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作者:王晓非

    射频电流为频率100~1.5Mhz的交流电流,可经心内电极导管在心脏局部组织产生60~70度的热量,导致心肌细胞很小范围的干燥性坏死,与直流电和激光能量相比,不产生气压伤,不损伤血液有形成份,心肌损伤面积较小,部位容易确定,安全度较高.1987年,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动过速应用于临床以来,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研究及临床治疗发生了重大的进展.目前,有关研究正在深入进行,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现将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 新型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和临床应用

    作者:胡兴斌;罗二平;漆家学;章俊

    目前前列腺疾病是男性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当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前列腺治疗仪,该仪器通过射频电流作用于患处,使病变组织升温,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杀灭病菌、清除炎症之能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探头内设有震动装置和静磁场,促进病变部位坏死脱落细胞组织的排泄,同时不影响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该仪器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品.该仪器应用于临床100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目的 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室性心律失常(RV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45.2±16.7)岁.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104例[室性心动过速(VT)13例,室性早搏(PVC)91例],右心室流人道PVC 7例.根据是台采用单根消融导管技术,将患者分为两组:(1)单导管组:76例,男27例、女49例,年龄(44.5±16.9)岁;RVOT-PVC 62例,RVOT-VT9例,RVlT-PVC 5例.(2)常规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46.7±16.5)岁;ROOT-PVC 29例,RVOT-VT4例,RVIT-PVC 2例.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单导管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55.23±26.24)min和(9.93±5.32)min]较常规组[(68.37±21.83)min和(12.96±4.54)min]短(t:2.76和3.09,均P<0.01),手术费用(12440.32±761.24)元较常规组(22119.51±1071.07)元节省(t:46.09,P<0.001);其近、远期成功率分别为93.42%(71/76)、97.18%(69/71)与94.29%(33/35)、96.97%(3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符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VA安全、有效,操作简化,节省费用.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的两种有效消融指标疗效比较

    作者:刘晓红;洪苍浩;汤国法

    目的:评价以出现交界性心律与心房起搏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速(AVNRT)慢径消融中应用,比较这两种有效消融指标判断方法在慢径消融达到消融终点时的放电时间与消融靶点数的差异性.方法:153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根据X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放电功率10~40 W.按不同的有效消融判断指标分为传统方法消融(出现交界性心律)组(I组)和以心房起搏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消融组(II组).I组86例在放电后15 s内以出现交界心律或早搏后继续放电60~90 s;II组67例放电15 s内出现交界心律或早搏后延迟放电至20 s停止放电,以术前AV1∶1短间期心房刺激(S1S1)显示慢径前传阻滞后停止起搏继续放电至60 s.未达到消融终点者再继续选点消融,直至达到消融终点.结果:两组病人均达到消融终点,消融终点及终点类型两组间无差异性.I组86例,共有效消融靶点306个.人均消融(3.59±1.21)个靶点,放电时间(208.94±89.76) s;II组67例,共有效消融靶点150个,人均消融靶点(2.24±0.94)个,放电时间(114.83±38.97)s.人均各项参数Ⅰ组高于Ⅱ组, 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15 s内无效消融不计靶点数.结论: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可客观判放电消融的有效性,减少无效消融的心肌损伤.

  • 直视下冷循环超能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手术配合

    作者:田莳

    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Cool-tip RF)是一种以微电压为基础的凝固器,它通过射频电流在电极尖端造成局部组织加热,使靶细胞和组织温度均匀上升,继而导致肿瘤的凝固坏死.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这种技术治疗肝癌,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因此,临床上常用于肝癌、肝转移癌等手术的治疗.我院于2002年12月在剖胸直视下行Cool-tip RF治疗9例晚期肺癌病人,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高血压对心房颤动患者电解剖特征的影响

    作者:王涛;夏云龙;解泽宙;林玉壁;高连君;张树龙;杨延宗

    目的 研究高血压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电解剖特征的影响.方法 入选213名在我院心内科接受由CARTO系统引导的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77人,阵发性房颤于窦律下标测患者88人,阵发性房颤于房颤发作时标测患者48人.每组再按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前标测得到电解剖图像,记录平均电压幅度,并进行组间比较.随访观察高血压对射频消融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阵发性房颤窦律标测组中无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相比,左心房平均双极电压更高(1.90比1.29 mV,P<0.05),而低电压区的比例低(0.064比0.136,P<0.05).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标测组及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有无高血压的双极电压测定也有类似结果,即无高血压组双极电压更高(1.27比1.03 mV,0.72比0.47 mV;均P<0.05),低电压区比例低(0.101比0.129,0.545比0.687;均P<0.05).消融后随访(6.5±2.3)月,各组房颤患者中无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射频消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房颤患者显示更加明显的左心房电解剖特性改变,提示高血压可以导致房颤基质改变,进而参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但是这些改变仍未显示出对房颤消融结果的影响,其具体的机制和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曾少颖;王慧深;李虹;曾国洪;李渝芬;石继军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出现并发症的防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射频消融(RFCA)治疗160例患儿中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5.6%,其中股动脉血栓5例(3.1%),血气胸并失血性休克、心包积液、中度主动脉瓣反流(AR)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0.62%)。及时分别通过动脉溶栓、输血、胸腔闭式引流、埋置永久起搏器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AR经药物治疗,反流程度减轻,其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并发症比成人发生率高,与儿童心血管的解剖结构、使用成人的射频导管和电极、操作经验不足有关,严格操作规程,使用儿童的射频导管和电极,丰富的射频导管操作经验、心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知识、能使并发症减少到低限度。

  • 小儿快速心律失常320例射频消融效果和临床分析

    作者:李小梅;丁燕生;郭宝静;周菁;任自文;张宏艳

    目的探讨小儿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效果,构成比和相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1年3月~2000年12月我院经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2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320例患儿(年龄6个月~16岁)中,225例为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其中左侧房室旁路消融成功率为98.3%,右侧房室旁路成功率为9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8例,成功率为98%,复发率为4.6%;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6例,成功率为83%,复发率为17%;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31例,左室间隔部IVT成功率为100%,右室流出道IVT成功率为85.7%,总复发率为12%.并发症1.6%(5/320),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例为左侧房室旁路,2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为AVNRT;动静脉栓塞3例(8个月~3岁),静点尿激酶后缓解.31例IVT心室速率为150~240(198±26)次/min,QRS波时限0.09~0.12(0.10±0.01)s,25例有室房分离.22例室速(VT)起源于左室,9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全部320例快速心律失常中,合并器质性心脏病10例;因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9例,其中4例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后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小儿射频消融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在<4岁儿童和婴幼儿应严格掌握适应证;(2)AVRT和AVNRT是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中为常见的两种类型;(3)小儿IVT多呈窄QRS波,室房分离是诊断IVT的有力依据;(4)心动过速心肌病经早期适当的治疗是可逆的,应特别注意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

  • 60例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机体凝血系统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低分子肝素的影响

    作者:彭永权;周锡平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机体凝血系统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低分子肝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RFCA患者随机分为A组(n=29)和B组(n=31),另选22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为对照组.A组29例术后不予肝素,B组31例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A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0.40 ng/ml为界分为高HGF者和正常HGF者.在不同时间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及HGF.结果:①A组TAT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一次高峰(42.8 4-15.7)ng/ml,术后3天第二次高峰(20.1±19.4)ng/ml,第二次高峰与对照组术后3天(2.7±1.5)ng/ml及B组术后3天(4.3±5.2)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术后6 h HGF值与TAT两次高峰相关(r=0.553,P<0.01);术后3天高HCF者TAT值明显高于正常HGF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FCA致凝血系统活性的动态变化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天的延迟阶段.术后肝素化可影响凝血系统,有阻止血栓形成的效果.

  • 器质性心脏病伴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经验

    作者:余小平;殷跃辉;佘强;刘东;刘增长;罗开良;李增高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快速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31例病因包括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畸形引流(LSVT)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常规先行系统电生理检查,然后进行射频消融.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例、室性心动过速(VT)3例、心房扑动(AFL)2例.结果14例AVRT,11例消融成功,3例失败;12例AVNRT及3例VT全部消融成功;2例AFL,失败1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本组病例成功率为87.00%,低于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行RFCA的成功率97.68%;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为12.90%;X线曝光时间略长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认真的术前准备,术中采用适当的对策,RFCA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快速心律失常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 远程磁导航指导下加强肺静脉前庭消融策略治疗心房纤颤有效性研究

    作者:郭文杰;徐伟豪;兰凯;彭利;张玉霄;卢才义

    目的:探讨在远程磁导航系统( RMN)辅助下应用加强消融策略行心房纤颤( AF)射频消融治疗对AF远期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且自愿参加该临床研究的患者49例非瓣膜性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传统消融组(CAG, n=24)和加强消融组(EAG, n=25)。 CAG组对左右肺静脉行单环线性消融,EAG组在CAG消融基础上,靠近原有消融径线,在心房侧再次行线性消融,形成双环线性消融。术中应用磁导航消融导管,RMN系统、CARTO 3系统和Lasso环状标测电极,术后常规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EAG组较CAG组消融时间明显延长[(45.66±6.59)vs (40.10±3.48)min,P<0.01],而在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和静脉血测定脑利钠肽前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19.3±5.6)个月,应用动态心电图随访发现EAG组复发率较CAG组明显降低(33.33%vs 8.00%,P<0.05)。二次手术时发现复发患者均存在电传导恢复情况,8例再次手术均成功。结论加强消融策略能有效改善AF患者的远期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 射频消融具有Mahaim纤维特性的房室旁路

    作者:韩冰;骆秉铨;李为东;张义勤;付强;蒋树中

    目的总结报道3例具Mahaim纤维特性的房室旁路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 3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悸史,发作时心电图均表现为宽 QRS波,其中1例曾发生晕厥.在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后,根据旁路电位的描记和/或心室早激动点确定消融靶点.结果 3例除具有 Ma-haim纤维的共同特征外,心室早激动部位均在三尖瓣环附近,标测中未能记录到确切的旁路电位,根据沿三尖瓣环标测心室早激动点确定靶点,消融均获成功,放电次数分别为8,3,6次.结论在明确此种特殊房室旁路的诊断后,可通过沿三尖瓣环标测早心室激动,指导消融并能获得成功,而无需刻意寻找旁路电位.

  • 超声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华;洪浪;洪明;罗国庆

    射频导管消融(RFCA)是目前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射频电流损伤面积小,定位要求高,因而对心房颤动(房颤)、冠心病或扩张性心肌病伴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这些标测较困难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差[1].

  • 射频消融技术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石晨;蔡林

    1891年Arsonval发现射频电流(10kHz)能够穿过肝组织,引起肝组织局部温度升高而并不引起神经肌肉兴奋,可用于治疗肝脏疾病.之后射频消融(RFA)逐渐应用于心脏、前列腺[1]及神经系统[2]等.

  • 射频技术在美容紧身除皱及切割术中应用的进展

    作者:陈思雄;朱辉

    虽然传统的美容外科手术方式有确切效果,但由于手术带来的创伤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越来越多的美容就医者寻求微创、甚至无创微痛替代方法.因此,射频技术(radiofrequency)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应运而生,并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射频技术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一、射频技术发展简史射频也称为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每秒变化在1万次以上[1].自1868年Darsonval首次将射频技术应用于活体组织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射频开始应用于人体深部组织病理变化的治疗,临床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射频技术治疗方法.1995年,美国Ellman国际公司率先设计了射频手术系统,改变了组织切割的传统方式.1996年美国Thermage公司发明了ThermaCool射频治疗系统,并于2002年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后,射频技术开始用于皮肤美容领域.大量文献报道射频技术在非剥脱性除皱、组织切割等方面的应用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为美容外科的微创或无创技术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机制的探讨

    作者:简立国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WPW)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计算P波离散度,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机制.方法 WPW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消融前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成功术后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限、P波小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根据既往有无PAF发作分为2组分析.结果 有PAF发作组23例,无PAF发作组104例.2组在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消融前有PAF发作组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较无发作组短.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有PAF发作组显著长于无发作组.P波离散度的增加提示窦性激动在心房传导的非均质和不连续性.结论 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在WPW患者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压力监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徐波;朱国平;彭飞;蒋莉

    目的 评价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入选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压力导管组(术中使用压力监测消融导管,20例)和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盐水灌注消融导管,20例),比较两组在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力导管组X线曝光时间小于对照组[(29.4±6.4)min vs.(34.6±7.7)min,P<0.05].结论 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安全、有效,相比于普通盐水灌注导管可以降低X线曝光时间,但未降低复发率.

  •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那开宪;余平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射频电流经置于心脏的电极导管释放一定的物理能量,通过阻断心动过速传导的必经途径:消融异位兴奋灶或消融引起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达到根治或控制心律失常发作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因其避免了开胸手术,患者易于接受,具有疗程短、痛苦少、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高的优点,是近些年来心脏病治疗学重大进展之一.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自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目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已达到98%,复发率为2%,其并发症为0.9%[1][2].

  •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及体会

    作者:龚艳艳;章鸿;熊恩来;晋从海

    目的了解导管射频消融(RFCA)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并试图总结实用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方法采用RFCA治疗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结果 36例患者行RFCA,SVT消融成功率94.4%,右侧旁道消融成功率低于左侧旁道及房室结慢径消融的成功率(75%VS100%及92.3%;P均<0.05),随访(26.5±23.8)个月,2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全组仅有2例并发症.结论提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有效的安全的,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操作技能,努力减少并发症是消融治疗的关键.

  • 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比较

    作者:苑洪涛;王玉堂;单兆亮;时向民;郭红阳;国建萍;张晔

    目的 比较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其中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89例,CARTO指导消融33例,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1.0%(81/89),93.9%(31/33),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12)个月,常规标测组复发7例(7.9%),CARTO标测组无复发.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比较,CARTO标测组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指导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手术成功率有明显提高,能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但花费较高.

372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