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辉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患者中有71例的结果符合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1例患者漏诊,临床检测的确诊率为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能够较为清楚地显示脑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论: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于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十分显著,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创伤性小,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辛涛;陈峰;林军;高述礼;祝宏春;彭均;顾正云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二维血管造影(2D),对22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3D分析,对比两组的影像结果、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结果3D组可以更加简便、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及动脉瘤与邻近动脉的关系.3D组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比2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3D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 术前64排CT三维血管重建检查胃左静脉对胃癌根治术的指导意义

    作者:郜永顺;张云飞;王超琴

    在利用CT血管重建(CTA)研究胃左动脉(LGA)的基础上[1],进一步观察胃癌患者胃左静脉(LGV)汇入点及走行情况,并与LGA的研究相结合,可更加有效地帮助清扫No.7组淋巴结和避免术中出血.资料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的147例胃癌患者,其中男95例,女52例,平均61岁(23~82岁).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美国Medrad公司SteHent双筒高压注射器,扫描范围上腹部.

  • 左肾静脉移位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五例

    作者:方友强;邱剑光;周祥福;温星桥;张炎;肖恒军;刘小彭;庞俊;高新

    2003年2月至2007年11月我们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3~41岁,病程2个月~3年,主要症状为反复血尿和不同程度蛋白尿,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2例,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或)CT三维血管重建确诊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明显受压,肾静脉近端扩张.

  • 分肾静脉取血测肾素活性诊断原发性肾动脉狭窄致高血压一例

    作者:丁晓曼;王静;雷琦;邹丽萍

    1 病历摘要患儿,女,7岁,因血压升高3个月入院.患儿于3个月前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为20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头颅CT示:颅内出血(脑干血肿).予静脉滴注硝普钠,血压控制不理想(160/110 mm Hg左右).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少尿及血尿史,无发作性软瘫,无高血压家族史.既往有反复扁桃体炎病史.双肾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血管重建:左肾动脉上级分支起始段明显狭窄,左肾动脉狭窄.当地医院诊断为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予左肾动脉结扎术,术后未服降压药物血压可维持在110/85 mm Hg左右,术后第5天无明显诱因血压再次升高,可达160/110 mm Hg,加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倍他洛克(酒石酸美托洛尔)后,将血压维持在120/95 mm Hg左右,为进一步明确高血压病因来我院就诊.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对胰腺癌切除率的术前评估

    作者:孙冬林;杨春;邱建国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了解肿瘤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方法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和三维血管重建,将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通过实时三维(RT3D)、表面遮盖法(SSD)和血管CT仿真内镜(CTVE)显示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通过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有43例.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24例中手术均无法切除,手术前综合评估能切除的19例中,实际切除18例.准确度为95%.结论术前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提供可靠的肿瘤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资料,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排螺旋CT在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晓;沈小勇;卞颖飞;宣浩波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诊断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6例螺旋CT多期扫描,对静脉期横断位睾丸外缘血管增粗病例进行三维血管重建.重建方法采用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结果16例中有11例左侧睾丸、精索静脉曲张,2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其中2例见结节样扩张的静脉,1例伴附睾炎.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对睾丸、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明确曲张静脉的范围有重要价值.

  • 肺动静脉畸形伴咯血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震;解卫平;闵锐;刘圣;黄茂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PAVMs)是一组少见疾病,1897年首先由Churton在尸检中发现及报道,1939年Smith和Horton首次发表了PAVMs病人的临床诊断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在1964~1996年仅收治12例[1],近年来随着数字减影技术(DSA)、多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下的三维血管重建等技术的临床应用,PAVMs病例被越来越多的发现及诊治.PAVMs致大咯血内科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可导致致命性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PAVMs大咯血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报道1例,并行文献复习,旨在探讨此类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素及治疗手段,供同道参考.

  • 增强CT三维血管重建诊断肺隔离症1例

    作者:李理;李伟峰

    患者女性,36岁,因"右颌下淋巴结肿大6月,左下肺肿块影10余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月自行发现右下颌单个淋巴结肿大,未予处理.入院前10余天患者因"发热1天"于外院就诊,CT检查发现左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就诊于我科.

  • MDCT三维血管重建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涂强;刘勇;吴飞;彭德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三维血管重建在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DCT增强扫描,并在CT工作站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进行动脉期三维血管重建后再进行介入TACE治疗,观察肝动脉起源、走行变异以及肝外供血动脉情况,并与TACE中造影情况进行对比。结果79例患者经动脉期三维重建后均可显示肝动脉分支及其起源,其中VR重建对2级肝动脉分支以内的动脉显示良好,且可显示供血动脉起源, MIP重建对肝内的3、4级肝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良好;16例患者存在肝动脉变异,11例具有肝外供血,与TACE术中造影结果一致。结论通过MD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可以初步了解肝癌患者的血管走行及变异,为TACE术中超选择插管提供便利,并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

  •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作者:饶敏;苏宏;陈自谦;黄伟;袁立友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电子束CT血管造影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3mm薄层连续容积扫描,使用MIP和SSD三维血管重建.结果:食道下端静脉曲张9例,胃底贲门静脉曲张13例,肝门静脉曲张6例,脾门处脾静脉扭曲扩张11例,2例脾肾静脉自发分流,3例附脐静脉开放,2例肝硬化合并肝癌.结论:电子束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TIPSS手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作者:郭海燕;曹阿丹;徐文中;杨浩;武乐乐;宋敏;郑丽远;胡舸帆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血管重建影像资料.结果 11例均为单发病灶,呈叶内型;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9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2例;囊性肿块5例,实质性肿块4例,混合性(囊实性)肿块2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9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异常供血动脉直径5~14 mm,其中5例供血动脉进入病灶后呈多分支状,包绕病灶边缘或伸入病灶内部;11例显示引流静脉均为肺静脉.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肺隔离症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其引流静脉,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TACE术前结合CT三维血管重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分析

    作者:梅世伟;贺小明;叶志球;孟凡喆;江魁明;常钢

    目的 探讨在计算机辅助下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21例采用优化栓塞治疗,利用计算机肝癌三维模型建立、血管三维重建的术前计划来指导介入治疗.结果 发现计算机辅助在TACE治疗上能将肿瘤及肿瘤供血三维重建,空间虚拟操作对优化术前计划、减少过度化疗栓塞对机体的打击、提高化疗栓塞术的疗效上有明显优势,并有助于实现肿瘤药物灌注栓塞更精确的量化治疗.结论 经过实践认为计算机辅助肝癌术前计划对明确栓塞目标、途径、方法、恰当应用化疗栓塞药物的剂量以及治疗前判断手术难度,超选择栓塞和微栓塞,提高TACE疗效有指导意义,尤其在术前计划、术中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三维血管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劲源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检查与三维血管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34例肺部孤立性结节病人,行CT动态增强扫描,利用CT上所测病灶大净增值,绘制出所测时间与密度的相关曲线,应用相关工作站,重建肺结节的三维血管.根据增强后肺结节的CT大净增值、时间与密度的相关曲线以及结节周围的血管征象,对病灶定性分析.结果:动态CT增强联合三维血管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高达85.6%,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73.5%.结论:动态CT增强联合三维血管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客观地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及诊断依据.

  • 三维重建技术对肠系膜下动脉及左结肠动脉解剖变异的评估

    作者:蔡嘉伟;温晓峰;林伟星;何真;朱冬云;邱建平;孔德灿;何晓生;何小文;申泉;吴小剑;兰平;周智洋;柯嘉

    目的 利用三维CT血管重建技术评估肠系膜下动脉(IMA)和左结肠动脉(LCA)的解剖特点及变异情况,以期为腹腔镜直肠或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血管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4—2015年间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123例研究对象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利用计算机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研究对象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选取动脉增强期图像进行分析,测量IMA根部到腹主动脉分叉的直线距离及在IMA根部水平LCA至IMA根部的直线距离,并总结IMA分支类型、LCA走行规律及LCA与肠系膜下静脉(IMV)的位置毗邻关系.结果12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80例,女性43例;年龄(46.8± 16.6)岁;身高(164.6± 7.9)cm,体质量(57.7± 10.4)kg,体质指数(21.3± 3.6)kg/m2.IMA根部至腹主动脉分叉的平均距离为(42.5 ± 7.9)mm,该距离长短与体质量关系密切(OR=4.771, 95%CI:1.398 ~ 16.283, P = 0.013);61例(49.6%)IMA单独发出 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 35例(28.5%)LCA与SA在同一点分支, 24例(19.5%)LCA与SA共干发出后再分支,3例(2.4%)LCA缺如.LCA发出后沿高位内侧走行者71例(57.7%),沿中位走行者33例(26.8%),走行于低位外侧者16例(13.0%);LCA走行位置越高,其越靠近IMA根部[LCA至IMA根部的水平距离分别为(24.2 ± 9.9)mm、(30.0 ± 15.2)mm和(66.6 ± 12.3)mm, F = 83.2, P < 0.001].在IMA根部水平,21例(17.1%)LCA出现在肠系膜下静脉(IMV)内侧,54例(43.9%)紧贴IMV外侧,48例(39.0%)在IMV外侧并远离IMV上行.结论 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能准确评估患者IMA及其分支的走形特点及变异情况,为术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令腹腔镜手术更加安全顺畅.

  • CT血管造影三维血管重建在诊断透析血管通路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叶朝阳;戎殳;毛志国;周奕清;李惠民;梅长林

    血管通路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内瘘血管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等因素,瘘管可能出现狭窄,导致患者肢体远端肿胀,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透析治疗.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了解血管通路狭窄的部位、程度、走向等,可为进一步手术处理或数字减法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提供帮助.

  • 介人栓塞术前应用CTA三维辅助成像治疗急性复杂性大咯血32例

    作者:孟凡喆;梅世伟;梁晓聪;刘文导;郝淑芳;杨志刚;翁衡;常钢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CTA三维辅助成像技术下对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复杂性夫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咯血病史1周~26年.其中支气管扩张症22例,肺炎和肺结核各2例,肺癌6例.全部病例经术前CTA血管三维成像后明确病变血管后行选择性出血动脉造影再进一步诊断,后用钢圈或PVA颗粒进行栓塞.结果:本组病例大咯血均于栓塞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2例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1例肺癌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1例有严重B-P分流的肺结核患者.栓塞术后48 h后再次出现大咯血,经第二次支气管动脉栓塞后随访6个月后未在出血,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治疗急性大咯血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在应用了CTA三维辅助成像后将所有"罪犯血管"全部栓塞,止血效果、临床症状改善均较明显.

  • CT动态增强与三维血管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陈旺强;龚洪翰;程建敏;虞志康;何家唯;彭德昌;何玉麟

    目的 评价CT动态增强与三维血管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采用动态增强扫描,计算病灶大CT净增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并利用随机工作站,行肺结节的三维血管重建.根据肺结节增强后的大CT净增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其周围的血管特征,对病变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1)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三维血管重建对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2)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和三维血管重建相结合,其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71%、84%.结论 动态CT增强与三维血管重建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