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人心肌保护方法

    作者: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

    目的 总结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成功复苏经验,尝试心肌保护新方法.方法 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采用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 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均自动复苏.结论 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不含停搏液)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为复苏困难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成功复苏提供了新方法.

  •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及护理

    作者:孙宝香;张从军;王夕芬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它主要因胎儿宫内窘迫、酸中毒和产时吸入性呼吸道阻塞所致.因此预防新年儿窒息的发生和如何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是产科重要课题.探讨总结对新生儿窒息临床应用体会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按复苏流程A-B-C-D-E五个复苏原则,对刚出生的新生儿,在短时间内给予快速评估,按照其窒息分数,予以判断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为成功复苏取得佳时机.

  • 浅谈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

    作者:张琳

    临床麻醉学已发展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与复苏、疼痛治疗等内容,麻醉科工作范畴不断向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其中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如何强化麻醉安全意识,便于实习生重视麻醉安全问题,提高临床麻醉水平和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并减少医疗纠纷呢?本人认为应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总结几点体会.

  • 大黄联合电针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道功能复苏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杰;李贺;孙备;李承;李军;孟庆辉;刘杰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凶险、进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常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胃肠道在SAP起病早期首先受累,表现为胃潴留、十二指肠排空迟缓及肠麻痹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常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菌群移位、呼吸循环受限、全身感染等严重后果.

  • 新生儿窒息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珍莲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复苏成功率的策略.方法:复习67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病例的病历资料,总结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复苏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结果:窒息发生的主要原因中以产程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多见,分别排一、二、三位.新生儿窒息复苏程序与方法全部参照我国2005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严格按照ABCDE方案实施.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注意几点细节,包括提前筛查新生儿窒息高危孕妇;及时正确的病情评价;产儿科医护积极协作与配合;严格执行正确的复苏程序与方案;熟练掌握复苏技术;注重初步复苏成功后的进一步监护.

  •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复苏管理模式的作用

    作者:张洁晶;顾承萍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复苏管理模式,评估该模式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新生儿复苏管理小组,规范新生儿复苏培训内容,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复苏管理模式前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及规范化复苏操作、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实施新生儿复苏管理模式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均有了显著下降;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后,规范化复苏操作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情况,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规范化的新生儿复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的复苏质量.

  •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钱美丹;周桔晶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麻醉复苏期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外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异常情况发生率、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意识恢复率均为100.00%,观察组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麻醉复苏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后麻醉复苏期提供预见性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 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家兔肺组织NOS活性及NO含量的影响

    作者:何芳;邓峰美;孙志萍;钟华;褚成静

    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新西兰种兔24只随机分为三组(n=8):对照组、休克复苏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结果发现:休克复苏3h肺湿重/肺干重、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LPI)、肺泡灌洗液(P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均升高(均P<0.01).同时,血浆中NOS、LDH活性及NO含量均有显著升高(均P<0.01).预先给予牛磺酸(静脉注射,40mg/kg体重)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均P<0.01).提示失血性休克复苏时NOS的激活和NO的大量释放,对休克复苏所致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牛磺酸对这种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老年人猝死心肺脑复苏成功措施研究

    作者:苏雪娥;林俊敏;郭锻强;吴少巧;黄敏坚;彭翔

    对老年人猝死心肺脑复苏完全成功的10例进行总结,①诊断、抢救及时,迅速按心肺脑复苏程序,初级与高级生命支持并举,CABD或ABCD步骤同步进行,迅速除颤.②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使动脉血氧分压在100mmHg以上,轻度过度换气,保证心肺脑得到充分氧合血流灌注是复苏成功的关键.③合理应用复苏药物.④掌握补碱的指征.⑤脑复苏:头部重点降温,防复苏后高热,适当应用脱水治疗.

    关键词: 老年人 猝死 复苏
  • 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过程中的作用及管理对策

    作者:王立新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先进的科学手段可以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助产士是新生儿急救物品的管理者和维护者,是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接触者和关爱者,是新生儿复苏时医生的密切配合者.通过加强对助产士的管理和培训,强化医护配合,提高新生儿复苏的成功率,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助产士 新生儿 复苏
  • ICU内紧急床旁开胸心脏按压复苏二例

    作者:封秀琴;金丁萍;周根秀;梁皎;范清秋;陈建裕

    开胸心脏按压术足心肺复苏中建立有效人工循环的方法,复苏的初步成功率明显高于胸外心脏按压[1].由于剖胸手术的专科性及医务人员观念、技术水平和没备条件的限制,开胸心脏按压通常局限在心胸外科及其ICU进行.

  • 高压氧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林贵;於淑英;王钢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大白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高压氧治疗组、休克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自体血和生理盐水复苏后应用2.0绝对大气压高压氧治疗,于休克前、休克后、复苏后和复苏后24 h取血检测血红细胞SOD、血浆TNF-α、血浆iNOS值,并进行统计学(one-way ANOVA plus SNK)分析.观察复苏后24 h大鼠肝、肠、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 复苏后24 h高压氧治疗组血红细胞SOD值高于休克组,高压氧治疗组血浆iNOS值和TNF-α值低于休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损伤评分:高压氧治疗组病理损伤与休克组相比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能通过增强机体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阻止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炎症反应和组织脏器的病理损伤.

  • 窒息心脏骤停动物模型中碳酸氢钠对复苏的影响

    作者:吴彩军;李春盛;杨军;郭志军;张奕

    目的 研究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SB)在窒息心脏骤停(asphyxiation cardiac arrest,ACA)动物模型中对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 32只五指山幼猪随机(随机数方法)平均分成SB组(n=16)和对照组(n=16),通过在呼吸末堵塞气管插管方法制作窒息型的心脏骤停模型,在成功制作心脏骤停模型后8 min后行标准心肺复苏.SB组在复苏即刻予以SB(1.0 mEq/kg稀释到40 mL)静脉推注,对照组予以40 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比较两组实验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复苏前和复苏后6h内血压,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血液pH值,血清钠离子浓度变化.在基础状态以及复苏后6h利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测定左心室心肌代谢大标准化摄取值(the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结果 SB组复苏成功率(10/16)较对照组复苏成功率(8/16)高,6h生存时间均值SB组较对照组长(3.63±0.76) hvs.(2.45±0.70)h,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动物在复苏前后血清钠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后6h两组左心室心肌代谢SUVmax比较:SB组较对照组要高(1.32±0.20)vs.(1.10±0.14),P=0.035.结论 窒息心脏骤停在复苏过程中使用SB可能会增加复苏成功率以及改善复苏后心肌代谢,且没有发生高钠血症.

  • 早期复苏中高渗盐胶体对小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杨广林;龚圣济;王和贤;郭竹英

    目的观察高渗盐复合胶体液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对小肠黏膜形态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通过控制性颈动脉放血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应用相同容量的乳酸钠林格氏液、7.5%高渗盐水和琥珀酸明胶的混合液、ATP-MgCl2-乳酸钠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复苏结束后2 h处死动物,取末端回肠,常规固定切片染色,以光学图像分析法观察比较复苏后回肠黏膜的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以及回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等.结果三组复苏方案之间的回肠黏膜损伤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渗盐明胶组的回肠黏膜损伤指数小.三组复苏方案之间的回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渗盐复合胶体溶液在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中对回肠黏膜的形态学损伤较小,能相对较好地保护肠黏膜物理屏障.

  • 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回肠组织凋亡的机制

    作者:钟栋发;钟娃;黄子通;蒋龙元;姜骏

    目的探讨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回肠组织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 min后用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检测不同的时相回肠组织Bax、Bcl-2、Bcl-2/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电镜下回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回肠组织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下降,回肠组织凋亡明显.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回肠组织凋亡的可能机制是上调回肠组织Bax蛋白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下降.

  • 核因子κB活性在心肺脑复苏后的变化

    作者:李欣;荆小莉;熊艳;蔺际龚;李玉杰;马中富;廖晓星

    目的观察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脑复苏(CPCR)后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F-κ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NF-κB活性、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复苏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组和死亡组分别明显高于非PR-MODS组和存活组(P<0.05);NF-κB活性、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搏骤停和CPCR过程可以使NF-κB激活、TNF-α表达增加,这对PR-MODS的发生、病情轻重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 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邢绣荣;秦俭;李春盛;阮英茆;曾翔俊

    目的研究心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对复苏成功率、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治疗组(B组)和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组(C组),各20只.分别于窒息前、自主循环恢复时及自主循环恢复30 min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测定,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比较自主循环恢复时间,C组明显少于B组(P<0.05).C组中有75%自主循环恢复,30 min存活率为70%,B组分别为60%(P>0.05)和55%(P>0.05).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及自主循环恢复30 min后的LVSP、dp/dtmax、经LVSP校正后的dp/dt和-dp/dt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C组复苏后心肌超微结构略有部分改变,线粒体轻度肿胀及少量空泡形成.B组复苏后心肌细胞部分损害,心肌细胞肌丝排列不整齐,线粒体明显肿胀及空泡化,损害程度比C组严重.结论在复苏早期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提高了复苏成功率,并且改善了心脏功能,减少了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因此,氨茶碱可作为肾上腺素的增补剂.

    关键词: 复苏 氨茶碱 治疗 病理
  • 3%和7.5%高渗盐水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作者:乔着意;韩鹃;王兴志;刘剑;赵庆波;刘万宝

    目的 探讨单剂质量分数为3%和7.5%的高渗盐水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将年龄> 15岁,收缩压≤70 mmHg或介于70~90 mmHg(1 mmHg=0.133 kPa)而心率>108次/min的严重创伤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液体复苏,A组:3%高渗盐水300 mL+林格式液;B组:7.5%高渗盐水300 mL+林格液;C组:林格液.观察其输液前及之后10、30、45、6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血压、心率、电解质变化,不良反应以及后期MODS、病死率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入选本项研究.A、B组的升压效果明显优于C组.B组MAP在用药后30 min达到峰值(76.22 ±3.12) mmHg,高于A组,但其他时间点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h所用液体总量A、B组仅为C组的50%.B组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尤其在10 min时相点,平均达到127次/min,出现严重心慌不适的患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少部分患者还出现一过性的血压下降.而A、C两组间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用药前后电解质改变均不明显,三组比较MODS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早期,单剂300 mL 3%和7.5%高渗盐水都有助于提高和维持血压.两种质量分数的高渗盐水升压效果近似,3%高渗盐水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更好.

  • 上海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现状和展望

    作者:郭荣峰;郭永钦;徐绍春;蔡晓峰;李警雷

    目的探讨在我国实际情况下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地对上海市中心城区2003年院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143病例及失败的病例为对照,用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对比分析.结果院前复苏成功与未成功各143例,心电图表现室颤(VF)、无脉搏心电活动(PEA)、直线分别为9.1%、32.7%、58.2%,对照组为7.7%、23.1%、69.2%;平均呼救-到达现场间期分别为9.46 min和9.42 min,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分别为4.2%和0.7%.结论①上海院前急救的心搏骤停者中,VF只占少数.②在公民中普及CPR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有重要意义.③院前熟练掌握规范的BLSD-ACLS复苏技术,尽力缩短呼救-到达现场间期、首次除颤间期和到达医院间期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 液体复苏时机对烫伤休克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时机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烫伤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伤后9 h取肺、心、肝、肾,测定脏器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烫伤组和早期复苏组相比,伤后9h延迟复苏组大鼠肺、心、肝、肾的血管通透性、含水量和MPO活性明显增高.结论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内脏的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聚集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1211 条记录 4/61 页 « 12345678...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