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面积烧伤液体复苏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张宏;林国安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 将156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1组BMI<24,2组BMI为24~27,3组BMI>27,分别用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和体表面积液体复苏公式计算第一个24 h的晶、胶体溶液补液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体表面积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平均为6620.79 ml±610.90 ml,稍多于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平均估算量6287.02 ml±1149.79 ml(P<0.01).进一步分析,体重指数为24~27时,两公式计算量无差异;BMI<24时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偏少;BMI>27时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偏多.结论 传统公式估算补液量受体重影响,新公式去除了体重参数,避免了对估算量的影响,并引入体表面积参数矫正烧伤面积,扩大了公式的适用范围,可用于各类人群和各类烧伤的复苏补液量估算.

  •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探讨

    作者:张宏;肖国龙;王国栋;胡强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方法与输液技术.方法 本研究基于6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统计伤后第1个24 h每小时1% TBSA输液量(△q)和体表面积(BSA),以△q、BSA和烧伤面积指数(BAI)为参数,产生补液公式Q=∑△q(0.55 BSA×BAI).然后,用新公式和中国液体复苏公式分别计算补液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伤后3h~8h△q分别为10ml.h-1·1% TBSA-1、9 ml·h-1·1% TBSA-1、8 ml·h-1.1% TBSA-1、7 ml.h-1.1% TBSA-1、6 ml·h-1.1% TBSA-1、5ml·h-1.1% TBSA-1; 9h~12h各为4 ml.h-1·1% TBSA-1;后12h各为3ml·h-1.1% TBSA-1;伤后第1h、2h分别取6ml·h-1·1% TBSA-1、7ml.h-1.1% TBSA-1.新公式计算全天总量为8074 ml,即1.53ml·kg-1 · 1% TBSA-1;各时段补给量占全天总量的比率与63例患者的实际补液量比率基本相符.伤后第2d,△q值为2.5 ml·h-1·1% TBSA-1~3 ml·h-1·1% TBSA-1.结论 新公式较好地解决了体重和烧伤面积相对性对估算补液量的影响、输液速度控制及累积丢失量补给等问题,证实了液体复苏新公式优于传统复苏公式.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复苏 公式
  • 急症体外循环经验

    作者:李美霞;林巍;卢伟;林刚

    目的回顾近3年急症体外循环病例,分析其特点、作用及管理.方法收集1999~2002年间共收25例心血管手术及危重病人抢救施行急症体外循环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血管术后9例,诊断检查及介入诊疗意外3例,病情恶化7例,心脏肿瘤3例,外伤2例,低温抢救1例,涉及多种体外循环方法的应用.结果成活21例,死亡4例,占16%,其余患者顺利出院,目前正接受长期随诊.结论急症体外循环在心血管手术及危重病人抢救中非常重要,快速建立体外循环,针对不同病情采用相应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心脏手术复苏困难与再次温血停跳的处理

    作者:李春华

    心脏直视术发生心脏复苏困难时有可见,但多见于心脏瓣膜病及部分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是它们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特别是以左心室肥厚扩大者,更为严重.

  • 老年合并高血压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治疗经验总结

    作者:于冶;肖贵喜;包亚明;胡亮;唐敏雄;陈伟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遭遇火灾时,行动缓慢,缺乏烧伤急救常识,烧伤现场处理不当,往往加重烧伤程度.老年烧伤患者多合并有身体其他疾患,高血压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就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烧伤休克期,如何复苏抗休克,防治肾功能损害,平稳度过休克期,进行经验性总结与临床探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临床效果的观察

    作者:於江泉;郑瑞强;林华;卢年芳;邵俊;王海霞;吴晓燕

    目的 评价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23例患者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中心静脉压(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22例患者置入PiCCO,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对照组(3986.2±542.1)ml,研究组(4933.4±762.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对照组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38士0.21)μg/(min·kg),研究组(0.15±0.07) μg/(min·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 长期COPD的患者可能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GEDI指导该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弥补CVP的不足,明显降低患者感染性休克时升压药物的用量.

  • 异戊酸血症1例

    作者:王粉;丁晓春

    患儿 男性, 28 d龄,因"吃奶少、反应差20+d,发现PLT减少10+d"于2010年7月10日入院.病史采集:患儿系G2P2,足月顺产,Apgar 评分不详,否认复苏抢救史,出生体重为3400 g.生后人工喂养,食欲好.生后1周患儿因"拒食、反应差、少哭少动"入当地医院治疗.头颅CT示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10~14孕周妊娠人工流产钳刮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红

    异丙酚(2.6-二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以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代谢快、不良反应少、复苏快为特点.目前,临床上已推荐其为无痛终止早期妊娠的辅助药物[1,2].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将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10~14孕周妊娠人工流产钳刮术中,疗效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限制性液体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肝脏肾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晨虹;龚时鹏;余艳红;涂新枝;张铨富;林胜谋;胡冬煦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孕兔的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孕兔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检测和比较急性失血、复苏期及观察期各组血清ALT、TNF-α、Cr的水平. 结果实验期间P组ALT、TNF-α、Cr浓度未发生改变.实验30 min,P0组、PLH组和PNL组ALT、TNF-α、Cr浓度均显著升高,三组间比较P均>0.05.由于一直未给予处理,P0组ALT、TNF-α、Cr浓度持续升高,孕兔实验180 min内因失血全部死亡.与P0组相比,早期液体输注可显著降低ALT、TNF-α、Cr水平.PLH组与PNL组比较,各时间点ALT显著降低(90 min:83.2 IU/L和124.8 IU/L,180 min:80.2 IU/L和100.5 IU/L,4 h 75.6 IU/L和93.5 IU/L,P均<0.05,8 h 74.5 IU/L和80.5 IU/L,P>0.05),TNF-α显著降低(90 min:178.4 pg/ml和242.3 pg/ml,180 min:195.2 pg/ml 和285.3 pg/ml,4 h 205.6 pg/ml和320.5 pg/ml,8 h:90.7 pg/ml 和210.8 pg/ml,P均<0.05),Cr显著降低(90 min:145.2 μmol/L和158.7μmol/L,P>0.05,180 min:150.9μmol/L和250.8 μmol/L,4 h:84.2 μmol/L和198.5 μmol/L,8 h:75.4 μmol/L和115.2 μmol/L,P均<0.05). 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更好地改善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孕兔的肝、肾功能,更有效地保护组织脏器,为抢救产科重度失血性休克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 早产儿复苏

    作者:岳丽琴;虞人杰

    一、与复苏相关的早产儿病理生理特点1.早产儿热丢失迅速: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由于肌肉活动少,糖原贮备差而使分解代谢降低,加之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故产热不足而散热机会增加.此外,早产儿缺乏寒冷颤抖反应,汗腺发育差,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不能维持正常体温.

  • 新生儿复苏通气方法的新选择——喉罩气道

    作者:林冰纯;朱小瑜;叶鸿瑁

    快速开放气道建立有效通气是新生儿复苏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正压通气手段包括经典的气囊+面罩通气(bag and mask ventilation,BMV)或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通气.但使用面罩进行复苏时存在密闭不足、面部或眼部压迫损伤的潜在危险;而气管插管时由于技术、经验或患儿呼吸道畸形等因素常会导致操作失败,贻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的对照应用研究

    作者:林伟斌;朱小瑜;杨传忠;苏晋琼;林冰纯;刘婷婷;叶鸿瑁;虞人杰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出生后需正压通气且心率<60次/min的新生儿68例随机分为喉罩组(36例)及气管插管组(32例),比较两种方法的复苏效果并观察喉罩操作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两组新生儿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喉罩组一次插入成功率为94.4%,置入时间(7.58±1.16)s;气管插管组一次插入成功率为90.6%,置入时间(7.89±1.52)s.(3)喉罩组复苏成功率(86.11%)略低于气管插管组(96.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喉罩组起效时间(34.06±10.56)s略低于气管插管组(41.38±27.19)s,通气时间(137.19±80.14)s亦略低于气管插管组(171.09±84.28)s,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喉罩组2例有恶心,1例腹胀;气管插管组1例喉头水肿,2例气胸,1例气道出血.结论喉罩通气操作技术难度小,易于掌握,对较重窒息儿的复苏效果不亚于气管插管,且似更安全,可在相当程度上替代气管插管,尤适于气管插管操作不熟练者或基层医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当前需要纠正的概念误区

    作者:朱小瑜

    2011年我国发布了新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不再习惯性称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这种形式上的同国际接轨却蕴含着深刻的本质意义,将带来新生儿复苏的新思维、新行为,应从3个方面加以认识.一是当前国际上“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十分严格,表明窒息是复苏后事件而非复苏前事件,复苏失败才有窒息,故不宜称窒息复苏;二是新生儿复苏流程图上显示从一出生到复苏完毕从来都不提窒息与否;三是如长期受“窒息复苏”错误概念桎梏,复苏行为则往往显得十分被动和应付,虽复苏方案与国外相同,但结果却一直不同.故转变观念,首先复苏,才有利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降至本可达到的国际水准.

    关键词: 复苏 窒息 婴儿 新生
  • 新生儿窒息复苏首选纯氧还是空气的Meta分析

    作者:朱佳骏;吴明远

    目的 收集现有比较采用空气或者纯氧复苏窒息新生儿效果的临床文献,对其进行系统评价,试图寻找比较合理的新生儿复苏气源.方法 检索在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摘(CBMA)及Cochrane图书馆(CL)上收录的自1966年1月至2005年6月,有关窒息新生儿复苏气源比较的文献,对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比较空气或者纯氧作为复苏气源在窒息新生儿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以及复苏失败率等方面内容.结果 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包括1940个窒息新生儿,其中采用空气复苏窒息新生儿988个,采用纯氧复苏窒息新生儿952个.对上述内容进行系统评价,得出采用空气复苏窒息新生儿病死率8.7%,与采用纯氧复苏窒息新生儿病死率13.4%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OR为0.64,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为0.44~0.94.我们对其中5篇文献的窒息足月儿和窒息早产儿病死率进行分层系统评价,得出空气复苏窒息足月新生儿病死率5.9%,与纯氧复苏9.8%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OR为0.59,其95% CI为0.40~0.87,在对窒息早产新生儿病死率的分析中也得到相似结果.空气或者纯氧复苏后窒息新生儿的其他情况如2~3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的发生率,复苏失败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窒息新生儿复苏,空气和纯氧比,空气能降低窒息新生儿病死率,且不增加新生儿2~3度的HIE发生率和复苏失败率.但研究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对此结论的运用和推广仍应谨慎.

  • 在疾病中成长

    作者:杨庆凤

    我真是一个多病灾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大夫曾经对我的父母亲说:"她的病很重,应该是活不过16岁."但就在那个年代,是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将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使我一个就要离去的小生命得到了复苏,当时的我不到15岁,这个手术作下来,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称得上是个奇迹.

  • 异丙酚和氯胺酮麻醉在头面部肿瘤手术中的比较

    作者:潘灵辉;王建荔;黄冰;温文钊;钱卫;梁锐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麻醉在头面部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清醒度的比较.方法 50例病人,ASA分级为Ⅰ-Ⅱ,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麻醉组(D),氯胺酮麻醉组(K).D组用异丙酚2.5mg·kg-1诱导,用Graesby-340泵注异丙酚4.5mg·kg-1·h-1维持麻醉;k组用氯胺酮2.0mg/kg-1诱导,静脉点滴氯胺酮3mg·kg-1·h-1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前(T0)、注药后(T1)、插管后(T2)、手术时(T3)、拔管前(T4)5个时点的HR、BP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后病人清醒的情况,并比较组内的变化和组间的变化.结果两组均对血流动力学有影响,K组在注药后、插管后、拔管前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而D组在相对时点的HR、BP变化比K组较轻.同时,D组术后比K组清醒明显快.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头面部肿瘤手术中比氯安酮麻醉更为安全.

  • 超低温断血流对猴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蒲军;傅西安;冯忠堂;姜涛;周杰;方绍龙;高永军;江基尧;徐蔚

    目的 研究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过程中脑组织细胞外液的谷氨酸(glutamate, 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的动态变化.方法 恒河猴7只,随机分为两组:四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简称四血管组,n=4),两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冷灌注组(简称两血管组,n=3).将微透析管置入右顶叶脑组织内,自缺血前30min开始收集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前后脑组织细胞外液Glu及GABA的浓度.结果 四血管组Glu在常温断血流缺血后即迅速升高(P<0.05),低温冷灌注后较常温缺血时明显下降至低于缺血前水平(P<0.05);恢复血流后行再灌注复温,早期即开始升高,迅速达到并超过灌注前水平.GABA则变化不大.两血管组Glu在常温断血流预缺血后迅速升高(P<0.05),低温冷灌注后较常温缺血时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较四血管组明显;恢复血流后行再灌注复温,和行低温冷灌注时相比,Glu变化不明显.GABA在常温断血流预缺血、低温冷灌注及恢复血流复温时均变化不大.结论 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通过抑制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抑制其细胞毒性作用.

  • 小容量复苏对脑外伤合并休克大鼠脑超微结构和vWF表达的影响

    作者:梅弘勋;王恩真;韩如泉

    目的 观察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复苏对脑外伤合并休克大鼠脑超微结构和Ⅷ因子相关抗原(vW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2)脑外伤+休克组;(3)HHS组;每组各18只.脑外伤+休克组和HHS组建立脑外伤合并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随后在HHS组进行小容量HHS复苏.观察各组脑超微结构和vWF的表达.结果 电镜显示HHS对神经元、星形细胞和血脑屏障均有保护作用.脑外伤+休克组在损伤后4h和24h vWF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48h开始恢复,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HHS组(P<0.01);HHS组在损伤后4h,vWF的表达显著减少(P<0.0l),24h开始恢复,至48h恢复正常.结论 小容量HHS复苏治疗脑外伤合并休克大鼠,可以抑制脑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微血管修复,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冻存复苏

    作者:张婉玉;王津津;冯俊;安莹;唐由之

    目的 为研究色素上皮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此类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进行鉴定.采用超低温冷冻的方法对细胞进行冻存,复苏后观察细胞活性.结果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胞浆内充满了棕黑色色素颗粒,随着传代的增加,色素颗粒逐渐减少至消失.冻存后复苏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增生活跃.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式.冻存的细胞复苏后细胞活性不受影响.

  •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肾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

    作者:姜疆;刘毅;蔡黔;张诚;张鲜英;张斌;肖斌

    目的 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肾脏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1 517m和3 848m两个海拔高度建立30%TBSAⅢ度高原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即时复苏组(IFR组,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ml/kg,n=60)、延迟复苏组(DFR组,伤后6h开始按4ml/kg补液,n=50)和假烫对照组(NC组,n=10),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h取材.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海拔梯度上升,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水肿、颗粒变性、坏死及崩解;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现不同程度扩张、充血,内皮细胞变性及坏死,肾间质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程度DFR组较IFR组加重,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加重.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DFR组高于IFR组,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P<0.001),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516,P<0.001).结论 高原严重烧伤导致的肾损伤与肾小管细胞凋亡有关,而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高表达反映了损伤过程中细胞自我保护机制的增强.

1211 条记录 7/61 页 « 12...45678910...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