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四气"、"五味"作用的现代研究

    作者:聂圣娜

    中药理论的核心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气与味从不同层面描述了中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本文对中药的"四气"、"五味"作用进行了探讨,对于认识中药的共性和个性,以及指导临床运用都有实际意义.

  • 浅析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作者:刘宝忠

    目的 :对中药药性受到中药炮制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根据减少方剂中的一些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方剂调整后的适应症情况以及提升用药效果等多方面来进行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情况.结果 :中药炮制可以让药物的毒性下降,采取炮制的方式不同,获得的药效也有差异性.结论 :中药炮制的方式不同,对药性也会产生影响,不同途径和方式进行炮制能够趋利避害,让治疗效果提升,临床中对其进行研究分析非常有意义.

  • 寒热药性刍议

    作者:韩涛;章健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也称药性。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运用规律的理论。而中药的寒热药性在药性理论中居重要地位,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和治则。其内涵深刻,至今仍无法探究其中之奥秘。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医家的关于寒热药性的思想和现代医学工作者的新研究来浅析寒热药性在中医临床上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寒热 浅析
  • 白芷的性味归经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

    作者:温慧萍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Hoffm)Benth.et.Hook.f]和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Hoffm.)Benth.etHoot.f.var.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辛、温,归肺、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白芷的中药药性(如性味、归经、功效等)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 基于关联规则的相使药对“药性组合规律”数据的挖掘研究

    作者:秦丹;吴嘉瑞;杨瑞;李海娜;顾浩;王苹;张晓朦;张冰

    目的 探讨七情配伍中相使药对的药性组合规律.方法 在全面收集、整理相使药对信息的基础上,基于ACCESS平台构建数据库,进而应用数据挖掘软件Enterprise Miner中的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相使药对的药性组合规律.结果 相使药对的常见药性组合模式包括:温辛脾-温辛肝、温辛脾-温辛脾、温辛胃-温辛脾、寒苦肝-寒苦肺、温辛脾胃-温辛肝脾等.结论 相使药对两药之间的药性具有一定吻合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相使配伍的涵义.

  • 鲁兆麟关于中药的临床认知思维

    作者:张家玮

    鲁兆麟认为,目前按照功效分类中药的方法不利于全面了解、掌握中药的临床运用知识.对于中药功效的认识,要从药物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入手,紧密围绕与中药药性密切相关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引经归经等理论认知,同时,合理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才能准确把握中药的功效.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七情配伍“相恶药对”药性组合规律研究

    作者:秦丹;吴嘉瑞;李海娜;杨瑞;张冰;张晓朦;顾浩;王苹

    目的 探讨七情配伍中相恶药对的药性组合规律.方法 在收集整理《本草纲目》中相恶药对的基础上,基于ACCESS平台构建数据库,进而应用数据挖掘软件Enterprise Miner中的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相恶药对的药性组合规律.结果 相恶药对的常用药性组合模式包括:温辛脾-寒苦大肠、温甘肺-寒苦肺、温辛脾-寒苦心、温甘脾-寒苦肺等.结论 相恶药对两药之间的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反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相恶具有疗效制约作用.

  • 浅谈中西药联用

    作者:窦维华;徐姗姗

    中药、西药分属于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安全;西药见效快,两者并用,形成了中两合壁的用药模式.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开展,中西药联合运用,已广泛为医患双方所接受.科学合理的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但如果联用不当,则互相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现将中两药联合应用的利与弊分析如下.

  • "同经争寒热,分经司本职"以论药、方关系

    作者:穆杰;王雪茜;王庆国;程发峰;任北大;纪雯婷;刘姝玲;张海霞

    寒热药并用组方在临床中颇为常用,药有寒热温凉平,方剂亦有,究其配伍后的方剂寒热之性大多遵循"同经所属争寒热,分经自行司本职",能够洞悉错综复杂配伍后的方剂寒热属性在临床应用中便可游刃有余地做出有针对性的的治疗.

  • 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6味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

    作者:王厚伟;窦彦玲;田景振;李峰;王振国

    目的:提出分子标记法检测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全电性离子色谱技术用于筛选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将特定pH条件下中药的全部水溶性蛋白的色谱峰呈现出来,形成全电性离子色谱图,平行比较不同药性中药的全电性离子色谱图,筛选出相同药性中药间共有的药性标识峰,对药性标识峰组分作SDS-PAGE,比较分析药性相关的共有蛋白条带,作为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结果:干姜、肉桂、仙茅3味热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部分编号为30附近,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黄连、知母、金银花3味寒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编号为35附近会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3味热性中药的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50ku(1u=1.660 54×10<'-27>)附近存在一条共有条带,在分子质量约为31ku处,存在2条共有条带;3味寒性中药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31ku附近,存在2条共有条带.结论:收集编号为35和30附近的共有色谱峰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的寒、热药性标识峰.标识峰的共有条带分别是3味寒性中药与3味热性中药所特有的,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全电性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可行的中药药性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 中药四性现代研究分析

    作者:吕圭源;陈素红;邓文龙

    目的:通过对现有中药四性现代研究的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VIP)相关文献,系统了解现有四性研究成果,针对药性研究的目标和要求,开展全面深入分析和论述.结果:四性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作用有关,寒性以抑制为主,热性以兴奋为主.绝大多数疾病均可出现寒热证候,阐述机体寒热证候的现代医学本质则是要将数百种疾病归纳为二种(类)病理生理机制;阐述四性的现代医学本质则是要将数百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化学组成的中药归纳为二种(类)作用及相应机制.在四性层面分别研究四性的现代科学本质,要取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突破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四性研究应建立在对现代医药学和中医经典均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揭示机体寒热的现代科学本质才有意义和可能.面对现实、明确目标、把准方向、选准突破口,选择合适的现代科学方法、内容和指标,分步进行.通过与味、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其他内容结合研究,进一步阐述四性本质,将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药性研究新成果.

    关键词: 中药 四性 中药药性
  •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与组分药性数字模拟研究

    作者:王厚伟;窦彦玲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认为:寒热药性是中药物质的宏观属性,中药的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皆有药性.中药寒热药性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药性是中药整体的寒热属性:而微观药性是中药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的寒热之性,且同一中药普遍存在寒热药性相反的物质成分.中药的宏观药性是其各物质成分之间微观药性交互作用而综合“呈现”的结果,宏观药性值取决于所含各种药性成分的微观药性贡献力.基于中药宏观药性假说,将中药“系统分离”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物质单元,以各“物质单元”的“微观药性贡献力”作为矩阵元素,构建寒热药性判别矩阵,可以实现对中药“物质单元”药性的预先理论判别,进而探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中药组分配伍新药发现相偶联的研发模式.

  • 缺失药性补遗与完备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周密;王耘;乔延江

    目的: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药功能与药性的关系,建立基于功能的药性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预测药物缺失的药性,为药性研究与完备提供支持.方法:以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功能、药性数据为依据,利用决策树学习算法,分别对功能与四气、功能与五味、功能与归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预测模型;根据相应模型,对缺失药性进行预测.结果:建立四气、五味、归经预测模型共20个,表明多数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利用模型对药性的预测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结论:所建立预测模型可用于缺失药性的补遗与完备.

  •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作者:肖小河;郭玉明;王伽伯;赵艳玲;鄢丹;罗国安;李梢;张冰

    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寒热 功效
  • 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倩;姜韫赟;李玲玲;唐明

    低蛋白血症指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减少,具体指血清总蛋白低于60 g·L-1或者白蛋白低于35 g·L-1.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血浆白蛋白.低蛋白血症在临床上可见于各系统的疾病中,如老年危重症、癌、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本文主要从低蛋白血症的成因及治疗方面来综述.

  • 浅谈中药药性理论对于临床用药的指导

    作者:李彦奇;赵华叶;闫沛沛;杨蓉;曹俊岭

    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它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但现今某些临床医师在遣方用药时,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药性理论在指导临床研究方面的作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不断增加,降低了用药的安全性。通过探讨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与临床用药的关系,同时加以举例说明熟知药性理论的重要性,强调在中医药学习中对于药性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常用中成药的药性知识普及,这些都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很大的意义。

  • 阿萨伊对虚热证大鼠神经递质、三长轴激素及环核苷酸的影响

    作者:王子晨;王林元;朱映黎;瞿研;王佳;费文婷;张建军;熊平

    目的:研究阿萨伊对虚热证大鼠神经递质、三长轴激素及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探讨阿萨伊的寒热药性.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虚热模型组,虚热模型加黄柏组、加阿萨伊高、低剂量组;采用每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次、连续21 d的方法制备大鼠虚热模型;通过酶免法与放免法检测神经递质(NE、DA、5-HT)、激素(T4、T3、CORT、E2、T)及环核苷酸(cAMP、cGMP)指标变化.结果:阿萨伊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NE、DA、T4、T3、E2、cAMP、cGMP值(P<0.05,P<0.001,P<0.001,P<0.01,P<0.001,P<0.001,P<0.001);阿萨伊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血清中5-HT、CORT、T(P<0.001,P<0.05,P<0.05);阿萨伊组的作用趋势与黄柏、葛根芩连汤一致,表现出对虚热模型大鼠的调整作用.结论:本实验以同类比较药理学方法验证了理论推导的阿萨伊中药寒凉药性.

  • 蔓越莓的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作者:周雪;费文婷;乐娜;王林元;王淳;张建军

    目的:分析外来植物药蔓越莓研究文献,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蔓越莓与中药配伍的临床合理使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Web of Science(WoS)及pubmed数据库中外来药物蔓越莓的相关英文文献,对196篇临床实验,140篇活性成分文献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对蔓越莓的中药药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性味归经为酸、甘,凉;归肾、膀胱、脾经.功效主治为清热通淋,化脂降浊,健脾益气.用于湿热淋证,高脂血症,脾气虚弱,倦怠无力.结论:概括归纳蔓越莓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赋予其中药药性,使其成为新"外来中药",可以为蔓越莓与中药的配伍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能更好地在医疗保健行业中推广应用,研发新产品.

  • 穗花牡荆文献研究及药性探讨

    作者:乐娜;费文婷;周雪;王淳;王林元;张建军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穗花牡荆(Vitex agnus castus L)的科学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穗花牡荆的中药药性,为穗花牡荆在我国的研究、配伍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SCI)和PubMed文献数据库并查阅穗花牡荆相关文献,筛选设计合理、信度较高、结论可靠的科学研究文献,以46篇临床研究文献为依据,126篇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文献为佐证,结合中医理论探讨穗花牡荆的中药药性.结果:初步推断穗花牡荆的中药药性为辛、甘,微寒,归肝、肾经;功能主治为疏肝解郁、填精益髓、强筋健骨,用于经前期综合征之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头痛等,预防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结论:概括归纳穗花牡荆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赋予穗花牡荆明确的中药药性,为穗花牡荆与中药的配伍及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 寒热性中药的成分对薄荷醇受体离子通道蛋白功能的影响

    作者:隋峰;张畅斌;杜新亮;杨娜;赵保胜;翁小刚;刘洪斌;李兰芳;郭淑英;霍海如;姜廷良

    目的:探讨寒热中药成分对瞬变感受器离子通道蛋白(TRP)家族中薄荷醇受体离子通道蛋白(TRPM8)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薄荷醇为通道激动剂,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法在体外观察原代培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胞内[Ca2+].的变化.结果:寒性中药的成分黄芩甙和大黄素均可显著上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中药的成分桂皮醛可显著下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成分吴茱萸碱对TRPM8通道蛋白功能虽未见显著影响,但有下调趋势.结论:寒热性中药成分对TRPM8功能的调节可能与中药的寒热药性相关,这可能是寒热性中药临床上发挥寒热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172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