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桡动脉穿刺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上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红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上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例行经皮桡动脉穿刺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术后主动脉造影见主动脉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假腔消失,无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无发生截瘫,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术后7个月1例死亡.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

  • 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腹症2例分析

    作者:范力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自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被误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现分析如下.

  •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李晓玲;陈艳;张紫寅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3例采用血管内治疗的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男11例,女性12例,年龄33 ~ 73岁,其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8例,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H-H分级:0级5例,Ⅰ级3例,Ⅱ级9例,Ⅲ级6例;16例窄颈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宽颈动脉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的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本组中19例动脉瘤100%栓塞,90%以上栓塞3例,90%以下栓塞1例.所有患者均于栓塞后3、6、12个月行DSA造影复查.20例同栓塞时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有复发,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治疗是处理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其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外科夹闭术.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瘤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天平;王飞飞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瘤患者CTA检查中的价值.方法:行主动脉CTA确诊主动脉或其分支动脉瘤患者5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31例,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常规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I级图像比例为83.9%,患者满意率为87.1%,均显著高于常规组(59.3%、63.0%),P<0.05.结论: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瘤患者的CTA检查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高图像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犇;付民

    目的:评价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1例采用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31例中2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残余轻微显影,1例轻瘫;对照组中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CTA检查显影,7例死亡(合并瘫痪3例),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针刺加血府逐瘀汤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0例

    作者:谢玉春;任少华;张志刚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皆采用脱水、止血、腰椎穿刺、预防消化道出血等综合治疗措施,然后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 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 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能有效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较单纯的西医常规疗效明显。

  • 蝶骨嵴锁孔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张晖;胡国汉;廖建春;卢亦成;王君玉;刘环海;党瑞山

    目的:掌握经蝶骨嵴锁孔入路显露鞍周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该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可行性.方法:14例(28侧)10%甲醛溶液固定尸体头颅标本模拟蝶骨嵴锁孔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鞍区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部、垂体柄等鞍周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和观测,并获得重要参数.结论:蝶骨嵴锁孔入路适用于显露大部分前循环动脉瘤及前颅底后方、鞍旁、蝶骨嵴、颞极、中颅窝底前部病变.

  • 周围动脉瘤的外科和介入治疗

    作者:聂中林;高涌;余朝文;周为民;陈世远;卢冉;余立权

    目的:总结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外科和介入治疗体会.方法:20例周围动脉瘤患者,2例行腔内修复治疗,1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后者中损伤动脉管壁裂口直接修补3例,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1例、人造血管移植3例,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及动静脉瘘结扎1例;1例合并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者同时行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合并下肢缺血患者行胭动脉切开取栓,1例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者行切开减压术.结果:2例腔内修复治疗者一期治愈出院.18例手术患者,16例一期治愈出院;1例出现远端肢体缺血行动脉切开取栓后痊愈出院,另1例小腿骨筋膜切开减压者行二期植皮,并遗留部分腓总神经缺血症状.随访17例,随访时间4个月~5年(平均15个月),均未发现肢体远端明显缺血症状和动脉瘤复发.结论:周围动脉瘤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腔内修复治疗周围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

  • 经眉眶上匙孔手术治疗前颅底、鞍区病变

    作者:卞留贯;孙青芳;蒋峰;王汉鹏;李云峰;沈建康

    目的:探讨经眉眶上匙孔入路处理前颅底、鞍区病变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2月经眉眶上匙孔入路处理前颅底、鞍区病变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13例(长径3~4.5 cm)、鞍结节脑膜瘤17例(长径2~3.5 cm)、垂体柄占位活检3例、垂体瘤3例、颅内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结果嗅沟、鞍结节脑膜瘤、垂体瘤均全切,垂体柄占位成功获取病理组织,动脉瘤亦成功夹闭;2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1周后痊愈;新增尿崩症1例,1月后痊愈。结论经眉眶上匙孔入路适于选择性前颅底、鞍区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

  • 主动脉窦瘤的解剖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严飞;霍强;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朱涛;刘正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 SVA)的解剖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8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治疗的160例 SVA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SVA 是否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将患者分为2组。 A 组:SVA合并 VSD 和/或 AR,74例;B 组:不合并 VSD 和/或 AR 的 SVA,86例。比较2组患者 SVA 的解剖特点、各项围术期指标的情况,以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全组160例,手术均顺利。 A 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明显长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838、4.579, P 值均<0.01),而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2组解剖特点显示:与 B 组比较,A 组 SVA 多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χ2=5.696, P <0.05),而起源于无冠状动脉窦者少(χ2=5.024, P <0.05);A 组 SVA 破入右心室者多(χ2=6.257, P <0.05),破入右心房者少(χ2=13.399, P <0.01);A 组中 SVA 未破者明显多于 B 组(χ2=9.787, P <0.01)。2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例(1.9%)。术后13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8~30年,平均(17.6±4.2)年。随访期间患者死亡2例; SVA 复发2例,行二次手术。新发 AR 2例、AR 进展6例,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5例 AR 为轻~中度,心功能均为Ⅱ级,仍在随访之中。术后末次随访 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100例,Ⅱ级25例,Ⅲ级9例,Ⅳ级0例,明显优于术前(Z =-11.382, P <0.01)。结论起源于右冠窦的 SVA 较常合并 VSD 和/或 AR,常破入右心室,是外科治疗的难点。外科治疗 SVA 的关键在于掌握 SVA 及相关合并畸形解剖特点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除术中切除瘤体和牢固修补外,应认真矫正合并的 VSD、AR 及其它畸形。

  • 高位无名动脉表现为颈部包块1例

    作者:王朝华;谢晓东;郑洪波;蒋毅;李肖

    1 病例简介患者女,63岁,因"发现颈部包块3月"入院.查体:血压150/96mmHg,颈部正中稍偏右见一2.5 cm×2.5 cm大小搏动包块,质地软,有弹性,边界清楚,与周围无粘连,无压痛,搏动频率与脉搏一致.彩色多谱勒超声示:无名动脉包块,有血流信号,疑为动脉瘤.无名动脉造影见:无名动脉迂曲延长,上缘平第1胸椎水平(图1).未予特殊处理,准予出院.

  • 腔内注射Onyx胶治疗小脑上动脉动脉瘤1例

    作者:范锋;王朝华;谢晓东;张昌伟;程美雄

    远端动脉瘤指位于主干血管末梢或其远处小分支的动脉瘤,相对少见.小脑上动脉(the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SCA)远端动脉瘤更为罕见,其处理较为棘手.Onyx是一种新型栓塞材料,主要用来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也有报道用来治疗颅内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现将采用腔内注射Onyx胶治疗左侧SCA远端动脉瘤1例报道如下.

  • 3D弹簧圈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蔡廷江;史跃;黄玉杰;王栋;陈龙;王中勋;王颖

    目的 探讨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塑型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31例(31个)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和全脑DSA检查确诊,其中破裂动脉瘤21例,未破裂动脉瘤10例.Hunt-Hess分级Ⅰ级17例、Ⅱ级12例、Ⅲ级2例.患者均采用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重塑形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放置3D弹簧圈,术毕即刻进行DSA及CT检查.DSA检查显示弹簧圈均位于动脉瘤内,载瘤动脉通畅,其中完全栓塞26例,占83.87% (26/31);大部分栓塞5例,占16.13%(5/31).CT检查显示无脑梗死及脑出血现象.31例患者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恢复良好26例,占83.87%(26/31);轻度残疾4例,占12.9% (4/31);重度残疾l例,占3.22%(1/31).3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2(8.95±4.08)个月.术后3、6、12个月行DSA或CTA复查提示,前交通动脉轻度狭窄5例,前交通动脉通畅26例,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重塑技术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并发症少、疗效好,术后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远端硬膜环及颈动脉窝解剖结构的 MR 研究

    作者:齐超英;陈新;张杰;周会;孙雪园;闫瑞雪;满凤媛

    目的:探讨双反转恢复黑血高清(HR-DIR)-MRI 和3D 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SPACE)技术在显示远端硬膜环(DDR)及颈动脉窝精细解剖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4—10月招募健康志愿者20名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1名,女9名;年龄19~35岁,平均27岁。采用3D-SPACE 及 HR-DIR-MRI 技术扫描 DDR、颈动脉窝,在3D-SPACE T2 WI 和 HR-DIR-T2 WI 图像上观察 DDR 的形态、走行,观察颈动脉窝的形态,并测量颈动脉窝深度;在 HR-DIR-T2 WI 图像上测量比较 DDR 双侧的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3D-SPACE 与 HR-DIR-MRI 关于 DDR成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 DDR 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在3D-SPACE-T2 WI 和HR-DIR-T2 WI 序列上,冠状位 DDR 外内侧平面40侧均呈外高内低型,矢状位 DDR 前后侧平面36侧呈前高后低型、4侧呈前低后高型。3D-SPACE-T2 WI、HR-DIR-T2 WI 不同序列间 DDR 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和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而在同一序列中,DDR 左右侧的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和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HR-DIR-T2 WI 序列冠状位、矢状位 DDR 成像 SNR、 CNR 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3D-SPACE-T2 WI 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3D-SPACE-T2 WI 序列上,观察到颈动脉窝23侧,其中 A 型17侧、B型16侧、C 型7侧;颈动脉窝深度1.0~7.5 mm,平均(2.07±1.31)mm。 HR-DIR-T2 WI 序列上,观察到颈动脉窝19侧,其中 A 型21侧、B 型13侧、C 型6侧;颈动脉窝深度1.1~7.5 mm,平均(2.13±1.33)mm。两种序列显示颈动脉窝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分辨 MRI 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 DDR,进而识别动脉瘤,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在 MR 的3D-SPACE 基础上应用 HR-DIR-MRI 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 DDR 及颈动脉窝周围精细解剖。 HR-DIR 利用双反转黑血技术和脉搏门控技术,使 DDR 图像得以优化。

  • 左胫前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一例

    作者:李春民;任华亮;王克勤;张望德

    患者男,49岁,以"胫前包块1年"于2017年7月12日入院.患者4年前骑摩托车时跌倒,左侧小腿受压,当时局部无破损、出血、淤血,无明显疼痛,未经特殊诊疗.1年前患者偶然发现受伤部位皮肤隆起,局部形成一2cm×1cm×1cm大小包块并缓慢增大,触摸有轻微搏动感,无红肿热痛及瘙痒等.既往患高血压7年,近2年常规服用降压药,入院血压控制在120/80mmHg(1mmHg=0.133kPa)水平.

  •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洪伟;李爱民;刘希光;伏光辉;孙勇;马草原;戴大鹏;徐德智;徐瑶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5例(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男9例(18侧),女6例(12侧).开颅后自桥脑水平离断脑干取出大脑,保留Willis环的完整性;显微镜下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起始部位、分支血管数量,测量后交通动脉的长度、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管径进行分型;观测后交通动脉粗大分支乳头体前动脉的起始部位及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形态特点进行分型.结果30侧后交通动脉均发自颈内动脉外侧壁.左侧长度(13.63±0.42)mm,直径(1.72±0.56)mm,发出分支血管(6.92±0.55)支;右侧长度(14.42±0.46)mm,直径(1.81±0.60)mm,发出分支血管(6.22±0.48)支.后交通动脉为胚胎型4侧,过渡型2例,发育不全型7侧,成人型17侧.15例30侧标本中,乳头体前动脉缺如1侧,其余29侧后交通动脉均发出乳头体前动脉,其中单干型24侧、双干型3侧、多干型2侧.29侧乳头体前动脉中,起自后交通动脉的前1/3者7侧,中1/3者15侧,后1/3者6侧,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者1侧.结论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及其分支血管的数量、起始部位、管径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异;处理鞍区病变,特别是显微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时,应详细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特点,并注重分支血管的保护,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经颈后外侧入路切除颈2椎体及附件骨肿瘤(附2例报告)

    作者:王臻;刘继中;郭征;李明全;顾小明;刘彦普;雷德林

    颈2椎体及附件骨肿瘤,由于其特定的解剖位置以及该椎体较复杂的生物学功能,使得对该部位手术困难较大,相关的文献报道不多,仅限于个案报道[1,2].合理的选择手术入路是切除颈2肿瘤的关键,本文报告2例颈2椎体及附件神经鞘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经颈椎后外侧入路的手术经验.

  • 经穹隆间第三脑室底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

    作者:朱玉辐;兰青

    目的 探索经穹隆间第三脑室底锁孔入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 方法 设计经穹隆间第三脑室底锁孔入路(第三脑室底切口起自灰结节向后,经乳头体间,止于后穿质).运用解剖学方法在导航辅助下在16例尸头标本上模拟经穹隆间第三脑室底锁孔入路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手术显露进行观察,利用导航作解剖学测量. 结果 导航辅助下能顺利完成16例尸头标本的经穹隆间第三脑室底锁孔入路手术.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点到室间孔上缘、丘脑间黏合、乳头体和中脑导水管上缘的距离分别为(68.4±4.6)mm、(66.3±6.0)mm、(86.3±5.3)mm、(82.0±7.6)mm,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点到基底动脉末端分叉的操作距离为(91.8±5.0)mm.灰结节向后经乳头体间止于后穿质切开第三脑室底可获得长(9.5±2.6)mm的手术通道.术中经第三脑室底切口能清晰显露脚间池内的基底动脉末段、大脑后动脉P1段、P2段、小脑上动脉、后交通动脉以及它们的穿通支血管.向前解剖Liliequist膜可显露斜坡和鞍背,侧方可显露出动眼神经,向后显露出脚间窝.基底动脉末端分叉多偏于左侧(68.8%),两侧大脑后动脉多向前外侧斜行(68.8%).大部分大脑后动脉夹角上有1~4支小穿支血管自基底动脉末端分出. 结论 经穹隆间第三脑室底锁孔入路在技术上可行,深入研究可望应用于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的直接手术.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例

    作者:孟芝兰;叶大雄;刘彤

    患者男性,57岁.因髂腰部疼痛不适2月余,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B超示:右肾积水,右肾结石,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右髂动脉前壁增厚呈瘤样改变.CT示:右肾盂扩张,其内有实质样改变.MRI示:右髂动脉"瘤样改变”,疑髂动脉壁炎伴动脉瘤形成.

  • 特发性主动脉中层坏死致夹层动脉瘤破裂猝死1例

    作者:魏守礼;史纪方;张良

    患者男性,40岁.因腹痛在当地医院输氨苄青霉素、西米替丁、维生素B6,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烦躁、呼吸困难及紫绀,当即抢救,10分钟后,心跳呼吸停止.

3947 条记录 3/198 页 « 12345678...19719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