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宗气"组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老年大鼠颏舌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张丽秀;杨海淼;朱同刚;刘继民;陈佳;刘通

    目的:观察"调宗气"组方对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动物颏舌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建立低氧动物舱复制慢性间歇性缺氧动物模型,通过中药、运动、吸氧等因素单独或联合应用,用比色法定量检测模型动物颏舌肌钙离子浓度.结果:中药组动物颏舌肌钙离子浓度与老年鼠模型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中药+运动组动物颏舌肌钙离子浓度与老年鼠模型组比较,极显著性增加(P<0.01);中药+运动+吸氧组动物颏舌肌Ca离子浓度与老年鼠模型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01).结论:中药、运动、吸氧对间歇性低氧模型动物颏舌肌钙离子浓度均有改善作用,并以联合应用的效果为明显.

  • 慢性间歇性缺氧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李植灿;洪志林;蔡若蔚

    目的:通过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合并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对脑梗塞的影响.方法:2月龄Sprague-Dewley(SD)大鼠34只,随机选取10只在缺氧箱中行血氧检测,余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UC,n=6),假手术组(n=6),CIR组(n=6),CIH+CIR 组(n=6).CIH+CIR组大鼠每天间歇性缺氧8小时.UC组、假手术组及CIR 组暂不作处理.8周后CIR组和CIH+CIR组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大鼠大体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CIH+CIR组与CIR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可满足OSAS+脑梗死基础研究的需要,CIH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祛瘀生新方对慢性间歇性缺氧所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作用研究

    作者:张炜;蒋海燕

    目的 探讨中药祛瘀生新方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0S)、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防治机制.方法 应用间歇缺氧/再氧合动物舱,建立CIH大鼠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IH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祛瘀生新治疗组(QYSX组)和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NAC组)4组,各10只.实验结束后(第36天)测定大鼠血浆中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IH组大鼠血浆中的MDA、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H组比较,NAC组、QYSX组MDA、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AC组比较,QYSX组MDA、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YSX组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瘀生新方能减轻CIH大鼠体内的OS、炎症反应.

  • 基于中医临床诊疗模式构建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构想与初步探索

    作者:柴程芝;寇俊萍;王文萍;朱丹妮;严永清;余伯阳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病证方结合的中医诊疗模式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构想,通过寻求与证候相关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模拟临床特征和病理过程,并通过“以方测证”和“类证方反证”的方法动态地考察模型在不同时程证候属性.以临床常见的气阴两虚证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挖掘技术,发现益气养阴代表方生脉散所防治多种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是缺氧和氧应激,继而发现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小鼠在一定阶段表现为: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自发活动改变,心率加快、T波持续性升高等心电图异常改变、出血时间缩短等,部分模拟了气阴两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由虚到瘀的病机演变过程,并伴随氧化应激异常等病理变化,生脉散可明显改善上述指征,从而初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建模假说及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的气阴两虚证候属性.课题组正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揭示气阴两虚证的科学内涵及深入阐释益气养阴代表方的作用机理提供可靠的实验与技术平台,并为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思路与方法借鉴.

  • 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与气阴两虚型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莫蔚兰;庄先飞;柴程芝;寇俊萍;余伯阳

    目的 考察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心脏形态与功能的变化,为该模型用于气阴两虚型心脏病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自由进食、饮水,模型组自由饮水,夜间持续禁食12h,次日置于低压氧仓中缺氧20 min,每日1次,连续28 d.结果 缺氧28 d后,模型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明显下降;心肌细胞空泡变性,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水肿,肌小节散乱;心脏组织匀浆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浓度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下降;心肌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体现了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等慢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特点,为该模型用于气阴两虚型心脏病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2种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模拟气阴两虚证临床指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文萍;柴程芝;寇俊萍;余伯阳

    目的:比较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的整体行为变化,为进一步构建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氧分压从21%逐渐降至6%,平均下降速度为0.5%/min ~ 1%/min的钠石灰缺氧法和氧分压在短时间内骤降后维持在7% ~8%的低压氧仪缺氧法,考察2种缺氧模式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自发活动以及心率、T波等气阴两虚临床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的缺氧方式均能够导致小鼠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行走格数减少,直立次数增加等自发活动改变;心率加快,T波持续抬高等心电图变化,二者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呈基本一致的趋势,其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均能够模拟形体消瘦,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烦躁,心悸,脉细数等气阴两虚证的主要临床特征.

  • 基于“方证相应”理论验证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气阴两虚证候属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文萍;柴程芝;寇俊萍;朱丹妮;严永清;余伯阳

    目的:验证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的气阴两虚证候属性.方法:选择益气养阴的代表方生脉散干预模型,考察其对模拟气阴两虚证的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生脉散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小鼠体重,摄食量,自发活动,心电图等各项指标的异常改变,使小鼠体重及摄食量增加,自发活动和心率趋于稳定,T波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无显著增高;断尾出血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延长.结论:益气养阴的代表方生脉散能显著改善模拟气阴两虚证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各项指标的异常改变,从“以方测证”的角度初步证实了模型的气阴两虚证候属性.

  • 气阴两虚证易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实验研究

    作者:庄先飞;柴程芝;寇俊萍;余伯阳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证实气阴两虚证人群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为临床气阴两虚证的合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组、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及慢性间歇性缺氧复合异丙肾上腺素组,测定各组小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CK-MB、hs-CRP含量,观察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小鼠均出现心脏形态或功能异常,表现为心肌缺血、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空泡化和心肌酶升高,其中复合模型组损伤为严重,与异丙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气阴两虚证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后,其心肌形态及功能损伤较单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小鼠更为严重,提示气阴两虚证人群在心肌耗氧量增加时有可能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为临床气阴两虚证的合理有效干预提供了实验依据.

  • 慢性间歇性缺氧激活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ATF4通路损伤HUVECs胰岛素信号转导

    作者:李林忆;张慧娜;杨云云;杨颂;王嫕;秦彦文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胰岛素转导通路的影响,并观察内质网应激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IH的HUVECs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在HUVECs中观察CIH对基础和胰岛素刺激(100μmol)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观察CIH对HUVECs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100 μM)预孵育,检测CIH状态下HUVECs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变化.结果:与常氧组相比,CIH可显著升高基础状态下HUVECs中AKT的和eNOS的磷酸化水平(P<0.05).给予100nmol/L胰岛素刺激后,常氧组HUVECs中AKT和eNOS的磷酸化水平与胰岛素未刺激组相比显著升高(均P<0.05);CIH干预48h和72h后,胰岛素刺激后HUVECs中AKT和eNOS磷酸化水平与基础状态无明显变化.与常氧组相比,CIH可时间依赖性升高HUVECs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eIF2α)的磷酸化水平以及活化转录因子4(ATF4)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TUDCA预孵育可逆转上述CIH诱导的HUVECs胰岛素信号转导损伤.结论:CIH激活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ATF4通路,进而损伤HUVECs的AKT-eNOS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 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小鼠心脏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作者:毛英丽;董震;马鑫;卢飞;孙晓磊;庄心宇;高秀芳;施海明;孙爱军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野生型雄性小鼠(C57) 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慢性间歇性缺氧组,每组10只.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小鼠予间歇缺氧环境中(30s 8% O2+30s 21% O2).4周后处死小鼠.分别通过心脏多普勒超声及单个心肌细胞分离检测心脏收缩功能;透视电镜检测超微结构改变;ATP萤火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AT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Akt、Bax、bcl-2及caspase-3水平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小鼠出现明显心脏收缩功能(EF)减退(p<0.05).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ATP合成含量显著减少(p<0.05).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小鼠出现线粒体部分形态改变及线粒体嵴的断裂、缺失及有所减少(p> 0.05,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Akt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Bax/bcl-2显著增加(p<0.05),c-caspase-3水平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慢性间歇性缺氧可显著降低小鼠心脏收缩功能、降低ATP的合成及导致细胞凋亡.

  • 脂联素抑制内质网应激干预慢性间歇性缺氧所致肾损伤

    作者:高佳;朱选风;张希龙;陆甘;刘剑南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所致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NC)组、NC+Ad组、CIH组和CIH+Ad组.其中CIH组和CIH+Ad组大鼠接受CIH处理4个月.其余2组接受正常空气处理,同时NC+Ad组和CIH+Ad组大鼠接受Ad(10 μg)治疗,每周2次,持续4个月.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氧(ROS)的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GRP78、CHOP、IRE1、PERK、pro-ATF6蛋白的表达,以反映各组大鼠内质网应激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实验满4个月时,组间比较示各参数在NC与NC+A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组和NC+Ad组比较:(1)ROS水平在CIH组显著增高,而CIH+Ad组低于CIH组,但仍高于NC组和NC+Ad组(P均<0.05);(2)肾细胞凋亡率和反映凋亡的caspase-12和caspase-3蛋白水平在CIH组明显增加,CIH+Ad组较CIH组明显减少,但仍然高于NC组和NC+Ad组(P均<0.05);(3)CIH组肾脏组织的GRP78、CHOP、IRE1、PERK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在CIH+Ad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NC组和NC+Ad组(P均<0.05);pro-ATF6蛋白水平在CIH组明显降低,在CIH+Ad组有所增加,但仍然低于NC组和NC+Ad组(P均<0.05).结论 CIH可以通过激活ROS和ERS相关的细胞凋亡途径导致肾脏损伤,而补充外源性Ad后,可能通过抑制ROS,进而抑制ERS,保护肾脏细胞.

  •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杨宇;谭胜玉;张新民;罗荧荃

    我们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通过建立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 子宫内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胰腺Pdx-1基因表观遗传机制改变的研究

    作者:黄煌;林迳苍;吕国荣;许相洋;林文东;许险艳;程晶

    目的 探讨SD大鼠妊娠期子宫内慢性缺氧(CIH)后,其子代大鼠胰腺Pdx-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处于妊娠期的16只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CIH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只.对CIH组孕鼠建立CIH模型,对照组孕鼠不进行CIH处理.CIH组孕鼠第1天缺氧1h后,对2组孕鼠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2组SD大鼠各分娩子代大鼠192与208只.于日龄为56 d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CIH组及对照组子代大鼠各24只,然后处死,摘取胰腺,制作胰腺组织标本,分别纳入CIH亚组与对照亚组.对CIH亚组与对照亚组的各6例子代大鼠胰腺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及光镜观察子代大鼠胰岛细胞改变情况,并采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胰岛β细胞面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CIH亚组与对照亚组的各6例子代大鼠胰腺Pdx-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CIH亚组与对照亚组的各6例子代大鼠胰腺Pd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2组孕鼠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子代大鼠胰岛β细胞面积,胰腺Pdx-1蛋白相对积分光密度(IOD)值及其表达水平,胰腺Pd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 ①2组孕鼠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CIH组孕鼠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5,P<0.001;t=2.537,P=0.028).2组孕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9)及动脉血pH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8,P=0.822;t=0.100,P=0.920).②光镜下观察2组子代大鼠胰腺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CIH亚组子代大鼠胰岛细胞大小不一,多数胰岛细胞增生肥大;对照亚组子代大鼠胰岛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团,胰岛细胞分布均匀.CIH亚组子代大鼠胰岛β细胞面积为(254 216±6 211) μtm2,较对照亚组的(208 253±2 714) μm2明显增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3,P<0.001).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IH亚组子代大鼠胰腺Pdx-1蛋白的相对IOD值为(1.84±0.51)×10 4,显著低于对照亚组的(3.61±0.71)×1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7,P<0.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CIH亚组子代大鼠胰腺Pdx-1蛋白表达水平为(1.08±0.22)mg/(kg·d),较对照亚组的(2.09±0.36) mg/(kg·d)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87,P=0.040).④2个亚组子代大鼠胰腺CpG岛1、2甲基化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H亚组子代大鼠胰腺CpG岛3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亚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26,P<0.001).结论 SD大鼠产前发生CIH,可导致子代大鼠胰Pd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表达上调,Pdx-1基因表达下降,Pdx-1蛋白表达减少.

  • 宫内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 Cx26表达及内耳发育改变的研究

    作者:林迳苍;黄煌;吕国荣;许相洋;林文东;许险艳;程晶

    目的:探讨 SD 大鼠孕期宫内慢性缺氧(CIH)后,其子代大鼠(简称为子鼠)内耳 Cx26表达水平及内耳发育改变。方法选择12只健康 SD 孕大鼠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 CIH 组及正常组,每组各6只。对 CIH 组建立 CIH 孕鼠模型。统计学比较两组子鼠生后不同日龄的体质量差异,并在两组子鼠日龄为56 d 时获取其内耳标本,分别采用光镜(HE 染色)及电镜观察子鼠内耳毛细胞发育改变,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内耳考蒂器毛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比较子鼠内耳 Cx26表达水平改变。结果① CIH 组新生子鼠生后12 h 内,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子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0.6)g vs (6.0±0.4)g,t=4.076,P =0.002]。②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CIH 组考蒂器毛细胞缺失,电镜下可见毛细胞凋亡现象;CIH 组子鼠耳蜗考蒂器毛细胞、血管纹细胞及螺旋神经节平均相对光密度值,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42±0.11)vs (0.26±0.09),t =2.758,P =0.0200;(0.40±0.14)vs (0.19±0.05),t =3.460,P =0.0060;(0.45±0.12)vs (0.19±0.03),t =5.149,P =0.0004]。③ CIH 组子鼠内耳 Cx26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36)mg/(kg·d)vs (1.07±0.19)mg/(kg·d),t=0.785,P =0.042]。结论SD 大鼠产前发生 CIH,可导致胎鼠宫内生长受限、子鼠低出生体质量及听力损伤。

  •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肝脏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余维;覃泽平;陈华娇;张峰;李兵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UC)组、慢性间歇性缺氧(CIH)组及复氧(RH)组,建模完成后行动脉血气分析.采用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水平,ELISA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瘦素浓度,并分别采用qRT-P 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瘦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IH组大鼠血清FBG、FINS,FFA及瘦素浓度明显高于UC组(P<0.05),而RH组则明显高于CIH组(P<0.05).Western blotting及qRT-PCR检测结果显示,CIH组大鼠肝脏GLUT-2、IRS-2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低于RH组(P<0.05),而RH组明显低于UC组(P<0.05);CIH组大鼠肝脏瘦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RH组(P<0.05),而RH组则明显高于UC组(P<0.05).结论 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大鼠血清FFA、瘦素升高以及肝脏GLUT-2、IRS-2表达降低,瘦素表达升高相关.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及治疗

    作者:何磊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的常见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常伴有ED,两者关系密切.OSAS并发ED的重要的原因可能为OSAS患者的血管顺应性降低和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积极治疗OSAS的基础上,使用抗氧化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保护阴茎血管内皮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勃起功能,将成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新方向.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树奇;林其昌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慢性间断性缺氧在OSAHS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因打鼾在我院经多导睡眠仪行夜间7 h睡眠监测患者116例,夜间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清晨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和超级促甲状腺激素(sTSH)浓度,依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并依据患者缺氧程度不同(即低末梢血氧饱和度水平)分组:无明显缺氧组21例、轻度缺氧组43例、中度缺氧组30例和重度缺氧组22例.对比各实验组患者间FT3、FT4和sTSH浓度的差异.结果 ①伴随缺氧水平降低FT4浓度值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FT3、sTSH浓度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氧越严重FT4水平越低,提示慢性间歇性缺氧可能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的重要因素.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国航;李莹莹;张湘燕;张程;刘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是一种在睡眠中反复发作的以上气道完全或局部塌陷为特征的疾病,该病通过引起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进而出现间歇性低氧和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并导致频繁的睡眠中断。大量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与OSAHS相关,这种关联在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和血脂异常得以控制后仍然持续存在[1]。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OSAHS患者中,慢性间歇性低氧( CIH)和睡眠中断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CIH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理机制[2]。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力于动脉粥样硬化与CIH、睡眠中断之间的关联。 OSAHS与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异常之间的关联在过去的许多年一直存在争议,但仍有许多大规模流行病学和前瞻性研究支持这一关联[3-4]。然而,介导这一关系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CIH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容易使患者发生血栓事件[5]。本文就OSAHS所致慢性间歇性缺氧及睡眠中断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的在于探讨这一关联的影响因素及其潜在机制。

  •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室旁白质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 B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盈盈;黄银辉;陈雅芳;林有榆;蔡若蔚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对大鼠认知功能、脑室旁白质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 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CIH预实验,每只大鼠缺氧前后均查血气分析,以判断是否达到低氧血症及低氧的程度。造模成功后,将剩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CIH组20只、空白对照组( UC组)15只、空气模拟对照组( AC组)15只。 CIH组每日间歇缺氧8 h,连续8 w。 AC组与CIH组共用控制系统,不同的是所有吹入气体均为空气。 UC组正常饲养,未加干扰。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脑室旁胶质细胞GFAP和S100B表达水平变化,用光镜观察大鼠白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定位航行实验:第5天训练结束时,CIH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同期的UC组和AC组(P值分别为0.009,0.004),UC组与AC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803)。空间搜索实验:CIH组的穿越平台次数较UC和AC组显著减少(P分别为0.031,0.010);CIH组明显比UC组及AC组穿越平台次数少(P值分别为0.007,0.004)。而UC组与A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IH大鼠脑室旁白质区 GFAP、S100B较UC、AC组表达升高(P<0.05)。 CIH 大鼠脑室旁白质区 GFAP、S100B 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r=-0.121,-0.015,P=0.028,0.015)。结论 CIH导致的认识功能损害可能与脑室旁白质病变有关。

  •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兔主动脉NF-κB和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庆;杨宇;邹斌

    目的 测定主动脉内膜核转录因子(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情况,探讨主动脉结构变化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及药物干预的可能作用.方法 ①利用常压间歇低氧舱制备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兔模型:UC新西兰兔不予任何处理,实验周期为12 w;CIH组给予连续间歇性缺氧12 w;撤销干预组给予上述间歇性缺氧8 w,后4w撤销缺氧干预;他汀干预组持续予以相同间歇性缺氧12 w,后4w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1.5 mg· kg-1· d-1).②形态学实验检测:观察动脉常规光镜下结构改变(HE染色);主动脉内膜NF-κB和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ABC法).结果 ①间歇性缺氧12 w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内皮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他汀干预组及CIH8 w+停止缺氧4w组未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②间歇性缺氧12 w组NF-κB和ICAM-1在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他汀干预组及间歇性缺氧8 w+停止缺氧4 w组与间歇性缺氧12 w组相比NF-κB,ICAM-1在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而他汀干预组与间歇性缺氧8w+停止缺氧4w组相比,NF-κB,ICAM-1在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③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表达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836,P<0.01).结论 CIH可导致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其机制与激活NF-κB,顺序激活NF-κB调控的炎性介质ICAM-1相关.阿托伐他汀可下调内皮细胞NF-κB活性,减弱ICAM-1的表达,可能控制炎症反应,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