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稳定下调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对K562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洪菲;张焕新;陈翀;闫志凌;吴庆运;曾令宇;李振宇;徐开林

    目的:探索稳定下调VE-cadherin蛋白对K562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计靶向人VE-cadherin的特异性干扰序列,连同IRES-GFP及NEO基因片段,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筛选稳定下调VE-cadherin的K562细胞.应用CCK8法测定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药物敏感性的变化,Annexin V/7-AAD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血病细胞CD133、ALDH1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VE-cadherin、BCR-ABL和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LB-shVEC-NEO-IRES-GFP,并包装慢病毒,筛选出稳定下调VE-cadherin蛋白的K562细胞株.稳定下调K562细胞VE-cadherin表达后,在相同药物浓度处理下白血病细胞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升高,CD133及ALDH1转录水平降低,BCR-ABL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总β3-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细胞核β-catenin蛋白水平亦下降.结论:稳定下调K562细胞V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可使白血病细胞药物敏感性增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β-catenin蛋白的稳定性、减少β-catenin蛋白的核转位有关的.

  • 携带人VE-cadheri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Sup-B15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

    作者:张焕新;陈翀;曾令宇;闫志凌;李振宇;徐开林

    本研究旨在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及探讨VE-cadherin蛋白在Sup-B15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扩增人VE-cadherin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VE-cadherin DNA 片段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pLB,生成重组慢病毒质粒pLB-VEC.用三质粒共转染法包装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Sup-B15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鉴定V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人VE-cadherin DNA片段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亚克隆构建慢病毒载体pLB-VEC.经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后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体外可有效感染Sup-B15细胞.感染后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到V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VE-cadherin基因的慢病毒栽体pLB-VEC,并可在Sup-B15白血病细胞株获得有效的表达.

  • 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真玉;宗晓龙;胡轶鹏;王斌;陈兵

    目的 通过监测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年至2017年12月收集脓毒性休克患者44例,同期选择2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性休克组分为生存组24例和死亡组20例.入院第1、3、7天晨时取血,动态观察血清V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同时评定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结果 入院第1天脓毒性休克组血清VE-Cad高于对照组[(3.02±0.18)ng/mL vs.(0.26±0.05)ng/mL,t=3.275,P=0.002],和VEGF、TNF-α 和IL-6正相关(r分别为0.826、0.723和0.870,均P<0.01).死亡组的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清白蛋白(ALB)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乳酸、机械通气时间、7 d液体平衡量、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1、3、7 d的血清VE-Cad和VEGF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均P<0.01).血清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正相关(r分别为0.774、0.723和0.870,均P<0.01).第1天VE-Cad预测脓毒症休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95%CI:0.568~0.878),当其截断值为3.100 ng/mL时,其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70.83%.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

  • 乌司他丁抑制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研究

    作者:魏伏;张丹;罗丽;古妮娜;曾燕;陈晓迎;刘景仑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TNF-α诱导炎症模型,将其分为正常组、TNF-α组、UTI组及TNF-α+不同浓度的UTI组(T+U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EA.hy926细胞活性,EVOM法测单层细胞电阻,RT-PCR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TNF-α作用下EA.hy926单层细胞电阻值明显降低(67.200 ±8.937 vs.33.600±8.771,P=0.010),通透性增加,UTI在1~ 100 U/mL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改善TNF-α所致的EA.hy926细胞高通透性(40.133 ±7.484 vs.33.600±8.771,P=0.382;49.232±3.162 vs.33.600±8.771,P=0.044;63.700±8.515 vs.33.600±8.771,P=0.013).TNF-α作用下EA.hy926细胞VE-cadherin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1.089 ±0.018 vs.0.835±0.021,P=0.000),UTI可抑制TNF-α引起的VE-cadherin低表达,其中UTI浓度为10 U/mL和100U/mL时VE-cadherin mRNA的表达较TNF-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76±0.014 vs.0.835±0.021,P =0.001;1.115 ±0.015 vs.0.835 ±0.021,P=0.000),UTI的上述作用在1~ 100 U/mL浓度范围内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TNF-α作用下VE-cadherin的表达明显降低(0.061 ±0.013 vs.0.093 ±0.014,P=0.049),而UTI可改善TNF-0导致的VE-cadherin表达降低(0.032 ±0.004vs.0.061 ±0.013,P=0.016).结论 UTI可抑制TNF-α引起的EA.hy926细胞通透性增加,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剂量依赖性.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晓赟;尤寿江;谢莹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作用. 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共同培养8h,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的表达.然后将HUVECs与AGE-BSA100 μg/ml及抗金属基质蛋白酶抗体(MMP9,MMP2)共同作用于单层内皮细胞8h后采用FITC荧光标记白蛋白漏出法测定单层内皮细胞通透率. 结果 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AGE-BSA 50、100 μg/ml组细胞上清中VE-cadherin及MMP9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NC组相比,AGE-BSA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P<0.01);与AGE-BSA组相比,AGE-BSA+ MMP9抗体组单层细胞通透性得到改善(P<0.05). 结论 AGE-BSA通过诱导MMP9激活,促进VE-cad herin自身解聚,从而导致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

  • 通心络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改善内皮屏障功能有关

    作者:齐康;蒋雷培;李向东;崔贺贺;金辰;李娜;李清;田夏秋;杨跃进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是否与调控内皮屏障功能有关。
      方法:将32只Zucker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每组8只。8只Zucker非糖尿病大鼠作为对照组。通过进行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3 h干预以建立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病理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采用Miles法,通过酶标仪测定心肌组织萃取液异硫氰酸荧光素浓度,从而反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利用膜蛋白提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不溶性和可溶性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模型组梗死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55.2±1.4)%vs(36.2±1.3)%,P<0.05],模型组异硫氰酸荧光素浓度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内化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组和通心络组梗死面积均低于模型组[(36.8±1.2)%vs(38.7±1.1)%, P>0.05],胰岛素组和通心络组异硫氰酸荧光素浓度(P<0.01)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内化(P<0.05)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结论:通心络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保护内皮屏障功能有关,这一保护作用不依赖于降糖治疗,并且不亚于胰岛素降糖治疗。

  • T-钙黏蛋白、血管内皮钙黏蛋白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琦斐;张怡

    目的 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囊肿组,4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组,4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45例)T-cad与VE-cad表达,并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是11.11% (5/45)、4.44% (2/45)和11.11% (5/45),与对照组(37.78%,1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1.11% (32/45)、64.44% (29/45)、42.22% (19/45)和33.33% (15/4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1.43%,10/14)高于Ⅲ~Ⅳ期(3.23%,1/31; 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5.00%,3/12)高于Ⅲ~Ⅳ期(0,0/33; 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r|<0.3,P>0.05).结论 T-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可能与AM及EM发病相关.

  • 乳腺癌组织VEGF和p12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董梁;刘奇伦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连环蛋白p120在乳腺腺病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及26例乳腺腺病组织中VEGF和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p120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7.4%(48/62)和80.6%(50/62),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相关,但均与肿瘤大小无相关.VEGF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的癌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7,p120表达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72.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11.结论:VEGF及p120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之一,联合检测对评估预后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T-cad、VE-cad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月丽;陈慧

    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10~ 2013年162例AM及EM住院手术患者的石蜡块,分为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合并组)各54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54例,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正常子宫内膜T-cad与VE-cad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为11.11%(6/54)、3.70% (2/54)和11.11% (6/54),与对照组37.04% (2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0.38% (38/54)、64.48% (35/54)、42.26% (23/54)和33.33% (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0.59%(12/17)高于Ⅲ~Ⅳ期的2.70% (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8.57% (4/14)高于Ⅲ~Ⅳ期的0.00% (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T-cad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VE-cad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证明两者可能与AM及EM发病相关.

  • 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真玉;李伟;宗晓龙;胡慧卿;陈兵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e,VE-Cad)水平与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综合ICU收治的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48例,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48例ARDS患者中轻度17例,中度18例,重度13例.检测第1、3、7天血清VE-Cad、TNF-α和IL-6水平.比较各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入院第1天ARDS组患者血清VE-Cad为(5.67±0.29)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8±0.03)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P<0.01).轻、中、重度ARDS患者血清VE-Cad水平分别为(1.52±0.59)、(3.45±0.68)和(4.86±0.53)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5,P<0.01).ARDS患者血清VE-Cad与EVLWI、PVPI、LIS、TNF-α和IL-6均正呈相关(r值分别为0.640、0.601、0.507、0.584和0.456,均P<0.01).17例死亡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为(146.74±16.45)mmHg(1 mmHg=0.133 kPa),血清白蛋白为(23.18±3.24)g/L,均低于31例生存组患者的(245.42±12.13)mmHg和(29.16±3.45)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72、5.865,均P<0.01);而EVLWI、PVPI、LIS、乳酸、机械通气时间、7 d液体平衡量、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患者第1、3和7天血清VE-Cad水平分别为(3.36±0.47)、(1.95±0.42)和(0.96±0.28)μg/L,均低于死亡组患者的(4.72±0.96)、(3.87±0.28)和(3.92±0.53)μg/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01、16.86和25.42,均P<0.01).当VE-Cad的截断值为3.035μg/L时,其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58.06%.结论 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血清VE-Cad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七氟烷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元青;梁冰;张磊;徐辉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随机分为4组(每组包含4个直径为10 cm的培养皿),对照组、七氟烷暴露组0.5 h组、lh组和2h组.对照组为正常环境培养的细胞,七氟烷暴露组培养环境包括5% CO2、21% 02和2%七氟烷(相当于1.6个MAC);对4组细胞分别进行划痕实验,观察HUVECs的迁移能力,并对各组HUVECs采用RT-PCR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mRNA (VE-cadherin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划痕实验12h后,与对照组相比,在2%七氟烷中暴露2h的HUVECs迁移距离显著缩短(P<0.01),细胞迁移功能受到显著抑制,而在2%七氟烷中暴露0.5 h和lh的HUVECs迁移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RT-PCR实验结果显示,在2%七氟烷中暴露2h的HUVECs与对照组相比,VE-cadherin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2%七氟烷暴露2h对HUVECs迁移功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七氟烷上调VE-cadherin的表达有关.

  • 去甲斑蝥素通过下调VE-Cadherin和MMP-2/9活性抑制结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体外研究

    作者:侯风刚;李文;刘见荣;石齐;吕祥;任建琳;花宝金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结肠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结肠癌细胞HCT116对NCTD的敏感性,筛选无毒剂量;在三维培养基础上观察NCTD作用后VM的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在NCTD干预后细胞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VE-Cd)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CTD作用后VE-Cd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NCTD对三维培养的HCT116细胞MMP-2和MMP-9活性的影响.结果:三维培养下无毒剂量的NCTD能有效地抑制VM形成;VE-Cd mRNA表达在药物作用后出现明显下调;而HCT116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VE-Cd蛋白均呈下调趋势,胞膜中VE-Cd蛋白下调更明显;三维培养的HCT116细胞MMP-2和MMP-9活性随着NCTD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体外实验研究中,NCTD可以有效抑制结肠癌VM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Cd表达和降低MMP-2、MMP-9的活性有关.

  •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

    作者:张艳林;曹勇军;刘春风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作为内皮连接的主要黏附分子,对血管稳态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着血管内皮对白细胞、脂质等血浆内容物的渗透以及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通过参与血管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多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就近年来VE-cadherin血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发的单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陈洁;孙理;张劲松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脂多糖(LPS)诱发的单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高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单层 HUVECs被分为对照组、LPS组(LPS 1μg/ml刺激4 h)、乌司他丁复合LPS组(乌司他丁3000 U/ml孵育1 h+LPS 1μg/ml刺激4 h)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单克隆抗体(VE-cadherin mAb)组(VE-cadherin mAb 50μg/ml孵育6 h+乌司他丁3000 U/ml孵育1 h+LPS 1μg/ml刺激4 h).采用双腔系统Transwell法检测单层 HUVECs的通透性 , 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s中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单层HUVECs渗透性增高 ,VE-cadherin表达降低(P<0 .01).与LPS组相比 ,乌司他丁复合LPS组单层HUVECs渗透性降低 ,VE-cadherin表达增高(P<0 .01).与乌司他丁复合LPS组相比 ,VE-cadherin mAb组单层HUVECs渗透性增高 ,VE-cadherin表达降低(P<0 .01).结论 乌司他丁预处理可改善LPS引起的单层HUVECs高通透性状况 ;其可能机制与VE-cadherin表达增多有关.

  •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陆瑞敏;方朝晖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 DJC)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丹蛭降糖胶囊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cadherin的水平进行观察测定.结果:丹蛭降糖胶囊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P<0.05或P<0.01);患者血清VE-cadherin浓度与HbAIc、IRI、TC、LDL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年龄、病程、FPG、FINS、TG、HD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通过干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VE-cadherin水平,以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

  • 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翼状胬肉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沈满意;祁俏然;马晓萍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以探讨MMP-9和VE-cadherin表达与翼状胬肉之间的关系,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14只眼)翼状胬肉组织中MMP-9和VE-cadherin的表达,其中6例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将其与10例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翼状胬肉组织中MMP-9和VE-cadherin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初发性翼状胬肉.另外翼状胬肉组织中MMP-9和VE-cadherin阳性表达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MMP-9和VE-cadherin的高表达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膜联蛋白A2与钙黏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沈佳伟;段美丽

    血管内皮屏障损伤、微循环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引起脓毒症循环异常的关键病理生理环节,膜联蛋白A2(ANXA2)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Src激酶参与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和脓毒症时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密切相关.Src激酶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可与ANXA2相互作用.Src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可能是ANXA2调节VE-cadherin的机制,而这一机制可能会加剧脓毒症微循环血管屏障的损伤.本文对脓毒症VEC ANXA2与VE-cadherin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萧鸿;王志云;庞东渤;刘学政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性治疗作用.方法 尾静脉注射STZ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8只.成模次日起,24只大鼠每日给予辛伐他汀20mg/kg灌胃为辛伐他汀组,24只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为糖尿病组;另选24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造模后2、5、8周各组取8只大鼠采用伊凡思蓝(EB)法检测视网膜的渗透性,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各时间点辛伐他汀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上升,而血糖均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VE-cadherin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呈黄褐色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糖尿病组视网膜血管表达VE-cadherin的量显著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EB渗透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中VE-cadherin表达量减少,辛伐他汀可改善这种改变,提示辛伐他汀对DR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导致的小鼠肺血管高通透性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洁;张劲松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血管高通透性的作用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ALI模型组(LPS组)、UTI单独给药组(UTI组)、UTI治疗组(UTI+ LPS组),每组10只.其中CON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LPS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ALI模型;UTI组腹腔注射UTI 50 000 U/kg;UTI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10 mg/kg和UTI 50000 U/kg,12h后检测各组小鼠肺血管通透性,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V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建模后12h,LPS组小鼠肺组织洗脱的伊文思蓝含量明显高于CON组(P<0.01),UTI+ LPS组小鼠肺组织洗脱的伊文思蓝含量明显低于LPS组(P<0.01).LPS组小鼠肺组织的VE-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而UTI+ LPS组V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1).结论:UTI对LPS导致的小鼠肺血管通透性增高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肺组织VE-cadherin表达水平实现的.

  • 网格蛋白介导胞吞在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

    作者:张晔;张连阳;李阳;谭浩;孙士锦

    目的 观察网格蛋白介导的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胞吞在脂多糖(LPS)诱导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2922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LPS处理不同时间点的VE-Cad蛋白表达和单层细胞通透性、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和共定位,以及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对LPS处理后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VE-Cad蛋白表达和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1)LPS(10 mg/L)处理后VE-Cad的质膜表达逐渐降低(0.621 ±0.092降至0.162±0.035,P<0.05),单层细胞通透性逐渐增高(0.263±0.042增至0.751 ±0.102,P<0.05);(2) LPS处理后网格蛋白表达逐渐降低(0.525±0.047降至0.270±0.032,P<0.05),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在1h时增高(0.289±0.055,P<0.05),之后逐渐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共定位显示同样的变化;(3)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氯丙嗪(CPZ,100μmol/L)可以显著降低LPS处理1h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0.127±0.034,P<0.05),增高VE-Cad的质膜表达(0.603±0.071,P<0.05),改善单层细胞通透性(0.319±0.045,p<0.05);但对LPS处理4h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VE-Cad质膜表达以及单层细胞通透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网格蛋白介导VE-Cad胞吞参与LPS作用早期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形成,但不影响LPS作用后期的血管通透性增高.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