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康斯特保护液对心脏直视术中肺保护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楠;周岊梧;王桂才;白传明;宋书田

    体外循环(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CPB本身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循环方式,几乎所有涉及CPB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康斯特保护液(HTK)是一种细胞内液型的心脏停搏液,本研究拟比较HTK液和含血高钾冷停搏液(晶体∶血=1∶4)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肺的保护作用.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护理

    作者:陈伟敏;何萍萍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我科先心病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儿77例,实施根治手术66例,姑息手术11例.根据各脏器受损程度进行临床统计.结果 1)本组受累脏器的发生率依次为心脏、肾脏、肝脏、血液中枢神经以及肺.其中心脏出现受损的时间早,与其他脏器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受累脏器数量与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心功能受损出现时间早,是导致心脏术后MODS的原发病.MODS病死率与脏器累及数量呈正相关.护理应以对心功能的监护为重点,早期加强各脏器功能的监护和评估,协调各脏器之间的功能为关键.

  • 老年患者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探析

    作者:程军涛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将安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46例作为A组,同期收治的心脏直视术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45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探讨分析影响VAP发病的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SICU住院天数及氧合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患者进行痰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有比例大,患者表现出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结论 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后其VAP发生概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对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对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VAP的患者起到改善的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心脏直视术后尿的监测及实施对策

    作者:王玉巧;高立群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心脏停跳、血流有形成分的破坏,对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随着人工心肺机装置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手术质量提高,手术对肾脏的影响日益减少.但有的患者术前已有肾功能损害,加上较长时间体外循环低流量及低压灌注,以及术中术后缺氧,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患者均可因此而致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因此,术后患者尿的严密观察是体外循环术后监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自1982年至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近3000例,现将我们对术后患者尿的监测及实施对策介绍如下.

  • 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摘要)

    作者:侯明晓;张仁福;孙立志;朱洪玉;宫汉东;张南滨;王军;宋恒昌;张静

    1 临床资料1984年1月至1997年5月,我院共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病人80例,占同期9 282例心脏直视术的0.86%,其中男25例,女55例,平均年龄46.2岁(6~69岁).

  • 腺苷在心脏直视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芝;邵永丰;梁永年;张憬;陈宇;秦建伟

    目的 观察外源性腺苷预处理和加入心停搏液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57例心脏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组A,n=18)、腺苷预处理组(组B,n=17)、腺苷停搏液组(组C,n=22),采集桡动脉血测定围手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de MB,CKMB)、肌钙蛋白Ⅰ(Cardiac tmponin I,cTnI)、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水平;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CKMB、cTnI、MDA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与组A相比:组B和组C术后多巴胺用量少,组C心脏停搏时间明显缩短,组B开放后2 h CKMB、6 h MDA、开放后各时点cTnl显著降低,组C开放后2 h、6 h CKMB及开放后各时点MDA、cTnI均显著降低;腺苷处理的两组间(B组和C组)比较:组C cTnI在16 h显著降低,其余各时间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源性腺苷在心脏直视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腺苷加入心停搏液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具显著性.

  • 心脏手术复苏困难与再次温血停跳的处理

    作者:李春华

    心脏直视术发生心脏复苏困难时有可见,但多见于心脏瓣膜病及部分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是它们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特别是以左心室肥厚扩大者,更为严重.

  • 10公斤以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马兰;王加利;张涛;文宇

    目的: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 ECC)管理经验。方法自2013年12月~2015年3月80例10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均使用进口婴幼儿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和超滤器,晶体液和人血白蛋白液预充,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HTK液,术中常规超滤和停机后行改良超滤。结果 ECC时间25~134(71±29.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06(51.8±21.1)min,心脏自动复跳76例,电除颤复跳4例,自动复苏率95%,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脱机。结论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婴幼儿围术期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 心脏直视手术中动脉空气栓塞的防治

    作者:罗春生;张石江;景华;牛冬梅;朱志英

    目的介绍心脏直视手术中动脉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及救治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心脏直视手术中7例动脉空气栓塞发生的诊治过程.结果7例中,主动脉泵入空气6例,左心房泵入空气1例.7例均被治愈,无死亡.随访3~5年,无后遗症的发生.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发生空气栓塞多数是由于灌注师或手术者人为的错误造成.控制主动脉空气栓塞,主要在于预防,而高压氧是治疗主动脉气栓的有效方法,在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后宜尽早进行,而不应等患者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后再作治疗.

  • 减轻小切口心脏直视术中体外循环的损伤

    作者:马捷;杨林花;李新华;张红星;高清元;崔彬

    采用右腋下微创伤直切口结合小剂量抑肽酶用于心内直视手术,观察对血小板膜糖蛋白、血浆GMP140的影响及术后出血量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

  • 心脏直视术患者术后感染心内膜炎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杨志远;裴学良;谢周良;权晓强;冯德广

    目的 调查心脏直视术患者感染心内膜炎病原菌和耐药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心脏直视术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心脏直视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心内膜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288例心脏直视术患者中感染22例,感染率为7.64%;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34.78%,革兰阴性菌14株占60.87%,真菌1株占4.35%;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克拉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哌酮的菌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完全耐药,均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敏感;年龄、入住IC U时间是心脏直视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心内膜炎的相关因素(P<0.001).结论 心脏直视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心内膜炎的风险较高,临床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患者积极早期预防干预,同时根据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 心脏直视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权晓强;程兆云;赵健;赵娟;孙俊杰;夏东升;刘晓飞

    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为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行心脏直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41例,并与同期住院未感染患者按1∶2配比法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2521例心脏直视术患者中切口感染41例,感染率为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在急诊手术、手术时间(>3 h)、术前发热、术中输血、糖尿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50%、心功能NYHA≥Ⅲ级、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引流置管时间(>4 d)及术后预防用药10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1.44,95% CI 1.33~1.55)、手术时间(>3 h)(OR=3.77,95% CI 2.93~5.48)、糖尿病史(OR=1.71,95% CI 1.54~1.90)、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OR=2.47,95% CI 2.16~2.80)、术后预防用药(OR=1.53,95% CI 1.24~1.69)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正确的缝合方式,积极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心脏直视术后切口感染率。

  • 术中低心排应急处理2例

    作者:郑培秋

    本文报道2例术中低心排应急处理病例,探讨应急处理方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 心脏直视术后中老年患者胸骨哆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东;景东帅;赵真;钟亚迪;赵梓如;李明磊;张俊伟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胸骨哆开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胸骨哆开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于2010年至2012年间共施行1026例心脏直视手术,选取104例经胸骨正中切口患者,其中52例为术后出现胸骨哆开患者,将104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纵隔感染、心脏病家族史、体外循环时间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胸骨哆开的危险因素。结果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史、糖尿病、纵隔感染、体外循环时间为心脏直视术后胸骨哆开的危险因素结论充分评估胸骨哆开的危险因素,以便术前及术后采取针对化治疗措施,为预防术后胸骨哆开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 心脏直视手术术后病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观察与护理

    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心脏外科监护室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V)[1]对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因病人呼吸肌无力,脱机困难病人50例应用NIPV治疗和护理,以期达到减少氧消耗、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心脏做功、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 循证护理在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钟海宁;李俊凤;张爱丽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行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感染率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直视术后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找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护理相关的问题,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高龄、长时间置管、无菌操作不严格、置管维护质量、静脉置管途径等),将以上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护理措施,在围手术期予以实施.观察2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穿刺部位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发生时间,局部渗血、导管脱出、导管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82%和18.44%(6例和19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91%和11.65%(3例和1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置管后导管堵塞、脱出、局部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82%、2.91%和13.59%、16.50%、9.7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在相关护理工作中借鉴.

  • 老年患者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探析

    作者:胡荣波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直视术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记作A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2例心脏直视术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记作B组,探讨VAP致病因素。结果 A组体外循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术后1 h氧合指数与B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1 h氧合指数:(268.73±102.95);B组术后1 h氧合指数:(370.25±153.92)。结论根据老年患者心脏病术后VAP病情,结合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

  •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元凤;曹辛;胡晓华

    目的 总结婴幼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婴幼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由于年龄小,体重低,血容量少,组织器官发育不全等生理特点,手术风险较高.方法 为保证体外循环的顺利进行,需要掌握好灌注流量,灌注压,减少预充液,做好超滤,保护重要脏器,及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并进行调整与纠正,使各项生理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结果 通过对512例婴幼儿体外循环灌注观察,CPB时间32-205min,主动脉11-140min,全组患儿均顺利脱机.1例因低心排死亡.结论 完善的CPB管理,良好的心肌和肺保护是小儿心脏手术成功的重要方面.选择适宜的血液稀释和相应的灌注方法 ,注重心、肺等重要生命器官的保护特有助于手术的成功.

  • 先心病术后发热原因与防控措施分析

    作者:宋伟;崔兰玲

    目的:分析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发热原因以及相关防控措施.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6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的经过临床观察后,其中发热原因如下:有51例(82.25%)患者为非感染性因素(输血、自身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及药物等);其余11例(17.75%)患者为感染性因素(VAP、切口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由此可知,先心病术后发热主要是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结论:就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而言,应充分的对发热原因进行了解,且尽早给予临床治疗及临床护理干预,由此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67例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邹林帆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心脏术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2%。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53株,占61.63%,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1株,铜绿假单胞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4株,阴沟肠杆菌3株,洋葱假单胞菌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31株,占36.0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白色念珠菌2株,占2.33%。结论心脏直视术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