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本体感觉测试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陈炳霖;邹军;李欣;郭佳宝;王雪强

    腰椎本体感觉的减弱或缺失与腰部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准确全面的腰椎本体感觉测试是制定训练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基础。全面的腰椎本体感觉测试应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测试。目前国际上腰椎本体感觉测试在临床已广泛开展,测试仪器和方法较为丰富,而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准确、客观、统一的腰椎本体感觉测试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概括总结,对腰椎本体感觉测试方法、测试影响因素及测试结果可信度进行探讨,并对国内腰椎本体感觉测试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 本体感觉与慢性腰痛的康复治疗

    作者:余秋华;王于领;王楚怀

    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近年来,本体感觉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成为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矫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 听觉空间忽略研究进展

    作者:徐倩;霍速;宋为群

    空间忽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表现为单侧脑卒中后(尤其是右侧脑卒中)不能对病灶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刺激(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刺激)做出反应[1].空间忽略的病灶常位于右侧大脑外侧裂周围[2],其典型的行为表现是患者似乎觉得病灶对侧的空间不存在[3].

  • 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偏侧忽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芗斌;陈晓春;宋为群

    偏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又称单侧注意不能、单侧空间忽略以及单侧空间失认.偏侧忽略是脑损伤如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出现的常见的行为认知障碍之一.患者的各种初级感觉可能完好无损,但却不能对大脑损伤灶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刺激(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刺激)做出反应.在右侧脑卒中的患者急性期中单侧忽略的发病率高达82%[1].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觉的变化

    作者:孙凤龙;郭恒冰;郄淑燕;米立新;马玉宝

    背景: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肌力恢复与平衡能力恢复状况的报道较多,近年来关于本体感觉的恢复逐渐被重视起来.目的:从不同的运动开始角度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运动觉的变化情况.方法:既往无膝关节疾患史的健康成人30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0例为实验组,男10例,女20例.使用本体运动觉与位置觉测定装置进行测定,把小腿被动运动时感知到运动为止的经过时间作为运动觉的评价指标.测定的时期为术前,术后3、6、12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经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延长;术后6、12个月的经过时间与健康成人相比较无显著延长.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6个月后的运动觉可以得到改善与提高,但仍不及健康成人.

  • 卒中患者听觉忽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为群;徐倩;霍速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是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行为综合征,表现为患者不能对病灶对侧躯体或空间出现的刺激(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刺激)作出反应[1-2].单侧忽略的病灶常位于右侧大脑外侧裂周围[3],典型的行为表现是患者似乎感觉不到病灶对侧的空间[4].在右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的急性期中,单侧忽略的发病率高达82%[1],直接影响了患者偏瘫康复的效果[5].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卒中患者视觉忽略方面,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卒中患者的单侧忽略可以表现为听觉忽略、触觉忽略或者多种感觉忽略并存[3].作者就听觉单侧忽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合并脑出血一例

    作者:敖文玲;叶强;王传刘;黄海波;何金彩;郑荣远

    临床资料 55岁男性,务农.因"头痛、头晕、听力下降2年,行走不稳4个月"于2007年12月入院.既往无意识障碍及其他病史.体格检查:意识清楚,精神可,智能检测正常,嗅觉减退,听力明显下降,余脑神经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浅感觉正常,运动觉、位置觉、形体觉及定位觉减退,浅反射正常,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步态不稳,无自主活动,双下肢病理征阳性.大小便正常,心肺腹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液标本化验未见异常.

  • 巨大脊髓软膜下脂肪瘤二例

    作者:万锋;雷霆;陈劲草;胡文安;薛德麟

    例1女,50岁.因行走不稳5年,加重1年入院.入院查体:蹒跚步态,双下肢运动觉障碍,右趾背伸力稍弱,浅感觉正常,病理征阴性.

  • 亮度和颜色参与时青光眼视觉运动觉的变化

    作者:顾宝文;吴德正;梁炯基

    为观察青光眼患者三种视锥细胞视觉运动觉的变化,我们分别应用蓝、绿、红条状视标显示于黄、紫及青色背景,同时保持视标与背景间存在着亮度对比的方法,以分离三种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功能.结果显示青光眼三种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受损,且蓝和绿视锥细胞受损更严重.从而提示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可以早期反映青光眼视神经功能的损害.

    关键词: 运动觉 青光眼
  • 蓝/黄运动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正常值特征

    作者:顾宝文;梁炯基;严厉;吴德正

    目的:设计蓝/黄运动觉检测方法和研究正常人运动觉特性.方法:设计等亮度随机点蓝/黄运动觉测试软件,由微机控制,测定21~64岁正常人43例(86只眼)运动觉的阈值.结果:正常人运动觉功能与性别及眼别无相关关系,而与年龄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建立了多位点蓝/黄运动觉检测方法和正常参考值,为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运动觉 视野 正常人
  • 本体感觉测试的敏感性角度指标选取研究

    作者:李玉周;胡英琪;李国平

    目的:采用复合方法选取测试本体感觉功能的敏感性角度指标.方法:选择普通健康人60名,使用BIODEX PRO SYS 3等速系统测定膝关节主动/被动位置觉,使用X-SENS测试系统测定三维位置觉及运动觉,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测试指标.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主动左、右侧关节位置觉30°,被动左侧关节位置觉30°和被动左、右侧关节位置觉60°,左、右侧运动觉60°和三维位置觉为测评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敏感性角度指标;总体变异系数、指标变异系数及变异系数派生指标结果显示,主动左、右侧关节位置觉30°,被动左、右侧关节位置觉60°,左、右侧运动觉60°为测评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敏感性角度指标.结论:测评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敏感性角度指标为主动位置觉30°、被动位置觉60°、运动觉60°和三维位置觉.

  • 采用多种方法对聋儿进行口语训练

    作者:赵秀玲

    1聋儿具备学习口语的基本条件正常儿童掌握口语主要依靠听觉、视觉和运动觉3方面的综合运用,其中听觉起着关键作用.聋儿虽然有听力障碍,但大部分聋儿具有学习有声语言的基本条件:(1)绝大多数聋儿发音器官比较完善.(2)一般的聋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通过借助助听放大设备,可以有效地学习和理解有声语言.(3)教师可以借助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对其进行语言训练.(4)心理学研究证明,3~7岁是聋儿学习掌握有声语言的重要时期,对聋儿进行口语训练应从这时抓起.

  • Refsum综合征一例

    作者:徐晓云;王德生;李国霖;李艳花

    患者男,38岁.因四肢麻木无力4年,走路不稳40余天,于1998年6月10日收入院.患者 4年前出现四肢麻木、无力,按多发性神经炎治疗无效,症状逐渐进展,并有夜盲,视力减退,时有心区不适,曾诊为"心肌炎".40天前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入院时体检:意识清、语言明,双下肢伸侧及腰背部皮肤弥漫性分布浅黑-黑色鱼鳞样斑,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 ,眼科检查会诊为视乳头炎.双耳神经性耳聋.双眼水平眼震,四肢末稍型痛觉减退,位置觉、运动觉减退,下肢重于上肢,四肢远端肋力4级,无明显肌萎缩,四肢腱反射减弱至消失,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尚无明显异常.

  • 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致颈髓半切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孙佳红;樊瑞峰;王海山;张文肇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导致颈髓半切综合征在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 男,65岁.因"右侧肢体麻木、左侧肢体无力伴眩晕2d"于2010年3月8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010年3月6日晚无明显诱因急起出现右侧肢体及躯干麻木、发凉,左侧肢体轻度无力,伴眩晕、恶心,呕吐数次,非呈喷射状,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被迫卧床.发病1周后眩晕减轻,行走时步态不稳,右偏斜,闭目加重,左足有踩棉花感.查体:血压左上肢120/80 mmHg(1 mmHg =0.133 kPa),右上肢110/70 mmHg;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右侧肌力Ⅴ级,肌张力均正常;左侧跟膝胫试验(+),左足趾反复叩击地面动作笨拙、不协调、快慢不一,闭目难立征(+),行走呈醉汉步态,向右前方偏斜,闭目时更明显;右侧C2以下痛温觉减退,左侧震动觉、位置觉和运动觉减退;四肢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

  • 彩色运动觉检查用于视神经病变病情的监测

    作者:严厉;顾宝文;王晖;邓惠芳

    目的: 建立彩色运动觉视野检查方法,观察视神经病变患者运动觉的变化.方法: 分别利用彩色运动觉视野和计算机自动视野,检查18例视神经病变患者(29眼)的运动觉和光敏感度阈值功能,并与60眼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视神经病变患者与正常人的平均运动觉阈值分数分别是3.38±0.86、4.53±0.28,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彩色运动觉视野与计算机自动视野阈值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彩色运动觉视野检查是反映视神经病变视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

  • 虚拟现实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凌士营;傅先明;汪业汉

    虚拟现实是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空间中的世界,人们通过特殊的装备,可以身临其境.这些特殊设备主要包括:头戴显示器和数字手套等.头戴显示器中的感应器,追踪眼睛和头部动作;数字手套中的感应器,可以把配戴者的手部动作、感觉、方位等信息,反馈给计算机,两者结合,即可以实现对虚拟世界进行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等的操作,即人机互动.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人与虚拟现实之间达到: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无缝连接[1].

  • 运动觉视野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作者:顾宝文;严厉;司马晶;梁炯基

    目的设计视野多位点运动觉检测方法和研究正常人运动觉特性.方法设计随机点运动觉测试软件,由微机控制,测定18~71岁的正常人22例(44只眼)运动觉的阈值.结果正常人运动觉功能与性别及眼别无相关关系,而与年龄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建立了运动觉视野检测方法和正常参考值,为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运动觉 视野 正常人
  • 先天性眼球震颤眼球运动波形的相图特点分析

    作者:杜娟;史学锋;张伟;吴志强;赵堪兴

    背景 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眼球运动波形表现各异,其时间动力学的非线性特征复杂,常规的时间序列波形图不便于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评估.眼球运动系统是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而相图法是一 种用于描绘非线性系统运动特征的分析技术,但相图法在先天性眼球震颤检测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目的尝试建立先天性眼球震颤眼球运动波形的相图法分析技术,为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诊断与定量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设计,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5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其中先天性运动性眼球震颤(CMN)患者12例,隐性眼球震颤(LN)患者13例.所有患者行视频眼动图(VOG)检查,对VOG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后,采用Matlab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每个眼动波形周期的相位图,并从相位图上测得周期位移(CPS)、慢相峰值速度(SPV)及其标准化值(SSPV)、快相峰值速度(FPV)及其标准化值(SFPV).比较先天性眼球震颤波形速度递增型和速度递减型的测量参数.结果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眼球运动相图呈现周期性规律性往复运动轨迹,其慢相过程表现为密集带状轨迹,快相过程表现为稀疏环状轨迹.CMN的眼球运动波形以速度递增型为主,而LN的眼球运动波形以速度递减型为主,2种波形相图轨迹走行均呈顺时针方向.速度递增型CPS、SPV及FPV分别为(4.646±1.565)、(223.821±114.049)和(767.481±263.560)°/s,速度递减型CPS、SPV及FPV分别为(9.373±4.189)、(357.531±154.300)和(1 148.706±541.362)°/s;速度递增型中SPV和FPV与CPS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SPV-CPS=0.685,P=0.000;rFPV-CPS=0.680,P=0.000);速度递减型中SPV和FPV与CPS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SPV-CPS=0.783,P=0.000;rFPV-CPS=0.803,P=0.000).2种波形FPV均大于S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速度递增型:t=6.558,P=0.000;速度递减型:t=5.068,P=0.000).速度递增型SSPV为(48.062±15.365)°/s,略大于速度递减型的(41.099±17.027)°/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0,P=0.296);速度递增型SFPV为(171.186±47.825)°/s,大于速度递减型的(125.317±38.26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14).结论 相图法能够直观显示先天性眼球震颤眼球运动轨迹的周期性动态特征,便于测量其不同时相的运动幅度、速度等参数.

  • 失语症患者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书写特点

    作者:卫冬洁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的丧失和受损.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有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听、说、读、写是基本交流方式.大脑病变所产生的失语症状也从这四方面表现出来.其中书写比其他语言功能更复杂,它不仅涉及语言本身,而且视、听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功能也参与其中,任何一方面有障碍均可影响书写.在临床检查和治疗中,发现失语症患者的年龄、接受文化教育时间的不同在书写障碍中还存在另外一个特点:即简体与繁体字的书写障碍程度也有所不同.作者选取了常用的15个字词,随机检查了20例患者,结果如下.

  • 肩关节本体感觉与其功能性稳定

    作者:汪宗保;王予彬;王慧芳

    概述一、本体感觉有关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的概念,目前仍欠明确,说法不一,在感觉运动系统中经常与运动觉、关节位置觉、躯体感觉、平衡以及反射性关节稳定等混淆,或不恰当地相互替代使用~([1]).实际上,这些概念之间既存在着独立含义,又存在部分重叠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本体感觉早由Shrington于1906年提出,他认为本体感觉是由位于本体感觉区(propfioceptive field)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s)所感受到的肌肉知觉、姿势平衡与关节稳定.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