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包贯虹;鲁海燕;余丹青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影响.方法 76例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IC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FABP、DAO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血清IFABP、DAO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终有69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脱漏7例(对照组34例,脱漏3例;治疗组35例,脱灞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FABP、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FABP、DAO水平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FABP、DAO水平均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IFABP、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2.86% vs.55.88%,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IFABP、DAO水平均与疗效等级呈明显负相关(r=-0.687、-0.723,P<0.01).结论 IC患者血清IFABP、DAO水平升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FABP及DAO水平、改善肠黏膜功能有关.

  • 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马良

    目的 比较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对缺血性结肠炎的不同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在缺血性结肠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36例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银杏叶提取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2周.观察患者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均抽血化验红细胞压积、血黏度及血D-二聚体,并行结肠镜检查观察肠黏膜的恢复情况,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组腹痛及大便隐血恢复时间缩短,血细胞压积、血黏度及血D-二聚体降低,且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阿司匹林组腹痛恢复时间缩短,血细胞压积、血黏度及血D-二聚体降低,总有效率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大便隐血恢复时间无缩短(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在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上均有效,均能缩短腹痛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患者血粘度和D-二聚体等指标,使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但银杏叶提取物更安全.

  • 缺血性结肠炎68例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分析

    作者:王玉林;崔士猛;王洪江;王忠裕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6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2例(占76.47%)。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内镜和病理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59例,狭窄型9例,无坏死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以老年人多见,多伴有基础疾病,及时行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缺血性结肠炎34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革丽

    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黏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易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我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IC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

  •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及内镜、病理分析

    作者:孙明军;肖静

    目的 总结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理表现.方法 根据确诊的37例年龄≥60岁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 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因素.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内镜下早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易出血.病理以巨噬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沉积和大量纤维素血栓为特征.结论 对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及时行鲒肠镜及镜下活检检查对IC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缺血性结肠炎46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 血浆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彦红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对其血浆D-二聚体进行监测,与此同时配合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后对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6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5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数为(1.70±0.14),1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非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数为(0.21±0.0.2),比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组间呈现出统计意义.从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来看,36例患者为发现缺血性结肠炎,14例患者为为非缺血性结肠炎.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予以血浆D-二聚体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将该方法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缺血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晓萍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5日至2013年3月5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的120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便血和腹胀,主要病变部位为左半结肠,约90.5%的患者发病年龄大于50岁,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梗阻、冠心病、高脂血症、腹泻和应用NSAID药物是I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1).结论:肠梗阻、冠心病、高脂血症、腹泻和应用NSAID药物等是I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此类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 10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内镜诊断及临床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莹;任华;李长锋;门岚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一组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1],IC 被认为是肠血管的功能或形态变化所导致的疾病,可以累及整个消化系统,通常主要累及结肠。IC 是由于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的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所导致的结肠缺血性损伤,是缺血性肠病中常见的类型[2]。缺血性结肠炎症状有腹痛、便血、腹泻三主征,发病急剧,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患首先出现腹痛发作(尤其是左下腹痛),并常伴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泻、便血。IC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IC 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且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院的106例 IC 患者,对其内镜诊断及临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治疗效率。

  • 缺血性结肠炎内镜及临床特点

    作者:杨秀兰;史维;吴立平;农春燕;孙晓滨;袁德强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肠壁缺血时,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出现相关病例报道[1,2].本文回顾分析7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旨在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水平.

  •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

    作者:李亚军;吴双;唐彤宇;何川;李玉琴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IC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44例和中青年组29例,比较两组病因、临床表现、病变范围、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老年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较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较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较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老年IC患者病因多,疾病活动程度较中青年组重,住院时间延长.

  • 缺血性结肠炎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分析

    作者:李杰;赵艳敏

    1 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下腹部疼痛腹泻3d,加重1d.门诊以急性结肠炎收入院治疗.病人于3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下腹部疼痛,以左侧为主,伴有稀水样便,无血便,自服泻痢停未见好转.于1d前突然出现下腹部间歇性绞痛,腹泻次数增加伴有血便,经住院治疗未见好转仍有腹痛、腹泻及血便.

  • 补脾益肠丸合锡类散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疗效观察

    作者:劳建春;李华康;陈志良

    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皆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肠镜检查肠道病变广泛而严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多,症状反复发作,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佳.196例均经确诊,排除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肠炎、Crohn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男121例,女75例,年龄≤20岁6例,21~40岁67例,41~60岁104例,>60岁19例.病程短2年,长18年.发病部位:直肠、乙状结肠32例,左半结肠57例,右半结肠4例,全结肠103例.中医辨证,脾气虚23例,脾阳虚27例,脾肾阳虚109例,肝郁脾虚11例,脾虚湿热26例.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探讨

    作者: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北地区2家医院收治的30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结论 30例患者中,平均年龄59.9岁,50岁以上多见(73.3%).急性25例,亚急性2例,慢性3例.临床表现以腹痛(93.3%),便血(83.3%),腹泻(43.3%)多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73.3%超过正常,腹部B超检查80%提示肠管病变,腹部CT提示肠道病变.行结肠镜检查26例,病变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55.6%)和降结肠(51.9%),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96.3%),糜烂(88.9%),与周围黏膜分界清晰(81.5%),多发溃疡(40.7%),有血迹(29.6%),肠管狭窄(25.9%)等.27例行内科治疗(止血,改善肠道血液供应,抗凝,抗生素,营养支持等),3例行手术治疗,治愈率为23.3%(7/30),缓解率为66.7%(20/30),无死亡患者.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及时行结肠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对本病认识的提高,早期行抗凝,改善血液循环或手术治疗,可提高总体疗效,降低病死率.

  • 缺血性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彭晓斌;龚镭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减少导致某段结肠壁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的缺血性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其早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有腹痛、便血及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早期确诊较为困难.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误诊率高,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近三年收治的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体会

    作者:荆岩;李英祥;朱浩峰;黎锦沅;李敏娇

    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oliseases)是一种少见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缺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肠壁缺血性损害.分为急性肠黏膜缺血(aewte mesenteric ischemic,AMI)慢性肠黏膜缺血(chromic mesenteric ischemia,CMI)及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三种类型.动脉痉挛,动脉硬化或动脉低灌注、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静脉阻塞及肠胫内压增高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临床上好发于老年人,常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而易导致误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典型的病例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作者:黄加国;韩帅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50岁以上20例(80%),大多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结肠镜分型:一过型20例,狭窄型4例,坏死型1例.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应早期行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诊断.一过型、狭窄型内科保守治疗,坏死型应尽早手术治疗.

  • 钡剂灌肠造影诊断缺血性结肠炎体会(附4例报告)

    作者:王天宇;宋国志;吕文立

    缺血性结肠炎是结肠血液循环障碍性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患病部位主要是结肠脾曲、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我们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6例,其中4例早期行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确诊.本文对其临床表现、X线检查,分析如下.

  • 缺血性结肠炎21例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分析

    作者:李蔼炎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为临床及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01~2012-10收治的2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多见,多数患者伴随有心脑血管疾病.内镜下表现多为局限性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结论:及早应用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作者:王月兴

    目的:探索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6 月-2011 年6 月笔者所在医院检查治疗过的48 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及病理资料.结果:48 例患者中多为中老年人,55 岁以上患者有40 例,女性患者32 例,是男性患者的两倍,83.3%的患者伴有糖尿病、血液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一些疾病,临床表现有腹部疼痛及大便出血等,如果治疗的及时多数患者可以痊愈.结论:中老年人一旦发现腹部有急性疼痛或大便伴有出血现象时要立即去医院消化内科检查,临床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有效手段是结肠镜检查.

330 条记录 7/17 页 « 12...45678910...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