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伤寒论》 中寒热并用方药浅析

    作者:吕萌;阴洺玙;任妍睿;孔乔

    《伤寒论》 是医圣张仲景所著,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的著作.本书强调辨证论治,且理法方药俱全.其中方药使用颇具特色,寒热并用法匠心独具,对很多疾病都有极佳的疗效.

  • 克痹消肿退热汤寒热并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学林;闫国鹏;王素平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的特点,观察克痹消肿退热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的效果,明确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方法治疗组60例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的患者应用克痹消肿退热汤口服,1剂/d,连用30d;对照组60例患者服用萘普生片0.3g,2次/d,部分病人服用强的松(10-15mg/d),连用30d.两组均服用甲氨蝶呤片10mg,1次/w.结果克痹消肿退热汤组近期控制率80%,显效率16.6%,无效率3.4%,总有效率96.6%;对照组分别为5%、60%、35%,总有效率65%.结论克痹消肿退热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98例

    作者:王红宇;岳沛芬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口腔黏膜病损,本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至今尚无特殊疗法.近4年来,笔者有幸随诊于岳沛芬教授,目睹到岳老师用仲景之方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此病98例,临床疗效突出.特总结如下.

  •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治疗心血管疾病

    作者:王安璐;徐浩

    《黄帝内经》中提出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张仲景《伤寒论》则提出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法.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取效的关键,益气温阳、活血祛痰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则.采用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方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酌定温药、寒药的剂量与比例,患者可以长期耐受,尤其对一些现代难治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效果甚佳.

  • 浅析方剂中的"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

    作者:鲁栋

    "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是方剂中常用的两种配伍方法,两者有着重要的联系和区别,在理论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本文试图通过方剂运用举例来阐明"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的区别和联系,并且认为两者的辨别要点在于所诊治病症的病机.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的理论学习和临床运用带来帮助.

  • 寒热并用方药作用机理简析

    作者:鲁栋

    寒热并用是指将寒性中药与热性中药同用在一首方剂中,使之能够各自发挥性味功效,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一种常用配伍方法.制性存用中也存在寒热药物同用的情况,但制性存用往往有一种寒、热药物性味被制约而只取其功效,且常用于治疗寒热病机较为单一的病证,两者需要鉴别[1].现以经典方、常用方为例,探讨了寒热并用中药各自发挥性味功效的原因,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张仲景寒热并用之法解析

    作者:贾海燕

    寒热并用之法,是指将寒热异性的药物合并使用,在八法中属温清两法,亦称温清并用.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辨证论治,广泛应用,涉及临床常见病种如呼吸系统:感冒、肺胀、喘证,消化系统:痞证、呕吐、下利、腹痛、肠痈.还有痫证、痹症.

  •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法的运用

    作者:王松耀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的方剂众多,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典范,对临证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可分为寒热并用解表清里;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寒热并用,和中消痞;寒热并用,和胃安蛔;寒热并用,引阳入阴等几类.

  • 吴明华教授寒热并用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

    作者:巫遥;徐成成;崔春丽

    眩晕一病古今论述详尽,众多医家亦提出具体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常有效;然病人经服药、针灸等集中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眩晕仍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性眩晕病机常寒热错杂,吴明华教授根据此病机提出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需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吴明华教授临床用药常根据患者症状,抽丝剥茧,灵活选药,运用黄连联合吴茱萸、附子联合磁石、生姜联合黄连、黄连联合肉桂等寒温药对随症加减.

  • "同经争寒热,分经司本职"以论药、方关系

    作者:穆杰;王雪茜;王庆国;程发峰;任北大;纪雯婷;刘姝玲;张海霞

    寒热药并用组方在临床中颇为常用,药有寒热温凉平,方剂亦有,究其配伍后的方剂寒热之性大多遵循"同经所属争寒热,分经自行司本职",能够洞悉错综复杂配伍后的方剂寒热属性在临床应用中便可游刃有余地做出有针对性的的治疗.

  • 论《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运用

    作者:高洁;李浩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巧妙运用寒热并用之法,其通过辨寒热部位、寒热主次等,或施以表里双解,或和解中焦,或清上温下,或阴阳双补,从多方面给后学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伤寒论》中涉及寒热并用方剂很多,其辨证用药及煎服方法的辨证准确而精妙,体现了仲师辨证论治的严谨与灵活性。作者反复研读而略有感悟,遂不揣鄙陋,选取《伤寒论》中部分寒热并用的经典方,从其辨治和煎服方法等5个方面对其寒热并用法的运用特点进行归纳及论述,以飨读者。

  • 张声生教授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张旭;张声生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1].寒热并用法是指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两者性味相反而功用协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脾胃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张声生教授临证强调治疗脾胃病应当首辨其寒热虚实、结合病变脏腑,并根据疾病的特点常采用相应寒热并用法,如温中清胃法、温中清肝法、暖肝清胃法、清上温下法、温上清下法等,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临床运用

    作者:胡燕;赵文清

    张仲景恪守《黄帝内经》调和阴阳之大法,以"和"为法度,圆机活法,在《伤寒论》中变通施用寒热并用法.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的临床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其创立诸方在临床广泛运用,且得到不断延伸和拓展.文章现将从辛开苦降、清上温下、解表清里等几个方面对《伤寒论》中有关寒热并用法当属和法范畴进行论述,同时结合笔者临床运用寒热并用法的体会进行探讨,意在探索与分享本法在临证运用的配伍规律和运用技巧.

  •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bFGF、PDGF表达的影响及方中寒热并用配伍意义的研究

    作者:王江;周永学;谢勇波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溃疡大鼠模型胃黏膜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分析该方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揭示本方中寒热并用的配伍方法的优势和作用靶点.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造模各组采用大承气汤结合辣椒/乙醇混合液灌胃及乙酸注射法建立胃溃疡寒热错杂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胃溃疡手术24h后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药物,给药7d后处死大鼠,并取胃组织,计算溃疡面积及溃疡抑制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黏膜bFGF、PDGF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bFGF、PDGF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补益组、温补组、寒补组及阳性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1),溃疡面积显著缩小(P<0.01),bFGF、PDGF显著升高(P<0.01);与全方组比较,寒凉组和温热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溃疡面积显著增加(P<0.01),bFGF、PDGF显著降低(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方中不同属性药物主要通过提高胃黏膜bFGF、PDGF的表达从而对胃溃疡发挥治疗作用.寒热并用配伍能消除单用寒凉或温热药的局限和不足,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 王暴魁教授寒热并用治疗急性咽痛1例

    作者:谢璇

    咽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文章通过1例急性咽痛医案,具体分析王暴魁教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寒热并用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详辨其常选用半夏、牡蛎等遣方用药的特点,丰富临床急性咽痛的辨证治疗思路.

  • 寒热并用治疗反复尿路感染的经验

    作者:谢璇;王暴魁

    尿路感染是肾内科常见病之一,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王暴魁教授提出寒热并用治疗反复尿路感染,提高本病疗效、减少复发.文章通过1例临床验案阐述王暴魁教授临床经验,为反复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 对半夏泻心汤组方配伍特点的再认识

    作者:高媛

    仲景<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炉,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虽非方剂专书,然书中所载314方,组方缜密,配伍精当,味少效宏,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实乃仲景将处疗理论融于六经辨证之中,以理明法,以方释法所然.半夏泻心汤出自该书,用治小柴胡汤证误下致痞,"但满不痛者"(<伤寒论>)及"呕而肠鸣,心下痞"(<金匮要略>),功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组方配伍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特点,属于"和法"之范畴.以下围绕该方所体现的组方配伍特点作一讨论,以求从中医处方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该方的理解.

  • 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

    作者:任传云

    乌梅丸为汉代医家张仲景首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以治疗蛔厥、久利.乌梅丸方共由十味药组成.从药性上讲,既有寒性的黄连、黄柏,又有热性的附子、干姜、细辛、桂枝,可谓寒热并用;从药性上看,既有辛味之细辛、蜀椒、干姜,又有苦味之黄连、黄柏,还有甘味之人参、当归、白蜜,更重用酸味之乌梅,可称辛甘酸苦合用;从药效上论,苦寒、辛热之品同用,又与甘缓、酸收之剂共煎,诸药合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清温并举、气血同调.

  • 镇咳平喘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陈宝明;常暖;柴茂山;郑爱义;王自润

    目的:观察镇咳平喘胶囊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将23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镇咳平喘胶囊组(观察组)134例,桂龙咳喘宁组(对照Ⅰ组)53例,西药组(对照Ⅱ组)51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及免疫功能.(2)用小鼠及豚鼠做动物实验,观察镇咳平喘胶囊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结果:(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9%,对照Ⅰ、Ⅱ组分别为77.36%、84.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及肺的通气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Ⅰ、Ⅱ组(P<0.01).(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镇咳平喘胶囊能对抗组织胺引发的支气管收缩,增加肺泡灌流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下同),对氨水引发的小鼠及枸橼酸引发的豚鼠咳嗽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P<0.01),并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泄量(P<0.01).结果:镇咳平喘胶囊具有良好的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 寒热并用法在治疗慢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作者:付琳;王随亮;陈志媛

    目的 强调“寒热并用”法在治疗慢性胃肠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病案举例,介绍“寒热并用”法在慢性胃病中的应用,明确作者的观点.结果 应用“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肠病疗效较佳.结论 运用“寒热并用”法,为治疗慢性胃肠疾病扩宽了思路.

11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