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损伤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毅

    目的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损伤的效果.方法 :收治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3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卧床休息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开放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脊柱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操作方便、稳定性好的特点,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

  • 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

    作者:程德根;谭毅贤;李文基

    目的:观察腰椎板切除减压、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板切除减压、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23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滑脱7例(均为Meyerding I度),腰椎节段不稳4例.随访观察近期临床疗效、椎间隙高度及融合率.结果:23例获得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术后3~8个月(平均5个月)X线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融合率100%,无高度及复位丢失.椎间隙高度增大3.6mm,腰椎前凸角增大6.2°.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有效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达到即时稳定,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 不同年龄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高彦英;黄静;孙育红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66例,按年龄分为<50岁组29例和≥50岁组37例,记录患者术中体温值,比较两组体温变化规律.结果 两组患者体温在进入手术室后30 min均出现下降趋势,到入室后120 min <50岁组患者体温为(36.06 ±0.45)℃,≥50岁组患者体温为(35.80±0.40)℃,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5,P<0.05).结论 在麻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手术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是不可避免的,低体温的发生可对患者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将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降至低.

  • 自体植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

    作者:朱国兴;杨玉生

    目的 探讨节段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植骨(椎间扩孔结合自体椎板骨粒、棘突骨块植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节段性下腰不稳或潜在不稳91例.结果 9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优74例,良1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8%.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高度及复位丢失.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可矫正滑移,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达到即刻稳定,增加植骨的融合率,提高了融合率,节省了医疗费用.

  • 术前CT测量对胸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李龙付;杨惠林;李关兴;严益军;王兴平;刘德俊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及CT重建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05年3月~2007年6月我科对进行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的63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测量椎弓根的相关参数,术中进行个性化置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随机选取2000年1月~2005年2月由同一医生组完成但术前未进行CT测量的72例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螺钉置人的准确率.

  • 小切口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作者:闫飞;安尊发;黄凌云;龙明春;余义涛

    经皮内镜下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需要一定的设备.2008年12月~2010年3月,我们应用传统器械行18例小切口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腰椎椎弓根峡部形态学研究

    作者:李兵;姜保国;傅忠国;张殿英;杜湘珂;王天兵

    脊柱椎弓根峡部是椎弓根狭窄的部位,即垂直椎弓根轴线的小切面.椎弓根是脊椎骨坚强的部分,解剖学上椎弓根有复杂的三维结构,在脊柱外科有特殊的价值,是脊柱活检术、椎弓根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和椎弓成形术等手术的必经通道[1],而椎弓根峡部又是这一狭窄通道上的"瓶颈",安全、准确地通过峡部成为经椎弓根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CT和重建软件,详尽、精确测量峡部解剖参数,观察峡部形态,为经椎弓根手术提供尽可能多的解剖学资料,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沙艳华

    腰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行动性跛行的症状经过口服药物、按摩、理疗后无明显效果,施行手术是根本治疗方法.另外,腰椎暴力骨折,腰椎滑脱也急需手术,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是主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术后早日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张良

    目的:分析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8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使用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对于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腰椎管狭窄症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

    作者:刘智鹏;张伟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12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腰椎管狭窄症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处理性措施.结果:本研究1244例患者中发生深度感染的有11例,检出病原菌19株,革兰阳性菌9株(占47.37%),革兰阴性菌10株(占52.63%),其中金黄色葡萄菌所占比例高,为44.44%;患者性别、抗生素使用时间与深度感染的发生率无关(P>0.05);患者年龄>65岁、手术时间>100min、术中出血量>500mL、存在基础性疾病、术后引流时间<2d、BMI>30kg/m2与深度感染的发生率关系密切(P<0.05);经Logistic非条件性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BMI均是诱发深度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诱发深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医院要做好围手术期相关治疗护理工作,预防深部感染发生.

  • 后路椎间单纯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作者:张建鹏;郝建学;张朝建;刘艳梅;张健;万建设

    目的 比较后路椎间单纯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对125例腰椎滑脱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植骨组,n=59)与椎间融合器(融合组,n=66)融合通过3D-CT比较两种植骨融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3D-CT比较两种植骨融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价远期疗效肯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椎间单纯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相近,植骨方法的不同对椎间骨性融合成功与否关系极为密切.采用自体椎板、棘突植骨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融合率,节省了医疗费用.

  • 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作者:李书畅;韦程寿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急性脊柱损伤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的时间、手术当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指标均表现为观察组的患者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恢复优良率为72.5%,常规组患者中恢复优良率为62.5%,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具有较大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急性脊柱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手术后的创伤小,患者能够得到快速的恢复,且损伤处有更加良好的愈合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术前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在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宗宝

    目的 探讨术前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3例胸腰椎椎弓根损伤患者于螺钉内固定术前均行拟固定椎体节段的椎弓根层面薄层CT扫描,图像传输至PACS医生诊断工作站,选择椎弓根宽层面测量以下参数:椎弓根水平面角(PHA),椎弓根轴心线长度(PAL),钉道长度(LSO),椎弓根内横径(PTD).结果 T1~12及L1~5椎弓根水平面角逐渐增大;T1~10及L1~4椎弓根轴心线长度逐渐增长,T11、较T10短,L5较L4短,S1较L5短;T1~6椎弓根内横径逐渐变小,T7~12椎弓根内横径逐渐增大.胸腰段椎弓根水平面角、内横径及轴心线长度在不同个体及不同节段存在差异性.根据椎弓根水平面角,确定进钉的方向,根据椎弓根内横径,选择螺钉的大直径,根据椎弓根轴心线长度,确定螺钉的总长度和螺钉植入深度.根据CT测量椎弓根相关数据进行个性化置钉,术后CT扫描证实螺钉全部准确置入椎弓根内.结论 通过术前CT测量不同节段胸腰椎椎弓根相关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置钉方案,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及减少并发症.

  • 计算机导航在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段新民;杨勇;苏义拉图;曹焱荣;蔡永强

    目的: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辅助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和准确性.方法:56例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病例,分为数字技术手术组(A组)和传统技术手术组(B组).其中A组26例,行螺旋CT扫描后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开展术前计划及个体化测量以指导手术,置钉81枚;B组30例,采用传统徒手技术置钉86枚.所有病例术中记录钉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术后再次进行螺旋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A、B两组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8.9%和61.6%;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为98.8%和81.4%.两组置钉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结合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辅助手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和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下颈椎椎弓根的临床解剖学意义

    作者:朱若夫;杨惠林;李继刚;胡春洪;王根林;唐天驷

    背景:因颈椎解剖结构复杂以及个体化差异较大,导致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技术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的下颈椎椎弓根,并对重建图像进行测量评估.方法:对60例需行颈椎CT扫描的患者C3~C7进行颈椎CT扫描,使用Syngo应用软件对原始CT图像进行所需面的重建,测量CT重建后的椎弓根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颈椎绝大部分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小于高度,男性高度和宽度C4~C7逐渐增大,女性则从C3开始逐渐增大.C3~C7椎弓根侧块投射点到上关节突下缘的距离并无规律性,而到侧块外缘的距离从头端到尾端是不断增大的.男性与女性的椎弓根水平角在C7均小.结果提示,国人女性患者的C3及C4椎体行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应谨慎,大部分国人的C5到C7椎体是适合行椎弓根内固定的,但考虑到颈椎弓根个体的差异较大,内固定前颈椎弓根的CT扫描及重建后的评估是必要的.

  • 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损伤疗效分析

    作者:陈恩祥

    目的:探究性分析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损伤的疗效.方法:对脊柱损伤患者28例采用椎弓根固定的方法对患者施行治疗,并随访作观察分析记录.结果:整体置钉的准确率达88.5%,已被矫正的畸形术再复发的患者有6例,而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的患者2例,系统螺母松脱2例.患者均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或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 多椎弓根固定器矫正脊柱畸形的麻醉处理

    作者:徐传青;张福华;陈文钊

    脊柱畸形的治疗方法很多,我院采用多椎弓根固定器矫正脊柱畸形30例.麻醉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脊柱畸形的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8~49岁.体重24~67kg.手术时间长6小时30分钟,平均4小时20分钟.治疗病种有先天性脊柱侧弯11例,外伤性脊柱骨折8例,陈旧性椎体滑脱5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胸段椎体肿瘤3例.全部采用多椎弓根内固定术.

  • 手术结合口服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巨鹏;许建安;吕锦瑜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结合术后口服益肾通痹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获得随访的62例患者,其中手术结合中药治疗组36例,单纯手术对照组26例,应用Oswestry疗效评定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计算优良率.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1.7%,对照组优良率73.1%,2组差异有显著性,且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良,症状改善迅速.

  • AF椎弓根内固定术中失误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DYXN(石玄)献;占龙新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已逐渐成为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常用的内固定物.本院1996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运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报告如下.

  •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研究

    作者:李军勇;刘青柏;张竞予;杨雪梅

    目的 研究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1-2016-06收治的188例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椎弓根置钉法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患者纳入观察组(n=112),采用常规置钉法患者纳入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术中情况、置钉准确性、一次性置钉成功率、术后情况、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置钉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分别为(20.25±3.29) min、(7.82±2.51)次、(158.87±47.17)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1±6.46) min、(8.96±2.66)次、(183.46±62.63) min(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性优良率分别为90.6%、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6.6%(P<0.05),置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P<0.05).结论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可以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减少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利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