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晓韧;张雯;刘平;王频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 L)、血糖轻度升高组(6.1mmol/ L≤FBG<8.0mmol/ L)和血糖明显升高组(FBG≥8.0mmol/ 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院内死亡、并发症及梗死部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83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56例,发生率为67.5%,血糖明显升高组院内病死率、心脏事件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及预后差.

  • 血糖控制优化方案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燕;周萍;方婧伊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优化方案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行腹部相关手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应用血糖控制优化方案,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胰岛素调节.结果 研究组的基线血糖、高血糖指数比对照组低,达目标范围所用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激性高血糖期采用血糖控制优化方案,有助于快速控制患者血糖,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 参麦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血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利美;刘享平;郑坤华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血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效应.方法 70例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积极处理原发病、抗感染、呼吸循环等各脏器功能支持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1、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比较两组胰岛素连续使用时间、胰岛素使用总量、治疗7天内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第8天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28天病死率;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血清CRP、TNF-α、IL-1、IL-6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8天后血清CRP、TNF-α、IL-1和IL-6水平降低,HLA-DR表达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胰岛素使用、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第8天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28天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血症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应激性高糖状态,且临床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 hs-CRP、BNP 及血糖异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汪群芳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尿钠肽(BNP)及血糖异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后首次血糖检测结果,随机将1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随机血糖≥7.80mmol/L)及非应激性高血糖组(随机血糖<7.80mmol/L)。比较两组入院后血清hs-CRP、BNP、白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TNI)、心功能及发病1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血清hs-CRP、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但两组白蛋白、CK-MB、TNI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测值显著升高,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同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血糖、血清hs-CRP及BNP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指标。

  •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临床观察

    作者:毛洲宏;褚建平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糖应激性增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根据12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血糖正常、血糖升高、血糖明显升高三组.回顾分析每例患者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律失常、梗死面积、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71例,血糖明显升高患者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律失常、梗死面积、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与正常血糖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空腹血糖>11.1mmol/L是预后不良的信号.

  • 中药治疗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观察

    作者:商发科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对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按不同证型分别用补阳还五汤、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中药治疗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 非糖尿病危重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樊宇荣

    对于危重病患者,即使既往无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疾病,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有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等.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重要原因.而医学性因素,如肠外营养(PN)的使用不当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将导致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显著增加.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6.1 mmol/L以下,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机体物质及能量代谢,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 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探讨

    作者:丁硕;李梅;渠时学;王雪英;赵家玉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患者186例,随机分为4d组、7d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分别给予4d、7d的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对照组则一直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mmol/L.结果 在强化胰岛素治疗停止后第8~14d,4d组、7d组的平均血糖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同期每天胰岛素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d组、7d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4d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均较7d组高(P<0.05).结论 在危重病人中,采用7d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改善预后,又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 重型颅脑外伤伴应激性高血糖强化胰岛素调控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杨中良;杨秀云;黄飞华;张永建;郭梅凤;孙宝玲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重大创伤的有害刺激引起应激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许多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增加,进而出现应激性高血糖[1]。应激性高血糖可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应用Meta分析法,对强化胰岛素治疗调控重型颅脑损伤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及相关低血糖风险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合理调控重型颅脑损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提供指导。

  •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J波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文民;陈国藩;菅颖;刘善新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β内啡肽等分泌增多可以促使血糖升高,这种血糖增高的现象称为应激性高血糖。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AMI患者无论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史,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另一方面,AMI患者J波的出现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预后有着紧密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J波发生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关系的探讨

    作者:娄国忠;夏志荣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4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观察2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94例AMI患者急性期有32例出现高血糖,发生率为34.0%,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MI有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胰岛素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永明

    随着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脑出血继发血肿周围脑血流量的减少会引起缺血性损害,并严重影响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近年来,实验与临床研究发现缺血性脑损伤与血糖的高低有密切关系,高血糖可加重缺血性脑损伤,而将血糖控制在正常低限水平可减轻脑缺血造成的损伤[1].为此,我们对于脑出血急性期的应激性高血糖应用胰岛素治疗,并动态监测血糖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探讨胰岛素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血糖变化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 应激性高血糖治疗

    作者:关天容;王灵聪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CT组:当血糖>11.9mmol/L,诺和R笔芯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0~11.1mmol/L.IT组:当血糖>6.1mmol/L,控制血糖4.4~6.1mmol/L.[结果]CT组病死率44.83%,远远高于IT组的12.07%;病人的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日数、每日6am的平均血糖、每日TISS-28评分均明显高于IT组(P<0.05);CT组每日胰岛素用量、HLA-DR、CD4+/CD8+明显小于IT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CT组病人发生肾损害、输注红细胞、发热的人数均明显高于IT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血糖80~110mmol/L,能降低病人的病死率.

  • 颅脑创伤病人应激性高血糖和甲状腺功能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沈爱炜

    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跌伤、交通意外等原因造成,病情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本次研究监测了309例颅脑创伤患者的血糖、皮质醇、促甲状腺素及其病情的变化情况,以期能够研究其相互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指导临床实践.现报道如下.

  • 两种肠内营养液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卢薇;郑永科;顾南媛;周黑牛;郑相

    目的:比较匀速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与匀速管饲标准配方肠内营养液(TPF)应用于控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糖水平的疗效。方法收集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发生应激性高血糖需使用胰岛素的老年病人(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根据患者的理想体质量计算每日能量供应总量。实验组经鼻胃管匀速滴注TPF-DM,对照组匀速滴注TPF。每1小时测末梢血血糖,每2小时测静脉血血糖,对比两组24 h平均血糖水平、平均血糖峰值、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胰岛素用量。结果24 h血糖波动图谱显示,实验组24 h末梢血平均血糖(7.73±1.22)mmol/L及24 h静脉血平均血糖(7.60±1.53)mmol/L均低于对照组24 h末梢血平均血糖(8.60±1.02)mmol/L及24 h静脉血平均血糖(9.29±1.1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5、3.09,P均<0.05)。实验组MAGE值为(2.33±0.34)mmol/L,对照组MAGE值为(3.19±0.21)mmol/L,实验组的MAGE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P<0.05)。两组的末梢血平均血糖峰值差、静脉血平均血糖峰值和总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1、1.44、0.62,P均>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经鼻胃管持续滴注TPF-DM与TPF相比可有效控制其在应激状况下的血糖波动幅度,并可能由此利于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 ICU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护理

    作者:冯艳霞;汪晓虹

    ICU重症患者常出现应激性高血糖[1,2],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减少各器官的进一步损伤,并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3].本次研究86例ICU危重患者并发高血糖患者实行了胰岛素强化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高血压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立群;干朝晖;王文娜;刘善宽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SHG)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情况,糖耐量异常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将35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评估入院时的病情,对其预后进行对照观察,所有存活患者均行糖耐量试验(OGTT),分析糖耐量异常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病情较血糖正常者重,且预后差;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几率明显高于无糖耐量异常者.结论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优劣的重要参数之一.存在有IGT的患者SHG发生率高,且预后较非IGT差.

  • 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在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肖美娟;殷为勇;叶祖森;邵蓓;韩钊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DM,商品名:康全力)在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肠内营养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存在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TPF- DM、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商品名:能全力)作为肠内营养制剂。监测两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前及肠内营养后第1、7、14天的空腹静脉血糖,并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7、14天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含量,第14天感染并发症;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腹泻及应激性溃疡的次数。结果(1)实验组在给予TPF- DM肠内营养支持后,血糖较平稳,肠内营养前及治疗后第1、7、14天空腹静脉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糖(均P<0.05)。(2)实验组治疗后第14天营养指标(ALB、PAB)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3)实验组第14天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在给予肠内营养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胃肠道反应。结论 TPF- DM可有效控制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并发症。TPF- DM作为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肠内营养剂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 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GHbR水平对预后的判断价值

    作者:陈正方;宋歌;刘蕾;黄庆;裴泂

    目的 分析危重症高血糖患者血糖与糖化血糖比值(GHbR)水平与28d死亡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GHbR水平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8例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d死亡事件情况,分为死亡组147例和存活组321例.通过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Ⅲ(SAPS Ⅲ)等评价患者病情程度,计算GHbR,并对其与患者28d死亡事件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死亡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透析治疗的患者比例和重症监护室/抢救室滞留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GHb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APACHEⅡ和GHbR对于28d死亡事件预测的AUC分别为0.803和0.851.相关性分析提示,GHbR和APACHE Ⅱ评分均与28d死亡事件呈正相关(r=0.634、0.614,均P<0.01),而GHbR和APACHEⅡ之间也呈正相关(r=0.606,P<0.01).logistic回归提示GHbR是SHG患者28d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HbR水平与SHG患者28d死亡事件密切相关,是预测临床预后的潜在指标.

  •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劲松;王锦权;陶晓根

    在ICU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是非常普遍的,激素调节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医源性因素,又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本文就近年来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行综述.

512 条记录 16/26 页 « 12...13141516171819...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