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例杜氏肌营养不良家系基因诊断策略探讨

    作者:陈远春;代英;钟敏

    目的:对3例既往多重PCR基因检测阴性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家系进一步进行基因诊断及家系成员遗传指导。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或第2代高通量测序对DNA样本进行DMD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1检测到3名男性Exon 7缺失,2名女性杂合子携带者。家系2先证者chrX‐32486626的Exon 23发现c .3127C> T ,其母chrX‐32486626存在c .3127C> T杂合突变,患儿母亲目前孕中胎儿系女孩。家系3先证者chrX‐32509581的Exon 20发现c .2411G>A ,其母chrX‐32509581存在c .2411G> A的杂合突变。结论 MLPA或联合第2代高通量测序能够有效基因确诊DM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糖皮质激素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作者:姚瑶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发病率高的类型之一,在存活男婴中的发病率为1/3600~1/6000[1].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为男孩发病,女孩一般为携带者,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3~5岁患儿隐匿出现骨盆带肌肉无力,表现为走路缓慢,脚尖着地,易跌跤;肩胛带肌、上臂肌往往同时受累,但程度较轻.90%的患儿有肌肉假性肥大,以腓肠肌明显.大多患儿伴心肌损害,约3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Dystrophin蛋白可以发现患儿肌纤维膜上Dystrophin 完全或严重缺失,使DMD早期患儿得到确诊[3].尽管DMD的病因、诊断、遗传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临床可应用产前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胎儿是否为基因携带者[4],从而有效控制致病基因的传递,但该病的治疗始终是难题.迄今为止,多种治疗方法在DMD 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其中,糖皮质激素被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对DMD有效,且可延缓其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存活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5-6].本文将围绕糖皮质激素治疗DMD的概况、机制、用药方法等进行综述.

  • 克隆缺失连接片段——一种基于PCR技术的缺失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携带者检测

    作者:钟敏;潘速跃;陆兵勋;李伟

    目的 依据dystrophin基因缺失后断端重接可形成一段变异的DNA序列,提出一种利用缺失连接片段进行缺失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携带者检测的新方法.方法 实验以来自广东省肇庆地区的一个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ecket muscular dystrophy,BMD)家系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确诊的男性BMD患者,3例待诊的女性携带者,1例待诊的人工流产绒毛.先证者经外显子PCR检测确定第3~5外显子缺失,随后采用PCR步移法在相应内含子设计引物定位断裂点的位点,后利用靠近断裂点设计的引物直接对家系的6例基因组DNA进行缺失连接片段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 6例基因组DNA均扩增出阳性的产物片段且连接片段的测序序列完全一致,绒毛的性别诊断结果为女性,可以确诊本家系中的3个女性和流产绒毛均为缺失型BMD携带者.结论 作者成功地将整个家系患者和携带者的缺失连接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实现了利用缺失连接片段对缺失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携带者进行准确基因诊断的设想,同时对在产前诊断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三例

    作者:张鉥缨;曾艳;邹晓毅;贾成瑶

    先证者女,15岁,右利手,发现双下肢肌肉萎缩3年.以双侧股四头肌、臀肌明显,伴缓慢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无力,跑步、爬山、上楼时抬腿困难,进而发展至下蹲后起立困难.1年前患者开始感嘴唇增厚、微撅,面部变瘦削;穿衣时上肢活动不灵活,右上肢较左上肢重.目前尚能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饮水呛咳、肌束颤动、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患者系足月顺产.

  • Duchenne型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伴散发性腓骨肌萎缩症一家系

    作者:曹丽丽;王淑贞;郭斌

    先证者(Ⅴ1) 男,6岁.患儿足月顺产,出生后哭声相对较弱,四肢活动少,于2岁时会走路,4岁时开始行走时容易跌倒,上楼和下蹲后起立困难,行走如鸭子摆步,逐渐加重.查体:体温36.1℃,脉搏100 次/min,体重26 kg,患儿营养发育正常,智力发育正常,四肢肌力Ⅳ度,腱反射减弱,四肢近端肌群肌张力低,轻度肌萎缩;腓肠肌坚实肥大,Gower征阳性,翼状肩.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26例

    作者:张付峰;唐北沙;严新翔;张如旭;许波

    先证者(V10) 男,53岁.因双上肢进行性无力38年,伴双下肢无力23年就诊.患者 15岁左右发现嘴唇逐渐增厚,吹口哨无力,鼓腮困难.18岁左右开始出现右肩胛带肌萎缩, 右肩胛骨向后凸出,随后左肩胛带肌,胸大肌也逐渐出现萎缩.30岁左右出现双下肢近端肌肉萎缩,下蹲起立时困难.40岁开始不能承担较重体力劳动.目前行走尚无困难,但穿衣裤时上肢活动受限.查体:神清合作,智力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胸椎向右侧突出.斧状脸, 头部稍前倾.双眼睑闭合不完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无眼震及眼球运动受限 ,眼底正常.嘴唇突出,鼓腮无力,咽反射存在,吞咽正常.转颈无力.双侧肩胛肌、胸锁乳突肌、上臂肌、骨盆带肌均有明显萎缩,无压痛及肌肉跳动,叩诊无肌球.四肢肌张力低 ,腱反射消失,四肢肌力近端3级,远端5级,深浅感觉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呈"鸭步步态".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均正常.胸椎摄片示胸椎呈左凹右凸畸形.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未见肌强直电位发放.肌活检示肌纤维散在萎缩,无炎性细胞侵润.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ecker肌营养不良一家系

    作者:薛彦忠;张志敏;聂成福;徐会厂

    先证者(Ⅳ7) 男,4岁.自2岁开始学习走路,蹲位站立时困难,容易跌倒.3岁时发现腰椎前凸,上身后移,走路时骨盆向两侧摇摆,尤如"鸭步".检查:智力正常,鸭步,Gower's征阳性,四肢活动正常,双肩胛带、骨盆带肌肉无萎缩,三角肌、腓肠肌无肥大,血清CPK 356 U/L(正常值8~156 U/L).

  • 杜兴肌营养不良症治疗进展及前景

    作者:张素珍;解慧琪;周光前;杨志明

    目的 综述杜兴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治疗的新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DMD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对DMD的治疗主要有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药理学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通过传递正常基因或修正突变基因以及移植正常细胞,如干细胞来进行治疗;而药理学治疗主要针对dystrophin基因缺陷引起的下游事件,运用各种药物来减缓DMD病理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结论 针对DMD的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尚不能有效治疗此病,还需要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 干细胞移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杭娟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累及肌肉系统的致死性、X隐性连锁遗传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尚无针对性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们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及动物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有意义的临床研究,为治疗该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治疗途径,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此作一综述.

  •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1例

    作者:苏绍东

    病例 男,32岁,因“乏力,活动后心累2+年,胸闷、胸痛10+d”入院.其父母亲系表兄妹.查:生命体征稳定,慢性病容,双肺(-),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6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区压痛和叩击痛,肝肋下3 cm,质硬,脾肋下1 cm.

  • 糖皮质激素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陈银红;王晓静;陈莉莉;刘海燕;胡静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dystrophin蛋白完全缺失导致的一种致死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1/3 500.本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通常在3~5岁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萎缩和腓肠肌假性肥大,因肌肉破坏严重,大部分患儿在10岁左右丧失行走能力,19岁时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死亡[1-3].目前,DMD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主要以保存患者运动功能、防治并发症为治疗目的,其中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国内外公认的可延缓患者肌力丧失速度,改善运动功能[4-6]的药物.2004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DMD患儿9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作者:刘敏;石靖

    目的: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患儿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和肌电图资料.结果:35例PMD患儿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型占85.7%,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四肢肌无力和萎缩,血清肌酸激酶(CK)明显增高,肌电图显示自发电位的出现率为21.4%,轻用力时均出现短时限、低波幅的运动单位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大致正常.结论:PMD的诊断及分型应依据临床特点、肌电图及肌活检结果综合分析.

  • 两家同胞肌营养不良与脊肌萎缩症肌电图分析

    作者:李彩霞

    肌营养不良(muscular dystrophy)为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临床过程呈进行性,可在出生时即有,也可出生后数年才发病,大多数是由于原发性肌肉损伤所致,表现为肌纤维的变性.目前公认的诊断方法为根据遗传特点、发病年龄、病肌分布、进展速度以及肌肉变性的程度而确定.肌营养不良主要有四种:1.Duchenne型;2.Becker型;3.面肩肱型;4.肢带型等[1].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某些对称部位的肌群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9例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作者:李天炼;廖小平;吴小丽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现将我院1993年至2001年收治的39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分析如下.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肌电图
  • 误诊为肌营养不良的先天性肌强直1例报告

    作者:张慧慧;魏娟;蔡兴秋

    先天性肌强直是一种骨骼肌氯离子通道病,主要以肌强直及肌肥大为特征.本病少见,容易误诊.现报告1例曾误诊为肌营养不良的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患者如下,与同行共酌.1 病例报告患者男,15岁.行动笨拙10余年,伴吐词不清5年于2013年8月26日来院就诊.患者5岁时开始行动笨拙,走路变慢,坐位起站困难,6岁时在上海某医院行血清肌酶检查,肌酸激酶轻度增高,肌电图结果不详,肌肉活检提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DM2型).经中药等治疗,病情缓慢进展,并渐出现进餐第一口张闭口困难,打哈欠后不能立即闭嘴,打喷嚏后不能立即睁眼,刚迈步时易突然跌倒,且不能用手去支撑身体呈直立性跌倒,10岁开始吐词不清.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者的曾祖父母为表兄妹.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2例报告

    作者:赵振香;周梅;刘淑珍;王建彬

    1病例报告例1,男,29岁,因"双上肢无力3年,握拳后不能及时松开,病程1年",于2004年10月20日来我院外科专家门诊就诊.患者自发病后每遇冬季较重,握拳后不能及时松开,晨起较重,待反复做握拳松开动作后可缓解.病情逐渐进展,曾多次就诊无效.查体:神志清,表情淡漠,呈狭颌征,反应稍迟钝,语速偏慢,包括双侧大小鱼际肌在内的全身肌肉未见萎缩,上肢近端肌力正常,远端Ⅴ级,下肢肌力正常.肌电图检查: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远端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双侧F波延长,出波率可,双下肢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未见异常.双侧大、小鱼际肌静息状态3处以上呈强直电位,右胫前肌2处呈强直电位,左三角肌、左胫前肌、右股内侧肌1处呈强直电位,右三角肌未见异常.肌电图上的电位均为典型的肌强直电位,表现为持续的肌纤维电位,伴有频率及波幅的规律性变化及摩托车启动的声音,双侧大小鱼际肌轻微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呈典型"窄小电位".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结果诊断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

    作者:陈晓春;何玺玉

    Due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特征,临床病情轻重不一.致病基因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该基因组序列跨越2 200 kb,由79个外显子组成,是迄今发现的大的人类基因.DMD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基因片段重复、单个碱基互换、缺失或插入.迄今已形成多种检测技术,从Sanger测序、多重-PCR、Southern-blotting到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单个扩增/内部引物测序技术(single condition amplification/internal primer sequencing technique,SCAIP)、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等,检测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结合DMD/BMD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就DMD/BMD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形成完整全面的临床诊断思路.

  • 以生长发育迟缓就诊的婴幼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

    作者:吕亚清;宋绍雄;林芬;郑琴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后导致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本文通过血生化肌电图基因检测诊断1例以生长发育迟缓就诊的婴儿PMD,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9月14d.家长于其生后4月时发现其生长速度缓慢,身高低于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当时身长58 cm,体重6.3 kg,头围38 cm,胸围36cm.

  • 咽后壁隆起术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艺美

    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VPI)是一些先天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经常出现的腭咽不能正常闭合而导致的发音和吞咽障碍.这些疾病包括先天性短软腭、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软腭裂、腭裂及粘膜下裂、扁桃体或腺样增殖体切除术后、继发性肌肉麻痹以及某些职业性疾病等,另外涉及现在已知的400多种综合征,其中以腭心面综合征多见[1].

  • X线诊断肌营养不良导致骨关节改变的价值(附3例报告)

    作者:王俊豪;谢力健

    目的探讨X线诊断在肌营养不良进而导致肩胛骨等骨关节发生异常变化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X线照片,观察骨关节各部分的位置、大小、结构.分析3例由于肌营养不良造成骨的发育不良、畸形及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结果①由进行性的肌肉萎缩引发肩胛骨旋转移位;②肩胛骨短小;③肩锁关节及肩关节脱位;④肩关节弯曲畸形.结论利用X线对肌肉萎缩伴随骨关节有明显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可探明肌营养不良直接导致骨关节改变,并发现此类病的损害程度.

307 条记录 15/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