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位肛瘘术后创面应用升药治疗16例

    作者:姚嵋方;黄志坚

    高位肛管直肠瘘,临床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长,常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损伤,复发率高,患者痛苦大,属难治性肛瘘.鉴于此,我们在2001年元月至11月采用低位切除高位旷置引流术式结合术后不同配伍及炼制的升药换药,并与常规三石散、生肌散等换药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宫颈癌放疗后直肠瘘一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绍棋

      患者,61岁。于1997年1月始右臀部肿胀、疼痛伴发热、体温38℃,当地就诊为右臀部脓肿,予消炎、止痛等处理,右臀部肿胀、疼痛加重,持续高温39℃,于1997年3月18日转我院骨科治疗。查体:T39℃P90次/分R22次/分BP110/70mmHg,右臀部肿胀、压痛明显,范围约12×5厘米、波动感不明显;血常规示:Hb11.6g/dlWBC2.4万/ulN83.5%Ly14.5%血沉109毫米/小时;B超示右臀部70×40×30毫米液性暗区,边界不清晰,内可见气体回声,表距约35毫米。入院二天后行切开引流术,术后体温一直在38℃左右,每日创面冲洗,于术后第三天创面冲洗出大便样物体伴有异常气味。本科会诊后,追问病史,患者于16年前在上海某医院因子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无外伤史。考虑迟发放射性直肠炎并发直肠瘘。肛门指诊:距肛缘5~6厘米直肠右侧壁可触及一约1.0×1.5×2.0厘米的瘘口,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直肠下端轻度狭窄。经右侧臀部瘘口注射碘油后CT造影示:造影剂经右臀大肌瘘道向内延伸达子宫腔内,部分造影剂进入直肠腔内,宫颈体积增大,内示不均一密度,盆腔内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脓液细菌培养报告:大肠埃希氏菌、D群肠球菌,血培养阴性。术前准备,于1997年3月27日行横结肠造瘘、臀部瘘道搔爬,术后二十天痊愈出院。

  • 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的诊疗分析

    作者:石涧江;杨波;荆鑫

    骨盆骨折合并肛门直肠损伤,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临床症状因部位和程度不同而表现各异,通常被失血性休克等合并症掩盖病情,易漏诊和误诊.我们自1987年至2000年间收治骨盆骨折合并肛门直肠损伤9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作者:范三妹;周文;王天兴;潘烨华;聂寒秋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治疗该病的佳术式.方法 选取8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纳入传统组(n=42)与改良组(n=42).传统组应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改良组应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改良组的总有效率(97.6%)高于传统组(85.7%);改良组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得分少于传统组,且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高于传统组;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4%)低于传统组(11.9%);传统组的复发率为16.7%,改良组的复发率为4.8%,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均<0.05).结论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具有疼痛轻微、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

  • 橡皮筋挂线手术方法制备复杂性肛瘘大动物模型与评估

    作者: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陈慧;刘学

    目的 制备和评估橡皮筋挂线手术方式的大动物肛瘘模型.方法 选择15头猪(体质量35~42 kg)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实验组(8头)全麻下用橡皮筋挂线手术方法建立24个肛瘘瘘管管道,对照组(7头)全麻下用人工损伤方法建立21个管道.30 d后,所有动物进行MRI检查,实验组取出橡皮筋,两组接受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质量、性别、瘘管数量等一般特征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所有动物均存活.实验组24个瘘管中,瘘管不愈合者(符合临床肛瘘者)18个,经核磁共振证实在高信号状态下可清晰呈现典型瘘道结构形态者15个,经病理学确认固定的瘘管样结构者14个,临床造模成功率75.00%.对照组21个瘘管中,15个管道完全愈合,6个不愈合(符合临床肛瘘者),经核磁共振证实在高信号状态下可清晰呈现典型瘘道结构形态者5个,经病理学确认固定的瘘管样结构者4个,临床造模成功率28.57%. 造模成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橡皮筋挂线手术方法建立肛瘘模型稳定可靠,磁共振成像及组织学证实,实验组挂线手术方法建立的大动物瘘管具有出丰富的肉芽组织,大动物肛瘘模型可以进一步用于研究肛瘘的诊断与治疗领域.

  • 两种瘘管外切+松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金华;李文春;陈革

    目的 探讨分期和同期瘘管外切+松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分期和同期瘘管外切+松挂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9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8,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72、2.96、3.40,均P<0.05);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出血及创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0%、4.00%、6.00%,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出血及创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0%、2.00%、8.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4、0.79、1.13,均P>0.05).结论 分期和同期瘘管外切+松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较为接近,但同期方案应用有助于缩短手术用时,加快术后病情康复进程.

  •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改梅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复杂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依据医师临床经验,进行肛门相关检查后,结合术中亚甲蓝染色指引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行磁共振检查,其后步骤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术中发现肛瘘内口数量及准确情况、术后愈合时间、再次手术例数、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现肛瘘内口数量为(2.1±0.2)个,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5±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71,P<0.05);观察组对肛门内口诊断的准确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χ2=16.529,P<0.05);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为(12.3±2.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7±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3,P<0.05);观察组再次手术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P<0.05);观察组发生出血、感染、肛门漏气漏液及肛门漏粪便的总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3,P<0.05).结论 对于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术前行磁共振检查,能有效地明确瘘管分布,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指导,进而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分析

    作者:袁先仓;郑魏

    目的 探讨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 110例高位肛瘘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组(治疗组55例)和切开挂线组(对照组55例),对两组治疗时间、治愈率、肛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8%,对照组为86%,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7,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和术后肛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3.440、4.671,均P<0.01).结论 切开挂线下选择性缝合术是治疗高位肛瘘较好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直肠瘘 外科手术
  • 手术切开挂线治疗肛瘘45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向伟;赵丽珠;周文宇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挂线治疗肛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手术切开挂线治疗的方法,对458例肛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过程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意外、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一次治愈435例(95%);复发23例(5%),二次痊愈21例,2例二次手术不愈.结论 手术切开挂线治疗肛瘘临床效果好、安全;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龙;李东伟;应晓洲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成两组,单纯西医治疗患者35例(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35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值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值[(2.0±0.5)分、(3.6±1.0)分、(4.5±1.0)分、(5.0±1.2)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相应评分值[(1.4±0.2)分、(2.0±0.6)分、(2.4±0.5)分、(2.3±0.4)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8.116、11.112、12.628,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效果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肛肠手术60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王飞

    目的 研究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肛肠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60例,对这些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率分别为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术6.67%(1/15)、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术14.29%(1/7)、肛瘘切开术7.41%(2/27)、混合痔外剥内扎术9.09%(1/11).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率为8.33%(5/60).结论对行肛肠手术的患者施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直肠出血的概率.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3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元军

    目的 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柳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平均、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切开挂线术,观察组实施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情况、术后疼痛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χ2=4.24,P<0.05);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5.69±1.28)d比(19.47±1.93)d,(8.93±0.71)d比(12.61±1.08)d,(2.29±0.56)分比(4.29±0.74)分,t=9.38、16.36、12.38,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 比21.21%,χ2=1.89,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 比21.21%,χ2=5.12,P<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中,可有效控制病情,促进创口愈合,预后效果佳.

  • 潜行瘘管切除术治疗低位长瘘道肛瘘48例分析

    作者:刘光生;王维志;任少雷;桂明亮

    目的 探讨潜行瘘管切除术治疗低位长瘘道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大于5 cm的低位单纯性肛瘘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潜行瘘管挖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瘘管切开方法.比较两组病例治愈时间、肛门形状、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47例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平均愈合时间12 d,无肛门变形,无肛门失禁.对照组42例,平均愈合时间23 d,肛门变形23例,控制气体能力减弱12例.结论 潜行瘘管切除术治疗低位长瘘道肛瘘愈合时间短,肛门不变形,痛苦小,复发率低.

    关键词: 直肠瘘 瘘管切除术
  • 穴位按摩减轻肛瘘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娜;林静;姜萍

    肛瘘又叫肛管直肠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一般采取挂线疗法,即切开瘘管的手术方法,但该手术后疼痛较剧烈,疗程较长.因此,术后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护理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先前,我科行肛瘘手术的患者疼痛时一般采用口服止痛药止痛.2011年以来,我科采取穴位按摩来减轻肛瘘术后疼痛,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骶前囊肿伴感染3例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郑志杰;宋学;任伟涛

    骶前囊肿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之间的间隙内的肿瘤,也称直肠后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比通常是1∶3。本病发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无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容易继发感染,临床诊断及误诊率较高,手术切开或自行破溃后伤口经久不愈,或多次手术治疗导致高位直肠瘘,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将收治的3例骶前囊肿伴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抗坏血酸克吕沃菌致败血症一例

    作者:邹红霞

    我院于2000年10月从一例膀胱-直肠瘘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抗坏血酸克吕沃菌,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71岁,因排尿困难2年于2000年9月20日入院,临床诊断为:前列腺肥大.人院后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中见前列腺增生部分严重纤维化,与直肠粘连.

  • 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医用组织补片治疗低位肛瘘

    作者:贝绍生;丁克;吕艳锋

    传统肛瘘的手术方法主要有挂线疗法、肛瘘切开术和肛瘘切除术等,但都有损伤括约肌肛门失禁的并发症,失败的手术治疗严重影响肛门功能并降低再次手术的成功率,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采用瑞诺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ar dermal matrix,ADM)医用组织补片治疗3例低位肛瘘,报道如下.

  • 人肛瘘管壁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

    作者:贝绍生;黄乃健

    目的:寻找建立人肛瘘管壁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细胞起源的技术方法.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分离并原代培养人肛瘘管壁组织上皮细胞,观察上皮细胞形态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分离后的上皮细胞在24~36 h贴壁,在7~9 d进入对数期生长期.细胞鉴定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阴性.结论:该方法获得的肛瘘管壁上皮细胞能够在体外稳定培养,可以为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肛瘘瘘管愈合机制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

  • 伴有高位盲端的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锦利;段宏岩;鹿雅镜;蔡妲婧;王培馨;王凯

    目的 探讨伴有高位盲端的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收治的2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体征、腔内超声及核磁共振(MRI)检查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治疗方法.手术采用内侧或外侧入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愈率为92.3%(24/26).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无复发、无肛门失禁者.内侧入路手术采用超声刀切开治愈的6例病人中5例一次手术治愈,采用挂线疗法治愈的10例病人中仅1例一次手术治愈.结论 切开挂线术应结合高位盲端与括约肌的关系及肛瘘PARKS分型确定手术人路,术前评估应联合腔内超声及MRI检查,内侧入路手术采用超声刀可减少手术次数.

  • 人肛瘘管壁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

    作者:贝绍生;曲群英;黄乃健

    通过组织块法分离并原代培养人肛瘘管壁组织,用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获得更加纯化的成纤维细胞;以DMEM培养液为基础培养基,添加胎牛血清(体积分数10%)、青霉素(100U/L)和硫酸链霉素(100U/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细胞爬片HE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结构,并对培养成纤维细胞行角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分离后的成纤维细胞在第4~12h于体外快速贴壁,第2~4天进入对数期生长、增殖期.细胞起源鉴定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阴性.提示该方法所获得的肛瘘管壁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不含有杂质细胞,可为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肛瘘瘘管愈合的机制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

206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