸附率为78.7%,10×103截留超滤对细菌内毒素去除率为99.6%.结论:关键工序能有效保证热毒宁注射液的安全性.

  • 草莓中诺如病毒不同洗脱和富集方法的评估

    作者:王飞;李慧莹;靳淼;段招军;程露阳

    评估一种快速和敏感富集草莓中诺如病毒的方法,为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支持.以鼠诺如病毒-1(MNV-1)为模式病毒,考察Tralk洗脱液、TGBE洗脱液和NaOH洗脱液对MNV-1的洗脱效果,检测5%、10%和15% PEG6000/0.3M NaCl对MNV-1的富集效果,评估优化后方法对草莓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效果和超滤二次浓缩对诺如病毒富集效果影响.结果表明TGBE缓冲液洗脱效果优于Tralk洗脱液和NaOH洗脱液;10%PEG6000/0.3M NaCl与15%PEG6000/0.3M NaCl对MNV-1的富集效果相同,且二者的富集效果均高于5%PEG6000/0.3M NaCl;该优化方法可在7h内完成草莓中诺如病毒的富集,诺如病毒的回收率高可达44.04%,超滤二次浓缩后,诺如病毒的检测限达到102基因拷贝数/10g草莓.

  • 凝胶电泳蛋白质组学蛋白样品纯化方法比较

    作者:卜旺雨;齐义军;魏华;张娟;马瑾;王明;马远方

    目的 探讨超滤法和7种不同沉淀方法纯化含PBS的蛋白样品对蛋白凝胶电泳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滤法和7种沉淀方法[包括硫酸铵、氯仿甲醇、酸化丙酮甲醇、乙醇、丙酮、三氯乙酸(TCA)、TCA/丙酮]纯化PBS稀释的混合食管癌组织蛋白(10例),二喹啉甲酸(BCA)、Bradford及2D法测定蛋白浓度并进行一维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Image Master软件分析二维电泳图谱蛋白点.结果 Bradford法和2D法适用于二维电泳水化液溶解的蛋白样品浓度测定.超滤法和硫酸铵沉淀法的蛋白回收率分别为40%和4%,其他方法的蛋白回收率约为22%.丙酮沉淀法纯化蛋白的二维电泳图谱蛋白点边界清晰、分辨率高且数目多;其次是乙醇沉淀和氯仿甲醇沉淀法;再其次是超滤法,该法纯化蛋白的二维电泳图谱蛋白点表现不同程度的弥散;酸化丙酮甲醇沉淀蛋白的二维电泳图谱中蛋白点丢失多.结论 丙酮沉淀法适用于原始浓度高、体积小的蛋白样品除盐及浓缩,超滤法是原始体积较大、浓度较低蛋白样品浓缩纯化的首选方法.

  • 模拟水样中甲肝病毒超滤浓缩和 PEG浓缩方法的比较

    作者:赵霖;周文亭;曹经瑗;毕胜利

    目的:比较模拟水样中甲肝病毒( HAV)超滤浓缩和PEG浓缩方法,为水中HAV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向模拟水样中接种已知量的HAV,分别选用Millipore和Sartorius公司的100KD和50KD孔径的微孔超滤管及终浓度为10%聚乙二醇(PEG)-1M氯化钠(NaCl)沉淀的方法对模拟水样进行浓缩,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浓缩后的病毒量,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同一孔径不同厂家的超滤管浓缩病毒无统计学差异(P=0.25,P=0.532),对浓缩后的CT值及回收量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均表明不同处理方法有统计学差异( P=0.000<0.05,P=0.000<0.05),其中50KD组浓缩病毒回收率为(94.57±16.26%),100KD组浓缩病毒回收率为(52.37±14.75%),10%PEG-1.0MNaCl沉淀病毒回收效率为(63.5±8.45%)。结论超滤和PEG沉淀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水样中HAV浓缩,超滤管浓缩病毒操作简便,耗时更短,选择合适孔径可以提高HAV病毒回收率,本实验中50KD超滤管HAV回收率高于100KD;PEG更适用处理大体积样本。

  • CRRT/UF"1+1"在终末期心脏瓣膜外科治疗中的作用(一)——心功能指标的临床评价

    作者:石开虎;穆心苇;楼季庄;肖立琼;邵俊杰

    目的 观察和研究超滤(UF)结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1+1"的方法 在终末期心脏瓣膜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选择18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1.6岁.其中单纯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联合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单纯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非三尖瓣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合并不同程度的多脏器功能障碍者16例,心源性恶液质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合并有房颤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栓塞者1例,心胸比0.90~0.99,射血分数(EF)0.20~0.32,病程5~41年,均为心功能Ⅳ级.先进行CRRT治疗3 d,为手术创造条件,共实行手术15例,在随后的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加UF的方法 .结果 CRRT治疗后只有静脉氧饱和度(SvO2)由40.0±10.3升高到49.0±8.0,第二天PA由57.9±11.2 mmHg降低到46.4±9.3和43.8±7.4 mmHg(P<0.05),EF和CI第三天分别由29.2±2.4和30.2±1.0升高到40.9±2.8和38.0±2,2(P<0.05).LA第三天由6.3±0.3 mmol/L降低到3.0±1.1 mmol/L水平(p<0.05).术毕心脏自动复跳12例,电复律3例,均顺利脱机,返回ICU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植入IABP辅助,24~36h后顺利撤离.机械辅助呼吸8~32 h.手术毕EF和心脏指数(CI)在术后48 h开始好转,由34.2±2.4和3.1±2.1 L/min/m2升高到48.4±2.0和3.7±0.8 L/min/m2.PA在48 h开始由42.1±3.1 mmHg降低到25.4±1.7 mmHg.所有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月,心功能提升1级6例,提升2级8例,未明显改善1例.结论 UF和CRRT的"1+1"方法 在终末期心脏瓣膜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CRRT/UF"1+1"在终末期心脏瓣膜外科治疗中的作用(Ⅱ)-内环境改善的生化评价

    作者:石开虎;穆心苇;楼季庄;肖立琼;邵俊杰

    目的 观察和研究超滤(UF)结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1+1"的方法在终末期心脏瓣膜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选择18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1.6岁.其中单纯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联合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单纯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非三尖瓣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合并不同程度的多脏器功能障碍者16例,心源性恶液质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合并有房颤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栓塞者1例,心胸比0.90~0.99,EF 0.20~0.32,病程5~41年,均为心功能Ⅳ级.先进行CRRT治疗3天,为手术创造条件,共实行手术15例,在随后的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加UF的方法.结果 CRRT治疗后新型融合蛋白第三天由6.3±0.3 mmol/L降低到3.0±1.1 mmol/L水平(p<0.05),尿素氮和补体分别由17.6±3.2 mmol/L和267.3±21.1 μmol/L降低到5.2±2.8 mmol/L和89.3±10.5 μmol/L(p<0.01).术毕心脏自动复跳12例,电复律3例,均顺利脱机,返回ICU后发生低心排综合证2例,植主动脉内坏囊反搏(IABP)入μ辅助,24~36 h后顺利撤离.机械辅助呼吸8~32 h.术毕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肌酶工酶(CK-MB)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分别达到499.4±28.1 U/L和177.0±3.8U/L,48 h后开始下降.T-Bil和D-Bil术后是升高的,但24h后下降,BUN和Cr均呈下降趋势.LA术后升高特别明显,达13.3±2.3 mmol/L,但24 h后下降,48 h后趋于正常水平.所有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月,心功能提升1级6例,提升2级8例,未明显改善1例.结论 UF和CRRT的"1+1"方法在终末期心脏瓣膜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欧阳先国

    目的 观察缓慢单纯超滤(SCU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2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置管后行SCUF治疗,血流量100-150 ml/min,治疗时间24~48 h.同时行血流力学监测及治疗前后血压血氧氧饱和度、心率、电解质的监测.结果 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稳定,血氧饱和度上升,无低血压发生,电解质无明显影响.结论 SCU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 腹膜透析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腹膜超滤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宣健媛;夏稻子;张怡玲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腹膜透析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其与腹膜超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hilips飞凡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40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按透析时间分为两组,BⅠ组透析时间<1年,BⅡ组透析时间≥1年)及20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A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 (1)三组管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无统计学差异(P>0.05).BⅡ组舒张末期速度(EDV)、时间平均速度(TAVM)、血流量(Q)较A组及BⅠ组均明显增高(P<0.01),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BⅡ较A组及BⅠ组明显降低(P<0.01),而A组与BⅠ组上述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腹膜超滤量BⅡ较BⅠ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BⅠ、BⅡ两组患者RI、PI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89,P<0.01,r=-0.436,P<0.01 ),腹膜超滤量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599,P<0.01);腹膜超滤量与RI、PI呈正相关(r=0.677、P<0.01,r=0.554、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地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了解腹膜透析对腹膜功能的影响,其中RI、PI的下降对腹膜超滤功能的损害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 血液超滤与利尿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

    作者:费宇行;张蓉;邢娜;李晶;赵力;裘毅刚;李明旭

    目的 系统评价血液超滤与利尿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检索2016年11月前发表的超滤与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经文献审核、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应用Rev Man软件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11项研究.病例总数870例,超滤组434例,对照组436例;与对照组比较,超滤组患者体质量降低更为显著[加权均数差(WMD)=1.390,95%可信区间(95% CI)0.640~2.150,P<0.001]、体液清除量明显增加(WMD=1.220,95% CI 0.490~1.960,P=0.001);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再住院率减少[比值比(OR)=0.600,95% CI0.430~0.840,P=0.003];2种治疗方法在血肌酐(WMD=0,95% CI-0.250~0.250,P=0.980)、左室射血分数(WMD=-0.020,95% CI-0.070~0.020,P=0.280)、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WMD=2327.610,95% CI-5215.360~560.130,P=0.110)水平及死亡率(0R=0.990,95% CI0.660~1.470,P=0.960)无明显差别.未出现与治疗方法相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结论 超滤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减轻容量负荷作用较利尿剂更为明显,可以减少再住院率,对死亡率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肝素钠致血液透析患者头痛1例

    作者:蔡琴;罗顶世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全身乏力、食少、恶心、呕吐、双下肢水肿、尿少1周"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贫血貌,颜面部轻度水肿,双肺无干湿性罗音,心率9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不肿大,腹水征(-),双下肢呈轻度凹陷性水肿.血红蛋白(Hb) 71g/L,红细胞计数160×1012/L,白细胞计数5×109/L,血小板68×1012/L,血尿素氮(BUN)28mmol/L,血肌酐(Cr) 886umol/L,血尿酸(UA) 586umo 1/L,血:钾(K+) 5.5mmol/L,钠(Na+)136mmol/L,氯(C1-) 98mmol/L,钙(Ca2+) 2.6 mmol/L,白蛋白32g/L,左肾7.8×6.2×4.4cm,右肾8.2×6.1×4.3cm,皮质厚度左肾0.8cm,右肾0.7cm,皮髓分界欠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肾衰竭(CKD-5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给予降压、利尿、纠酸、止吐、护胃等治疗,次日行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术,并采用1次性透析器无抗凝剂诱导血液透析2h,超滤800ml/h,透析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此后使用同型号1次性透析器并采用普通肝素法透析(肝素钠首剂15mg,追加5mg/h,透析结束前30min停止追加),超滤在500~700ml/h,而每次透析30min后患者即开始出现头痛,难以忍受,有时不得不使用双氯芬酸钠止痛或提前下机终止透析,监测透析前、中血压一直波动在130~150/80~90mmHg,与非透析期间的血压相比,无明显变化.

  •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透析治疗

    作者:冯秀梅;刘佳宏;陆茸;陆爱萍

    本文总结了7例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早期透析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对老年ARF的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我科3年来收治ARF病人7例,年龄60~78岁,确诊后即开始血透治疗,采用隔日一次,每次3小时,低流量,低超滤. 7例中有2例死亡,5例治愈.

  • 腹膜透析并发瘤样钙质沉着症1例

    作者:张昆;崔春黎;沈洁琳;李江涛;余晨;蒋晓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于2009年1月因慢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目前每日透析方案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1.5%低钙腹膜透析液×3袋,2.5%低钙腹膜透析液×1袋),每日超滤约900ml,无尿.因双侧拇指掌指关节进行性肿大1月余于2013年1月8日入院.

  •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原因、后果及治疗措施

    作者:边宝娟;夏彦平;范新娟

    慢性透析患者的透析间期体重(IDWG)增加过多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美国新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17%的患者在2~3天的透析间期中体重增加了3kg,此相当于干体重的4.5%,由此造成下一次透析前血容量负荷过重,甚至因急性肺水肿需急诊透析.体重增加过多尚可引起血压增高,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因需要排除过多的水分而增加超滤,造成透析时低血压、肌肉痛性痉挛等表现.

  • 水孔蛋白1与腹膜透析超滤的关系

    作者:田俊玮;刘映红

    水孔蛋白1(AQP1)是早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其分布及分子结构确保了对水的精确选择性,符合计算机模拟腹膜"三孔模型"中超小孔的特征.超滤衰竭(UFF)是长期腹膜透析(PD)的一种并发症,是引起PD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AQP1可介导PD时50%的超滤(UF),其表达或功能降低可能与UFF有关.因此,研究AQP1与腹膜透析超滤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腹膜损伤的作用

    作者:张爱华;刘文虎

    长期腹膜透析(CAPD)即使不发生感染性腹膜炎,也可出现血管增生、血管基底膜增厚和间质纤维化[1,2],导致腹膜有效表面积增大、血管通透性增高;溶质转运增加、超滤能力下降,终腹膜功能丧失.这已成为影响腹膜透析长期维持关键因素之一[3].其中的机制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腹膜透析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腹腔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上调可能就是其中心环节[4].

573 条记录 3/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