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腹膜损伤的作用

    作者:张爱华;刘文虎

    长期腹膜透析(CAPD)即使不发生感染性腹膜炎,也可出现血管增生、血管基底膜增厚和间质纤维化[1,2],导致腹膜有效表面积增大、血管通透性增高;溶质转运增加、超滤能力下降,终腹膜功能丧失.这已成为影响腹膜透析长期维持关键因素之一[3].其中的机制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腹膜透析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腹腔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上调可能就是其中心环节[4].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刘静;陈国纯;刘伏友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相较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而言,因其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残余肾功能、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方面的优势而被患者所接受.但是,腹膜透析管长期留置腹腔、反复换液及部分患者操作欠规范等易导致感染性腹膜炎.

  •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占园;潘敏;叶菡洋

    目的 分析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医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所发生的3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次感染患者的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阳性34例,占87.1%,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别,检出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5.2%,革兰阴性杆菌19株占35.2%,真菌9株占16.7%;检出病原菌除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分别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100.0%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可以指导临床医师经验用药的准确性,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治疗效果.

  • 血清降钙素原在患者腹膜透析感染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陶瑾;申新宏;艾永红;杨玉霞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的临床意义,为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患者12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组62例、非腹膜炎组64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血清PCT水平检测,比较其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腹膜炎组、非腹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 PCT 水平和阳性率分别为(5.25±1.72)(0.68±0.16)(0.51±0.13)μg/L和88.71%、4.69%、3.33%;腹膜炎组PC T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5);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后血清PC T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PC T水平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明显升高,是一项良好的对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指标。

  • 腹膜透析感染性腹膜炎治疗及护理进展

    作者:林崇亭;韩淑梅

    腹膜透析(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全球的PD患者>12万[1].自1976年Fried等[2]首次开展腹膜透析以来,随着透析管路和腹透液的改进,腹膜透析技术的日臻成熟,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发病率也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患者退出PD及死亡的主要原因[3],直接影响了患者透析疗效[4],也影响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笔者主要对近年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治疗及护理进展予以综述,旨在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

    作者:尤国庆;刘蕾;许禹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为临床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可靠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32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和34例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阳性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 7.0软件分析.结果 腹水量结核性腹膜炎表现为少量腹水,占12.50%,而感染性腹膜炎则有大量腹水,占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腹膜炎以壁层腹膜均匀增厚、肠系膜污迹样改变为主,而感染性腹膜炎以壁层腹膜以结节、块样增厚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大网膜及淋巴结CT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腹水量、壁腹膜及大网膜CT征象,可以很好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 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 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冯晨光;王飒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沈阳急救中心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33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34例感染性腹膜炎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病变各项CT征象的阳性率.结果 两组患者腹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核性腹膜炎表现为中少量腹水,感染性腹膜炎则腹水量较多;结核性腹膜炎壁层腹膜多见均匀增厚;感染性腹膜炎壁层腹膜增厚多呈结节样,未见异常;结核性腹膜炎、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大网膜均存在污迹样改变,可见增厚情况,淋巴结体积均明显增大,伴随强化现象.结论 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作用明显,腹水量、壁层腹膜改变是两种病变重要的、可区分的CT征象.

  •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尹晓丽;王丽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45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护理宣教、饮食及生活指导等.结果 45例患者中有15例感染腹膜炎与30例未感染腹膜炎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操作不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结论 要做好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预防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干预及个性化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改变错误的操作行为和不良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并射频消融术后持续性低血钙1例

    作者:许红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4 岁,10 年前因确诊为尿毒症,行腹膜透析治疗.4 年前因感染性腹膜炎改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年前查甲状旁腺激素(PTH)为1142pg/ml,予以骨化三醇胶丸(罗钙全)10粒,每周2次,口服1个月,改为1粒,每日1次,口服5个月.

  • 腹膜透析致腹腔感染病人的护理

    作者:周艳萍

    连续性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是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依赖弥漫和超滤的作用达到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和毒素的目的[1],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接受腹膜透析的病人出现腹腔感染的几率较高,有的不得不停止腹膜透析.现将我院近10 a来收住的6例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腹腔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腹膜透析并发腹腔感染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2岁~68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家庭透析5例,院内透析1例.1例为霉菌性腹膜炎,5例为细菌感染性腹膜炎.2例因腹膜感染而转行血液透析,4例治愈.临床表现:发热,腹痛,有压痛及反跳痛,大便习惯改变.透析液检查:混浊,甚至出现蛋白凝块,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0.5.细菌培养结果阳性.

  • 中国腹膜透析现状及思考

    作者:余学清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这些年来随着PD液生物相容性必善、PD技术必进,感染性腹膜炎发生率由上世亿80年代的6.3次/病人·年,降低到2000年的0.23次/病人·年,PD病人的生存率也大大提高,从而使PD病人人数迅速递增.

  •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急性胰腺炎的磁共振活体示踪

    作者:张瑞平;姜增誉;李健丁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胰酶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和坏死的炎症反应,常继发感染性腹膜炎、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极差[1].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预防胰腺感染和坏死,疗效仍不佳.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2]认为MSCs可分化为有功能的胰腺干细胞,对损伤的胰腺进行修复,为治疗重症SAP提供了一种薪的思路和手段,而细胞移植后在活体内示踪成为随之而来的研究难点.近年来,随着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纳米颗粒标记细胞技术的成熟,磁共振成像(MRI)活体示踪SPIO标记细胞成为新的研究热点[3].本实验拟采用SHO标记兔MSCs并移植入SAP模型兔行MRI扫描,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SAP过程中,MRI活体示踪移植干细胞的可行性.

  •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感染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作者:郭丽斌;高宏华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140例,其中70例患者未感染腹膜炎为对照组以及70例感染腹膜炎的患者为干预组.总结分析合并感染腹膜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上与对照组差异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或P<0. 05) .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操作不当等.结论 护理人员需加强对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积极给予技术和心理的双重支持,改变患者错误的操作行为,提升安全意识,对感染性腹膜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腹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姗姗;刘天明;艾清;李威

    近年来,腹膜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以真菌性腹膜炎(PDFP)增多显著.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87例经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患者,采用ATB FUNGUS3和E-test条检测酵母样真菌和丝状真菌的MIC值,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进行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降低患者死亡率.

  •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汤俊达

    目的:研究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管路装置类型、是否并存糖尿病及皮肤疾患、文化背景及家境,并分析这些因素与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关系.结果:营养状况好、选用较先进的透析管路、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CAPD合并有糖尿病或伴有皮肤疾患等,则较易发生.结论:CAPD腹腔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并选用"Y"型管路.

  • 腹膜透析的双联系统对腹膜炎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作者:钱敏;张苗;孙琤;蒋春明;蔡淑琴;童薇

    自临床运用腹膜透析(PD)以来,感染性腹膜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并发症.改进PD的外接装置则是减少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方面.从传统的单管系统,至后来的Y型管、O型管,均属于PD的外接装置.1996~1999年,我科主要使用O型管,近2年应用双联系统作为外接装置,现回顾对比分析两种装置的临床应用腹膜炎发生率报告如下.

  • 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评估及对策

    作者:童孟立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常用的一种腹膜透析(PD)方式,与血液透析疗法比较,具有更有效保护残肾功能、感染危险率更低、临床转归更佳,且可自行操作,无需受场地、仪器和设备的限制等优点[1],因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亚太地区接受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已逐年增多.尽管如此,腹膜炎仍然是PD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可造成治疗失败和患者住院[2-3],且与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严重和迁延不愈的腹膜炎还可导致腹膜功能衰竭,但只要早期诊治90%以上的患者可以治愈.

  • 急性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敏;罗晓明;杜敏;王劲松;李涛;方业香;谷一梅

    目的 观察急性感染性腹膜炎手术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急性肺损伤(ALI)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6月诊断感染性腹膜炎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32例,根据是否合并肺损伤分为急性肺损伤组(ALI)和无急性肺损伤组(NALI),每组16例.分别检测术前1小时、术后第0、2、5、14天外周血内毒素水平(ETX)、IL-6、氧合指数(PaO2/FiO2)、肺顺应性(Cs)等指标.结果 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术前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肺损伤的发生呈明显相关性,术前1 h内素素水平的升高与术后第0、2天 IL-6分泌的异常增加呈明显正相关(P<0.01);术后第2、5天IL-6的升高与ALI的程度以及MOF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经术中及术后抗感染、引流、腹腔冲洗等去除肠源性感染诱因等综合治疗,随内毒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逐渐下调 ,ALI程度逐渐减轻. 结论 内毒素血症是感染性腹膜炎诱发ALI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防止或减轻内毒素水平的增高,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移位、进而减少IL-6失控性分泌,则在阻止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MODS的发生可能起到重要的防治作用.

  •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癌抗原125、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

    作者:赵瑛瑛;欧阳军;王建生;张文吉;张宛哲

    目的:探讨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透出液中癌抗原125(CA125)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自动生化仪检测14例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血清及透出液CA125 及血清CRP的水平,并选择16例非感染期的CAPD患者作为对照.结果: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后透出液CA125 及血清CR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CAPD 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透出液CA125及血清CRP浓度的变化,对评估腹膜感染的严重程度、疗效及评价腹膜功能具有指导意义.

  •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血清和透出液降钙素原检测的研究

    作者:王福诩;梁桂荣;陈光;卢冠解;侯佳兴;吴芳;苏小芳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腹水透出液PCT检测的临床意义,为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行腹膜透析患者124例并进行分组,其中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组(A组)63例(其中两次感染者12例,可疑感染18例),非腹膜炎组(B组)61例,检测抗感染治疗前后血清PCT、腹水透出液白细胞(WBC)计数及腹水透出液PCT等指标.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2例(C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抗感染治疗前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腹水透出液WBC计数及PCT水平亦明显高于B组(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治疗后A、B、C三组血清PCT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腹水透出液WBC计数及PCT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两次感染者血清PCT及腹水透出液PCT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可疑感染组与感染组比较,血清PCT及腹水透出液PC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均高于B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可疑感染组与B组透出液WBC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均低于感染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的血清和腹水透出液PCT水平有明显升高趋势,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早期判断有一定的帮助,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和无创性操作等优点,同时也可用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