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

中华麻醉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중화마취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16
  • 国内刊号: 13-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4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罗爱伦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复合诱导对冠脉搭桥病人体和肺循环的影响

    作者:汪正平;沈浩;左苏宁;裘毅敏;庄心良

    本研究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连续监测心排血量,体、肺血管阻力等指标,观察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复合麻醉对冠脉搭桥(CABG)手术病人麻醉诱导期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针麻与硬膜外复合麻醉在胆囊手术中对内皮素及心血管的影响

    作者:刘双娣;疏树华;陈昆洲

    本组22例胆囊手术采用针麻与硬膜外复合麻醉,观察手术期间内皮素及心血管的变化.

  • 鼻腔滴入卡托普利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作者:胡毅平;贺晴;刘林汉

    鼻腔滴入卡托普利混悬液(CAP)能有效减轻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1],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 胸、腹主动脉瘤人造血管-支架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岳剑虹;米卫东;张宏;宋运琴;郭伟;张国华

    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胸、腹主动脉瘤人造血管-支架植入术20例的麻醉管理特点.

  • 小儿非开胸动脉导管封堵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王莹;杨邦祥;汤朝荣;王泉云

    自1998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实施了25例小儿经皮心导管PDA封堵术的麻醉,报告如下.

  • 相同脑电双频谱指数不同麻醉药切皮时脑电图与心率变异的比较

    作者:李建军;岳云;刘芳;于代华;罗颖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被认为是当今评价麻醉深度的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近来研究也发现,心率变异(HRV)可以定量反应全麻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因此许多研究认为其可以用于麻醉深度的判断.本研究利用脑电双频谱指数作为麻醉深度的参考标准,在相同的BIS值(50)下,观察单纯异氟醚麻醉和异氟醚及N2O复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手术切皮时病人的BIS和HRV改变,探讨两者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不同意义.

  • 围脑干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绍强;梁伟民;顾华华

    目的 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生理监测在围脑干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静脉麻醉下围脑干手术43例,对两侧正中神经分别进行刺激,记录相应的SEP N20波形,术中N20发生明显变化,即通知术者调整操作.结果 在静脉麻醉维持过程中,波形基本保持稳定;43例手术中SEP发生显著变化的有8例,其中5例逐渐恢复,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另外3例至术终未恢复,术后均出现了相应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中尚未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病例,术中SEP变化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在围脑干手术中,SEP是一种可靠的神经生理监测方法,静脉麻醉对于SEP监测的实施是有益的.

  • 去氨加压素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减少出血量的观察

    作者:于湘友;尹极峰;乔峻;王在义

    目的 观察去氨加压素(DDAVP)对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择期手术的非紫绀性先心病病人41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21),用药组(n=20),采用双盲法进行试验,用药组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5min,ACT<130s后,DDAVP0.3μg/kg稀释至50ml,15min静脉输入,对照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两组病人术前、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和用药1h的血球压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ron WillebrandFactor,vWF)、第八因子促凝活性(FⅧ:C),记录术后24h出血量.结果 用药组用药1h血浆vWF浓度和FⅧ: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术前及中和肝素后,血浆vWF浓度和FⅧ:C显著性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出血量用药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DDAVP可增强体外循环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

  • 异丙酚、硫喷妥钠预防气管插管危险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徐建青;王觉生;罗爱伦;张振馨

    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硫喷妥钠预防气管插管危险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224例,观察异丙酚2.0mg/kg复合芬太尼2μg/kg的气管插管危险性,并采用多因素分析与硫喷妥钠5.0mg/kg复合芬太尼2μg/kg进行比较.结果 硫喷妥钠组不满意率为85.59%,异丙酚组为81.4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外低血压症,硫喷妥钠组不满意率为79.28%,异丙酚组为45.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硫喷妥钠组危险率为36.04%,异丙酚组为17.7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异丙酚预防气管插管危险性的临床效果比硫喷妥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异丙酚的低血压发生率比硫喷妥钠明显增高.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单闯;祝建刚;刘诚;楼尉;陈骏萍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ASA I-Ⅱ级,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测定PaO2、PaCO2、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和血氧饱和度(SjvO2)等值.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气腹后10min和30min的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和PaCO2均显著性增加(P<0.01),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显著性减少(P<0.01).气腹后30minSjvO2比气腹后10min显著性下降(P<0.01),PaCO2和SjvO2在气腹期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期间,虽然CBF显著增加,但Ca-jvDO2明显减少,提示CO2气腹期间可能存在脑细胞缺氧.

  • 异丙酚-阿芬太尼静脉麻醉和七氟醚-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对脑血管CO2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徐仲煌;黄宇光;张秀华;罗爱伦;黄一宁;杨洪波;高山

    目的 比较异丙酚-阿芬太尼和七氟醚-氧化亚氮麻醉对脑血管CO2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Ⅱ级的腹部外科手术病人,常规诱导插管后,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n=20例)采用异丙酚0.1mg·kg-1·min-1+阿芬太尼1μg·kg-1·min-1微量泵静脉输注维持麻醉,七氟醚组(n=20例)则采用1%七氟醚+N2O/O2吸入维持,术中调节通气指数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依次分别达到40、45、50、45、40、35、30、40mmHg,同时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CBFV),包括平均血流速率(Vm)、收缩期血流速率(Vs)、舒张期血流速率(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体温(T),并计算二氧化碳反应指数(CRI,CO2 reactivity index=△Vm/PETCO2).结果 异丙酚组与七氟醚组相比,当PETCO2升高时,Vm的增加幅度较低(P<0.05),而当PETCO2降低时,其Vm减小幅度两者相近(P>0.05),但CRI在异丙酚组较低(P<0.05),同时,在相同的PETCO2下,其Vm、Vs、Vd也较七氟醚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用异丙酚+阿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时,脑血管的CO2反应性仍然存在,但较七氟醚-氧化亚氮麻醉时有所降低,可能是异丙酚和阿芬太尼使脑血管收缩所致.

  • 静吸复合麻醉中不同小剂量芬太尼对脑电边缘频率和双波谱指数的影响

    作者:张国庆;李淑艳;于玲;孙立军;李继学

    目的 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中不同小剂量芬太尼对脑电边缘频率(SEF)和双波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ASAⅠ~Ⅱ级病人30例分为Ⅰ、Ⅱ、Ⅲ组,于全麻诱导吸入安氟醚达0.8MAC后,三组分别静注芬太尼3μg·kg-1、5μg·kg-1、7μg·kg-1,于给药后6min记录每组病人的MAP、HR、SEF及BIS.结果 三组组内、组间MAP、HR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给药前相比,I组给药后SEF显著性降低(P<0.05),BIS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给药后SEF、BIS均显著性降低(P<0.05),Ⅲ组SEF、BIS给药后均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给药前I、Ⅱ及Ⅲ组相比SEF、BI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三组间SEF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组相比,Ⅲ组BIS给药后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中使用芬太尼3~7μg·kg-1可降低SEF、BIS,增强全麻深度,明显减少全麻药的用量.

  • 不同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炎性反应的作用

    作者:曹新来;胡小琴;付亚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6例双瓣膜替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大剂量组:CPB前静给抑肽酶200万KIU,预充液中加入200万KIU,术中静滴50万KIU/h,至关胸结束(n=13);小剂量组:CPB前静给抑肽酶100万KIU,预充液中加入100万KIU,术中静滴25万KIU/h,至关胸结束(n=13).分别于CPB前、CPB结束、停机后2h取桡动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及血浆TNF-α、IL-6水平.结果 CPB前两组CD11b表达、TNF-α及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PB结束及停机后2h时大剂量组均低于小剂量组(P<0.05).且与CPB前相比,大剂量组于CPB结束、停机后2h时CD11b表达、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大剂量抑肽酶抑制炎性反应的效应好于小剂量抑肽酶.

  • 围术期输血对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变化和血清sIL-2R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家潭;葛衡江;刘怀琼;周蓉

    目的 探讨输入异体全血和盐水、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处理后红细胞血(SAG-M红细胞血)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数量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I组(n=15)术中输血为异体全血;Ⅱ组(n=15)术中输血为SAG-M红细胞血,术中输血量均为400ml.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5天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数量及血清sIL-2R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CD3+、CD4+细胞、NK细胞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术后第5天I组CD3+、CD4+细胞、NK细胞水平与Ⅱ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清sIL-2R水平术后均显著性升高(P<0.01),I组较Ⅱ组显著性升高(P<0.01).I组术后第1、5天slL-2R与CD3+、CD4+细胞、NK细胞呈显著性负相关(r=-0.55、-0.59、-0.62,P<0.05).结论 围术期输异体全血比输SAG-M红细胞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更为严重,应尽量少输血,必需输血时,推荐成份输血.

  • 全麻下核心及体表温度的变化

    作者:康孝荣;王保国;王恩真

    目的 探讨全麻后核心和体表温度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变化对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9例全麻下行择期开颅手术的病人,以鼓膜温度为核心温度,足背和指尖温度为体表温度,臂-指温度差为外周血管舒缩指标,连续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2h、3h、停药时、停药后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和60min的各温度变化及吸入麻醉药浓度、耗氧量、产热量变化.结果 随着麻醉加深,全身耗氧量、产热量和鼓膜温度显著降低,足背和指尖温度明显升高,臂-指温度差降低由>0℃变为<0℃;麻醉停止后,全身耗氧量、产热量、鼓膜温度和臂-指温度差显著增加,足背和指尖温度显著降低.结论 全麻引起核心温度降低,与外周体表温度升高和产热量降低有关;全麻终止后核心体温升高,与外周体表温度降低和产热量增加有关.

  • 异氟醚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大鼠模型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忠东;钟亮;林汉良;侯景辉

    目的 观察异氟醚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大鼠模型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异氟醚在脊髓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于大鼠左后掌心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150μl建立外周伤害性刺激模型.A组(伤害性刺激组,n=25).B组(异氟醚组,n=25),在建立模型前10min开始吸入1.5MAC异氟醚.A、B组按刺激模型建立的时间(Oh,0.5h,1h,2h,3h)随机分成5个亚组,0时点亚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福尔马林.C组(吗啡对照组,n=10)建立模型前30min腹腔注射吗啡10mg·kg-1,5min后其中5只加注纳络酮2mg·kg-1,均存活2h.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Fos阳性神经元.结果 A组Fos阳性神经元分布以I~Ⅱ层为主,吗啡预处理能抑制上述表达,而纳络酮能使上述抑制作用翻转;1.73%异氟醚主要抑制I~Ⅱ层各时点Fos蛋白在大鼠脊髓背角灰质的表达.结论 脊髓灰质后角I~Ⅱ层可能是异氟醚抗外周伤害性刺激作用的关键部位.

  • 不同浓度安氟醚对低温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高鸿;安裕文;陈恪刚;方开云;高巨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安氟醚(Enf)对常温或低温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24只家兔的离体心脏,Langendorff装置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4组(n=6),A组:常温1.1%Enf的K-H液灌注;B组:常温2.2%Enf的K-H液灌注;C组:低温1.1%Enf的K-H液灌注;D组:低温2.2%Enf的K-H液灌注.常温组温度为37℃,低温组温度为30℃.灌注30min后,取心尖部心肌组织测定腺苷酸含量、ATP酶活性.结果 常温或低温下,2.2%Enf组ATP含量明显高于1.1%Enf组,Na+-K+ATPase活性明显低于1.1%Enf组(P<0.05或0.01);而低温下,2.2%Enf组ADP含量及EC明显高于1.1%Enf组,Ca2+ATPase活性明显低于1.1%Enf组(P<0.05或0.01).结论 Enf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ATPase活性导致心脏电生理受到抑制,低温可能加重安氟醚的心肌抑制作用.

  • 异丙酚对交感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作者:郑吉健;庄心良;刘宝刚;杜冬萍;徐国辉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外周血管扩张机制.方法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8~12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异丙酚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压(Vh)-80mV,刺激电压(Vt)0mV条件下,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5.6>μmol/L)使钠通道电流峰值降27.66%(P<0.01),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r=0.982,P<0.01),50%的钠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时的异丙酚浓度(IC50)约为32.19μmol/L;56μmol/L的异丙酚使钠电流稳态失活曲线产生明显的超极化方向移动(18.54mV,P<0.01),用药前、后50%的通道失活时的条件脉冲电压(V1/2)分别为:-40.02mV、-58.56mV;56μmol/L的异丙酚使钠电流的激活曲线产生轻微的去极化方向移动(4.49mV,P<0.05).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对交感神经节全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抑制作用主要与钠通道的失活有关.提示异丙酚的循环抑制作用可能与其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 围术期胃癌根治术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国年;李滨滨;郑丽宏;齐淑华;郑方;李殿俊

    我院对围术期胃癌根治术病人20例进行了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资料与方法 20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人(ASAI~Ⅱ级),内分泌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未用激素类药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即异氟醚和芬太尼麻醉(IH组),异丙酚和芬太尼麻醉(IV组).选择20例性别、年龄和体重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

  • 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锋;王成夭;王焱林;李建国;万德宁

    本实验拟探讨不同时间段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关系.

  • 苯二氮类药物对鼠中枢杏仁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薛荣亮;付荣国;徐礼鲜

    苯二氮草类(Benzodiazepines,BZ)药物是临床普遍应用的静脉麻醉药,随着新型制剂咪唑安定及其拮抗剂氟马泽尼的推出,使其应用更为广泛,但目前对该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观察BZ药物对杏仁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为探讨其中枢作用机理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

  • 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临床评价

    作者:林长赋;王怀泉;李文志;刘金锋

    作为TIVA常用药物,芬太尼复合70%N2O时Cp50i和Cp50BAR分别为3.26ng·ml-1和4.17ng·ml-1.与异丙酚复合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3ng·ml-1芬太尼可使异丙酚Cp50i和Cp50s分别减少89%和40%.本实验旨在利用上述效应,对芬太尼-异丙酚TIVA进行临床评价研究.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麻醉与术后镇痛

    作者:孙峰;王刚;张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围麻醉期较大的潜在的危险、困难和意外,我们将15例OSAS手术的麻醉及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总结如下.

  • 机械通气模式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作者:杨拔贤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但任何机械通气模式都有治疗的一面,也存在潜在的合并症.正确认识机械通气对生理的影响,对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合并症,都具有重要意义.

  • 血栓弹性描记图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文起;陈秉学;莫利求;刘克玄;汪凡;黑子清;谭洁芳

    心脏体外循环(CPB)围术期传统的测定凝血功能的指标(RCT)包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测定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以了解肝素抗凝程度和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是否完全.但上述指标只反映与凝血功能相关的某一方面的状态(点值),不能很好的预测出血趋势.血栓弹性描记图(TEG)可反映血块由初步形成至溶解的全貌,即反映血块形成的速度、终强度、稳定性等物理特性.有实验表明与RCT相比,TEG在预测CPB术后出血方面更可靠[1].本研究评价TEG监测心脏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防治CPB后出血提供一定的指导.

  • 芬太尼复合氟哌啶行PCA致锥体外系反应一例

    作者:许学兵;刘焕仪;简晓敏;佘守章

    患者,男,18岁,62kg,因舌骨囊肿在双侧颈丛(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1:20万肾上腺素,右侧深浅丛,左侧浅丛)阻滞下行舌骨囊肿切除术,术中辅助氟芬合剂2ml、异丙酚2mg·kg-1.h-1加强镇静,面罩供氧.术中平稳,手术经过顺利.术毕10min病人完全清醒,术后1h病人痛感明显,经外周静脉行PCA.镇痛药物配方为:100ml药液中含芬太尼1mg+氟哌啶10mg,采用负荷剂量5ml+持续给药剂量1ml·h-1+PCA剂量1ml,锁定时间8min,1h内大给药限制剂量20ml.启动PCA后5h,患者诉右侧背颈部轻度疼痛,向患者解释考虑为术中术后头颈部体位不当或心情紧张所致.术后当晚入睡好,次晨(术后约20h)诉明显右侧背颈部肌疼痛、头痛,查房医师发现头偏向右侧(不由自主).请脑系科会诊排除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可能性,考虑氟哌啶所致的椎体外系副反应,立即撤消PCA泵,密切观察发现病人症状体征逐渐加重,且出现面部表情呆滞、木僵表现.次日中午(术后约24h)给予安定5mg口服,病人不能入睡,且症状无明显缓解,肌注苯巴比妥钠0.2g,入睡.醒后(术后约28h,撤消PCA泵后8h)症状消失.

中华麻醉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