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0%的脑血栓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作者:唐锋

    大脑的血液在颅外由四条血管供应:两条颈动脉和两条椎动脉.这四支动脉中的任何一支发生病变都可以导致脑缺血,引起中风.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约占80%.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人体各处的动脉内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狭窄.其中颈动脉的分叉处是较常发生的部位.这些斑块不断增大,可出现钙化、出血、坏死、脱落,其结果就会导致颈动脉闭塞及脑部血管栓塞.

  • 医学超声技术在动脉硬化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孙德胜;王金锐

    传统的超声检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凭借其直观、灵活和无创性的优势,已成为多数血管病变的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动静脉血管畸形、血栓、硬化斑块等的检出以及血流状态的检测.随着超声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探头技术开发,实时复合成像、回声跟踪、超声造影血管成像、三维及血管内超声等新技术产品相继推向临床,使得超声在血管病变检查领域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进,特别是针对冠状动脉、颈动脉等重要功能动脉的硬化斑块检测等领域,进展更是日新月异.本文重点就该领域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 西医与动脉硬化斑块间的战争

    作者:田英

    动脉硬化斑块可以说是人类健康危险的敌人,它可以使动脉血管管壁增厚变硬,丧失弹性,管腔变窄,血流受阻,血栓形成,终导致组织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发生都是因为动脉硬化斑块的出现。自发现斑块以来,西医和动脉硬化斑块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找到了许多治疗途径。

  • 血管痉挛怎么办

    作者:麦嘉

    血管痉挛其实就是血管壁剧烈收缩,引起血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合,血管痉挛也有可能导致血管壁上的动脉硬化斑块破损、脱落,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所以说心脑血管的痉挛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严重病变.因此,预防血管痉挛发生,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 由内而外的美容绝招

    作者:程云林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诊之所以首当其冲,就是要从皮肤、面色等外观因素来判断健康的程度和内部疾病的外在表现。一个面容娇艳、有光泽的人肯定是相对健康的,而形容枯槁的人则很难和健康扯上关系。健康的人就是美人,病态当然毫无美感可言!所以,美容的佳方案还是对身体整体状态的调整。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年人开始长老年斑,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年龄大了,皮肤自然就差了,长点斑很正常。其实,这是内脏和血管的垃圾留存过多,在血管内壁形成了动脉硬化斑块,同时在皮肤表面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有效地清除血管内的动脉硬化斑块,轻则老年斑越长越多(血管内壁的动脉硬化斑块越来越多),重则脑血栓、心肌梗死、中风等恶性病变随之而来。

  • 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

    作者:颜景祥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阿司匹林、他汀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草药胶囊制剂.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量患者血脂参数(TC、TG、LDL和HD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形态(斑块数量、Crouse积分和斑块面积)并进行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血脂指标(TC、TG、LDL和HDL)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斑块数量、Crouse积分和IMT显著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草药可以有效稳定、缓解和治疗动脉硬化斑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和红霉素对不稳定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吕伟伟;逄晓玲;朱杰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红霉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 -2)表达的影响,以及联合应用红霉素后抑制MMP -2表达的作用是否增强.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n=10)、不稳定斑块组(VAS组,n=10),瑞舒伐他汀组(RSV组,n=10,1mg/kg/d)及瑞舒伐他汀+红霉素组(RSV+ EM)组(n=10,1 mg/kg/d+ 1mg/kg/d),饲养8周后,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腹主动脉斑块中MMP -2的表达.结果 RSV组及RSV+ EM组较VAS组不稳定斑块中MMP -2表达减少;RSV+ EM组较RSV组MMP -2表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通过抑制MMP -2的表达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联合应用红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 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川;熊秋华

    目的 结合高频彩超检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和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随机在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诊的高血压患者当中择取100例(高血压病组),使用高频探头对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同时在同期择取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予以颈动脉彩超检查(健康组),将结果 做以对照.结果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概率上,高血压病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伴随着不断增加的高血压分级,斑块发生率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三期患者甚至高达100.00%.结论 在临床当中,高频彩超凭借自身无创伤、操作简便且可重复的优势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能够保证早期发现粥样硬化症状,且评估血管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

  • 3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颈彩结果分析

    作者:蔡文宝;张立颖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结果.与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对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后循环缺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血管狭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是检查后循环缺血患者颈部动脉的无创方法.可以观察动脉中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狭窄,椎动脉血流情况.

  • 主动脉隔离装置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护理配合

    作者:李理;陈敏;钱蒨健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外科手段.它避免了常规心脏手术带来的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尤其适合老年病人、低射血分数病人、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伤的病人和其他重症冠心病病人.虽然其技术成熟且疗效显著,但其术后高达14%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影响着远期预后.其原因与升主动脉硬化斑块松动或脱落相关[1].OPCAB传统术式的近端吻合口采用大隐静脉或桡动脉与升主动脉进行吻合,缝合时需用侧壁钳钳夹部分升主动脉,因此可能引起钳夹部位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增加全身栓塞尤其脑栓塞的发生率,同时还可能引起大隐静脉桥阻塞导致围术期心肌梗死[2].

  • 药物干预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鲁喦;李涛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方法,分析药物干预对9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患者的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 全部90例患者主要使用的药物有:血小板拮抗剂、血小板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活血化瘀4类药物组合,4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加重;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斑块无明显影响;服用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颈内动脉硬化加重的进程.结论 药物治疗不能逆转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的总体加重趋势,活血化瘀中药未能体现出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有效干预作用,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较小、部分病例治疗时间较短以及参与干预的活血化瘀中药种类较多有关.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颈内动脉硬化加重的进程.

  • 益心舒胶囊消退动脉硬化斑块的实验研究

    作者: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目前的研究表明AS是一个以内皮细胞损伤为基础、以血管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有关AS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 益心舒胶囊通过益气养阴及活血化瘀能够缓解冠心病心悸、胸闷等症状[4],在冠心病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有关该药对AS影响的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建立兔AS模型,观察益心舒胶囊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 320排 CT 血管成像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娄军芳;闻迪;金海燕;曲极冰;包雪鹦

    目的:探讨320排 CT 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颈内动脉系统 TIA 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和32例偏头痛患者行全脑320排 CT 脑血管成像检查,收集血管成像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56例 TIA 病例中有47例有颈内动脉狭窄,与偏头痛组比较 P <0.001;颈内动脉系统 TIA 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组(P <0.001);不同年龄组 TIA 的血管狭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管狭窄是颈内动脉系统 TIA 的主要病因,320排 CT 血管成像在颈内动脉系统 TIA 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陈秋红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梗死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脑梗死患者88例及对照组86例,运用高频彩超检测患者颈动脉管壁变化(包括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管腔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7.0%,对照组11.6%.结论 高频超声能有效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马小龙;陆建平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作为磁共振对比剂具有血浆半衰期长、能够特异性结合巨噬细胞两个重要特性.相对于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钆螯合物对比剂,USPIO对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但仍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确证.本文就近年来USPIO在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旭;邵明哲;范隆华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其受体(PDGF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ASO患者共2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13例,无糖尿病者9例。共获取动脉硬化标本27个。对行手术治疗的ASO患者留取动脉内膜斑块,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了解PDGFR-α和PDGFR-β在动脉硬化标本中的表达。RT-PCR法检测PDGF A、B链mRNA。结果 无糖尿病的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经HE染色可见少量脂质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见PDGFR-α、β少量表达;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HE染色可见大量脂质浸润,免疫组化染色可见PDGFR-α、β均大量表达。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髂、股动脉段动脉硬化标本中PDGF B链mRNA的表达远远高于其在无糖尿病者中的表达,PDGF B链在胭动脉段的表达较髂、股动脉段明显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伴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标本中存在PDGFR-α、β高表达,胭动脉标本中PDGF B链数量增多,提示该因子在此类患者中的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马灵筠;孙海双;陈群力;席守民;万学东;康健;余燕妮;唐晓明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只),喂普通饲料;模型组(12只),普通饲料加1.5%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组,普通饲料加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腹腔注射枸杞多糖(LBP)3.0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脂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h、NO、MDA、ET-1、CRP明显升高,HDL-C/TCh、SOD活性明显下降,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而枸杞多糖组与模型组比较,TG、CRP、NO、ET-1、MDA明显下降,TCh无明显变化,HDL-C/TCh比值、SOD活性明显升高,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脂、提高HDL-C/TCh有关.

  • 超声检测糖尿病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建一;徐佩莲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9例糖尿病人及90例非糖尿病人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并与86例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可反映糖尿病人全身动脉硬化的发病情况;检测下肢动脉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更有意义.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持;王小强;刘秋婉;群森;吴君仓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数量、斑块性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分值(IMT)降低,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5.2±2.04)cm3 VS (20.8 ±3.1)cm3,(1.52±0.57)个VS (1.71 ±0.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稳定性斑块比率(29.4%)高于对照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及神经功能.

  •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徐素琴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约占脑卒中的75%~90%[1],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危害.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AI发病的基础,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LDL-C(低密底脂蛋白),而且还可抗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延缓AS的进展、促进动脉硬化斑块退缩及抑制新生斑块形成[1-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ACI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I的疗效及对血脂、CRP水平的影响.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