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的构建

    作者:张雷;刘学刚;刘戈;王康武;王安生;宋超;张从利

    目的:探讨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构建的方法.方法:选用中华小型幼猪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5)和实验组(B组,n=15).均采用右侧前外侧径路开胸.A组部分阻断主肺动脉10 min后放开,造成一过性肺血减少;B组经右心房表面送入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构建肺血减少型先心病模型.手术结束、术后1个月、2个月行血气分析、血常规及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行64排CT检查,术后2个月剖胸验证模型构建情况.结果:A组15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B组15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死亡3例,12例存活幼猪模型构建成功.A组术后心脏超声、CT检查及剖胸探查均提示心脏无异常.术后B组心脏超声提示,过隔血流束>0.5 cm,肺动脉环缩处血流速度在184~355 cm/s,收缩期肺动脉环缩处压差(Systolic trans pulmonary artery banding pressure,Trans-PABP)在20~50 mmHg; CT扫描示肺动脉环缩处直径(BD)为(6.5±1.3)mm;剖胸探查房间隔缺损(ASD)均>0.5 cm,肺动脉环缩处缩窄明显.与A组比较,B组术后动脉氧分压(Pa02)和动脉氧饱和度( Sa02)逐渐降低(P<0.05),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逐渐升高(P<0.05).结论:采用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可成功构建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性较好,更加接近临床病理生理状态.

  •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单边固定对幼猪脊柱发育的影响

    作者:薛静波;王文军;钟坚;晏怡果;王麓山;王程;李学林;陈丽鹃

    目的 观察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单边固定对幼猪脊柱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5只3月龄幼猪采用完全随机化法随机分为3组:A组(5只)为空白对照组,自幼猪后路单侧切开,仅显露单侧椎板;B组(5只)为对照组,同法显露单侧椎板后常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C组(5只)为实验组,同法显露后单侧置入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后3个月应用X线测量T6~10、T10~14椎体的平均高度,T6~10椎间隙的平均高度,以及C组的钛棒上下两端滑动的平均距离.术后3个月时处死实验动物,选取固定节段的椎间盘观察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C组T6~10、T10~14椎体的平均高度分别为(26.81±1.70) mm、(27.43±2.92) mm,T6~10椎间隙的平均高度为(2.13±0.17)mm,与A组的(27.13 ±3.31)mm、(27.91±3.03) mm、(2.20±0.14)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与B组的(22.30±2.52)mm、(22.62±2.11)mm、(0.82±0.41)mm比较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组钛棒上下两端滑动平均距离42.7 mm.C组生长板软骨细胞层高度(165.6±1.7) μm与A组(167.2±6.8) 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组(140.4±7.2) μm比较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单边固定对幼猪脊柱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 介入和外科技术相结合建立紫绀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

    作者:许耀强;刘迎龙;吕小东;于存涛;李晓锋

    目的:采用一种新颖的介入和外科相结合的Hybrid方法建立紫绀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生后1~2月的幼猪,分为两组,每组8只. 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开胸 .肺血减少组(D组)经右前外侧第3肋间开胸,经右心房表面送入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术,再经左前外侧第3肋间开胸,将主肺动脉套环缩带.术后常规喂养8周,二次开胸,测量跨肺动脉环缩处的压差.分别抽外周动脉、右心房、肺静脉、肺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p/Qs;同时抽外周静脉血测量血球压积(HCT)和血红蛋白浓度(HB).结果:C组8只均存活,体重增加到23.0 kg.D组存活6只,体重增加到20.6 kg.D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HCT和HB分别为52.9 mmHg、85.6% 、49.8%和16.6 g/dl,C组的分别为118.0 mmHg、98.0%、37.9% 和12.2g/dl.两组间对应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利用四点血气值和公式计算得出D组Qp/Qs为0.54∶1.结论:应用介入和外科相结合的Hybrid方法,通过人工房间隔造口和肺动脉环缩,成功建立了一种新颖的紫绀型肺血少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紫绀型肺血减少型先心病的病理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 慢性发绀型肺血减少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模型的建立与病理学观察

    作者:王栋;刘迎龙;吕小东;朱耀斌;凌锋;刘爱军;李刚;续玉林

    目的:采用人工血管肺动脉(PA).左心房(LA)分流与肺动脉环缩的方法建立慢性发绀型肺血减少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幼猪模型.方法:将6~8 w龄幼猪分2组,肺血减少组7只,行人工血管PA-LA分流及PA远端环缩;对照组6只,仅开胸.饲养4 w后行二次手术,评估建模效果.结果:对照组均存活,肺血减少组存活6只.肺血减少组跨肺动脉环缩处收缩压差由(10.33±6.09)mmHg(1 mmHg=0.133 kPa)增至4 w后的(19.67±4.76)mmHg,P=0.011.与对照组比较,肺血减少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红蛋白含量(Hb)和血细胞比容(H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幼猪肺脏、心脏组织比较有明显的病理学特征差异.结论:应用人工血管PA-LA分流与PA环缩的方法成功建立慢性发绀型肺血减少先心病动物模型,创伤小、可重复性高.

  • 2种用油酸诱导的幼猪急性肺损伤模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强;李晓锋;刘迎龙;朱耀斌;杨学勇;刘晋萍;孟宪敏;唐跃

    目的:对比以"近似二次打击"的方法和传统方法构建的油酸诱导的幼猪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外科操作稳定30 min后,12只幼猪随机分为传统诱导组(T组)和"近似二次打击"诱导组(H组),T组油酸连续经右心耳注射,H组采取近似于"近似二次打击"的方法,分2阶段间隔1 h经右心耳连续注射油酸.于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注射油酸后3 h处死实验动物.结果:T组有2只幼猪死于油酸应用后发生的急剧的血压下降;T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H组剧烈,尤其以油酸注射后的5~30 min为剧烈.实验过程中2组左心房压无显著变化,油酸注射后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结论:以油酸按"近似二次打击"法构建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血流动力学较传统法稳定,2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均能达到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标准.

  • 肝动脉结扎后胆道血供侧支循环的实验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俊;陈国忠;李全业;区庆嘉

    取幼猪8条,在全麻下开腹手术结扎肝固有动脉和肝右动脉.分别于术后4h、1周、4周、3个月处死解剖,经腹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门静脉或下腔静脉注入福马林固定,包括肝胆、胰脾、膈肌、胃等多个脏器和组织整块取出.解剖观察胆道血供及其侧支循环的来源与分布.

  • 大剂量甲泼尼龙对体外循环前后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岑坚正;张镜方;庄建;沈磊

    系统性炎症反应是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的重要原因.甲基强的松龙(MP)能有效抑制全身和肺部的炎症反应.目前国内外尚无MP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影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于2002年对幼猪CPB前后不同时间点肺泡灌洗液中PS水平进行观察,探讨大剂量MP对CPB前后PS的影响.

  • 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幼猪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龚敬宇;陆国平;郭忠良;陆铸今;张灵恩

    目的 研究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幼猪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上海小白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治疗组(n=6).内毒素60 μg/kg静脉维持诱导肺损伤.治疗组成模后予高氟化碳(C10F18)10 ml/kg灌入气管.于基础状态,成模时,成模后1、2、4 h分别行血气分析、记录心率、血压、呼吸、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脉搏轮廓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结果 两组动物成模时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脉搏轮廓心输出量均明显下降,各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 h后对照组氧合指数193.8±47.5,肺动态顺应性(0.8±1.7) ml/(cm H2O·kg),4 h后心输出量(2.1±0.7) L/min;治疗组2 h后氧合指数为261.5±25.8,肺动态顺应性(1.2±0.7) ml/(cm H2O·kg),4 h后心输出量(3.1±0.2) L/min,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损伤动物心肺功能.

  • 在体猪耳静脉灌流经皮吸收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胡晋红;朱全刚;沈琦

    目的建立在体猪耳静脉灌流经皮吸收模型,为经皮吸收制剂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建立在体猪耳静脉灌流经皮吸收模型.以葡萄糖利用试验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评价模型的生物学活性,以酮洛芬异丙酯和水杨酸甲酯为模型药物考察系统的应用.结果葡萄糖利用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表明系统7 h内保持良好生物学活性.酮洛芬异丙酯经皮渗透过程中被完全代谢为酮洛芬,稳态时酮洛芬累积形成量Q与时间t回归的方程为Q=-0.024+0.120t,形成速率为0.120 μg*cm-2*h-1.水杨酸甲酯经皮渗透过程中部分被代谢为水杨酸,稳态时水杨酸甲酯累积渗透量Q与时间t回归的方程为Q=-3.809+6.129 t,渗透速率为6.129 μg*cm-2*h-1;水杨酸累积形成量Q与时间t回归的方程为Q=-1.785+0.879 t,形成速率为0.879 μg*cm-2*h-1.结论该模型操作简便、价格经济,不仅可以考察药物的经皮吸收,而且能够用于研究药物的皮肤代谢.

  • 乌司他丁对胰肾联合移植幼猪肺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永权;金孝岠;柳兆芳;朱美芳;戴泽平;陈晓

    目的 评估乌司他丁(UTI)对幼猪胰肾联合移植术(SPK)后肺脏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将24只幼猪配成12对,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复制SPK模型.UTI组动物于麻醉后持续静脉泵注UTI 15 kU·kg~(-1)·h~(-1)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前(T0)、受体动静脉吻合完毕开放时(T1)、开放后1 h(T2)、开放后2 h(T3)、术毕(T4)采集外周动脉血3 ml,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术后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T0相比,对照组T1~4时血浆MDA浓度升高(P均<0.05),UTI组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UTI组T1~2及T4时血浆SOD活性均升高(P均<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UTI组T1~2时血浆MDA浓度降低,T2时SOD活性升高(P均<0.05).与T0相比,对照组T2~4时血浆TNF-α浓度升高(P均<0.05),UTI组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血浆IL-8浓度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UTI组T1~2及T4时血浆IL-8浓度较对照组下降(P均<0.05).光镜下观察UTI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UTI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对损伤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基因重组葡激酶和重组链激酶在猪急性脑栓塞模型中溶栓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秦智勇;陈衔城;葛汝村;马端;宋后燕

    目的:比较局部动脉内灌注重组葡激酶和重组链激酶对脑血栓的溶化效果及对出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制成18只幼猪急性血栓性脑栓塞模型,4小时后分3组,2个实验组自颈内动脉灌注重组葡激酶(0.2 mg/kg)或重组链激酶(3×104 U/kg),对照组自颈内动脉灌注5%葡萄糖;脑血管造影观察血栓是否溶化;并测定凝血系统指标.结果:2个实验组在用药后1.5小时血管再通均高于对照组,葡激酶组在0.5和1.0小时的再通率高于链激酶组(P均<0.05).葡激酶组对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影响小,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幅度小于链激酶组.结论:重组葡激酶及链激酶均能溶化脑血栓,但前者溶栓效果较好,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 重组葡激酶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幼猪急性脑栓塞的比较研究

    作者:秦智勇;陈衔城;马端;高辉;葛汝村;宋后燕

    目的:比较重组葡激酶(rSaK) 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幼猪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采用颈内动脉注入体外血栓法建立幼猪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4小时后自颈部动脉导管或腹壁静脉应用rSaK(剂量分别为0.8×104、1.6×104、3. 2×104 U/kg);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结束后30、60和90分钟行脑血管造影,同时检测凝血指标.结果:动脉给药组和静脉给药组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但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组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均较小.结论:颈内动脉或周围静脉应用rSaK均能安全、有效地溶化猪脑血栓.

  • 外源性一氧化氮及氨茶碱对急进高原幼猪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观察

    作者:李红;郑必海;何祎;李尚师

    高原缺氧是急性高原病患者产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始动因子,如不及时纠正,将直接影响到许多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

  • 幼猪异种生物瓣膜植入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刘明舟;刘金东

  • 不同剂量重组葡激酶治疗幼猪急性脑梗死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秦智勇;陈衔城;马端;高辉;葛汝村;宋后燕

    目的研究重组葡激酶(rSaK)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液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幼猪48头,分为对照组和7个rSaK组(剂量0.4万~6.4万 IU/kg),每组6头.幼猪脑梗死4 h后静脉用rSaK,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后30、60、90 min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D-二聚体(DD).结果 rSaK延长PT、APTT、TT,缩短ELT,增加DD,剂量越大越明显,但对Fg、Plg:A影响很小.结论 rSaK能显著增强纤溶活性,对血液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 重组链激酶静脉应用治疗急性脑栓塞脑血管造影的动态观察

    作者:秦智勇;陈衔城;马端;葛汝村;张有德;蔡志春;宋后燕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研究重组链激酶(rSK)治疗幼猪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幼猪4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7个rSK组(剂量0.5~10万IU/kg);经颈内动脉注入体外血栓,建立幼猪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4 h后静脉应用rSK,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结束后30、60、90 min复查DSA.结果随着rSK剂量增大和观察时间延长,DSA血管再通率升高;rSK 2万IU/kg或以上剂量组的血管再通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用rSK溶化脑血栓有明显量效关系,低有效剂量为2万IU/kg.

  •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急性肺损伤幼猪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龚敬宇;陆国平;贺俊;陆铸今;张灵恩

    目的 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幼猪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头小白猪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素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头.予内毒素150μg/kg静脉注射诱导肺损伤.成模后治疗组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6 h,血流速度50 ml/min,透析液速度600 ml/h,置换液速度300 ml/h,肝素持续泵入保持活化凝血时间(ACT)180~250 s.成模后肝素组予肝素静脉维持保持ACT 180~250 s.于动物基础状态(B)、成模(A0h)、成模后2 h(A2h)、4 h(A4h)、6 h(A6h)分别采静脉血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心率(HR)、呼吸(RR)、血压(MABP)、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 各组动物A0h改良氧合指数(P/F)、Cdyn、MABP较B下降,HR、RR较B上升,PT和APTT延长,FiB下降,D-D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6h治疗组动物P/F、Cdyn、HR、MABP与对照组和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中PT、APTT进行性延长,组间比较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2h、A4h、A6h 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组A6h 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6h治疗组和肝素组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治疗组A2h、A4h、A6h D-D均较对照组改善,肝素组A4 h、A6h D-D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可改善肺损伤动物的氧合、呼吸力学,对动物的凝血状态无不利影响.

  •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幼猪模型手术配合体会

    作者:李尧清;田英;杨小玲;秦建琼

    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类十分接近,使用幼猪制备先天性心脏病的动物模型非常合适.本文就幼猪先天性心脏病模型制备的各种工作,如:动物选择、手术室及人员准备、麻醉、术前术后配合以及手术动物的实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一个动物模型的成功制备,与各方面的配合工作密不可分.

  • 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对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艳敏;苏肇伉;陈恩;张海波;王顺民;邹文艳

    为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两种体外循环方法对肺功能的影响.采用幼猪模拟临床复制出DHCA和DHLF模型,于转流前、转流结束和停体外循环后1 h等3个时点测定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率、肺血管阻力指数和中性粒细胞滞留率等指标值.结果表明DHLF后,肺顺应性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率的下降程度,肺血管阻力指数和中性粒细胞滞留率的增加程度均明显高于DHCA.两组气道阻力无差别.结果提示,DHLF较之DHCA对肺的损伤更为严重.

  • 乌司他丁对幼猪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脑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凑;薛庆华;晏馥霞;李立环;刘晋萍;李守军;胡盛寿

    目的 评价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幼猪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普通幼猪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只):乌司他丁组(U组)、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U组和C组麻醉后正中开胸,常规建立CPB,降温至25℃后,低流量循环(50 ml·kg-1·min-1),主动脉阻断120 min后开放,调整停机后观察120 min,取海马组织.U组在CPB开始和主动脉开放即刻分别给予乌司他丁1.2万I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S组麻醉、单纯开胸,即取脑海马组织.3组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U组和C组在停机后5 min(T2)、120 min(T3)取静脉血,ELISA法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蛋白β亚型(S100 protein β subtypes,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光镜下观察海马病理学结果,测含水量.结果15只幼猪均完成至实验终点.与T1相比,C组在T2、T3时点NSE、S100β、MBP分别升高30.2、32.3、62.0%和33.1、29.8、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在T2、T3时点NSE、S100β、MBP分别低于相应时点C组16.8、7.3、20.4%和20.4、2.7、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U组均可见脑损伤,U组较轻.含水量C组比U组升高2.2%(P<0.05).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CPB心脏手术对幼猪存在脑损伤,乌司他丁具有对抗脑损伤(脑保护)作用.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