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罗渝昆;安力春;徐建宏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及ACQ定量分析软件,对25例肾细胞癌患者共25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记录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肾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平均为(139.21±17.22) dB;MVD值平均为36.39±10.56,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r=0.819, P<0.05).结论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用于术前评价肾细胞癌的血管生成状况.

  • 囊性肾癌的彩超诊断

    作者:黄备建;季正标;毛枫;王文平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病人行彩超检查. 结果 24例囊性肾癌分别为囊肿型12例,分隔型8例,结节型4例.22例病灶实质部分或分隔上发现彩色血流,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小于0.40m/s者15例,阻力指数范围0.40~0.9 0.结论彩超对显示病灶血流情况和提高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 肾细胞癌及肾盂移行细胞癌CT表现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金红;闵鹏秋;张秀辉;刘荣波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与肾盂移行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参数与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例肾细胞癌及12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同层动态CT扫描,计算动态CT参数,增强后组织的CT增值(△Hu),时间-密度曲线升段斜率(S)、组织血管增强比值(TBR)、T-DC类型及相应T-D曲线下面积(AR)值.组织切片经CD34单克隆抗体及VEG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热点"(hot spot)MVD、VEGF蛋白表达量,并观察肾细胞癌及肾盂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分布.结果①癌组织MVD与动态CT参数S、△Hu、TBR、AR及TDC类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562、0.515、0.53及0.568.VEGF蛋白表达量与MVD及动态CT各参数间均无明显相关性.②三型T-D曲线对应的RCC癌组织MVD分别为128.6、147.5、161.8.三型间有统计学意义.VEGF分别为11442.6、12288.8、12539.2,无统计学意义.③RCC、TCC的斜率S与各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Hu在RCC曲线三型间有显著性差异,TCC除A与C型有显著性差异外,余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AR值,A与B型间无统计学意义,余型间有显著性差异.TCC三型间AR值均无统计学意义.RCC、TCC的TBR无统计学差异.④RCC与TCC增强CT表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类型肿瘤间血管生成的不同.结论螺旋CT动态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有助于评价肿瘤血供、血管生成情况及其分布,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

  • 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小肿瘤

    作者:袁新春;肖帆;罗礼云;周爱云;蒋丽萍

    目的 探讨CEUS诊断肾脏小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肾脏小肿瘤患者的常规超声与CEUS表现,其中38例为小肾癌(SRCC),11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主要观察肿块回声、增强模式、增强程度,与常规超声进行比较,评估CEUS鉴别诊断SRCC与RAML的效能.结果 SRCC与RAML的CEUS增强模式比较,二者弥漫不均匀增强[78.94% (30/38) vs 27.27% (3/11),P=0.003)]、延迟相快退[73.68% (28/38) vs 18.18% (2/11),P=0.001)]、病灶周边环状强化[57.89% (22/38)vs 9.09%(1/11),P=0.006)]3个特征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EUS诊断SR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84% (33/38),63.63%(7/11),89.18%(33/37),58.33%(7/12)和81.63% (40/49).结论 CEUS特征可用以诊断肾脏小肿瘤,且对SRCC和RAML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肾细胞癌

    作者:金光暐;安宁豫;蔡幼铨

    目的探讨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在诊断肾癌中的价值.方法45例共46个肾细胞癌和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MRI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I常规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肾细胞癌(73.9%,34/46)平扫以混杂信号为主要表现,但颗粒细胞癌(83.3%,5/6)以等或低信号为主.82.6%(38/46)可见假包膜,60.9%(28/46)可见肿瘤滋养血管,47.8%(22/46)出现坏死或囊性变.动态增强,皮质期明显增强42.5%(17/40),轻中度增强57.5%(23/40).7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4个出现脂肪或脂质信号,动态增强皮质期明显增强28.6%(2/7),轻度增强71.4%(5/7).结论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可以反映肾癌组织学和血供特性,可鉴别其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肾癌术前临床分期的价值

    作者:郝春娟;任克;崔兴宇;柴瑞梅;王强;韩敏;徐克

    肾癌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1],其临床分期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技术对肾癌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

  • 超声造影诊断巨大肾细胞癌1例

    作者:樊智;安力春

    患者男,41岁,主因"发现右肾肿物10余天"来我院复诊.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查体:双肾区无隆起、双侧肋脊角无压痛,卧位及坐位双肾均未触及.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常规彩超检查:右肾形态异常,可探及多个偏低回声肿块,其中大者约6.8 cm×6.4 cm,位于右肾门处,向肾外突出,右肾盂轻度分离,前后径约1.1 cm.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超声检查
  • 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王晋祖;王军臣

    目的:提高对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病理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肾细胞癌CT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33例为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皮质期后期增强较明显,3例梭形细胞癌血供不丰富,皮质期后期无明显增强.90%病例有皮髓质分界消失征象.47%肾癌生长以膨胀为主有假包膜征;60%以浸润生长为主有边缘棘状突及分叶征象.结论:于皮质期后期认识皮髓质分界消失征对肾实质性占位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假包膜,棘状突,分叶征象对肾细胞癌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R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王海屹;张爱莲;叶慧义;王殿军;郭爱桃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R影像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在T2加权图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术后病理9例病灶间质内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显微镜下9例病灶仅在乳头状结构中存在纤细的血管,这9例增强后表现为持续轻度强化.术后4例所见囊性变与MRI上囊变信号灶基本一致.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T2WI低信号的特征及乏血供的增强模式能够较准确反映其病理特点,对该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炜毅;钟百书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实性肾癌18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3例呈明显增强,5例呈轻中度增强,囊性肾癌3例,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壁结节、囊内分隔明显增强.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术前正确诊断率和分期正确率分别为90.5%和80.9%.结论: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能正确诊断.

  • 各亚型肾细胞癌的CT征象与病理对照

    作者:张鹏;王刚

    目的:探讨各亚型肾细胞癌(RCC)的MSCT诊断和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CC,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并将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相对照。结果:35例透明细胞癌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中22例见坏死囊变区,4例见出血灶,3例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皮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表现为“速升速降”型;6例乳头状细胞癌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乏血供表现,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嫌色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呈类圆形,其中1例病灶内有钙化灶,平扫密度较均匀,向肾皮质和肾窦膨胀性生长,增强扫描呈“平台型”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集合管癌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病灶内均可见出血、坏死征象,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并侵犯周围组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各亚型RCC的病理学特点是CT表现的基础,仔细观察MSCT动态增强扫描特点,可提高RCC的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符合率。

  • 影像导引经皮肾肿瘤冷冻消融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吉清;李成利;武乐斌

    肾癌是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是肾细胞癌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其创伤性大,对于双侧性肾癌、孤立肾肾癌、年老体弱者不适用.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肾癌的局部切除可以产生将整个肾脏切除同样的治愈率,而且切除一侧肾的患者可能由于肾单位减少后的高滤过导致肾功能不全,同时肾癌有双侧发生的危险性,另外即使低风险性的肾癌,经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仍为1畅0%~9.6%.随着冷冻消融技术的进步、影像导引系统的发展,选择性对原发性小肾癌进行冷冻消融治疗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中短期随访结果.

  • 肾癌靶向治疗的CT评价

    作者:董莘;李海斌;敖国昆;秦崇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13位,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8 000例,大约102 000例死于该病[1].大约1/3的患者诊断时就已发生转移,而余下病例的30%也将在随后的治疗期间发生转移[1].因为RCC通常对化学治疗不敏感,为已发生转移的肾细胞癌(metastatic RCC,mRCC)患者制订的治疗方案很有限.

  • 肾细胞癌诊疗的新认识

    作者:石冰冰;王清海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肾细胞癌诊断传统观念也在逐渐变化;与此同时,医疗设备及临床手术技术的飞跃发展,导致了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对传统的肾癌根治术的冲击.此外,分子靶向治疗日显重要,正在成为肾细胞癌新的治疗手段.为此,有必要谈一下肾细胞癌的诊疗新进展.

  •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肾癌血流分型的评价

    作者:臧爱华;王正滨;王宏桥;刘荣桂;李强;丁兆艳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3D-CDFI)在肾癌血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采用3D-CDFI成像技术诊断71例肾癌患者,对肿瘤周边及其内部血流特点进行分析,并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71例肾癌患者中,超声诊断正确68例,符合率95.8%.根据肿瘤周边和内部血流信号的多寡、形态、走行的不同,将68例肾癌的血流分布表现归纳为6种类型:Ⅰ型,星点型(7例);Ⅱ型,少血流型(8例);Ⅲ型,抱球型(11例);Ⅳ型,环球型(4例);Ⅴ型,多血流型(26例);Ⅵ型,丰富血流型(12例).结论 3D-CDFI能较直观完整地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癌血流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连续性较好,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使诊断结果更加可靠.

  • 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凡;杜联芳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个肾细胞癌(包括58个肾透明细胞癌,7个乳头状细胞癌,5个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肿瘤及瘤旁肾皮质显影过程,检测指标包括开始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及消退强度(后4项由时间-强度曲线得到).结果 53个透明细胞癌表现为肿瘤开始增强较肾皮质早或同时,消退较慢,肿瘤内造影剂灌注量多于肾皮质,即富血供表现.以富血供表现诊断透明细胞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100%和91%.其余肾细胞癌为乏血供表现,其中嫌色细胞癌全部以均匀增强、消退期肿瘤周边出现高增强晕环,达峰强度稍低于肾皮质为特征性表现;乳头状细胞癌及乏血供透明细胞癌造影表现有交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

  • 肾细胞癌及错构瘤超声造影灌注特点的探讨

    作者:沈德娟;杨斌;傅宁华;姚春晓;魏淑萍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在肾细胞癌及肾错构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8例肾细胞癌及19例肾错构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及其时间-强度曲线,比较两者造影增强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基准强度(BI)及β值.结果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主要为"快进",肾错构瘤造影增强方式主要为"慢退".在时间一强度曲线上,肾细胞癌的PI、饷飨愿哂谏龃砉沽觯琓TP值低于肾错构瘤(P=0.000),而两者的AT及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肾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无症状肾细胞癌患者超声表现分析

    作者:张蔚(韦华);林俊岭;蓝红;罗克文

    肾细胞癌(肾癌)是成人常见的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也是健康体检中发现多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10 000.早期不出现任何症状,易被患者忽视而不能及时就诊;肿瘤较大时可出现血尿、腰痛、腹部包块等非特异性症状.生长在肾脏周边或向被膜下突起的肾癌出现血尿时间很晚或不出现血尿.

  • 肿瘤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

    作者:翁永强;邱双健;刘银坤;汤钊猷

    随着蛋白质组学概念的提出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从细胞蛋白整体水平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寻找肿瘤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标志.蛋白质组学表达模式研究的技术包括用于蛋白质分离的双向凝胶电泳,用于鉴定的质谱分析及用于蛋白质对比研究的数据库,这些技术正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寻找和鉴定.人们已在肾细胞癌中找到相关的诊断标志,并建立了膀胱癌相关蛋白数据库;在肝癌研究中也发现了大量可能用于早期诊断和肿瘤分型的蛋白;在肺癌早期可检测"恶性"蛋白信号,预测肿瘤发生和观察化疗效果;在卵巢肿瘤中联合应用筛选的肿瘤标志和CA125可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另外蛋白质组学方法在乳腺癌、结肠癌、白血病等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尽管这项技术仍有不足,但他在不断完善,使我们能发现更多敏感、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 Von Hippel-Lindau病一例

    作者:李兴华;邹晓平

    Von Hippel-Lindau(VHL)病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上以肝、肾多发囊肿伴肾细胞癌、视网膜血管瘤等多见,本科诊断1例以胰腺多发囊肿伴反复发作胰腺炎为主要表现的VHL病,现报告如下.

1443 条记录 5/73 页 « 12345678...72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