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性水肿3例误诊分析

    作者:朱建欣;贾敏

    2011年4~8月收治外院误诊的血管性水肿患者3例,经精心治疗而痊愈,但其误诊教训值得反省.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根据病因可分为两大类:①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由药物、食物、吸入物或物理刺激等因素引起,类似荨麻疹;②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C1酯酶抑制物(C1INH)缺乏所致[1].

  • 经络电脉冲疗法

    作者:袁敏

    疏通经络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点穴(穴位按压)、推拿按摩、砭石、针灸,这些方法的根本原理是通过机械和热等物理刺激,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然后通过经络联系控制调整各个脏腑器官,达到治病和保键的目的.

  • 小病自己治过把医生瘾

    作者:邓金荣;陈继培;张日鉴;沈尔安

    张口闭口治咽炎咽炎急性期若未及时治疗,往往转为慢性.患者出现咽痛、咽痒、声嘶、咽异物感、频繁干咳,难以治愈,并且容易反复发作,令人不胜其烦.口型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咽炎的方法,它可以使病灶受到较强的物理刺激,促使经络和血流顺畅,代谢加快,从而使炎症消除.并且简单易行,若能持之以恒,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效果可能远胜于服药.具体方法如下:

  • 静态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区及穴旁区域成纤维细胞PGE2和IL-6释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波;罗永芬;崔瑾;冯玲媚;杨孝芳;冯麟

    目的:通过探讨机械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压力信号生物转换作用,为腧穴"感受刺激,防治疾病"的现代医学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足三里"穴及穴旁区域的筋膜组织细胞,对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后,实施压力刺激并检测细胞外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结果:"足三里"穴及穴旁区域的筋膜组织细胞主要都是成纤维细胞,压力刺激均能够促进细胞PGE2和IL-6合成释放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腧穴与非穴的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皆能直接感受刺激,从而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生物信号.

  • 穴位注射内关治疗血透患者呕吐

    作者:杨文

    1一般资料102例均为本中心规律性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晚期的病人,随机分为穴注组和常规组.穴注组男34例,女17例;年龄35~65岁.常规组与其资料相同.治疗前排除高血压、酸中毒及其他物理刺激所致的呕吐.

  •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防治研究进展与前景

    作者:张继平;香卫红;蔡丽云

    1972年Benveniste J首次报道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以来[1],现已知多种致炎因子,如机械等物理刺激组胺、白三烯(LT)等化学性刺激,缺氧等均可使白细胞、组织吞噬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释放PAF.

  • 张力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β-肌动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安丙辰;王友;汤亭亭;范启明;戴黎鸣;张晓玲;朱振安;戴尬戎

    目的 观察张力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β-肌动蛋白(β-ae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获取正常和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给予3%、6%和15%的张力刺激,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张力刺激强度下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6%和15%的张力刺激均可明显提高lE常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mRNA表达(1.34±0.05,1.36±0.04,P<0.05),而只有15%的张力刺激才能明显增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 mRNA表达.结论 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 mRNA表达量随张力刺激强度不同而变化,不同内外环境使关节软骨细胞对张力刺激的反应不同,故在其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中不能应用β-actin作为内参.

  • 自制紫草油治疗腹泻引起的肛周破溃

    作者:邓惠琼;李瑛

    昏迷、瘫痪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应用抗生素等至胃肠功能紊乱,易发生腹泻,由于反复腹泻、潮湿、擦拭等物理刺激,极易造成患者肛周破溃,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我科自1997年以来,用自制的紫草油治疗因腹泻引起的肛门及周围红肿、破溃,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运动训练对大鼠脑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敏;姜伟

    脑可塑性是指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的能力.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性.这个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动物实验证明了饮食和行为控制[1-2]、复杂环境[3]、运动、过去习得的经验、脑损伤、学习、感觉刺激(光、听觉),物理刺激等均会使成年动物的神经元或突触的功能和形态出现各种代偿性变化,此变化过程包括了形态学,电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即一些相关蛋白、神经因子的基因表达)等几方面.其中运动是中枢神经系统有效的刺激形式,所有运动都可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性传入,运动对大脑的功能重组和代偿起着重要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多采用大鼠来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研究.下面将近几年来动物实验中运动训练对大鼠ó脑可塑性影响研究新进展作如下简要综述.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耳鸣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慧;冯艳梅

    目的:评估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慢性顽固性耳鸣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顽固性耳鸣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不同刺激方案的TMS治疗。5次/周,2周为1个疗程。A组:治疗频率1Hz,1000次脉冲刺激;B组:治疗频率1Hz,2000次脉冲刺激;C组:治疗频率5Hz,500次脉冲刺激;D组:治疗频率5Hz,1000次脉冲刺激。治疗前后行纯音听阈、运动皮层阈值测定。结果4组患者经不同频率、不同治疗时间治疗后的纯音测听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各频率的纯音听阈阈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皮质阈值较治疗前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出现头晕,停止治疗后次日消失;1例出现头痛,停止治疗后次日消失;耳鸣加重1例,停止治疗后次日改善。所有患者未出现与电极接触处头皮灼伤及诱发癫痫发作。结论重复TMS治疗耳鸣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 物理刺激 耳鸣 安全
  • 听觉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及未来(一)

    作者:赵立东;曹效平;贾学斌;赖丹;原红艳;侯志强;郭玲伶;刘军;谭祖林;李建雄;孙勍;闻雨婷;孙伟;李兴启

    耳蜗疾病响度重振现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听觉生理学研究听觉系统在感受外界声音刺激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过程。在生理情况下,耳蜗是连接有声世界和中枢认知的一道门户,它把声信号的物理刺激,转变成听神经上的电信号。当遇到噪声、药物等对听觉有害的情况时,耳蜗又是首先受损的器官并导致耳聋。因此,系统研究耳蜗生理学,探讨耳蜗对声的感受及其调控的神经生物机制,是对耳聋进行研究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课题。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听觉生理实验室在连续的几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对耳蜗响度重振现象的发生机制、耳蜗传入和传出通路的调节、耳蜗支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总结了我所35年来在听觉生理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临床应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用物理刺激促进昏迷病人苏醒疗效观察

    作者:杨万里;于红;胡占广;李松石

    目的:观察用物理刺激促进昏迷病人苏醒的效果.方法:将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按脑卒中、脑外伤、脑炎和中毒的常规治疗外,加用物理刺激方法,而对照组不加物理刺激.治疗前后根据 Glasqow-pittsberg 昏迷量表评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 /治疗前得分×100%计算,≥20%为显效,15%~19%为有效,≤14%为无变化,后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用物理刺激能促进病人早日苏醒,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关键词: 昏迷 苏醒 物理刺激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诊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晓娟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诊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其引起的副作用.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伪刺激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统计结果,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于统计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对于由于抑郁发作、焦虑障碍、躁狂发作和精神分裂症等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71.43%、75%、70%;对照组患者采用伪刺激方法对于四种类型的精神障碍治疗效果分别为43.48%、44.44%、50%、40%.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精神障碍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治疗过程中安全高,副作用小,应该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间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劲平

    一、气道反应性与支气管激发试验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包括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等生物性刺激,冷空气等物理刺激,以及甲苯、二氧化硫等各种化学气体的刺激,当这些刺激作用于气道时,气道可作出不同程度的收缩反应,此现象称为气道反应性(airway responsiveness).反应的强度可因刺激物的特性、作用时间以及受刺激个体对刺激的敏感性而有所不同.正常人对这种刺激反应程度相对较轻或无反应;而在某些人群,其气管、支气管敏感状态异常增高,对这些刺激表现出过强或/和过早出现的反应,则称为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esponsiveness,BHR或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哮喘患者气道对各种刺激物的敏感性为正常人气道的100~1000倍.

  • 麻醉监控镇静术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张炳熙;李天佐;丁斌;年阿兴;范雪梅;李梅

    麻醉监控镇静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是由麻醉科医师施行的通过药物及非药物的方法对意识较低水平的抑制,并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对物理刺激及语言指令有适度反应的能力.同时对中枢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进行监测以确保安全.其概念由美国麻醉医师学分(ASA)提出.

  • 不同应力对坏死股骨头自身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春晖;赵德伟;王本杰

    目的 探讨不同应力刺激下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自身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比格犬24只,通过液氮冷冻法制成犬股骨头坏死,并对坏死股骨头施以不同的应力,根据承受应力环境不同分为低高及中应力组(B、C、D组).对照组(A组)股骨头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4、8周处死实验犬,取股骨头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提示:D组关节软骨、骨小梁的结构和形态较B、C组改善;免疫组化提示:D组股骨头内VEGF蛋白面积积光度在术后第4、8周显著高于其他各组;RT-PCR检测示:D组股骨头VEGF mRNA的表达率在术后第4、8周高于其他各组,第8周高于第4周(均P<0.05).结论适当的应力刺激能有效促进犬股骨头骨组织中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而有助于促进血管的新生和软骨下骨的重建,可能有利于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 实验性脊髓损伤过程中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侯勇;聂林;吕丽红;邵军;袁永建

    目的 观察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过程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为轻、中、重度脊髓损伤组(脊髓压迫时间分别为5、15、30 min).于麻醉后,暴露脊髓后,伤后5、30 min、1、6、24 h和3、7 d分别检测各组动物SEP、MEP,对所得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于伤后1、3、7 d采用后肢的Tarlov分级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刺激强度是影响TMS-MEP稳定性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100%刺激强度可获得稳定的波形.随着脊髓压迫时间的延长,SEP、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波幅变化比潜伏期变化更加灵敏.在脊髓恢复过程中,潜伏期恢复早于波幅,SEP恢复早于MEP.结论 SEP与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二者结合能客观地反映脊髓损伤程度.

  • 自噬在不同年龄大鼠终板软骨中的变化

    作者:俞云飞;徐宏光;王弘;张巍;熊寿良;张敏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SD大鼠终板软骨中自噬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取3、6、12月龄SD大鼠的原代终板软骨细胞,分为自然培养组和雷帕霉素组.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检测软骨标志基因Ⅱ型胶原、SOX-9、蛋白多糖转录因子和基质分解酶相关基因MMP-13以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基因的表达,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观察细胞的自噬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茜素红染色显示细胞呈梭形改变,蛋白多糖转录因子、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呈年龄依赖性降低趋势(P<0.05),提示随年龄增长,终板软骨细胞出现退变;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在各组终板软骨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呈年龄依赖性降低趋势[(1.0±0.1)比(0.6±0.1),(1.0±0.1)比(0.3±0.2);(1.0±0.2)比(0.4±0.1),(1.0±0.2)比(0.1±0.1)](P<0.05),自噬发生率也呈现明显降低(P<0.05).自然培养组中,细胞存活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自然培养组相比,雷帕霉素组中各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自然增龄大鼠中,终板软骨细胞逐渐出现退变,且存活率降低;上调其自噬水平,可提高细胞存活率,提示呈年龄依赖性降低的自噬活性,可能与椎间盘的自然退变有关.

  • 职业接触岩棉对工人机械性刺激作用的调查

    作者:朱晓俊;陈永青;李涛

    目的 探讨职业接触岩棉对工人皮肤、眼和上呼吸道的机械性刺激作用.方法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岩棉总粉尘质量浓度和纤维计数浓度进行检测.选择生产和加工岩棉的109名工人作为接触组,选择空气分离、造纸和制盖企业不接触岩棉的104名工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皮肤、眼、鼻咽部检查.结果 接触组接触性刺激性皮炎检出率为10.1%(11/109),与当前的总粉尘接触水平呈线性趋势关系(P<0.05),与接触工龄无关联性(P>0.05).接触组检出结膜炎14例,检出率为12.8%,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皮肤痒和眼睛痒症状的发生率(59例,54.1%和46例,4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例,11.5%和27例,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中不同接触水平和不同接触工龄间皮肤痒和眼睛痒症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与对照组的慢性鼻炎和慢性咽炎检出率以及鼻、咽部症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接触岩棉对皮肤和眼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刺激作用,应控制当前的总粉尘接触水平.

  • Pannexin1通道蛋白对微张力刺激下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盛龙;王喆;张晓晶;汤欣

    目的探讨Pannexin1(Px1)通道蛋白对微张力刺激下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自Sprague Dawley大鼠(3周,雌雄不限,100~120 g)股骨和胫骨中提取全骨髓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使用Px1通道蛋白抑制剂——甘珀酸/生胃酮(carbenoxolone,CBX)的安全剂量100μmol/L(通过CC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测得)进行实验。利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原代大鼠MSCs,细胞传代至3~4代时,获得纯度较好的MSCs。将MSCs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MSCs既不经CXB处理也不施加微张力刺激)、微张力刺激组(4000μstrain)和微张力刺激+CBX组。微张力刺激时间为15 min,CBX预处理时间分别为3 h、6 h、12 h和24 h。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细胞内钙离子(Ca2+)的浓度,以及Px1通道蛋白、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和p?ERK的表达活性。结果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活性在微张力刺激组高,而使用CBX预处理后表达则不会升高。微张力刺激也可上调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增加Ca2+浓度,上调Px1通道蛋白及p?p38MAPK的表达,使用CBX预处理会降低以上效果。但微张力刺激下p?ERK的下调表达不受CBX预处理的影响。结论微张力刺激可促进MSCs成骨分化,但使用CBX预处理会抑制微张力刺激的促进作用;其可能机制是CBX抑制了p?p38MAPK的活性。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