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79 胡桃楸茎皮中的抗补体活性成分

    作者:

    关键词: 胡桃楸 茎皮 抗补体
  • 半枝莲多糖抗补体活性研究

    作者:吴彦;吴甘霖

    目的:研究半枝莲多糖的抗补体活性.方法:采用细胞溶血法.结果:半枝莲多糖抑制补体活性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CH50为(1.2±0.1)ms·mL-1、AP50为(4.9±0.2)ms·mL-1.结论:半枝莲多糖有较好的抗补体活性.

    关键词: 半枝莲 多糖 抗补体
  • 基于UPLC-Q-TOF-MS/MS快速分析亚大黄中的抗补体活性成分

    作者:詹艳芝;吴蓓;黄文平;徐旭;张晶;陈思思;冯育林;杨世林;温泉

    目的: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亚大黄中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群,为阐明亚大黄的抗补体活性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对亚大黄95%醇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个部位,并测定3个部位经典途径的抗补体溶血活性(CH50);采用UPLC-Q-TOF-MS/MS对3个部位分别进行化学成分的表征,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亚大黄正丁醇部位抗补体活性为0.032g·L-1,强于阳性药肝素钠;在优化的LC-MS条件下,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和相关文献,鉴定了石油醚部位主要成分9个,主要是脂肪酸及甾醇类化合物;鉴定了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成分13个,主要是游离蒽醌类和二苯乙烯类;鉴定了正丁醇部位主要成分25个,主要是蒽醌苷类和二苯乙烯苷类.结论: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快捷、准确、较全面地分析鉴定亚大黄的正丁醇抗补体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苷和二苯乙烯苷类,为一步分离及开发亚大黄中苷类抗补体活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 紫花地丁中的抗补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作者:杜冬生;程志红;陈道峰

    研究中药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的抗补体活性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从紫花地丁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neoechinulin A(1)、N-benzoyl-L-p-hydroxy-phenylalaninol(2)、金色酰胺醇酯(3)、金色酰胺醇(4)、伞形香青酰胺(5)、栝楼酯碱(6)、吲哚-3-甲酸甲酯(7)、3-吲哚甲酸(8)、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9)、N-p-香豆酰酪胺(10)、7'-(3',4'-dihydroxyphenyl)-N-[(4-methoxyphenyl) ethyl] propenamide(11)、cannabisin F(12)、N-(4-hydroxyphenethyl)octacosanamide (13)、Ⅳ-(4-hydroxyphenethyl)hexacosanamide(14)和N-benzoyl-L-phenylalaninol(15).除化合物3和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8~12对补体系统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经典途径的CH50在0.12 ~0.33 g· L-1,对旁路途径的AP50在0.22 ~0.50 g·L-1.对补体作用靶点研究表明,不同生物碱化合物其作用于补体的靶点不同.

  • 红芪多糖HPS1-D的化学结构和抗补体活性研究

    作者:杨涛;郭龙;李灿;杨英来;封士兰

    目的:红芪多糖HPS1-D的化学结构、初步构象和抗补体活性的研究.方法:红芪经水提醇沉法提取、Sevage法脱蛋白、H2O2脱色素、SephadexG-100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均一的红芪多糖HPS1-D.以GC、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HPLC-GPC)、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仪联用法(GPC-MALLS)、元素分析、苯酚硫酸法、Bradford法、硫酸咔唑法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甲基化、部分酸水解、以及NMR研究其连接方式、主链和支链结构及分支点状况;以GPC-MALLS、对其构象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细胞溶血法对其抗补体活性进行研究.结果:HPS1-D主要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主链骨架由1,4和1,4,6-α-D-Glcp,侧链分支位于葡萄糖6位;侧链分支主要由1,5和1,3,5-α-L-Araf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2×105,在0.9% NaCl溶液中为无规则线团;抗补体实验表明HPS1-D有一定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HPS1-D为1种新的中性红芪杂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补体活性.

  • 补体抑制活性物质鱼腥草总多糖中内毒素的去除

    作者:张娟娟;张庆琳;卢燕;陈道峰

    为建立补体抑制活性鱼腥草总多糖中内毒素的去除方法,将琼脂糖疏水色谱及聚丙烯酰胺凝胶过滤色谱分别与多粘菌素亲和吸附色谱联用纯化鱼腥草多糖.以显色基质比色法检测纯化前后内毒素的含量变化,细胞溶血法检测纯化前后体外抗补体活性变化.结果发现,疏水色谱与亲和吸附色谱的联用对内毒素的清除效果优于凝胶过滤色谱与亲和吸附色谱的联用,其清除率达42.85%.内毒素清除前后,抗补体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疏水色谱与亲和吸附色谱联用可用于清除鱼腥草总多糖中的内毒素且不影响其抗补体活性.

  • 鱼腥草抗补体活性多糖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张娟娟;卢燕;陈道峰

    目的:建立鱼腥草中抗补体活性多糖的整套制备工艺.方法:以多糖得率和经典抗补体活性为综合指标,利用正交试验确定鱼腥草活性多糖的佳提取工艺和佳醇沉条件;以蛋白清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综合指标,进行三氯乙酸法除蛋白工艺优化;以色素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综合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佳脱色工艺.结果:佳制备工艺为于50倍水、90℃下煎煮3次、每次2h;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当于每毫升0.12g生药,加入4倍体积的90%乙醇,静置24h;离心去上清液,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醇、无水乙醚洗涤,再用水复溶,于复溶液中加入三氯乙酸至终浓度为20%除蛋白;于50℃,pH3.0,3%活性炭下吸附50 min脱色.采用该工艺制备三批鱼腥草抗补体活性多糖,多糖得率平均为4.03%( RSD 0.96%),糖质量分数平均为80.97%( RSD 1.5%),蛋白质量分数平均为2.02% (RSD 2.3%),补体抑制活性的CH50平均为0.079 g·L-1( RSD 3.6%).结论:本实验系统建立的工艺稳定可靠,所得多糖的糖含量高、活性强,适合鱼腥草抗补体活性多糖的大量制备.

  • 血清抗补体C1q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琴;杨铁生;樊春红

    抗C1q抗体(anti-complement proteins C1q antibodies,C1qAb)在SLE、低补体血症性荨麻疹样血管炎[1-2]、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以及肾脏病患者体内均可出现.目前大量研究表明,SLE患者体内C1q抗体水平与狼疮及狼疮肾炎的活动性密切相关[3-5].现已有进口检测C1q抗体的ELISA商品试剂盒出售.本试验采用羊抗人IgG建立检测人血清C1q抗体水平的间接ELISA法,并对SLE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血清C1q抗体水平进行检测.

  • K562细胞冻融液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锚连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郭志强;秦福丽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上有全血细胞减少,血管内溶血,反复静脉血栓形成.PNH患者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发生了PIG-A基因突变,导致多种锚连蛋白的缺失,使红细胞对多种补体敏感而引起溶血.本实验探讨用K562细胞冻融液孵育PNH患者的红细胞,能否提高PNH患者红细胞的CD55、CD59的表达率,从而提高抗补体能力,减少溶血,为临床治疗PNH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廉银珠;张聘聘;秦秀娇;赵慧颖

    胆红素一直被认为是人体内的毒性代谢产物,在临床中用于评估肝功能和黄疸。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抗自由基、抗炎、抗补体、抗免疫和抗血管平滑肌增殖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并能抑制血小板活化等。本文就胆红素的生理功能、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胆红素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生理性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半枝莲多糖B3-PS2分离纯化及抗补体活性研究

    作者:吴彦;魏和平;王建波

    本文提取半枝莲多糖,分别经DEAE-cellulose、Sephacryl S-300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均一的B3-PS2组分,并对该组分进行了抗补体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3-PS2组分分子质量为1 100 kD,主要由Glc、Gal和Ara三种单糖组成,糖残基摩尔比为2.7:2.7:1.0,还含有少量的Man、Rha、Fuc和Xyl.B3-PS2抑制补体活性的经典途径CH50为(0.23±0.03)mg·mL-1,抗补体作用靶点为补体C1r、C1s、C3、CA组分.半枝莲多糖B3-PS2组分体外抗补体活性接近于阳性对照肝素,表明活性较好,这显示了半枝莲多糖治疗补体过度激活相关疾病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半枝莲 多糖 抗补体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靶向治疗策略

    作者:冯祥艳;葛美丽;郑以州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为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HSC)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突变所致的难治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上,PNH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其不能根治,且需长期维持治疗。随着PNH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如HSC移植、基因治疗、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链蛋白输注等靶向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新近特异性抗补体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PNH患者的靶向治疗带来希望[1-2]。我们旨在对PNH靶向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肾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杨敏;张丽杰

    低分子肝素钠由普通肝素分离精制而成,其作用机制与普通肝素相同,具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利尿、排钠、保钾的作用,还具有降脂、抗凝、抗补体及调节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纤维蛋白样物沉着、防止白蛋白漏出、减少尿蛋白等作用[1].特别是低分子肝素钠对肾病疗效好,目前临床广为应用.我科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8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肾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人类脐血清的抗补体效应

    作者:李霞;郑振群

    目的:探讨在人类脐血清补体的抑制效应.方法:将经典补体溶血实验进行改进,在原有反应体系中加入脐血清,测定并计算血清抑制补体活性的百分抑制率(Inhibition%),Inhibition%均以-x±s表示.结果:(1)脐血清Inhibition%(32.77±11.29)%比正常成人(15.07±4.66)%明显升高.两者相比差别显著(P<0.01);(2)正常孕妇分娩前血清(15.79±6.09)%与其胎儿脐血清(33.98±11.94)%抗补体作用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脐血清有较强的抗补体作用,可能在减弱全脐血移植时由补体介导的急性移植排斥效应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为全脐血移植疗法的好效果提供了免疫学方面的新解释.

    关键词: 脐血清 抗补体 效应
  • 叶下珠抗补体活性研究

    作者:朱芳娟;侯灵莉;孙黔云;杨庆雄

    目的 研究叶下珠的抗补体活性及活性成分.方法以活性筛选跟踪为向导,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方法对叶下珠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3C-NMR波谱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其抑制补体的活性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筛选出叶下珠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为抗补体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2个抗补体活性成分,经鉴定为柯里拉京和鞣花酸.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均明显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其IC50分别为53.77、176.54、102.23 mg ·L-1,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溶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干扰了补体经典途径成分C1、C2、C4形成C3转化酶.结论 叶下珠的多酚组分是其主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其机制与这些组分影响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有关.

  • 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D-02C的结构特征及其抗补体活性

    作者:林宏;施松善;王顺春

    目的 对一个从铁皮石斛原球茎中分得的均一多糖D-02C进行结构解析,并考察抗补体活性.方法 使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测定分子量与纯度,通过GC-MS测定糖组成,甲基化与核磁等分析手段确定糖残基连接方式,利用细胞溶血法测定其CH50值.结果 D-02C为一含有56.36%半乳糖醛酸的分子量为1.55×104 Da的半乳聚糖,其中半乳糖以D-半乳糖存在,主链由1,4-Galp与1,4-GalAp组成,其抑制补体活性的经典途径的CH50为1.573 mg/mL.结论 从铁皮石斛原球茎中分离得到一个酸性半乳聚糖,且具有一定的抗补体活性.

  • 肝素钠体外抗凝敏感性分析

    作者:聂升刚;左丽;邵世川

    肝素钠除抗凝及溶栓外,还具有降血脂、抗补体、抗炎、抗过敏、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但其出血作用限制了肝素钠的应用[1].由于疾病、患者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原因,每个人的凝血状态极不一致,有时,出血倾向已经形成,给病人造成痛苦和危险.因此,本文对个体体外肝素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分析.

  • 眼镜蛇毒抗补体蛋白Atrase B对补体激活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叶巧玲;李敏;孙黔云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抗补体蛋白Atrase B对补体激活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样品组于造模前2 h给予Atrase B,样品组与模型组舌下静脉给予眼镜蛇毒因子致肺损伤.50 min后,各组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测定总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CAM-1、IL-8含量,比色法测定肺匀浆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含量,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Atrase B可明显降低损伤的肺组织中TNF-α、ICAM-1、MPO含量,减轻肺组织中炎症反应;对肺系数、肺含水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trase B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聚集,减轻补体激活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症状.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8例肾病综合征

    作者:张力;安华松

    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常见肾脏疾病,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是其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抗凝治疗已成为NS治疗的必要措施.传统肝素不仅有抗凝抗血栓作用,且还有抗炎、抗过敏、利尿、抗补体等作用,但容易引起出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