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和法国急诊模式的比较

    作者:薛晓艳;朱继红

    急诊科的良好运作依赖于急诊前期(院前急救)和急诊后期(各个科室)的治疗机构,依赖于一系列专科治疗及急诊模式,目前有英美模式和欧洲模式两大类院前急救模式.我国120急救中心与前者类似,而法国急救模式是后者的代表.正是这两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模式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急诊模式.下面我们从几个侧面比较中法急诊模式的不同.

  • 适应新的急诊模式提高护理管理与服务质量

    作者:于秋芸;任世茹;贾玉强

    为保证抢救急诊危重症病人绿色通道的畅通,满足急诊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需求,医院根据新的急诊模式的布局特点,通过尝试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提高了对危重病人的管理水平,满足了门急诊病人的需求,提高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体现了急诊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促进了护理服务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严重多发伤46例救治体会

    作者:刘中民;孙志扬;王维东;李侠;崔世涛;姜辉勇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创伤患者日渐增多,而严重多发伤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伤型,由于其病情急,伤情复杂,伤势重,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常预后差,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急诊条件下对此类型伤者如何快速、及时予以救治,已是当务之急。笔者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在新的运行模式下救治的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46例,根据Kirkpatrick创伤指数(TI)评定[1],本组18分~35分,平均26分,均达重度创伤(≥18分)的标准。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8岁~70岁,平均35岁,以青壮年居多。因机动车撞压伤30例,高空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4例,挤压伤2例,刀刺伤4例,病人损伤情况见表1。本组病例中休克32例,颅脑损伤分型以GCS分型为标准。 2.治疗及结果:手术治疗41例,手术76例次,非手术5例,治愈37例,治愈率80.4%,死亡9例,死亡率19.6%。死亡原因:重型颅脑外伤伴休克6例,腹主动脉破裂1例,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病例均为三处以上的多器官损伤,其中尤以重型颅脑伤伴休克多见,28分~35分死亡7例,18分~27分死亡2例。 二、讨论 1.急诊模式的建立及其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急诊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①由各科轮转医生或由固定内科医师为主的人员组成,而外科病人处于只诊不治的局面。②主要处理轻症病例,对危重病人或多发伤病人作为一种通道或首诊负责,多科会诊,但往往时间长,易推诿病人,无合理的整体治疗计划,抢救成功率低。我院于一年半之前成立的急诊创伤中心,针对以往不合理的状况,配备了以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科为主体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同时还配备了专职EICU医师,他们既有扎实的外科基本功,又具有专科特长,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急诊监护室、急诊病房的中心一体化模式,在抢救严重多发伤时,迅速开放绿色通道。

  •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

    作者: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分诊标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的框架,用于指导分诊护士的分诊工作,保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1-3]。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先后构建并应用了先进的预检分级分诊标准[4-7],但由于国内外的医疗保险制度、急诊模式和就医文化方式的区别,很难直接照搬或套用。国内几十年来主要沿用“经验分诊”,尚未形成统一的预检分级分诊标准[8]。2012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布首部急诊科行业规范《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下简称流程)[9],规定了4级分诊相关框架,但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缺乏明确的区分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分诊指标,临床可操作性低[10]。

  • 一体化的创伤急诊模式在突发灾害事故急救中的优越性

    作者:孙志扬;刘中民;唐伦先;刘建军;陈国庭;李侠;刘养洲;崔世涛;许国强

    目的探讨新的急诊模式在突发灾害事故急救,尤其是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在一体化急诊医学模式下,采用急诊医学系统、损伤控制外科和整体监护治疗等对多发伤进行整体化治疗.结果 5年内我院共收治创伤患者1 764例,其中1 256例为多发伤,402例为严重多发伤,死亡32例,救治存活率为97.5%,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为91%.结论新的急诊医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创伤等突发灾害事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

    作者:孙志扬;刘中民;刘建军;李侠;陈国庭;刘养州;崔世涛;杨成;许国强;姜辉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的"死亡顺序"中,创伤已从1957年的第9位上升至1995年的第4位[1].颅脑外伤发病率高,因此,提高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成功率始终是当今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2].如果合并多发伤,将加重病情的复杂性,使伤残率及病死率增高,需要多学科协助抢救.我科在新的急诊模式下[3],自2000年9月至2003年10月共抢救76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综合性医院急诊模式的探讨

    作者:李燕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和性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阶段的病因、病理和抢救治疗的专业.随着急诊医学的迅猛发展,急诊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单纯的急诊科到现在庞大的急诊服务医疗体系、急诊范围也从院内扩展到院外,参与急救的人也从专业人士到非专业人士,因此要加强全民急救知识的宣传、培训基本技能,使一些急救病人能在短时间得到完善的救护.

  • 急诊医学与急诊模式的探讨与发展

    作者:田桂红;秦淑娟;吕靖

    近年来,急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临床学科,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虽然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随着急诊急救医学在我国医疗抢救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建设之快已为世人瞩目.可以预见,急诊医学这一学科会日趋成熟,其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的完善将会引起人们更加重视和更多关注.本文拟从急诊医学的未来发展,学科建设及医疗模式的构建进行讨论,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

  • 急诊发展是一个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二)

    作者:冯丽洁;杜捷夫

    2001年4月24日,解放军总医院与意大利使馆科技参赞处在京共同举办中-意急诊医学研讨会,近百名京内各医院急诊医生参会,会上中意两国各有5名急诊医学专家就急诊医学发展、急诊组织管理、急救资源配备、有关急症处理、急诊护理等问题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广泛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可促进各国同行共同进步.各国医疗体制和条件不同,无论所采用的急诊模式如何,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急诊救治是惟一所求的共同点.本文将部分专家的主要观点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

  • 急诊发展是一个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一)

    作者:沈洪

    2001年4月24日,解放军总医院与意大利使馆科技参赞处在京共同举办中意急诊医学研讨会,近百名北京各医院急诊医生参会,会上中意两国各有5名急诊医学专家就急诊医学发展、急诊组织管理、急救资源配备、有关急症处理及急诊护理等问题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广泛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可促进各国同行共同进步.各国医疗体制和条件不同,无论所采用的急诊模式如何,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急诊救治是惟一所求的共同点.本文将部分专家的主要观点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

  • 急诊模式与急诊医学的稳定发展

    作者:田英平;石汉文;佟飞;高恒波;刘力斗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急诊医学不仅有更多社会学内涵,而且其它任何一个医学专科都不象急诊医学与社会学这样联系密切,可以这样讲,人类的健康需求和社会发展催生了急诊医学,管理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急诊医学分会下设8个专业组[1],其之一的急诊质控学组应重在研究急诊运转模式和管理,使其高效节能,保证质量.

  • 创建具有基层特色的适应型急诊模式

    作者:安庆斌;姬润雕

    基层医院具有服务半径大,医疗条件较差等特点.要创建一个具有基层医院特点的适应性急诊模式,以适应迅猛发展的急诊事业的需求,需从以下两点着手.1)院前急救: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全能型急救复合人才,同时应加强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灾害和急救意识;2)院内急救:建立半独立型急诊模式实行独立型管理体制,在具体业务上"抓两头"转中间,同时要健全院内各项急诊医疗管理制度.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流程优化

    作者:邱佩琪;张小曦;刘建民;邓本强;鲁琼;文婉玲;张永巍;杨鹏飞;戴冬伟

    目的 评价脑血管病急诊模式优化措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取栓效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实施脑血管病急诊模式优化前后收治的AIS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优化组各收集到患者49例,两组自接诊到CT检查、送入导管室、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再通的时间分别为24.1±13.6min vs 13.4±7.6 min,=4.417(P <0.001);87.8±48.0min vs 70.6±23.0 min,t=2.095(P=0.020);49.5±24.7 min vs 38.9±12.5 min,t=2.034(P=0.024);197.0±62.3 min vs 142.6±46.6 min,t=4.053(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化的脑血管急诊模式可显著缩短AIS患者自抵达急诊到CT检查、静脉溶栓、抵达导管室、动脉取栓再通的时间.结论 优化的脑血管急诊模式可显著提高急诊取栓效率.

  • 犬伤处理门急诊模式初探

    作者:王泰蓉;张承翎;袁申毅;张佩芬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近年来,本市养犬及宠物数量明显增加,犬伤人数亦呈逐年递增趋势.上海市狂犬病防制部门及专业人员亦一贯将狂犬病预防、控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其中规范犬咬伤者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或人免疫球蛋白注射为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目前许多区级医院承担了防制狂犬病的重任,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如何加强狂犬病防制工作,并且更为规范地处理犬伤病人,对于各相关医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现介绍我院犬伤处理流程,以供专业人士探讨二级医院因地制宜处理犬伤的模式.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运行模式与安全管理的做法

    作者:王与荣;孙海晨;申萍

    为总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运行模式和安全管理的经验,促进急救流程优化,通过采取引进现代模式,建设专业急诊医生队伍;强化岗位职责,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改造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合理预案,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等方法,认为急救流程的完善和急救技术的普及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保证.

    关键词: 急诊模式 安全管理
  • 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研究

    作者:叶欣;张静;张洪磊

    急救急诊服务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窗口,随着急诊医学观念的改变,急诊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

  • 急诊医学的发展模式的探讨分析

    作者:张荣社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急诊医学不仅有更多社会学内涵,而且其它任何一个医学专科都不象急诊医学与社会学这样联系密切,可以这样讲,人类的健康需求和社会发展催生了急诊医学,管理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急诊医学分会下设8个专业组[1],其之一的急诊质控学组应重在研究急诊运转模式和管理,使其高效节能,保证质量.

  • 中西并进,融入现代急救体系--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急诊模式探讨

    作者:何明丰;张英俭;梁章荣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和全国中医伤骨科医疗中心、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佛山市创伤急救中心,年门诊量逾百万,拥有住院病床1000余张.

  • 实行分区网式管理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史爱珍

    我科自1997年5月建立起依托型急诊模式,对区域设置、人员分布、设备配置等采取科学化布局及合理的工作流程,实行分区网式管理,开展"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对急、危、重病人在接诊、检查、住院、手术等环节上实施一整套快捷有效的全程急救服务,使大批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一体化急诊模式探讨

    作者:熊文灿;潘学坤;张玉麟;陆玉姬;陈绍芬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诊模式在大型综合医院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介绍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一体化急诊模式下的软硬件设置,医疗流程和救治效果.[结果]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部2001年至2005年共收治急诊病人397456人次.心肺复苏433例,一期复苏成功339例,成功率78.2%.急诊手术1773例.收治多发伤患者736例,死亡39例,死亡率5.3%,其中251例行手术救治,手术死亡27例,手术成功率89.3%.[结论] 一体化急诊模式可简化和缩短医疗流程,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医疗风险.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