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剂量托瑞米芬作为顺铂调节剂的血药浓度检测及临床疗效

    作者:张雪艳;李强;刘忠令;韩一平;王倬

    目的:研究托瑞米芬与顺铂联用的协同效应,临床检测托瑞米芬的血药浓度,观察毒副反应及评价疗效,以期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对20例肺癌耐药的病人用顺铂为主的化疗联合大剂量托瑞米芬治疗.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病人血浆中托瑞米芬浓度,并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第4天及11天病人血中药物浓度均>5μm,有效率(PR+CR)15%,病情稳定占35%.轻度增加化疗副反应,病人可耐受.结论:口服托瑞米芬360mg/d或以上的剂量联合铂类为主的化疗,可使体内血浆托瑞米芬浓度达到体外增敏顺铂的有效浓度,而该化疗方案病人可耐受,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托瑞米芬作为铂类化疗药物的增效剂应用于临床是有效的,并且是可行的.

  • 斑蝥素与培美曲塞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联合作用

    作者:隋彤彤;田丽春;张鑫;马齐襄;封艳艳;胡晓炜;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探究斑蝥素(cantharidin,CTD)与培美曲塞(pemetrexed,MTA)联合用药对HCT116细胞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TM ZOOM)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药联合对HCT116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衰老的影响;应用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作用指数(CI).结果:与MTA单药组相比,MTA与CTD联合用药能够显著增加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P<0.01);显著增加凋亡水平(P<0.01);明显增加衰老水平(P<0.05);显著减少pro-Caspase-3的表达量,增加cleaved-PARP的表达量(P<0.01).同时,CompuSyn软件计算的CI<1,表明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效果.结论:MTA与CTD具有良好的联合作用效果,能够通过诱发HCT116细胞凋亡以及衰老来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 基于脑功能网络连接探讨腧穴配伍协同效应的中枢整合作用机制

    作者:管媛媛;申国明;蔡荣林

    腧穴配伍是针灸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针灸疗效的关键环节,其效应存在协同与拮抗两个方面,文章主要就腧穴配伍的协同效应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基于前期研究的基础,提出中枢整合是腧穴配伍协同效应的关键机制.通过总结当前腧穴配伍协同效应机制研究现状,以“脑功能网络连接”分析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穴位配伍协同效应的高级中枢整合机制,为阐明穴位配伍效应机制奠定基础.

  • 不同穴位组合刺激对健康志愿者肠运动即时效应的比较

    作者:钟峰;陈敏;任驰;覃海知;杜勇军;李瑛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组合刺激对健康志愿者肠运动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正常生理状态下腧穴配伍的协同与拮抗效应对机体的影响.方法:40名健康志愿者前后进行3种不同穴位组合的针刺,大肠俞募配伍组(A组:天枢、大肠俞穴)、合穴下合穴配伍组(B组:双侧曲池、上巨虚穴)、合募俞配伍组(C组: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穴),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肠电平均幅值、频率、节律及差值的变化,纵向比较不同穴位组合针刺前后对肠运动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横向比较各组针刺前后差值.结果:B组降结肠的肠电平均幅值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幅值的针刺前后差值比较中,C组在降结肠段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肠段与合穴下合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针刺前后,肠电平均频率和胃肠节律紊乱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配伍的协同与拮抗效应可能是基于机体的病理状态,并不是生理状态.

  • 不同腧穴配伍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效应规律

    作者:王朝辉;张娇娇;王富春

    探讨不同腧穴配伍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效应规律,寻求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较佳腧穴配伍.从合募配穴和俞募配穴治疗胃腑病的理论依据、实验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募配穴适用于急症、热证、腑病,俞募配穴更适用于治疗慢性胃腑疾病;合募配穴(足三里配中脘)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疗效确切.

  • 常春藤皂苷元与5-氟尿嘧啶或奥沙利铂联用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殷淑媛;王瑞平;邹玺;吴坚

    目的 观察常春藤皂苷元(HG)与5-氟尿嘧啶(5-FU)或奥沙利铂(Oxa)联用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HG、5-FU、Oxa单药及联合作用于指数增殖期HT-29细胞的效应;应用中效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曲线,确定联合用药时的药物效应-合用指数的关系,判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G、5-FU、Oxa单药及联合用药对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RT-qPCR方法检测HG对5-FU疗效相关基因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胸苷酸合成酶(TS) mRNA表达及Oxa疗效相关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增加,HG、5-FU、Oxa单药或联合用药对HT-29生长的抑制效应也增加,高浓度联合应用效应增强.HG联合5-FU或Oxa作用于HT-29细胞株可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HG、5-FU、Oxa、HG+ 5-FU、HG+0xa各组的克隆抑制率分别为39.34%、45.37%、51.01%、70.43%、70.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G作用后TS mRNA下调至0.554,ERCC1 mRNA下调至0.182,BRCA1 mRNA下调至0.044,OPRT mRNA上调至1.6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HG联合5-FU或Oxa用药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有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作用.下调HT-29细胞的TS、ER-CC1、BRCA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OPRT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是其协同作用机制之一.

  • 纳米粒子的靶向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君贤;张英鸽

    纳米粒子是指尺度在1 ~ 100nm 之间的微粒[1],这类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与协同效应等性质,表现为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表面反应活性高、吸附能力强、催化能力高、毒性低及不易被体内和细胞内各种酶降解等.纳米粒子载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对癌组织的靶向性,还可以高选择性地作用于癌细胞内外的小分子或基因物质,对原发恶性肿瘤和转移性恶性肿瘤都有很好的疗效[2-4].

  • 重组钩体基因疫苗候选抗原交叉免疫研究

    作者:江南;吴佳玉;陈道邦;戴保民

    重组钩体基因疫苗与各株钩体抗原交叉免疫反应重组钩体基因多肽疫苗候选抗原p68(分子量68×103)是作者构建的问号钩体赖型017株基因库筛选的重组质粒表达抗原.该疫苗候选抗原具良好免疫原性,能激起体内强有力T-B细胞协同效应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和动物保护性(BALB/c小鼠、豚鼠).然而,好的交叉保护是作为衡量疫苗候选抗原的金标准.

  • 基于协同论的教学医院集团协同管理实践

    作者:吴迪;李孟雄;张晓琴;杨华;田甜;朱敏;陈兰

    为了提高我国医疗资源整体利用率,各地区相继组成"教学医院集团".但由于体制的问题,我国目前各教学医院集团的主体和附体之间存在差别,需要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指导.我院引入"协同论"的理论原理,构建基于协同论的"教学医院集团"模式,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 过度训练诱导的细胞因子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秋灵;陈连根

    剧烈运动,尤其是长距离跑可以导致肌肉酸痛和损伤,这种运动后对组织损伤的应答类似于由感染所导致的炎症的急性应答阶段.剧烈运动可以诱导出炎症急性期反应中的一些细胞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α/β(IL-1α/β)、白介素-6(IL-6).这些细胞因子具有协同效应.同时,剧烈运动诱导出的炎症过程是有限的或者可以通过几种产生抗炎性细胞因子[如IL-1-receptor antagonist(IL-lar)、IL-4、IL-10]和前列腺素E2而得到逆转.

  • 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及作用部位分析

    作者:李淑慧;胡德耀;李晓辉;王正国

    目的:研究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部位进行分析.方法:以大鼠截肢结合50℃热水刺激举尾作为创伤痛模型,大鼠创伤后即刻、1d、2d、3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el(30,60,120mg/kg)、Pt 20mg/kg、Mel+Pt(10+10mg/kg)及溶媒,于创伤前及后一次给药后20min、40min、80min、120min观察痛阈(50℃刺激举尾潜伏期)变化情况.观察创伤后3d侧脑室注射Mel(0.25、0.5、1.0mg/kg)后20min、40min、80min、120min的痛阈变化情况.结果:创伤后3d痛阈降至低,7d恢复至正常.腹腔注射Mel(30-120mg/kg)或侧脑室注射Mel(0.25-1.0mg/kg)均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了创伤大鼠的痛阈,且于给药后40min达高峰,持续至120min仍有效.Mel(10mg/kg)与Pt(10mg/kg)合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结论:Mel对创伤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主要作用部位在中枢.Mel与哌替啶有明显协同镇痛效应.

  • 丁酸钠和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细胞小肠三叶肽表连的影响

    作者:罗和生;李瑾

    目的:丁酸钠(Bu)和阿司匹林(As)均对结肠癌具有预防作用,而小肠三叶肽(ITF)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有助于胃肠黏膜损伤和炎症的修复.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明确Bu和As对结肠癌细胞SW480 IT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1 mm、2mm、5mm)Bu和As单独和联合作用前后SW480细胞中ITFmRNA的表达.设立不加Bu和As的对照组.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标准.结果:As及Bu均可使SW480细胞ITFmRNA表达减少,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As1,2,5 mM组vs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9,0.039,0.046;Bu1,2,5 mM 组vs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8,0.022,0.007;As+Bu1,2,5mm组vs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9,0.030,0.025).As+Bu组与单独应用As或Bu组间差异亦显著(As+Bu1 mm组vsAs1 mM组P=0.045,vsBu1mM组P=0.040;As+Bu2mM组vsAs2mM组P=0.039,vsBu2mM组P=0.046;As+Bu5mM组vsAs5mM组P=0.015,vsBu5mM组P=0.032).As+Bu3个浓度组间随剂量加大其ITFmRNA表达逐渐减少,差异具显著性(As+Bu1mM组vs As+Bu2mM组P=0.042,vs As+Bu5mM组P=0.017,As+Bu2mM组vs As+Bu5mM P=0.026).但Bu或As3个浓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u及As均可抑制SW480细胞ITFmRNA的表达,且两者具协同效应.有关其意义以及ITF在肿瘤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 中药抗心力衰竭研究获美专家认可

    作者: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目前,《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周刊(JACC )主编德马里亚教授,撰写了2013年度JACC亮点回顾并在该杂志发表,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被评为2013年度亮点。
      JACC是美国心脏病学会的会刊,是全球权威的心血管杂志。德马里亚的文章回顾了2013年心血管领域的进展,在1256篇文章中选出267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引用。其中在心力衰竭领域,德马里亚教授引用了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双盲、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他指出:“该研究结果证实了中药可靠的疗效,与西药联合治疗获得协同效应,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显著裨益”。芪苈强心胶囊是中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现代中药。该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采用了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力衰竭诊断首选指标,证明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在腹膜假性黏液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曲志博;陈炜;杨海彦;刘连新;姜洪池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fitonei,PMP)是一种少见的以黏液外分泌细胞在腹膜种植并产生大量胶冻样黏液为特征的疾病[1].在临床外科上,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较原发性多见.继发性主要源于阑尾黏液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为一种低度恶性病变.产生黏液的腺癌或囊肿原发瘤破裂后瘤细胞不经淋巴管或血管扩散,而种植于腹膜或腹腔脏器表面形成弥漫性转移灶,一般不发生脏器实质性浸润.病灶破裂聚集于腹腔中成为胶样黏液,导致腹腔广泛种植并不断产生黏液性物质,纤维组织增生产生广泛粘连[2].目前,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去除病因,即设法根除卵巢、阑尾等病变,并尽可能清除腹腔内黏液物质.但该病在术后极容易复发,如何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减少再次手术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已成为困扰国内外学者的一大难题.1980年,国外学者Spratt等[3]根据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细胞对温度不同的耐受性和热化疗的协同效应,同时结合腹腔解剖学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化学治疗(化疗)技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并应用该技术在治疗腹腔肿瘤中取得了突破.而Sugarbaker[4]将该项技术成功地运用于PMP的治疗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就HIPEC在治疗PMP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EGFR反义RNA与p53基因联合转导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董伦;浦佩玉;王虎;王广秀;康春生;李彦和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演变的复杂过程.单一的基因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将相互间有叠加或协同效应的基因治疗联合应用.我们发现在恶性胶质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及p53基因突变往往并存,为此将反义EGFR-RNA及p53同时转染恶性胶质瘤细胞系,研究两者联合基因转导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为应用联合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1,2].

  • 吩噻嗪衍生物协同放射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比较研究

    作者:严雨倩;闫宇邱;王林;彭涛;隋建丽;白贝;孙伟建;周平坤

    目的探讨吩噻嗪衍生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与放射联合应用抑制肿瘤的协同效应.方法采用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辐射敏感性.结果比较了6种吩噻嗪衍生物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发现化合物α-氯-N-二甲胺基乙基吩噻嗪(PTZD2)、α-三氟甲基-N-二甲胺基乙基吩噻嗪(PTZD3)和α-氯-N-二乙胺基乙基吩噻嗪(PTZD5)的作用比较明显,在10 μmol/L浓度能产生出显著抑制效应,40~50μmol/L浓度作用3和4d,细胞增殖完全被抑制而死亡.PTZD2或PTZD3与放射联合应用,显示出明显抗HeLa细胞增殖的协同效应,10 μmol/L PTZD3对2和4Gy照射细胞的增殖抑制的增强比分别为3.5和1.8.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照射前18 h用药的协同作用更加显著.结论吩噻嗪衍生物具有程度不同的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放射联合应用具有抗肿瘤的协同效应,而且照射前18 h用药的效应佳.

  • 低强度微波与4-硝基喹啉氧化物对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作者:潘晓燕;何继亮;张美辨;金力奋

    目的研究低强度2 450 MHz微波(5.0 mW/cm2)与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对人淋巴细胞DNA损伤效应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彗星试验来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微波与4-NQO联合作用后的DNA损伤情况.微波与4-NQO联合暴露方式有3种:微波辐射后4-NQO染毒、微波与4-NQO同时暴露、4-NQO染毒后微波辐射.结果微波辐射组的DNA损伤指标(彗星形状和彗星全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波照射后4-NQO染毒组中,50,25 μmol/L剂量的DNA损伤指标与相应4-NQO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微波与4-NQO同时暴露组或4-NQO染毒后微波照射组与相应4-NQO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强度2 450 MHz微波不能诱发DNA损伤,当微波辐射先于4-NQO暴露时,微波能增强4-NQO诱发的DNA损伤效应.

  • 薯蓣皂苷元联合TRAIL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协同作用及其中效原理评价

    作者:何焱;王继双;张鹏;张文静;黄启来;华子春

    利用中效原理评价薯蓣皂苷元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联合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MTT法观察两药对A549和人肾上皮293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中效原理(Chou-Talalay合用指数法)判定两药的相互作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联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薯蓣皂苷元和TRAIL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运用中效原理计算合用指数,当fa=0.1,CI>1;当fa>0.1,CI<l.对于A549细胞,薯蓣皂苷元与TRAIL合用,IC50由21.864 μmol·L-1降低到14.810μmol·L-1 (P< 0.05);而对于293T细胞,合用前后IC50分别为27.129和27.184 μmol·L-1 (P> 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两药合用使细胞凋亡比例增加.联合用药组中Caspase-8、Caspase-9、Bid、Caspase-3激活和PARP切割明显增加;Bcl-2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增加;MAPK途径中p38、JNK和ERK明显激活.结果显示,薯蓣皂苷元和TRAIL具有协同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与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MAPK信号途径均相关.

  • 维生素D3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的协同抗菌活性

    作者:李亚丽;孙毅;陶小华;潘卫利

    目的 观察维生素D3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 LSI)制定的M27-A3方案测定维生素D3对白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值;用棋盘法测定维生素D3与氟康唑的联合抗真菌效果.结果 维生素D3单独对白念珠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1,2μg·mL-1.维生素D3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80%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菌菌株(n=10)有协同效应,氟康唑的MIC值由≥64 μg·mL-1降为0.25μg·mL-1,未发现拮抗效应.结论 维生素D3在体外对白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与氟康唑联合时能增强氟康唑对部分耐药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

  • 低频超声在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中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旭;蔡芸;李娇;白艳;朱亚萍;梁蓓蓓;王瑾;王睿

    目前,对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治疗十分棘手.低频超声具有安全、无创及靶向作用的特点,且当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可产生协同效应.为此本文对低频超声在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包括生物材料、糖尿病足、静脉性溃疡、鼻窦炎、牙周炎等)应用做一综述.

13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