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穿山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作者:郑敏

    笔者20世纪70年代初曾师从福建省名老中医孙宜尧老先生,先生以黄芪浓煎送服穿山甲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甚佳.其后笔者每遇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辄用之.如治刘某某,男,26岁,于1992年8月2日就诊.自诉近3年来常感头晕,疲乏,稍作轻微活动即心悸、汗出、眼花目眩,且日常极易感冒.检查:白细胞2.2×109/L,虽经中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望其面色FDAF白少神,印堂晦暗.纳呆便溏,脉细弱无力,舌淡苔薄白.显系气虚血少,气血瘀滞,脾胃虚弱.处方:炮穿山甲研粉4.5g,另以黄芪20g、当归6g、熟地黄10g、茯苓10g、怀山药10g、砂仁6g、炙甘草3g,浓煎,送服穿山甲粉,1周后,白细胞升至4.1×109/L.效不更方,加减继服1个月,白细胞升至4.9×109/L.自感神清气朗,诸症均减.嘱其每日以黄芪30g浓煎,送服炮穿山甲粉4.5g,常服不辍.1年后复诊,自云服药后白细胞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且年内虽有流感流行,亦未见感冒.

  • 僵蚕治咽痒剧咳效佳

    作者:邓永军

    近几年来,笔者在辨证组方的基础上加用僵蚕,治疗咽痒剧咳,每获良效.兹举例介绍如下.杨某,女,40岁,1999年12月5日初诊.咳嗽2月余.2月前受凉后致此.伴咽痒,阵咳,咯少量白痰,呼吸冷空气及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则咳嗽频剧,咳甚时痰中带血丝、声音嘶哑.屡经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经介绍来我处就诊.查体:咽充血,色淡红,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双肺呼吸音清.舌尖红、苔薄,脉略弦数偏浮.诊为咽炎,证属风邪犯肺.治宜疏散风邪,宣肺止咳.处方:僵蚕15g,桔梗15g,杏仁9g,射干15g,白前15g,蝉蜕15g,防风9g,赤芍9g,黄芩15g,陈皮6g,薄荷9g,牛蒡子12g,白茅根30g,炙甘草6g,姜枣为引,水煎,分3次服.服3剂后.咳嗽大减,服5剂症状消失.

  • 牛膝为主治疗小儿脑病及坐骨神经损伤

    作者:张毅

    笔者多年常用牛膝为主治疗小儿脑病,小儿坐骨神经损伤等疾病,多获良效.1 治疗小儿脑病,用法:牛膝30g,白芍30g,巴戟天12g,熟地黄12g,肉苁蓉9g,远志6g,菖蒲6g,郁金6g,麦冬6g,茯苓6g,炙甘草6g,焦三仙各10g,煎服或压粉冲服,2剂服1月,每日3次,每次3g.例如:王某,男,2岁.四肢痿软无力不能站立2年,伴失语.颅脑CT检查正常,西医诊断为脑瘫,大脑发育不良,中医诊断:五迟五软、肝肾阴虚.经用上方服药治疗3个月,扶手可走百米,可以说简单语言.

  • 半夏治流涎效佳

    作者:郭集军

    郭集军笔者外公是乡间医生,一次回乡探亲,见外公收治一流涎男子,竟独用一味法半夏便使其10余年顽疾痊愈,甚为奇怪,乃请教其因。外公说,痰涎为水湿化生,脾主涎而肾主唾;脾胃虚则湿浊聚;湿浊盛则痰涎生;故治涎可责于脾肾;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的作用;且《本经》认为法半夏兼有温肾之功;故独用一味而君臣佐使集于一身,无须配伍;另患者寻医日久,服药已有成效,一味中的,有取巧之意。我半信半疑。后我在临床上见有口淡流涎或痰浊多者,在配伍中加入法半夏一引,收效甚佳;特别对苦于流涎的青壮年甚为灵验,试举1例。某女,23岁,自述从小口淡,频频吐涎,白天不自主口水涌动,不吐不快;夜则涎从口出,湿透枕巾而不知;读书时常污书湿纸而自责不已;四处求医,稍好转但无以根除。来诊时视其精神尚可,双目有神,稍瘦,发育正常。说话频吐涎沫,清稀如水,面颜稍白。舌质微红,苔淡白,舌体胖而有齿痕,脉细稍偏数象。问其月经量多,色淡,经期7~10天,常提前,白带清稀;查其以前用药,多为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理中丸等健脾补血之类,便在苓桂术甘汤和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法半夏20g。处方:茯苓15g,桂枝12g,白术12g,炙甘草8g,干姜8g,白芍12g,生地黄15g,川芎12g,当归8g,法半夏20g,黄芪15g,浓煎温服。4剂后自述口淡及口水涌动之感明显减轻;改生地黄为熟地黄,继服7剂,晚上已不湿被,但偶有流涎。再改理中丸合补中益气汤加法半夏20g调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直至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 固表止汗用黄精

    作者:于进;于卓

    黄精,入脾肺经。其味甘、性平,有补脾润肺之功。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黄精固表止汗,疗效显著。在临证中,以黄精为主药,其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昭著,甚至略胜黄芪一筹。且用黄精益气固表时,并未发现其有滋腻之弊端。尤其对于一些气虚卫外不固的自汗证,选用黄精为主药,适当配伍它药成方,能获得良效。究其原因,自汗属体虚表气不固所致,自汗日久导致津液亦有耗伤。黄芪偏温,黄精性平,黄芪功专补气为长,黄精补中有润,对于自汗而气液两伤者,黄精则更胜黄芪一筹。因此笔者在治疗自汗证中,常用黄精为主药,益气固表止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如治吕某,女,31岁,1997年7月初诊。自汗半年,畏风易感冒,口干喜饮,体倦乏力,纳食正常,二便及月经尚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欠润,脉濡。前医曾以玉屏风散加麻黄根等药治疗,效果不显。患者诉:服前医所投之药后仍自汗不愈,且口唇干燥、口渴益甚。笔者以黄精易黄芪,并以黄精为君药,适当配伍它药进行施治。处方:黄精12g,太子参10g,鲜石斛10g,天花粉10g,山药12g,北沙参10g,炙甘草5g,4剂,水煎服。服上药后患者自汗止,口渴症状明显好转。继以益气固表为法,善后调理。

  • 土茯苓治尿浊效佳

    作者:肖志;房晓明

    土茯苓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除湿,利关节.笔者多年用土茯苓治疗尿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陈某,女,54岁,3年来小便混浊,每晚小便后存放数小时则有白浊似胶冻样沉淀于便盆,在外院按"慢性肾炎"治疗,未见明显效果.于1996年8月10日来我处就诊.症见:精神较差,疲乏,饮食睡眠正常,舌淡苔白脉沉,尿化验:混浊色黄,尿蛋白(-).中医诊断:尿浊(肾气虚型),治则补肾益气,分清泌浊.方选萆分清饮加味:萆20g,乌药10g,益智仁10g,菖蒲10g,茯苓15g,升麻6g,党参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5天后患者反映病情变化不大,症脉同前.原方去茯苓,加入土茯苓40g,再服5剂.服完2剂后小便有改变,服完5剂,小便已清亮,已无沉淀物粘于便盆,精神转佳,舌淡苔白脉细.嘱继续服补中益气丸合肾气丸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无复发.

  • 周仲瑛治疗低颅压综合征1则

    作者:王敬卿

    王某,女,30岁。反复发作性头痛5月余。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伴头昏、烦躁欲呕,于某脑科医院经各项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予补液治疗暂可缓解,但仍反复发作,遂请周老师治疗。症见:头痛较剧,睡后缓解,立起加剧,以后脑疼痛明显,头部有重压感,头昏,伴耳鸣怕冷,出冷汗,颈僵,纳差,大便偏烂,口干苦粘,苔腻色黄,脉细滑。中医辨证:气虚清阳不升,痰浊上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2g,黄芪15g,炒苍术、白术各10g,炙甘草3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葛根15g,陈皮10g,当归10g,炒山药10g,制黄精10g,苦丁茶10g,砂仁3g(后入),炮姜3g,7剂。

  • 霉菌性败血症病案

    作者:施忠华

    笔者在临床上曾经遇到1例霉菌性败血症患者,经过住院西药治疗仍无效果,经辨证施治用中药治疗后获得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陈某某,男,43岁,农民。患者因发热伴左上腹痛1月于1984年6月9日入院。入院以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克霉唑等,仍持续发热不退,6月19日持续高热,38~39℃之间(腋下)。检查:面色萎黄,干咳少痰,两肺底呼吸音减弱,叩诊变浊。B型超声波探查见双侧胸水,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均见霉菌生长,诊断为霉菌性败血症,并把病情预后恶劣告知家属,建议转上一级医院治疗。家属在此种情况下,要求中医协治。 6月21日初诊:持续高热不退,面色萎黄,时有咳嗽,咯吐白痰,神疲肢软,短气乏力,尿色黄,大便少,舌苔白,脉细数。四诊辨证,证属虚寒,治守甘温除热之旨,拟益气通阳、调和营卫法,方选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增减。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红枣15g,当归10g,红参6g,黄芪30g,茯苓10g,柴胡10g,半夏10g,通草5g,黄芩6g,2剂。 6月23日二诊:药后身热始降,精神明显好转,唯少有咳嗽,舌苔白,脉细,效不更张,治守原意。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2g,红枣20g,柴胡10g,半夏10g,茯苓10g,2剂。 6月25日三诊:身热降至正常,腹痛消失,诸症转好,仍少有咳嗽,舌苔白,脉细。治仿桂枝加杏朴汤合生脉散益气敛肺,加陈、夏燥湿化痰。处方:红参5g(另煎冲),麦冬12g,五味子6g,半夏10g,陈皮6g,生姜12g,红枣15g,白芍10g,桂枝10g,炙甘草6g,杏仁10g,厚朴6g,2剂。 药后病情逐日好转,体温维持正常,留院观察续服上方数剂,于7月4日出院回家。出院时情况:发热已退,腹痛消失,血培养无霉菌生长,纳眠均佳,二便正常。2 体会 《素问*刺法论》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久病之躯,正虚邪恋难解,加之反复重用抗生素等类药物,机体正气被抑,自身抗病能力更趋下降,而病邪热势越加嚣张。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在临床上仅看到病邪热势鸱张的“标”象,而忽视了人体的正气,仅单一地围绕着病毒、霉菌而寻找相应药物,治疗上易处于被动地位,故取效不著。 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笔者认为该患者系阳气衰微,中气不足,营卫失和之故,乃遵“甘温除热”治疗原则,拟用益气通阳、调和营卫法,方选桂枝汤调和营卫,合小柴胡汤加减和解枢机,加当归、黄芪补血益气,振奋机体驱邪之力,结果获效显著。连服8剂后,不但身热复常,而且血液化验霉菌已转阴。经曰:“治病必求其本”,即使对于非常见病,只要中医辨证得法,抓住疾病要害,临床也有良好效果。

  • 小柴胡汤治验实录

    作者:

    1.刘渡舟治疗午后长期发热医案许某,男,46岁.1999年4月22日初诊.患者发热近1年,体温38.5℃左右,多于下午发热.在北京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发热原因不明.口苦,大便不干,有汗,面色苍,体质弱,舌淡红,苔厚腻,黄白相兼.口苦、发热为小柴胡汤证;间歇性发热,面苍,苔厚腻为达原饮、平胃散证,用三法合而为方:草果4g,槟榔10g,厚朴10g,陈皮10g,苍术10g,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0g,红人参3g,生姜3g,炙甘草3g.7剂.

  • 清燥救肺汤治验实录

    作者:

    1 范文甫治疗秋燥医案宋老婆婆,素有痰饮气喘,新感秋后燥热,以致内热气紧加甚.大生地12g,炙甘草3g,麻仁12g,生石膏12g,杏仁9g,麦冬9g,枇杷叶9g,鳖甲9g,沙参9g,桑叶9g.二诊:身热见减,咳喘未止.燥热伤肺,当以甘润.

  • 桂枝汤及桂枝汤加味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晓芳

    桂枝汤源于《伤寒论》,乃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首选代表方.其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具有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之功能.

  • 灸甘草不可相互代用的分析

    作者:龙超专

    甘草为豆科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医药上使用的部位主要是甘草的根茎和枝干,主产地在我国东北部的内蒙古、东北,西北部的山西、甘肃也有广泛的种植。目前,我国种植为广泛的区域为东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区。植株在春秋季节采摘,挖根、去皮、切片晒干。种类包括生甘草和灸甘草。在医学上,生甘草和灸甘草相互代替使用会影响药效的正常发挥,本文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分析生甘草和灸甘草的不同功效和治疗作用来说明灸甘草不可待用的重要作用。

  • 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致过敏1例

    作者:李芳;蒋满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洗澡着凉,咳嗽、胸闷、吐黄痰,要求中药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中医辨证为风寒郁而化热,治以清热泄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4 g,杏仁12 g,生石膏(先煎)30 g,炙甘草6 g,黄芩12 g,鱼腥草30 g,当归12 g.自煎温服,3 h 后全身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伴瘙痒.予氯苯那敏16 mg、维生素 C 0.5 g 口服,斑疹渐减.次日再服中药,2 h 后,斑疹加重,遍布周身,瘙痒难忍,自觉肌肤发热.立即停服中药,予地塞米松2 mg 肌注,葡萄糖酸钙1.0 g,每日3次口服,氯苯那敏8 mg,每日2次口服,维生素 C 0.3 g,每日3次口服.4 d 后皮疹消退.

  •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作者:马龙

    1例1女性34岁,人工流产后声音嘶哑6个月余,说话费力,不能持久,上午症重午后稍轻.曾服用多种抗生素及激素等药物治疗无效.诊见:面色苍白,咽喉粘膜色淡,声带松弛.舌体胖、苔白、脉细.证属气虚喉音.予补中益气汤治疗:黄芪、党参各30g,白术15g,当归20g,陈皮、石菖蒲各10g,炙甘草、升麻、柴胡各6g.1疗程后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原方再进3剂后,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

    作者:张华

    半夏泻心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方.曰:"单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此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方和中降逆,选药精当,方义奇妙,用之临床效果甚佳.方中重用半夏,为全方中之君药,和胃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泻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如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佐以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对调理消化系统,特别是胃肠功能有特殊功效,现将具体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龙胆泻肝丸致肾功能衰竭2例

    作者:杨春林;霍敏英

    龙胆泻肝丸是我国中成药制剂中的古老处方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龙胆、栀子、关木通、泽泻、车前子、当归、地黄、柴胡、炙甘草.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但近年来,服用该药不断有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报导.我院近来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 抑抗汤治疗男性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玲娟;贾春红;刘凤才;刘凤梅

    目的 观察抑抗汤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服用纯中药自拟制剂抑抗汤,主方如下:人参15 g,山药15 g,熟地15 g,杜仲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炙甘草10 g,当归15 g,川芎15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并可根据月经周期肾中阴阳转化规律及临床脉证加减用药.结果 服药后AsAb转阴性22例,有效率88%,AcAb转阴性21例,有效率87.5%,总有效率87.8%,转阴并妊娠27例,有效率79.4%.结论 全方共奏补肾滋阴活血之效,通过方中诸药的共同作用,调节自身免疫功能,可使AsAb、AcAb由阳性转阴性,提高受孕率.

  • 四逆汤应用举隅

    作者:陶江

    四逆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药虽仅三味,但组方严谨.其中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阴散寒、回阳救逆为君药.干姜辛热,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为臣药,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炙甘草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1].四逆汤主治少阴寒化证,其病机是肾阳虚衰、阴寒内盛.笔者应用四逆汤治疗阳虚之证,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根及根茎类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有效成分煎出量对比研究

    作者:刘起华;文谨;章军;彭智平;王松;仝小林

    目的:对比研究根及根茎类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葛根芩连汤方中各药味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为根及根茎类药材,以上述4味饮片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不同煎煮方法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干膏率.结果:与饮片的两种煎煮方法相比较,煮散水煎液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高于传统饮片,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释放主要有效成分.结论: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4种根及根茎类饮片制成煮散,可提高药材使用率,具有省时省材之优点,可以代替传统饮片应用于临床.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及其炮制品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刘雅茜;王梦月;史海明;孙启时;李晓波

    目的 建立甘草及其3种炮制品中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炮制前后5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色谱柱,乙腈-3%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对甘草、炙甘草、蜜润甘草、清炒甘草中的5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分别在0.47~15.04μg(r=0.999 6),0.13~4.16μg(r=0.999 5),0.11~3.52μg(r=0.999 9),0.13~4.16μg(r=0.999 8),0.53~16.96μg(r=0.999 0)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100.8%,99.7%,100.5%和99.6%,RSD分别为0.4%,1.8%,1.5%,2.1%,1.9%.测定甘草及其3种炮制品中5种活性成分的结果表明,除甘草苷含量蜜炙甘草高于蜜润甘草外,5种成分在4种样品中的含量依次为清炒甘草>生甘草>蜜润甘草>蜜炙甘草.结论 炮制对甘草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影响;本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甘草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462 条记录 3/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