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范跃祖;傅锦业;赵泽明;陈春球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NCTD组 (7个浓度梯度组,每组6孔)和对照组(n=6),分别应用MTT、流式细胞术、光学和电子显微镜、SABC法检测NCTD对体外培养GBC-SD细胞的杀伤抑制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和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67表达.结果 NCTD在浓度10 μg/ml、时间6 h时即对GBC-SD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时间延长作用增强,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在实验组,流式细胞仪示GBC-SD细胞的G2+M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减少,凋亡率上升;光镜下出现细胞固缩,胞膜突出,核碎裂和凋亡小体;电镜示微绒毛卷缩、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衰退现象和典型凋亡细胞;SABC法检测示PCNA、Ki-67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和阳性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CNA:0.932±0.031 vs 0.318±0.023;Ki-67:0.964±0.092 vs 0.297±0.018;P<0.001).结论 NCTD能抑制人原发性胆囊癌GBC-SD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GBC-SD细胞增殖、干扰生长周期、抑制DNA合成代谢、诱导细胞凋亡和影响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67表达有关.

  • 去甲斑蝥素微球介入治疗对大鼠肝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琦;范忠泽;孙珏;李先茜;刘晓华;顾伟;Paul Heng;盛霞;高虹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微球介入治疗对大鼠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89只肝癌大鼠随机分组后,分别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去甲斑蝥素,空白微球,去甲斑蝥素加碘油,去甲斑蝥素微球.治疗后每组取8只观察生存时间,治疗后第8天处死余下大鼠,取肿瘤组织采用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组织caspase-3,bcl-2,Ki67的表达.结果:治疗后N-MS(去甲斑蝥微球)组大鼠生存期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1).N-MS组凋亡指数和caspase-3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N-MS组bcl-2阳性率和Ki67表达率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去甲斑蝥素微球介入治疗能够延长肝癌大鼠的生存期;其介入治疗肝癌的机制与抑制Ki-67、bcl-2基因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赵泽明;范跃祖;陈春球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人原发性胆囊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原发性胆囊癌GBC-SD细胞,通过建立裸鼠人胆囊癌移植瘤模型进行随机药物体内实验,实验分为空白(生理盐水)对照组、5-FU组、NCTD组、5-FU+NCTD组4组,观察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瘤周组织浸润和肺转移;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NCTD对移植瘤细胞中nm23、MMP-2、TI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动物实验中,NCTD可明显减少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瘤周组织浸润和肺转移瘤结节(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CTD组MMP-2表达下降,nm23、TIMP-2表达上升(P<0.05);若与5-FU联合应用上述作用更明显.结论:在裸鼠人胆囊癌模型中,NCTD可明显抑制人胆囊癌的侵袭和转移,若与5-FU联合应用则具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CTD影响基质溶解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 去甲斑蝥素微球对兔肝动脉栓塞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琦;范忠泽;孙珏;李先茜;刘晓华;Paul Heng;张闽光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微球(NAPMS)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8只,在DSA下,行肝动脉造影后,以8 mg/kg的剂量经肝动脉注入NAPMS,注入后10 min、1,7、14、21和30 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心、肝、肾、脾、肺、胰、胃等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同时作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结果兔肝动脉栓塞前,肝脏血管造影清晰,栓塞后10 min造影,远端微血管消逝,肝动脉增粗、迂曲.介入栓塞后第1、7、14、21和30天造影远端血管均未显影.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微球栓塞于肝窦前小动脉.栓塞后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AST,ALT均在栓塞后1 d达高值,以后逐渐下降,7 d左右恢复正常水平(P>0.05).栓塞后白细胞出现一过性升高,第3天达高值,第7天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微球具有良好的肝动脉末梢栓塞作用,栓塞时间在1个月以上,是较理想的介入栓塞剂.

  • 去甲斑蝥素缓释液制剂工艺及用GC-MS法测定去甲斑蝥素的含量

    作者:高丽红;李柏;胡晋红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缓释液制剂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调节溶液pH值,增加去甲斑蝥素的溶解度,使用GC-MS仪测定去甲斑蝥素缓释液中去甲斑蝥素的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溶液pH值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调节溶液pH值为8.0~9.0时,去甲斑蝥素成盐可提高其溶解度,可制得符合临床需要药物浓度的缓释液.用GC-MS法测定去甲斑蝥素缓释液中去甲斑蝥素含量时,需用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为3.2~3.9.本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专属性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制剂方法可使去甲斑蝥素达到临床要求的药物浓度,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去甲斑蝥素缓释液的含量测定.

  • 去甲斑蝥素聚乳酸-聚乙二醇纳米粒的制备及细胞毒性实验

    作者:任杰;仲谦;李航;袁华;郁晓;成浩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粒(norcantharidin nanoparticles,NCTD-NP),并考察其缓释特性和细胞毒性. 方法:以聚乳酸-聚乙二醇为载体,采用相分离法制备NCTD-NP.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以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以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比较NCTD-NP和NCTD对胆囊癌GBC-SD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纳米粒的粒径为(97.4±14.5) nm,表面光滑,包封率为(51.7±1.32)%,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相同浓度的NCTD-NP和NCTD的细胞毒性在24 h之前基本相同,但NCTD-NP对GBC-SD细胞的生长有更持久的抑制效果,在IC50浓度48 h时仍抑制(56.42±9.45)%,而NCTD组仅抑制(23.14±3.7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CTD-NP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并且可较长时间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的生长.

  • 去甲斑蝥素节拍式化疗对荷人肝癌裸鼠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朱飞;王增;蔡鑫君;陈芳君;周陈西

    目的 比较去甲斑蝥素(NCTD)大耐受剂量化疗(MTD)和低剂量节拍式化疗(LDM)对荷人源肝癌裸鼠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探讨不同给药方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CD4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肝癌细胞株建立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TD-MTD组、NCTD-LDM组.给药期间测量裸鼠肿瘤体积大小,并观察裸鼠生存情况.处死后计算抑瘤率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和CD4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从给药后第9天开始,NCTD-LDM组对肿瘤体积增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给药结束后,对照组、NCTD-MTD组和NCTD-LDM组的瘤质量分别为(0.78 ±0.22)、(0.73±0.21)和(0.48±0.20)g,NCTD-MTD组和NCTD-LDM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58%和42.83%,NCTD-LDM组相对其他2组的瘤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CTD-LDM组的VEGF蛋白和CD44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2组;生化结果显示,NCTD-MTD组裸鼠的ALT值和血清肌酐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CTD-LDM组(P<0.05),而NCTD-LDM组并未见明显升高.结论 在总给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NCTD-LDM化疗可显示出更优的肿瘤抑制效果,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肿瘤血管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来提高化疗效果.因此,LDM化疗有望成为提高抗肿瘤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一种理想模式.

  • 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

    作者:周峰;谢明华;周红琴;蔡鑫君;倪坚军;王增

    目的 制备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并探讨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以胶凝温度和体外溶蚀时间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确定佳工艺,利用平衡透析法对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进行体外释放的评价.结果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确定优处方为泊洛沙姆407比例28%,泊洛沙姆188比例1.6%,羟丙甲基纤维素比例0.1%.制得的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4℃,体外溶蚀时间为210 min.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体外释药曲线为ln ln[100/(l00-Q)]=0.694 0 lnt-0.761 7,r=0.997 1,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 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其性质稳定,具有显著的体外缓释特性.

  • 去甲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泽明;范跃祖;陈春球;傅锦业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瘤裸鼠胆囊癌模型,应用NCTD对该动物模型进行移植瘤增殖、生长的抑制实验,观察并测量荷瘤鼠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观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PCNA,Ki-67,Cyclin D1,p27基因蛋白表达.结果:NCTD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39.96 mg·kg-1,应用1/5 LD50即可使NCTD组裸鼠移植瘤生长减缓[(5.6±s 0.4)cm3与对照组(9.8±0.6)cm3比较,P<0.01],抑瘤率上升(43±8)%;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CTD组PCNA,Ki-67,cyclin D1表达下降,p27表达上升,与氟脲嘧啶(FU)联合应用时作用明显.结论:NCTD可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增殖和生长,与FU合用呈协同效应以加强其抗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CTD干扰荷瘤鼠胆囊癌移植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以及改变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细胞系侵袭转移及其相关基因的抑制效应

    作者:范跃祖;傅锦业;赵泽明;陈春球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胆囊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其相关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培养人胆囊癌GBC-SD细胞,应用Matrigel实验、过河实验、SABC方法检测NCTD对GBC-SD细胞侵袭、运动和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明胶酶A即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表达的影响. 结果:NCTD在5 mg·L-1时即可抑制GBC-SD细胞的体外侵袭、运动能力,随药物浓度提高过膜细胞减少,过膜死亡细胞增多,过河时间延长(P<0.01);GBC-SD细胞MMP2表达下降,TIMP2表达上升, MMP2/TIMP2比值下降(P<0.01) .结论:NCTD在低浓度下即可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BC-SD细胞迁移运动和干扰GBC-SD细胞MMP2,TIMP2表达有关.

  • 碳酸酐酶Ⅸ抗体在制备抗肿瘤靶向制剂中的应用

    作者:王琳;杨智钧;徐秋萍

    以碳酸酐酶Ⅸ抗体(anti-CAⅨ)为靶头,采用透析法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并考察其载药率、包封率、粒径等指标及抗肿瘤靶向性.结果表明,anti-CAⅨ修饰的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呈圆球状,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和ζ电位分别为(5.26±0.03)%、(80.93±1.01)%、(146.5±48.9) nm和(-14.79±0.67) mV.去甲斑蝥素及其anti-CAⅨ修饰的胶束对A549肿瘤细胞在体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载药胶束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游离药物.荷A549肿瘤的裸鼠体内试验也表明,anti-CAⅨ修饰的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能显示出主动靶向效果,高剂量组(l mg/kg)的抑瘤率达到75.65%.

  • 新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董环文;刘超美;李科;Lu-rong Zhang;Joanne Kim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呋喃和马来酸酐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化合物经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结构;用MTT法,首先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抗乳腺癌细胞株4T1体外活性筛选,然后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7a和7c进一步作抗肺癌细胞株LLC和抗肝癌细胞株SK-HEP-1的活性检测,同时对这2种化合物进行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ABAE的损伤试验.结果:设计合成了18种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a和7c对肿瘤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程度较低.结论:化合物7a和7c对乳腺癌细胞株4T1、肺癌细胞株LLC和肝癌细胞株SK-HEP-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化合物7c对正常内皮细胞ABAE的损伤比对照药去甲斑蝥素小得多,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毒性与疗效的实验研究

    作者:凌昌全;李柏;陈坚;王文俭;郑晓梅;林万和;黄雪强;潘瑞萍

    目的:初步探讨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选择泊洛沙姆407作为去甲斑蝥素局部用药的载体,将去甲斑蝥素制成缓释剂型,在初步证实该制剂兔肝内注射后确能缓慢释放的前提下,比较不同剂型的去甲斑蝥素的毒性及对荷W256肿瘤大鼠的抗肿瘤效果.结果:(1)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肝内注射后在局部至少能停留4 h;(2)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的毒性明显低于单纯去甲斑蝥素;(3)去甲斑蝥素缓释剂型治疗组大鼠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组织坏死广泛,治疗后平均生存期延长(与单纯去甲斑蝥素组相比,P<0.05),综合疗效优于单纯去甲斑蝥素组.结论: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肝内局部注射能够通过延缓去甲斑蝥素的释放速度,增加其与肿瘤细胞直接作用的时间等途径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 去甲斑蝥素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唐龙英;王昭梅;郑钦岳;宓鹤鸣;朱玲仙;曹颖瑛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细胞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NCTD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NCTD作用下两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NCTD 1μg/ml即对3AO和AO细胞有轻微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20μg/ml和10μg/ml.NCTD作用6h,3AO和AO细胞生长即受到抑制,其抑制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在NCTD作用下,3AO和AO细胞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而S期细胞百分比相应地明显降低.结论: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NCTD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其将肿瘤细胞特异阻抑于G2+M期有关.

  • 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剂和无水乙醇的肝癌瘤内注射疗效比较

    作者:陈喆;翟笑枫;蒋栋;凌昌全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 泊洛沙姆407(NCTD-P407)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癌灶大直径为6~12 cm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NCTD-P407缓释剂和对照组(27例)瘤内注射无水乙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研究.结果:在生活质量、实体瘤变化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方面,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方面,12个月生存率治疗组为31.0%,对照组为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NCTD-P407缓释剂局部瘤内注射治疗可高浓度长时间作用于瘤体,对较大的中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疗效,且综合疗效优于无水乙醇瘤内注射.

  •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67的影响

    作者:傅锦业;范跃祖;赵泽明;陈春球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67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培养和传代;将去甲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SD细胞,应用SABC法检测其对GBC-SD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和Ki-67表达影响.结果对照组GBC-SD细胞可见核仁或胞核呈不同程度的PCNA或Ki-67棕褐染色,PCNA和Ki-67阳性指数分别达0.932和0.964;去甲斑蝥素(60μg/ml)作用48 h后,PCNA表达和Ki-67表达阳性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CNA和Ki-67阳性指数仅为0.318和0.29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可影响GBC-SD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和Ki-67的 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人原发性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 去甲斑蝥素对裸鼠荷人胆囊癌移植瘤增殖和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泽明;范跃祖;陈春球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裸鼠人胆囊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人原发性胆囊癌动物模型,应用去甲斑蝥素对裸鼠人胆囊癌移植瘤的增殖、生长进行药物对比抑制实验,观察、测定裸鼠移植瘤瘤体改变、抑瘤率和细胞凋亡率,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去甲宽蝥素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139.96 mg·kg-1,应用其1/5 LD50剂量,即可使裸鼠移植瘤瘤体明显变小(5.61±0.39 vs 9.78±0.61 cm3,P<0.05),抑瘤率达42.63%,瘤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结论去甲斑蝥素对裸鼠人胆囊癌移植瘤的增殖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去甲斑蝥素通过下调VE-Cadherin和MMP-2/9活性抑制结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体外研究

    作者:侯风刚;李文;刘见荣;石齐;吕祥;任建琳;花宝金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结肠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结肠癌细胞HCT116对NCTD的敏感性,筛选无毒剂量;在三维培养基础上观察NCTD作用后VM的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在NCTD干预后细胞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VE-Cd)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CTD作用后VE-Cd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NCTD对三维培养的HCT116细胞MMP-2和MMP-9活性的影响.结果:三维培养下无毒剂量的NCTD能有效地抑制VM形成;VE-Cd mRNA表达在药物作用后出现明显下调;而HCT116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VE-Cd蛋白均呈下调趋势,胞膜中VE-Cd蛋白下调更明显;三维培养的HCT116细胞MMP-2和MMP-9活性随着NCTD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体外实验研究中,NCTD可以有效抑制结肠癌VM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Cd表达和降低MMP-2、MMP-9的活性有关.

  •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季兰;姚玮艳;袁耀宗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的功效,人类应用斑蝥治疗疾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斑蝥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斑蝥素,而其衍生物有去甲斑蝥素(NCTD)、斑蝥酸钠和去氢去甲斑蝥素等,这些衍生物是在斑蝥素的基础上改变某些化学基团或是由人工合成的新型低毒抗癌药,具有抗肿瘤、增加白细胞、提高免疫力等作用.随着对斑蝥素及NCTD作用机制的研究深入,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关于斑蝥素和NCTD的研究多,也具代表性.

  • 术前应用去甲斑蝥素诱导自噬减轻肝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

    作者:王云;熊轩轩;田庆中;张前进;李相成;牛广才;郭浩

    目的 探讨肝切除患者术前应用去甲斑蝥素对机体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对肝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改善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需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肝静脉滴注癌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各2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肝切除术;实验组患者术前给予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静脉滴注(每日20 mg,连续1周为实验组1,隔日20 mg,连续1周为实验组2).术后监测患者肝功能水平;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患者肝脏组织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Ⅰ、LC3-Ⅱ及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比较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1)肝功能:术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术后水平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2低于实验组1(P均<0.05).(2)三组患者肝脏标本中LC3-Ⅰ及LC3-Ⅱ蛋白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对照组患者肝组织中LC3-Ⅰ及LC3-Ⅱ蛋白少量表达,且对照组二者相对表达量明显少于实验组1、2(P均<0.05);而实验组1、2间比较,二者相对表达量相近(P均>0.05).(3)三组中Caspase-8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在对照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1、2(P均<0.05);且在实验组2明显低于实验组1(P均<0.05).(4)平均住院日:实验组1、2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5.3±2.7)d、(14.1±1.7)d和(19.5±3.8)d,实验组1和2分别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应用去甲斑蝥素可以诱导机体自噬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肝切除患者术后肝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及肝细胞凋亡,且术前间隔使用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对肝功能损伤缓解的效果更加明显,拟可为临床减轻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提供新思路.

235 条记录 6/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