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作者:朱毅;郭佳宝;顾一煌;谢斌;金宏柱

    目的:系统评价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c-tDCS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7月。2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及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共纳入10篇。Meta分析显示,c-tDCS作用于病灶侧初级运动区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1,95%CI:-5.77~5.99, Z=0.04, P=0.97], c-tDCS作用于病灶侧初级运动区对患者Jebsen手功能的作用效果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52,95%CI:-4.94~1.90, Z=0.87, P=0.38]。纳入文献质量的Jadad评分,低质量2篇,高质量8篇。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c-tDCS比假刺激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 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牟翔;袁华;刘卫;王斌;易南;刘静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6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二种不同参数的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两组均给予蜡疗、关节松动术治疗和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有确切疗效.

  • 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郑萍;纪树荣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在美国每年有70万人新患脑血管疾病,其中75%存在上肢功能障碍[1].众所周知,脑血管病偏瘫的患者腕手不能背伸是比较常见的,丧失这一功能也是手功能恢复的首要障碍,通常训练腕手的背伸功能是训练手抓握功能的第一步.临床工作中,在传统的PT、OT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治疗方法产生.如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技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 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

    作者:朱红军;何怀;刘传道;杨卫新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想象疗法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是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康复治疗方法,鲜有此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偏瘫患者的报道.故本研究旨在研究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 电刺激疗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作者:丁建新;王楚怀;许燕玲

    1 资料和方法50例患儿中,男婴32例,女婴18例.年龄小3天,大2岁.绝大部分是第一胎,多因胎位不正、胎儿体重过大、宫缩乏力等原因致出生时臂丛神经受损.损伤类型:上干型15例,下干型24例,全臂型11例.开始治疗的时间早为发病后3天,迟为发病后1年半.

  • 电刺激疗法辅助治疗四肢骨折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庆梅;姚长海;李文锋

    研究表明,受应力的骨能产生电信号,施加于骨上的电流能导致骨性质的改变,并参与骨重建.近年来不断有应用电刺激促进骨愈合的报道.

  • 神经鞘瘤术后完全性截瘫一例

    作者:曾年菊;姚兴发;何博;朱宙雁

    患者男性,50岁,因“双下肢进行性感觉障碍、无力4年,加重2年余(拄双拐行走)”,在外院行胸9~10神经鞘瘤切除术。术后20 d 转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查体:BP 130/78 mmHg,神清语利,胸背部可见一长约10 cm 的手术疤痕,愈合良好。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肌力0级,双侧感觉消失平面为 T10,双侧膝反射活跃,双侧踝反射减弱,肛门指检无自主收缩,肛周黏膜感觉及肛门深感觉均消失,双侧巴氏征未引出。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余,血糖控制良好。外院病理检查:神经鞘瘤。术后 MRI:脊髓影像在 T10中断(低信号)。入院时 ASIA 评价:A 级,感觉消失平面 T10,球海绵体反射(+)、肛门黏膜反射(+);肌力(MMT):双下肢各关键肌肌群肌力0级;肌痉挛(改良 Ashworth):双侧髋内收、屈膝肌群肌张力2级;腱反射:双侧膝反射活跃,双侧踝反射减弱;平衡功能:Berg量表0/56分;Barthel指数:0/100分。临床治疗:甲泼尼龙500 mg 连续1周,再改为40 mg 静脉滴注3 d。人血白蛋白10 g 静脉滴注1次/d 及呋塞米20 mg 静脉推注1次/d,连续1周;纳洛酮12 mg 静滴,3 d 后改为8 mg 连续1周。并注意护胃、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在用甲泼尼龙过程中曾出现一过性高血糖,予以胰岛素对症处理,停药后血糖恢复正常。并结合双下肢被动关节运动、牵伸训练、电动起立床、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中医针灸、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按脊髓损伤制定饮水计划,并行膀胱及肠道功能训练,定期清洁导尿,定期辅助排便。20 d 后因故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出院时ASIA 评价:A 级,感觉消失平面下降至 T12;球海绵体反射(+)、肛门黏膜反射(+);肌力(MMT):双下肢屈髋肌力3级,伸膝肌力2级,踝背屈肌群肌力左/右1/2级,髋内收肌群肌力2级,髋外展肌群肌力1级。平衡功能:Berg 量表4/56分,独立坐能完成;Barthel 指数15/100分,小便能自理(规律排尿)。表明:(1)感觉平面下移两个节段;(2)双下肢肌力明显好转;(3)平衡功能进步;(4)日常生活能力好转;(5)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后患者可规律排出大小便。

  • 超短波电疗佐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疗效观察

    作者:伊丽;高玉香

    我院儿科佐同康复科自1998~2001年应用超短波电疗法佐治小儿迁延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8例观察病例均为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儿.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版迁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将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P>0.05).观察病例均排除哮喘、结核,且无肺脓肿及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陶丽丹;王丽娟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08-11-2011-10产后42 d的产妇500例,治疗组愿意接受了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器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周2次,2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是不愿接受仪器治疗愿意进行盆底肌训的产妇500例,患者自行缩肛运动,每日30min.通过医师进行盆底肌肉肌力测试评分,评估盆底肌训练和盆底肌康复仪器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是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是临床未来需普及推广的治疗方法.

  • 脊髓电刺激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例分析

    作者:孙海燕;倪家骧;薛富善

    近我们对1例神经毁损治疗失败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实施了脊髓电刺激镇痛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男,77岁.因左季肋部及左背部带状疱疹后疼痛3 a,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入院.患者3 a前劳累后出现左季肋部及后背疱疹,伴自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1个月后患区疱疹愈合但仍存在持续烧灼样疼痛,伴有针刺痛和抽动感,摩擦加重.曾行抗病毒、营养神经、理疗和神经阻滞治疗,无效.0.5 a前行蛛网膜下腔酚甘油毁损术,疼痛仅缓解2个月,且招致患区严重的麻木感.查体:左腹较右腹膨隆.左侧8~10胸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皮肤呈严重色素沉着、干燥和脱皮屑,范围约20 cm×8cm.

  • 电击复律术安定麻醉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于长江;单守丽

    电击复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但常规量安定静脉麻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 深部脑刺激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红力;李承瑞;吴晓寒

    神经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包括:包括帕金森病、癫痫、神经病理性疼痛、脑缺血、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

  • 经会阴超声评估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

    作者:胡婷;夏飞;徐红;王娟;顾欣贤

    目的采用经会阴超声评价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为产后盆底康复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选择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的31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非妊娠年轻女性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盆底肌电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采用经会阴超声于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分别测量患者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θ),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研究组Dr及Ds均小于对照组(P<0.05),θr、θs及θ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在肌电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Dr、Ds依次增大(P<0.05),θr依次减小(P<0.05)。结论自然分娩会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肌电刺激盆底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有较好的疗效,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客观地评估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

  • 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盆底痉挛综合症

    作者:柳凯伦;王志民;张振;孔凡娟;王双垚

    目的:评价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盆底痉挛综合症(spastic pelvic lfoor syndrome, SPFS)的临床疗效从而找到好的组合方式。方法选取接受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的100例SPFS患者,随机分成以下组:(1)S3电刺激组(2)非S3电刺激组(3)双侧S3电刺激组(4)S3、S4电刺激组(5)S1、S3电刺激组。分别比较得出效果好的组合方式。结果各电刺激组的临床疗效:S3、S4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1、S3电刺激组>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结论疗效好的电刺激组合方式为S3、S4电刺激组。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踝足支具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踝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石秀秀;唐金树;秦江;胡鸢;曹晶晶;侯树勋;陈玉妹;肖然;王强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踝足支具治疗脊髓损伤术后患者踝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术后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将30例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被动关节活动度手法训练、Bobath技术、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在治疗开始之前配予患者踝足支具(直角90°的位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测定表面肌电( 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 )信号和肌力分级数据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胫前肌的sEMG信号及肌力有显著提高( P<0.05):观察组sEMG信号和肌力分别由治疗前(5.57±2.31)μV、(1.04±1.38)级提高到治疗后(120.38±68.20)μV、(4.20±0.82)级;对照组sEMG信号和肌力分别由治疗前(7.35±4.30)μV、(1.64±1.47)级提高到治疗后(62.34±4.29)μV、(3.10±0.40)级,治疗后观察组sEMG信号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踝足支具治疗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对其踝背屈功能障碍恢复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胫前肌自主肌电信号及肌力。

  • 骶神经电针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意义

    作者:秦江;赵亚杰;任能;唐家广;任东风;石秀秀;曹峥;于宁;唐金树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37(17~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后给予骶神经电针刺激,20次为1个疗程。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以及 Kegel 训练(盆底肌训练),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到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排尿量及残余尿量比、膀胱安全容量生活质量评估( quality of life,QOL )、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并在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患者,出现漏尿8例,其中有2例因反复低热、全身乏力以及不能接受家庭清洁导尿而终选择手术治疗。首次排尿用时(7.80±4.82)天。平衡膀胱建立用时(22.20±7.17)天,有效建立平衡膀胱率75%。反射性排尿量与残余尿量比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半年均有明显提升,分别为4.06±5.21、7.51±6.80。在膀胱安全容量方面,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P>0.05)。QOL评分由治疗前(4.35±1.27)分减少到治疗结束时(2.40±0.99)分( 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更低为(1.15±2.45)分( P<0.05)。在评价菌尿的指标中,WBC及BAC检出率均明显降低,分别由治疗前90%、80%降低到治疗结束时的65%、57.9%以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的40%、40%( P<0.05);治疗结束时尿菌落数82.6%与治疗前92.6%比较,变化不大( P>0.05),但治疗结束后半年菌落数明显减少到50%,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尿路出血指标RBC检出率及B超显示上尿路积水情况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半年的变化都不明显(P>0.05)。结论骶神经电针刺激对于马尾神经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的重建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促进排尿、减少残余尿量,建立平衡膀胱后能有效减少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骶神经调节术一期体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威;王建业;万奔;魏东;刘明;王建龙;陈鑫;王鑫;张大磊;张亚群;张耀光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骶神经调节术(SNM)一期体验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9例排尿障碍相关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25例年龄15 ~86岁,平均54岁.其中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18例,特发性尿潴留5例,膀胱过度活动症8例,神经源性膀胱6例,急迫性尿失禁2例.所有患者经过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至少1种推荐疗法治疗无效39例均行SNM,根据一期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二期植入组和未二期植入组,比较两组的病例资料、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排尿日记等数据.结果 本研究39例中,27例(69%)一期疗效满意,行二期手术;12例(31%)一期疗效不满意,未行二期手术二期植入率为69%.平均体验时间为(21.6±3.0)d.未二期植入组12例,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44.5±19.1)岁;其中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3例,膀胱过度活动症3例,神经源性膀胱4例,特发性尿潴留1例,急迫性尿失禁1例;有腹盆腔及泌尿系手术史者2例,无手术史者10例;病程平均(100.6±125.5)个月;体重指数(BMI)(21.8±3.7) kg/m2;术前焦虑评分(33.7±5.3)分,术前疼痛评分(8.0±1.0)分,生活质量评分(4.6±0.8)分;平均日尿次数(23.1±12.8)次,次均尿量(89.4 ±33.0)ml,平均夜尿次数(10.3±5.5)次.二期植入组27例,男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9±16.7)岁;其中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15例,膀胱过度活动症5例,神经源性膀胱2例,特发性尿潴留4例,急迫性尿失禁1例;有腹盆腔及泌尿系手术史者10例,无手术史者17例;病程平均(83.0±56.0)个月;BMI (24.1 ±2.6)kg/m2;术前焦虑评分(27.7±5.9)分,术前疼痛评分(7.9±1.6)分,生活质量评分(5.3±0.9)分;平均日尿次数(30.6±14.2)次,平均次均尿量(64.8±37.4)ml,平均夜尿次数(13.3±9.2)次两组比较,二期植入组的年龄偏大(P =0.034),BMI值高(P =0.043),焦虑程度低(P=0.008).两组的性别(P =0.287)、病种(P=0.116)、日尿次数(P=0.140)、次均尿量(P=0.470)、夜尿次数(P=0.068)、疼痛评分(P=0.880)、手术史(P=0.276)及病程(P=0.116)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BMI及术前焦虑程度可能是影响SNM一期体验治疗效果的因素.

  • 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及痛经

    作者:金莹(综述);郭红燕(审校);贺豪杰(审校)

    慢性盆腔痛与痛经病因多样,涉及器官系统广泛,且疼痛形式多变。目前,主要的治疗有药物、手术以及神经阻滞疗法等。各种疼痛终都可以归结为神经传导所致的大脑主观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通过阻断神经通路的传导,理论上适用于各种疼痛的治疗。电刺激疗法作为物理性神经阻滞疗法中的一种,将电流作用于相应神经或穴位,达到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目的。对于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方法的患者而言,电刺激疗法是另一种选择,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本文就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电刺激疗法做一综述。

  • 生物反馈电刺激在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王磊(综述);张进生(审校)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以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等[1]。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神经源性下尿道功能障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手术治愈率低且并发症较多[2]。近年来,随着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在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及下尿路症状的缓解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泌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目前,已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膀胱内、骶神经、阴部神经、生殖器背神经、胫后神经电刺激等[3]。虽然膀胱内和骶神经电刺激在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二者需要有创操作或植入永久电极,费用昂贵且并发症较多,非侵入性电刺激:阴部神经、生殖器背神经、胫后神经电刺激具有无创、可调、易操作等优点,同时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现就非侵入性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排尿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电磁疗法治疗慢性创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张丽;付小兵

    慢性难愈合创面是一大类长期不愈合或难愈合的组织损伤,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目前临床疗效尚有待完善.广义的电磁疗法包括直流电疗法、低频电刺激疗法、电磁场疗法、高频电场疗法、高压电位疗法等,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综述阐述了电磁疗法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应、安全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电磁疗法具有非侵入性、无明显疼痛及副作用等特点,在加速组织再生修复、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65 条记录 2/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