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煲汤选料分清寒热虚实

    作者:李忠东

    从医学角度来看,煲汤的药料也有寒热之分,如土茯苓煲龟具有养阴清热祛湿的作用,其性偏凉,不适合虚寒体质的人服用.又如不少家庭用西洋参、鹿茸等煲汤,一家大小都饮用.西洋参有补气生津之功,鹿茸可补肾强筋健骨.

  • 寒热辨治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作者:段家麟

    目的:从寒热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消化性溃疡78例依照寒热分为虚寒型、胃热型、寒热夹杂型,分别给与附子理中汤加减、丹栀逍遥散加减、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率88.5%,有效率100%.结果:从寒热来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修复溃疡面,取得满意疗效.

  • 谈中医治疗法则

    作者:石志坚

    中医治疗法则的系统化、规范化基本上是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开始,他按六经分证,再根据表里虚寒热的不同、有系统、有规律地突出主要治疗原则和方剂,继伤寒之后,分出的温病,按卫气营血的体变规律论述疾病的发展,与上述观点雷同.后世又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病变虽多、而法归一;就治疗上看,前提是辨证,其后定法,方在法中,法以证出,司古而不泥于古,司其法而不泥于方.

  • 肺心病的中医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王天平

    病情观察及护理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观察可反映出心脏气血的盛衰,正确辨证疾病表里、寒热、虚实及其转归.卫气虚,严防外邪侵入.肺心病患者多见气虚、寒湿之体,肺气虚则不能固表,外邪易乘虚而入,护理上应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寒及直接吹风,并应经常注意观察痰色、质、量、气味及舌苔的变化.

  • 热入血室及治法

    作者:王荣忠

    "热血入室"一证,是指妇人在经期或产后感受外邪,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所出现的一种病证,属于外感病的范畴.此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早已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描述,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9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3条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其中所提出的"……小柴胡汤主之"至今仍为治疗"热入血室"的首选方剂.此种病证,在妇科门诊中并不少见,但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故有必要提出商榷.

  • 女性体检者的寒热体质调查及其在治未病中的意义

    作者:郑贤月;梁嵘;王召平;王盛花

    目的 采用中医寒热体质调查问卷,对女性的寒热体质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以10岁和"五七"年龄为界,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体质分布进行观察;运用寒热相关问卷对寒热体质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5岁后,热性体质者由24.69%降至16.22%,平和体质者由57.81%降至51.35%,寒性体质者的比例明显增加,由17.50%升至32.43%;寒性体质组和热性体质组的差异症状主要集中在四肢和消化系统.结论 阳气在女性寒热体质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中药外治老年便秘四则

    作者:贾佩琰

    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临床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病引起的便秘,如在伤寒、温热病中所见,多为热证,虚证较少;杂病中所见的则有寒热虚实之分.一是与疾病无关引起的便秘,临床上多称为单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便秘有热秘、冷秘、气秘、虚秘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大便2日或五六天未通者,多为因病致秘.如仅见大便不爽,便时困难,多为单纯性便秘.

  • 康复胃病巧谋略--只要多想办法就能治愈胃病

    作者:梅良材;袁立灿;柯宝成;方红;李文珍

    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胃总是率先品尝着人间酸甜苦辣和冷暖寒热.所以,胃病几乎"拜访"过每一个人.至于是把胃病仅仅当作"过客"还是给它安下"常住户口",就看你如何对付了.其实对付胃病并不需要很复杂的程序,只要能不懈地强化自我保健,再采取一些民间食疗验方,胃病多可获愈.

  • 是药三分毒

    作者:妙和

    "毒"有两解,误判千年中国古代谈中药的"毒"字就是该味药的偏性,即偏于温凉寒热的药性.中医所谓的"以毒攻毒",用<黄帝内经>的话来说便是"(有)热(邪)者(当以)寒(性药物收敛)之,(有)寒(邪)者(当以)热(性药物疏通)之",就是要利用中药的寒热偏性(也就是"毒"性)来祛除(或中和)人体内的热寒病邪的偏性,这才是中医"以毒攻毒"的正确理解.

  • 中品:阳起石

    作者:《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寒滑之病。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凡寒凝血滞之病,皆能除之。阴痿不起,补不足。强肾补阳益气。

    关键词: 凝血 寒热 腹痛 补阳
  • 寒热药性刍议

    作者:韩涛;章健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也称药性。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运用规律的理论。而中药的寒热药性在药性理论中居重要地位,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和治则。其内涵深刻,至今仍无法探究其中之奥秘。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医家的关于寒热药性的思想和现代医学工作者的新研究来浅析寒热药性在中医临床上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寒热 浅析
  • 上品:朴硝

    作者:《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内容:味苦寒。朴硝味咸而云苦者,或古时所产之地与今不同,故味异耶,抑或以咸极而生苦耶。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邪气凝结则生寒热,硝味咸苦能软坚,而解散之。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硝质重性轻而能透发郁结,置金石器中尚能渗出,故遇积聚等邪,无不消解也。

  • 蜂房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现状

    作者:孙立亭

    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 (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olistes japouicus Saussure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又名露蜂房、蜂肠、野蜂房、马蜂窝等.<神农本草经>曰:"露蜂房,味苦平.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

  • 浅析中焦痞满之证治

    作者:杨俊超;文颖娟

    中焦痞满指以自觉心下痞塞壅滞、胸膈胀满不适、触之无形、按之胀满、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之证,症状表现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相似。本文通过对临床病证总结,归纳出5种病机,即寒热结致病、水结致病、火结致病、痰结致病和虚而气逆致病,并分别从病因、病机、证治用药等进行论述,或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作者:肖小河;郭玉明;王伽伯;赵艳玲;鄢丹;罗国安;李梢;张冰

    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寒热 功效
  • 中药寒热预测系统的建立

    作者:龙伟;周则卫;张浩;于光允;姜明;白佳丽;沈秀;刘培勋

    中药寒热性质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特点之一,作者在本文着重介绍了构建的中药寒热性质预测系统,并对中药寒热药性的化学基础进行了探讨.作者建立的寒热预测系统对中药寒热药性的预测准确率,训练集达到83.3%,测试集达到81.0%.在此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数、氢键受体数、电负性表面面积等5个化学描述符,用于解释中药寒热药性的化学基础.

    关键词: 中药 药性 寒热 预测 SVM
  • 大黄、苍术对正常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高杰;曹春雨;贺蓉;徐启华;彭博;黄璐琦;李建荣

    目的:观察以大黄和苍术为代表的寒、温热属性药物对生理条件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大黄组和苍术组,每组设两个给药剂量,给药1,7,14,28 d时,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和胃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法检测各组动物胃组织中MTL和GAS的受体数及受体结合常数.结果:①单次给药:大黄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TL水平降低,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T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大黄高剂量组血清GAS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苍术组变化不显著.大黄低剂量组GAS受体数和结合常数均明显增加(P<0.05),苍术高剂量组GAS受体数明显增加(P<0.01).两药对组织MTL水平和受体结合常数影响不显著.②多次给药:除苍术低剂量组给药7d时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P<0.05)外,二者对血清MTL水平影响均不显著;大黄低剂量组在给药7d时血清GAS水平显著下降(P<0.05),苍术低剂量组略有升高.二者给药14,28 d对血清GAS水平影响均不显著.二者各给药周期对大鼠胃组织MTL,GAS受体结合常数影响均不显著,仅影响受体数.其中给药28 d时大黄高剂量组、14d时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MTL受体数明显增加,给药14 d时大黄剂量组和苍术高剂量组、28d时大黄、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GAS受体数明显增加.结论:①二者对大鼠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给药1次后,表现为对大鼠血清MTL水平的作用趋势相反.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两者对血清MTL和GAS水平的影响趋势逐渐相近.②二者对大鼠胃组织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给药28 d时对胃组织GAS水平的影响相反.③二者对胃组织受体的影响趋势相近,均可增加大鼠胃组织GAS受体数,不影响受体结合常数.

  • 《神农本草经》“除寒热”药物的构成分析

    作者:周鹏;谢伟

    文章围绕《神农本草经》106味具有“除寒热”作用的药物,对其三品及自然属性、药性特点、功效应用等进行了分析.三品分布按频次依次为下品、中品、上品,与《神农本草经》上品主养生,中品或养生或祛邪,下品主祛邪的思想一致.性味出现多的是味苦、性寒凉者,其次为味苦、性平者,大量平性药的存在提示部分药物“除寒热”作用与调和气血、脏腑功能有关.上述药物中沿用至现代的66味常用药,遍涉中医八法用药,但以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为多.《神农本草经》“除寒热”药物涉及众多具有恶寒发热表现的疾病的治疗,挖掘其药物应用规律,有利于丰富相关疾病的中药干预思路.

  • 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有机成分单一化合物相关性的文献研究

    作者:杨波;王振国

    目的:探寻化学成分与中药寒热属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现有文献提供的信息资料,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植物药化学成分信息,利用化学信息学对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种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方法分析化学信息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对中药寒热属性进行判别.结果:以有机成分单一化合物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可以对中药的寒热属性进行判别.结论: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有机成分有相关性.

  •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的红外热像图识别方法初探

    作者:周娴;黄碧群;许艳巧;卿龙丽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的病位证素是五脏,病性证素是寒热.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非常灵敏的检测到机体体表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与红外热像图之间的关系,可为中医辨证的数字化、客观化提供新的思路,为辅助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法.由此,文章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中的应用原理和研究方法进行初探,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提出看法.

372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