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代谢综合征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作者:廉诚;刘雄涛;赵佩;曾迪;郑强荪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非MS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可能原因.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本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收集其基线资料并随访复发情况.按照基线时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非MS组,分析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及相关因素.结果 共107例纳入研究,其中男78例,女29例,阵发性房颤88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19例.MS组34例,非MS组73例.与非MS组比较,MS组在男性比例、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服药史的比例等均显著高于非MS组;MS组左房前后径及持续性房颤比例显著大于非MS组.随访(12±5)个月,共有24例(22.4%)复发.MS组患者共有12例(35.2%)复发,显著高于非MS组16.4% (P=0.004),多因素分析发现MS是影响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1.28,P=0.021).进一步分析显示:MS组复发率高系左房前后径(P=0.003)与持续性房颤比例(P<0.001)明显高于非MS组所致.结论 对于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合并MS是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本质与MS组左房前后径增大及持续性房颤所占比例较高有关.

  • 房室结双径路慢径消融时结性心律与靶图特点关系的量化研究

    作者:张晓锋;杜日映;邵玉玲;惠玲玲;刘艳

    目的 分析房室结双径路慢径射频消融时大头局部靶图特点同出现结性心律及慢径阻断之间的关系,为消融时寻找有效的靶图提供一种客观量化的参考;方法 回顾150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慢径消融的电生理资料,分析放电时靶图A、V波的宽度、振幅比值、AV非1∶1比例的特点等因素与出现结性心律及慢径阻断的相关性;结果 总放电次数644次,放电出现结性心律组A波宽度为[(70.23±16.92)~(84.25±19.41)]ms,A、V波的振幅比值为(0.17±0.11)~(0.20±0.08),与未出现结性心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放电时结性心律的比例越高,消融成功率越高,但也亦出现AV非1∶1传导.AV非1∶1比例的形式以V多A少为主,占89.42%,高于A多V少.结论 放电时A波较宽,A、V波振幅呈现适当的比值时易出现结性心律,结性心律的数量占总心搏数量的比例越高,慢径消融的成功率越高.

  • 频发性室性早搏起源分布特征的研究

    作者:张俊蒙;王云龙;韩智红;张宇晨;宋佳慧;陈方;任学军

    目的 探讨室性早搏(PVCs)起源分布特征.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手术P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1例PVCs患者中,男146例(39.4%),年龄(46.1±14.2)岁;起源于右室的PVCs282(76.0%),左室78例(21.0%),心外膜8例(2.2%),部位不确定者3例(0.8%);进一步研究显示:右室以右室流出道多,占右室起源PVCs的93.26%;左室起源部位较分散.结论 起源于右室的PVCs较左心室多,右室以右室流出道多;左室起源分散,无明显优势部位;起源心外膜的PVCs较少见.

  • 仿外科迷宫术射频消融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中期随访结果

    作者:张秀丽;杨平珍;刘磊;宋旭东;周贻军;王先宝

    目的 探讨仿外科迷宫术消融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LS-AF)的疗效.方法 仿外科迷宫术消融术式:双侧肺静脉隔离、左房顶部线、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消融,随访近两年来在本中心仿外科迷宫消融术的51例LS-AF患者,LS-AF持续时间:(67.9±66.5)个月.结果 51例LS-AF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96% (49/51),随访时间(21.2±5.4)个月,成功率75%.除消融术后即刻未维持窦性心律2例,其余49例术后左房直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升高[(34.8±6.0) ms vs (41.6±6.4) mm,0.58±0.04 vs0.48±0.04·P均<0.05].结论 仿外科迷宫消融术治疗LS-AF术后即刻成功率较高,中短期随访成功率高.消融术后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心房重构.

  • 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左室顶部室性心律失常五例

    作者:唐成;张劲林;苏晞;张勇华;李继文;闫宝;欧阳非凡

    目的 分析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起源于左室顶部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 对5例体表心电图符合左室流出道附近起源特点的患者,术中在左室流出道未标测到理想靶点,行房间隔穿刺将消融导管跨二尖瓣环倒钩至左室顶部,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法,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以35 ~ 40 W,43℃,流速17 ml/min在该区域进行片状基质消融治疗.结果 5例术中在左室顶部均可标测到低电压区,窦性心律时可记录到心室晚电位或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记录到心室舒张中期电位,通过房间隔穿刺途径的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随访3个月,有1例复发并出现晕厥.结论 对于起源于左室顶部的室性心律失常,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

  • 冷冻球囊消融与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随访效果比较

    作者:刘俊;唐闽;Kaufmann Jan;Kriatselis Charalampos;Fleck Eckart;李劲宏;方丕华;张澍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首次采用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长期随访效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PAF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根据消融方法不同分为CBA组和RFCA组.术后3个月后如有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心电学证据判定为消融治疗失败.结果 158例PAF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BA组103例,RFCA组55例.CBA组与RFCA组术中即刻PVI成功率(98.3%vs 98.1%)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9% vs3.6%)均无明显差异.CBA组X线曝光时间短[20(14,32)min vs 28(16,43) min,P<0.000 1]、X线曝光剂量少[39783 (24 528,2 455 559)mGy/cm2 vs 63 306(26 478,138 753) mGy/cm2,P=0.000 7]、手术时间短[115(80,151)min vs 159(120,218) min,P<0.000 1]、消融时间短[35(24,55) min vs 49(17,71) min,P=0.000 4].在(18±8)个月随访期内119例(75.3%)完成随访,消融治疗成功率66.9% (81/121).消融术后3、6、9、12、24、3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CBA组成功率依次为95.8%、85.9%、76.1%、69.0%、60.6%、60.6%,RFCA组成功率依次为90.0%、78.0%、78.0%、78.0%、72.0%和72.0%,两组患者消融术后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CBA与RFCA治疗PAF手术安全性相似,长期随访效果无差别.

  • 经心大静脉消融心外膜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及消融特点

    作者:郭琦;牛国栋;楚建民;王靖;王宇彬;陈旭华;浦介麟;张澍

    目的 探讨经心大静脉(GCV)消融心外膜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技巧.方法 回顾研究经GCV消融的心外膜起源VAs患者12例,分析心电图特征并与12例心内膜起源VAs患者相比较.结果 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心电图均为右束支阻滞,Ⅱ导联与Ⅲ导联振幅比(Ⅱ/Ⅲ)接近1,胸前导联均呈R或Rs波,V1导联R波均大于75 ms;假性δ波时限、R峰时间及大曲率指数均明显大于心内膜起源VAs(P<0.01).所有患者于GCV远端消融即刻成功,9例(75%)患者靶点处窦性心律时可记录到延迟电位(LP);造影示消融靶点距近的冠状动脉距离为(8.3±3.3) mm.术后随访(10.5±1.2)个月,1例患者复发.结论 心外膜起源VAs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特征和心内电生理特点,消融靶点可记录到LP,GCV消融心外膜起源VAs是安全有效的.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可调弯鞘使用的经验

    作者:张凤祥;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曹克将

    目的 报道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使用可调弯鞘(Agilis NxT鞘)的经验.方法 15例房颤患者采用Agilis NxT鞘进行导管消融.阵发性房颤11例,持续性房颤4例.穿刺房间隔,双侧肺静脉造影后,在EnSite VelocityTM v.3.0指导下构建左房几何模型,先行双侧肺静脉电学隔离,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合并典型心房扑动患者继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而后持续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在窦性心律下行左房高密度标测,若有低电压区或碎裂电位,继续行基质改良.结果 15例均完成4根肺静脉电学隔离.持续性房颤中,4例完成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复律后在窦性心律下行左房高密度标测2例后壁有低电压区,遂完成两侧消融圈后壁线消融;2例右下肺静脉前庭双电位与碎裂电位,行基质改良.阵发性房颤患者中,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1例合并冠状窦口房性心动过速消融.右、左肺静脉隔离时间分别为(20.9±5.7) min、(19.2±7.1)min.没有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5.2±1.6)个月,1(6.7%)例3月后有房颤发作.结论 在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使用Agilis NxT鞘,能便利消融且安全有效.

  • 消融导管近远端激动间距定位左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缝隙的价值

    作者:殷然;彭景添;李宾公;路军;郑泽琪;王梦洪;吴印生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CPVI)术中,标测消融导管近远端激动间距(ABLp-d AI)是否有助于定位初始环状消融线上的左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缝隙(gap).方法 5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同侧肺静脉前庭的线性消融和gap补充消融以达全部肺静脉电隔离.回顾分析窦性心律下两侧环线上178个补充消融点的局部心内电图,根据术中补充消融结果,将其分为有效组(gap)与无效组(非gap),比较两组间ABLp-d AI有无差异.结果 有效组ABLp-d AI明显短于无效组[(28.75±19.74) ms vs (43.39±23.62) ms,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BLp-d AI的曲线下面积是0.924,对于定位gap的佳诊断阈值为25 ms,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8.2%、87.3%,、78.1%、92.9%.结论 CPVI术中,标测ABLp-d AI有助于准确定位初始环状消融线上的gap,提高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效率.

  •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影响

    作者:聂建明;任学军;李腾飞;张烨;陈娇阳

    目的 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射频消融术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PV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纳入40例特发性频发PVC患者.40例患者均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手术.对40例患者进行基线的普通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3个月后行随访检查.结果 40例患者中,32例手术成功,8例失败.手术成功的32例患者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术前均未见显著改变(P>0.05),而左室短轴应变、左室圆轴应变及左室长轴应变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能够改善频发PVC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室功能损害.

  • 左侧房室旁道消融过程中伴发的二尖瓣峡部阻滞

    作者:郭晋村;黄卫斌;陈超;万发银;周法光

    目的 评估房室旁道消融过程中二尖瓣峡部阻滞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电生理特性.方法 以2003年7月至2011年1月本中心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左侧房室旁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旁道分布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成功率及术中峡部阻滞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类型峡部阻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 在402例患者中共有8例出现峡部阻滞现象(2.0%).峡部阻滞多数出现于左侧游离壁旁道消融过程(87.5%);多于房间隔穿刺法消融术中出现(87.5%);其手术时间更长[(213.6±36.5) min vs (76.4±23.5) min,P<0.05],更可能是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患者(62.5%vs 1.5%,P<0.05).术中峡部阻滞时可出现冠状窦电极VA间期延长或心房激动顺序改变,但局部His束电极上VA间期及心动过速周长不变;旁道附近的VA间期不变.结论 左侧旁道消融过程中可伴发二尖瓣峡部阻滞,并有其相应电生理特性.

  • 合并房室阻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李鼎;苑翠珍;昃峰;段江波;郭飞;王龙;张萍;郭继鸿;李学斌

    目的 分析术前合并房室阻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方法与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2年来术前存在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行RFCA治疗的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13例患者[男8例,年龄(64±14)岁]中4例曾行RFCA治疗,8例为原发性PR间期延长,1例曾行房间隔修补术,其中诊断慢快型AVNRT 10例,快慢型和慢慢型各1例,未诱发心动过速1例.未诱发者未行消融,其余所有患者消融均成功,随访5~24个月期间未见心动过速复发及房室阻滞加重.结论 在合并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进行消融时应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情况决定消融策略.

  • CARTO3系统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初步研究

    作者:崔海明;张家友;廖德宁

    目的探索使用三维电解剖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射频消融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的PSVT患者共47例,分为两组,三维组使用CARTO 3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消融( n=26),常规组使用X线指导消融(n=21),比较两组X线透视时间、X线用量等的差异。结果三维组X线透视时间明显少于二维组[(81±84) s vs (1124±405) s,P<0.01],相应的X线用量也大为减少[(97±105) mGy vs (1628±555) mGy,P<0.01]。三维组14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中,有9例(64%)完全无X线透视。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三维电解剖指导PSVT射频消融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显著减少X线透视,部分可实现完全无X线透视完成消融手术。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效果的影响

    作者:胡龙才;杨波;吴小军

    目的 观察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且术前愿意接受睡眠呼吸监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1例.所有患者行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结果 101例患者中,诊断OSAHS者41例,其余60例未发现睡眠呼吸障碍.OSAHS组男性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5/41 vs37/60,P<0.01).OSAHS组术中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比例和长期随访成功率(41% vs 7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房直径增大和OSAHS能独立预测消融后房颤复发.结论 OSAHS的存在显著降低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疗效

    作者:闻松男;闫倩;吴晓燕;李松南;杜昕;康俊萍;喻荣辉;汤日波;龙德勇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病)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的房颤合并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稳定后的免疫病患者共15例(免疫病组),并按照1∶4比例匹配了60例房颤类型、性别、年龄(±2年)、手术时间(±1年)的非免疫病房颤患者(非免疫病组).比较两组包括C反应蛋白在内的临床特征及房颤导管消融的疗效复发情况.复发定义为消融术后发生持续30s以上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 免疫病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非免疫病组(6.14±9.50 mg/dl vs l.81±2.35mg/dl,P=0.0018),其它临床指标两组无差异.随访462±416天,两组房颤复发率无差异[33.33% (5/15) vs35%(21/60),P>0.05].免疫病组5例均在81天内复发(中位数18 vs 92 d,P=0.0373).免疫病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66.7%,10/15).结论 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稳定后,免疫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率高.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对食管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曦;范洁;王礼琳;丁立群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后食管粘膜的改变.方法 42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消融术式为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使用冷盐水大头,温度控制在45℃,功率控制在30~35 W.术后24h内对患者胸痛进行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并行胃镜检查,对于胃镜检查证实有食管粘膜损伤的患者给予低温流质饮食,并加用含质子泵抑制剂等多种胃黏膜保护剂口服.结果 VAS评分:0分12例;1分10例;2分4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2例;7分1例.发生食管损伤20例,发生率为48%,其中溃疡8例,发生率为19%,其余为红斑12例,均未发生左房食管瘘.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的VAS评分与食管损伤正相关(r=0.827,P<0.01).结论 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可损伤食管,且损伤程度与胸痛VAS评分呈正相关.

  • 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处舒张期电位的分布和意义

    作者:刘霄燕;赵英杰;王乐信;楚建民;王靖;郭琦;浦介麟;张澍

    目的 分析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处舒张期电位(IDPs)的电生理特点,对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3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病例组,5例电生理检查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窦性心律下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电解剖图,分析IDPs的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消融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及1例对照组患者均于右室流出道处记录到IDPs.病例组中IDPs区位于肺动脉环下约1.4±0.3 cm,电解剖面积为1.4±0.3 cm2,大振幅为0.3±0.1mV,三维电压标测示该区多位于电压移行带(0.5~1.5 mV).80.0% (24/30)成功消融靶点位于IDPs区内,20.0% (6/30)位于IDPs区边缘.IDPs区内组和边缘组在靶点处局部心室激动时间和起搏相似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可记录到IDPs,且消融成功靶点均位于IDPs区内或边缘.

  • 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与常规X线透视下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比较

    作者:孙贤林;徐建;苏浩;朱红军;范西真;安春生;严激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被随机分为采用EnSite NavX系统标测指导组和常规透视组(X线).结果 65例为AVNRT,其中标测指导组32例,常规透视组33例.所有手术均获得即刻的成功,无手术并发症.与常规透视组比较,标测指导组手术时间长(64.6±12.7 min vs 37.5±13.6 min,P<0.01);而X线透视时间少(27.62±31.5 s vs 324.2±108.3 s,P<0.01),其中有21例(65.6%)未接受X线透视.平均随访6个月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AVNRT射频消融安全有效,且显著减少了X线透视时间.

  • 特发性三尖瓣环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导管消融疗效分析

    作者:舒茂琴;钟理;冉擘力;宋治远;周扬;刘燕;朱平;李华康;刘建平

    目的 探讨三尖瓣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ⅣAs)的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 对本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Ⅳ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计246例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22例ⅣAs(19例为室性早搏,3例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三尖瓣环,即本组三尖瓣起源ⅣAs占8.9%(22/246).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4.5±6.8岁.15例(68.2%)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7例(31.8%)起源于三尖瓣环间隔部(其中3例在His束附近).②所有22例三尖瓣环ⅣAs心电图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以及aVL导联正向或正负双向波.游离壁起源的ⅣAs较间隔部起源更常存在下壁导联终末部位顿挫、胸前移行导联常在V3之后.③20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0.9%),1例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三尖瓣环ⅣAs并不少见,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判断起源部位,CARTO指导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可提高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合并房性心动过速10例

    作者:韩智红;任学军;汪烨;王云龙

    目的 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合并有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表现.方法 对2009~2011年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290例,分析慢径路消融成功后,仍然能反复诱发出房速的病例特征.结果 10例AVNRT患者(3.4%)合并存在房速,年龄40.2±14.9岁,9例为女性.在成功慢径消融后,仍可诱发出房速,均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其中右房后壁(界嵴)房速6例,无冠窦房速1例,三尖瓣环房速3例.结论 AVNRT患者可合并房速,常见部位为右房,以右房后壁为多见.

372 条记录 5/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