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卒中偏瘫患者非瘫痪侧下肢与正常人下肢本体感觉比较

    作者:宋建霞;倪朝民;张科;陈进;范文祥;穆景颂;邹坤

    目的:定量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非瘫痪侧下肢与正常人下肢本体感觉之间的差异.方法:选用意大利Tecnobody公司Pro-Kin254P型本体感觉定量测试系统,采集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非瘫痪侧下肢和30例正常人双下肢的本体感觉测试参数,主要观察指标为平均轨迹误差(ATE)、测试执行时间(TTE)和稳定指数(SI).结果:①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平均轨迹误差、测试执行时间及稳定指数与正常组相应侧下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右半球损伤患者同侧下肢本体感觉差于左半球损伤者,除测试执行时间指标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正常组左下肢本体感觉参数优于右下肢,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平均轨迹误差与测试执行时间呈中度负相关(r=-0.550,P=0.002).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不仅患侧下肢存在功能障碍,其非瘫痪侧下肢与正常人相比也存在差异,且右半球损伤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差于左半球损伤者,因此脑卒中后健侧下肢功能状况不容忽视.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影响本体感觉恢复的因素

    作者:谷莉;周谋望;陈亚平;于长隆;敖英芳;黄红拾;杨延砚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本体感觉检查及等速肌力测定,分析影响本体感觉恢复的因素及术后本体感觉和肌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44例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6个月的患者和13名健康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被动位置重现和:Biodex等速测力仪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和等速肌力的评定.比较患者与正常对照间的本体感觉差异,分析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和术前H/Q)值对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术后本体感觉和股四头肌力量恢复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与正常对照间膝关节本体感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接受手术的时间在损伤后4个月内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和位置重现误差成线性正相关(R=0.713,P<0.05).术后本体感觉和股四头肌力量的恢复有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术后6个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水平仍低于正常人.在韧带损伤后4个月内,接受手术越早,术后6个月时本体感觉水平越好.术后6个月时本体感觉恢复较好的患者股四头肌力量恢复也相应较好.

  • 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部本体感觉及其与肌力的相关性

    作者:陈炳霖;郭佳宝;李欣;邹军;王雪强

    目的:对比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和正常健康青年腰部本体感觉及肌力的差异,并分析腰部本体感觉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例青年CNLBP患者纳入腰痛组,25例正常健康青年纳入对照组.采用CON-TREX等速系统测试其腰部本体感觉及腰部屈肌、伸肌肌群在60./s角速度下的等速向心肌力.以被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AE)作为个体本体感觉评价指标,以各肌群的峰值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及屈/伸肌峰值力矩比(F/E)作为等速向心肌力观察的主要指标.并分析CNLBP患者腰部本体感觉与腰部肌力的相关性.结果:①腰痛组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AE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腰痛组患者伸肌肌群的PT及PT/B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组患者屈肌肌群的PT及PT/B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腰痛组F/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腰痛组腰部AE值与PT、PT/BW及F/E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青年CNLBP患者的腰部本体感觉及腰部伸肌肌群肌力均较正常健康青年有所减弱,且青年CNLBP患者的腰部本体感觉与腰部肌力之间无相关性.

  • 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琳;林坚;刘晓林;俞李羚;王丹丹

    目的:探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对单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渐进抗阻训练组(A组)和等张肌力训练组(B组),分别于研究开始(T0)、6周后(T1)、12周后(T2)采集患者单足支撑相患肢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拮抗收缩指数,CCI),VAS,6MWT.对上述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经过6周的渐进抗阻训练,A组患者VAS、CCI明显降低(p<0.05),6MWT明显增加(P<0.05);在随后的6周训练后,A组患者VAS、CCI持续降低(P<0.05),6MWT继续增加(P<0.05).经过6周的等张肌力训练,B组患者6MWT、VAS、CCI均无明显变化;经过12周的等张肌力训练,B组患者VAS、CCI明显降低(P<0.05),6MWT明显增加(P<0.05)等张肌力训练组;但上述指标在T1与T2间无明显差异.经过12周的肌力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组CCI、VAS明显低于(P<0.05),6MWT明显大于(P<0.05)等张肌力训练组.结论:抗阻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TKA患者下肢肌肉协同收缩模式,缓解疼痛,提高功能活动能力.与等张抗阻训练相比,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在改善TKA术后下肢运动控制,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方面更具优势.

  • 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踝关节扭伤后本体感觉的影响

    作者:韩肖华;谢凌锋;黄晓琳

    目的:观察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踝关节扭伤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31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分成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接受超短波和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移动式平板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采用Tecnohody PK254P康复系统对患者本体感觉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患侧躁关节的平均轨迹误差为26.31%±4.12%,平均负重力量差为(1.56±0.23)kg,均较健侧增加[18.51%±3.42%; (0.65±0.16)k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过移动式平板训练后,治疗组患侧踝关节的平均轨迹误差和平均负重力量差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2,0.045).多重比较发现: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3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移动式平板训练能改善踝关节扭伤后受损的本体感觉.

  • 本体感觉训练对儿童血友病患者下肢靶关节出血频率的影响

    作者:陈丽霞;吴润辉;张光宇;曹晓为;李冬梅;李清;赵永强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训练对中重型儿童血友病患者下肢靶关节出血频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40例中重型血友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单纯预防性低剂量凝血因子替代组和预防性低剂量凝血因子替代+本体感觉训练组,每组疗程8周.观察比较治疗期间、治疗结束1个月、3个月时两组出血频率.并对随访3个月时两组出血频率分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期间和治疗后1个月本体感觉训练组出血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随访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在预防血友病儿童再次出血和减少出血次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治疗停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减弱消失.因此,儿童血友病患者应该坚持进行长期的、规律性的治疗性训练,从而保持本体感觉功能,预防和减少下肢靶关节的出血.

  • 不同振动方式对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羽婕;郭声敏;虞记华;陈汝艳;李军;王剑雄;汪丽;胥方元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全身振动方式对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与住院治疗的早中期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恒定的振动参数,试验组采用变化的振动参数.主要结局指标:采用主动关节位置觉测量法评估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次要结局指标:使用WOMAC骨性关节炎评分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分析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SPSS 23.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动30°与60°位置觉评分、WOMAC评分在基线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4周与随访3个月后,在主动30°与60°位置觉评分,WOMAC评分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在干预后与随访3个月后主动30°与60°位置重置评分及WOMAC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OMAC疼痛与僵硬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振动参数变化的全身振动疗法较恒定参数的振动疗法更能提高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

  • 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丧失对膝反张影响的机制研究

    作者:刘世文;高放;吕政;刘然

    目的:通过本体感觉丧失程度来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反张的机制,从而确定其临床康复治疗的对策.方法: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本体感觉丧失程度分为2组,即第1组(踝关节本体感觉存在)49例,第2组(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丧失)15例.分别在入院当时、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测定腿部肌群肌力、关节位置觉、振触觉,并记录初次站立时间,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膝反张的发生与初次站立时间的早晚有关(P<0.05),3个月时在腿部肌群肌力对膝反张发生的比例影响方面,本体感觉存在组和本体感觉丧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的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分别比较3个月和6个月时肌力变化,本体感觉存在组的肌力均从2-3级恢复到4级,且其中原有的15例膝反张全部矫正.本体感觉丧失组的肌力均从2-3级恢复到4级,原有的10例膝反张患者仅1例得到矫正,合计有6例无膝反张,且本体感觉全部恢复.卒中6个月以上膝反张很难矫正与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的丧失有显著的关系(P<0.01).结论:CVA偏瘫患者早期由于肌力太弱过早站立是膝反张形成的重要因素;肌力的改善,可使膝反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本体感觉丧失的患者不如本体感觉存在的患者,尤其在患病后期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丧失可能是膝反张难以矫正的主要原因.

  • 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解东风;李奎;李鑫;邱雅贤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膝主动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及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关节功能牵引、渐进性抗阻肌力训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PNF技术、Thera-band平衡垫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量患膝的主动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患膝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作者:王大武;白定群;邵岚;夏新蜀;余和平;李小宏;林海丹;陈大为;李开庭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与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应用被动定位被动复位(passive reproduction of passive positioning protocol,PRPP)、运动变化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 passive motion,TDPM)的方法测量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以及站立位前伸试验(standing forward reach test,SFRT)、躯干平衡量表测试(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发现机器人治疗组偏瘫侧膝关节45°目标PRPP(7.5±1.08)°、15°目标PRPP(14.9±2.71)°,伸膝TDPM(5.4±1.98)°、屈膝TDPM(4.3±1.25)°,SFRT(11.1±1.72)cm,TIS动态坐位平衡(8.4±0.21)分、协调性(3.4±0.32)分、总分(17.1±1.81)分.机器人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75°目标PRPP及TIS静态坐位平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对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NT-3/TrkC信号通路在猴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磊;扶世杰;周鑫;郭晓光;汪国友;关钛元;李义凯

    目的:探讨NT-3/TrkC信号通路在前交叉韧带(ACL)本体感觉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12只正常的食蟹猴,随机选择9只食蟹猴进行关节镜下单侧ACL损伤造模后,将全部膝关节分为三组:正常组(3只正常食蟹猴每只选1个正常膝关节,共3个)、模型A组(9个模型中的健侧膝关节)和模型B组(9个模型中的损伤侧膝关节),模型A组和模型B组同属模型组.在造模后4、8、12周,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2-S 1DRG中NT-3、TrkC以及ACL中GAP-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同一时间点,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RG中NT-3、TrkC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A组和模型B组ACL中GAP-43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升,而模型B组又高于模型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模型组不同时间点,DRG中NT-3、TrkC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均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比较,在模型A组和模型B组不同时间点,ACL中GAP-43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升,但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T-3/TrkC信号通路在ACL本体感觉损伤和康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ACL损伤时,引起局部GAP-43的表达上升,以及DRG中NT-3、TrkC的表达下降,同时对侧ACL本体感受器的功能也受到影响.

  • 精细触觉与平衡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奕;王彤

    1 概述平衡(balance)是指人体处在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以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控制其身体重心在身体支撑面上以保持身体直立姿势不至于跌倒的一种能力.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人体平衡感觉输入包括3个方面:前庭(vestibular)、视觉(visual)和本体感觉(proprioceptive)系统.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前庭输入对于平衡维持、听觉、视觉刺激定位的重要性.

  • 本体感觉与慢性腰痛的康复治疗

    作者:余秋华;王于领;王楚怀

    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近年来,本体感觉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成为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矫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 前十字韧带缺损膝本体感觉的变化与重建

    作者:占飞;陈世益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引起的膝关节不稳(即ACL缺损膝)为当前运动医学、矫形外科和康复医学的治疗难题[1],过去对这一问题常倾向于外科手术进行解剖结构的重建,但不少随访资料表明[1,2],尽管ACL缺损膝经矫形外科术后,关节稳定性有改善,但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不令人满意.不少研究认为[1,3],ACL损伤常导致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由此引起的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减弱可能是功能性关节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出ACL缺损膝关节稳定性的重建,不仅应包括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建,而且还应有健全的神经肌肉反馈机制的重建.近年来,ACL缺损膝的关节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重建,对保持关节稳定所起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3].

  • 膝关节本体感觉康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红拾;周谋望

    膝关节运动创伤常导致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神经肌肉控制减弱,引起关节不稳.恢复神经肌肉控制是运动员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稳定、重返赛场必需的先决条件.因此,本体感觉康复训练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外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 拳击运动员第二腕掌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效果

    作者:崔新东;叶锐彬;冯连世;李激扬;谷锦华

    第二腕掌关节半脱位常导致周同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和本体感觉的缺失~([1]),神经肌肉控制减弱,引起第二腕掌关节不稳,在运动员重复击打沙包和打击对手头面部时易反复错动刺激滑膜引起不同程度的滑膜炎,导致局部疼痛,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

  •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作者:刘静;王雪强;吕志;袁永虹;郑洁皎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器官会有退化的情况发生,老年人由于下肢肌力及本体感觉和姿势稳定性逐渐变差,使得步行速度减慢,甚至容易跌倒,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1].因此,若能以有效的方式延缓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和体能退化,不但能使老年人活得健康快乐,也能减少社会的医疗成本支出.研究显示[2-3],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因此,为老年人选择一种合适的运动形式及规则合理的运动量很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比太极拳、健步走在改善中老年人本体感觉能力作用的差异,分析原因,得出更适合中老年人改善本体感觉能力的运动形式.

  • 前庭康复训练在眩晕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燕珍;黄静辉;林怀洁;林宏浩;王学林

    眩晕是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平衡功能障碍可导致平衡失调,常伴随许多症状,包括头晕、眩晕、眼震、视力模糊、姿势不稳、畏惧运动、步态障碍,有的患者还有焦虑、抑郁,常因一个或一个以上症状回避某些活动和减少活动范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前庭康复训练是综合应用多种锻炼方法治疗前庭功能低下,适宜且有价值[1-2],目前,这种方法在基层医院尚未普及,普遍认为基层医院缺乏设备,不能开展,从2005-2009年,我们在眩晕耳鸣门诊和住院部患者中筛选92例前庭功能低下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分析,并通过有针对性前庭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 闭链测定负荷对健康成人下肢位置觉的影响

    作者:李放;张蕙;胡永善

    准确的关节运动由神经系统协调控制,而神经系统的控制离不开准确的外周传入的感觉信息,关节本体感觉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 交谊舞、健步走对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对比研究

    作者:杜洁;刘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视觉、前庭、本体感觉等平衡感觉到70岁以后明显降低[1-8],中老年人维持直立姿势的平衡机能下降,比其他生理机能的下降更为明显[9],老年人随着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减弱[10],会增加跌倒的几率;

246 条记录 2/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