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增强检查颅内隐匿性转移瘤诊断的价值

    作者:温智勇;温晓慧;齐旭红;康枫;严炎

    目的:探讨MR增强检查在诊断颅内隐匿性转移病变中的价值和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颅内转移病例的MR平扫及增强检查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MR平扫T1WI和T2WI上共发现转移灶281个(其中11软化灶被误诊为转移),增强扫描发现369个病灶.因此等信号隐匿性转移灶共99个.颅内隐匿性转移多见于皮层下,约63.6%,其它部位约36.4%.形态一般为小环形、结节形和小片状.病灶大小约0.3-1.0cm,平均0.6cm.结论:MR增强检查对颅内隐匿性转移灶的检出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对肿瘤与水肿的区分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 口服钆喷替酸葡甲胺溶液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吕超颖;张利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显示胰胆管结构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其临床诊断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是,由于MRCP采用重T2加权对体内流动缓慢或静止的液体成像,所以胃肠道的液体常同时呈现高信号,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应用口服钆喷替酸葡甲胺溶液(Gd-DTPA)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降低胃及肠道高信号,提高MRCP的图像质量,效果较好.

  • Gd-DTPA作为肾脏CT血流灌注对比剂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何悦明;李铁一;卢洁;李坤成

    目的探讨Gd-DTPA作为肾脏CT增强对比剂用于肾脏血流灌注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分组注射Gd-DTPA或碘对比剂,CT动态扫描获得主动脉和肾脏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血流灌注数值.结果静脉注射0.5 mmol/(kg*ml) Gd-DTPA后,肾皮质增强(33.2±11.9) Hu.Gd-DTPA和碘对比剂获得的肾脏皮质、髓质血流灌注数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Gd-DTPA能够作为X线对比剂用于肾脏增强CT检查,并用于研究肾脏血流灌注.

    关键词: CT 对比剂 Gd-DTPA 灌注
  • 犬肺通气应用雾化Gd-DTPA的MRI实验研究

    作者:郭佑民;吴晓明;王建国;杨健;雷晓燕;朱力

    目的应用Gd-DTPA雾化颗粒作为对比剂进行犬肺部MR成像,探讨其在肺实质MR成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北方健康家犬6条,分别吸入雾化的NaCl和Gd-DTPA后行MR扫描,通过测量肺实质信号强度(SI)增加幅度,了解其在肺内的分布.结果吸入生理盐水蒸汽后肺实质信号强度增加了11.5%~25.8%,平均15.8%,与吸入空气时的信号强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Gd-DTPA雾化颗粒后肺实质信号强度明显增加,增强幅度42.7%~76.8%,平均59.2%,与吸入空气时的信号强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雾化的Gd-DTPA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肺部MRI增强对比剂,应用雾化Gd-DTPA来获得大型实验动物的有关肺通气信息是可行的.

  • 磁共振增强扫描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英;戴敏方

    目的评价增强扫描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颅后窝占位性病变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其中星形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5例,脑膜瘤9例,脑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4例.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呈大囊小结节型,壁结节显著均匀强化,囊壁、囊液不强化;髓母细胞瘤实质强化较明显,内部囊变区较小;星形细胞瘤可呈实质性或囊实性,强化表现复杂;转移瘤及脑脓肿强化表现相似,可结合病史加以鉴别;脑膜瘤明显强化,并可显示"脑膜尾征";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不强化.9例患者术后进行了11次复查,1例诊断肿瘤残留复发,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术后改变.结论MRI增强扫描能对大多数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 钆贝酸葡甲胺与钆喷替酸葡甲胺在肝脏MR增强扫描中安全性与耐受性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翠柳;张红梅;欧阳汉;周纯武

    目的对Gd-BOPTA与Gd-DTPA在MR增强扫描中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超声或CT怀疑肝内原发肿瘤或肝转移瘤的病例共42例进行MR检查.采用双盲、随机的试验方法,先进行给药前平扫,然后立即肘前或手背静脉注射任一种对比剂,注射剂量0.1 mmol/kg,注射速度>1.0 ml/s.随后进行给药后的MR动态及延迟扫描.每一病例在给药前7天及给药后24 h分别进行病史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的检查以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此期间的任何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记录.结果所有病例在给药前后均无任何明显不适反应,其生命体征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肝脏MR增强扫描中,Gd-BOPTA与Gd-DTPA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三维动态增强MRA诊断腹主动脉病变的对照研究

    作者:肖越勇;李杰;李国英;郁冰;潘立清;满春国;孙振峰

    目的:评价3D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腹主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4例患有腹主动脉病变的病人进行了常规MR SE序列、Cine MRA及3D CEMRA检查,并对3种扫描方法对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进行了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腹主动脉纡曲9例,夹层动脉瘤7例,肾动脉狭窄6例,肾动脉闭塞4例,腹主动脉瘤8例其中3例合并髂动脉瘤,全部病例3D CEMRA对血管病变的显示尤其对分支血管显示优于其它两种方法.结论:3D CEMRA在诊断腹主动脉病变方面是一项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 MRI定量分析在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文献;邹利光;张冬;孙清荣

    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瘤MRI增强前后的一些定量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星形细胞瘤38例、脑膜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转移瘤16例、听神经瘤10例、肉芽肿性病变10例,增强前后的MRI图像测量其增强比值(%)、平扫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c-)及增强后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Gd)几个指标,并对这几个指标在各组肿瘤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RSIGd在低分化与高分化星形细胞瘤之间及与其它各组之间均有差异,低分化星形细胞瘤与听神经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相比差异更显著,RSIc-在各组中的数值较集中,各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RSLGd不论是在星形细胞瘤分化的判断、还是在与其他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都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增强比值在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 SPIO与Gd-DTPA联合增强检测大鼠肝癌病灶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岘;许乙凯;黄其鎏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SPIO和Gd-DTPA对大鼠肝癌模型的增强特点.材料和方法:制作30只大鼠肝癌模型,增强前后行MR扫描,平扫序列包括SE、TSE、GRE的T1、T2WI序列.增强扫描分为4组,其中Gd+SPIO联合增强组10只,先注射Gd-DTPA,行SE、GRE T1WI扫描,随后给予SPIO造影剂,扫描序列同平扫;SPIO+Gd联合增强组10只,先注射SPIO,行SE、GRE T1WI扫描,12min后再给予Gd-DTPA,扫描序列同平扫;Gd、SPIO增强组各为5只,增强扫描序列同平扫.分析各增强扫描组中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中,肝脏信号强度在所有扫描序列中均较平扫时下降,但与SPIO增强组无差异;病灶的SNR、CNR在SE、GRE T1WI中明显高于平扫和SPIO、Gd-DTPA增强法;在T2WI中病灶的SNR、CNR和单独使用SPIO无显著性差异.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之间的SNR和CNR在每种扫描序列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PIO和Gd-DTPA联合增强方法利用了两种造影剂的优势,增加了肿瘤病变的对比,可提高发现病变的几率.

    关键词: SPIO Gd-DTPA 肿瘤 MRI
  • 第376例——左侧基底节区占位术后3年,反复头痛、呕吐2个月

    作者:马爱梅;钱海蓉;胡风云;孙雅轩;孟宇宏;戚晓昆

    病历摘要患者男,71岁.因"左侧基底节区占位术后3年,反复头痛、呕吐2个月"于2007年7月27日住我科.患者2004年8月下旬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说话词不达意,近事遗忘,于外院行头颅MRI检查发现左侧基底节区病变,长T1、T2信号周围水肿,有占位效应,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病灶均匀强化(图1a).

  • 海马头部脑膜血管瘤病一例

    作者:梅加明;钱若兵;牛朝诗;魏祥品;傅先明;何世发;汪业汉

    患者 女,20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伴神志不清半年"于2008年7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清晨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抽搐,发作时神志不清,持续约2-3 min,症状缓解后出现逆行性遗忘.约6个月后再次发作.患者一堂弟有癫痫史.头颅CT示左海马头部低密度影中伴有钙化灶,头颅MRI呈现T1等、低信号,T2出现异常信号影,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Gd-DTPA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 颈髓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波;李苏建;田为中;丁洪彬;刘斯平

    患者男,27岁.因右侧上肢乏力、右侧上下肢体感觉异常2年于2009年7月29日就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神经系统检查示右上肢肌力Ⅳ级,肌肉轻度萎缩,右上肢及右小腿痛觉过敏,右侧霍夫曼征阳性,右侧腱反射亢进.MRI表现:颈髓明显增粗,T1WT以等信号为主,夹杂小片状低信号,境界模糊,蛛网膜下腔明显变窄,局部闭塞;T2WI呈混杂信号影,内见多发片状及结节样高信号,注射Gd-DTPA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

  • 侧脑室内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温群;孙美玉;王绍武

    患者女,74岁.头晕、头痛1个月,呈进行性加重,于2009年5月11日来我院就诊.体检无阳性体征.头部MR检查:侧脑室透明隔区见一个大小约2.6 cm×3.7 cm的肿块影,T_1WI呈等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病变边缘与右侧脑室壁分界不清,向上侵及胼胝体压部,Gd-DTPA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诊断:室管膜瘤或中枢神经细胞瘤.

  •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好发区组织液流动速率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朱凯;和清源;韩鸿宾

    目的 应用MRI示踪技术,定量分析与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好发脑区(丘脑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细胞外间隙的解剖与组织液流动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该法对脑卒中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丘脑放血组、丘脑对照组、尾状核放血组、尾状核对照组,每组各8只.丘脑放血组及尾状核放血组接受手十二井穴放血后,将2 μL 10 mmol/L GD-DTPA分别导入成年大鼠丘脑区及尾状核区,在导入前后分别进行脑MRI动态扫描(0,15 min、30 min、1h、2h、3h、4h、5h、6h、7h),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定量分析丘脑区及尾状核区脑组织液引流以及脑细胞周围间隙迂曲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丘脑放血组脑组织液流动速率下降,清除时间延长,半衰期达(1.34±0.19)h,长于丘脑区对照组(0.51±0.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微观清除率为(7.60±4.18)×10-5/s,明显小于丘脑对照组[(14.40±4.50) ×10-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放血组丘脑区脑细胞周围间隙迂曲度为(1.29±0.32),与丘脑对照组(1.28±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状核放血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各项参数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井穴刺络放血可明显改变丘脑区组织液流速,但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液引流速率没有明显影响.由于刺络放血后丘脑区细胞外间隙的迂曲度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其流速下降应与神经元代谢水平的下调有关,而代谢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卒中时该法神经保护的机制.

  • 35例四脑室区肿瘤的MRI分析

    作者:王书中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四脑室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区肿瘤35例,均接受常规MRI,其中,30例还经Gd-DTPA增强MRI.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在35例的MR像上,室管膜瘤1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5例,转移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对四脑室区肿瘤能清楚显示其部位、形态、生长方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新进展

    作者:马强;靳二虎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颇具潜力的诊断方法.早在1946年,Block就使用顺磁性物质Fe(NO3)3缩短质子的弛豫时间.顺磁性物质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用于动物实验是在1976年,1984年Carr[1]首次采用Gd-DTPA进行人体脑肿瘤的增强显像研究.

  •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强;靳二虎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颇具潜力的诊断方法.磁共振成像是以人体在核磁共振过程中所散发的电磁波以及与这些电磁波有关的参数,如质子密度、弛豫时间等作为成像参数进行成像.1984年Carr首次采用钆喷酸葡胺(Gd-DTPA)进行人体脑肿瘤的增强显像研究[1].1987年Gd-DTPA作为MRI对比剂正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经大量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证明,Gd-DTPA是一种安全、方便、增强效果良好的对比剂.近年来,对MRI造影剂的研究越来越广泛,逐渐开始研究具有组织或器官靶向的造影剂,可应用于全身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检查[2].

  • 桥本甲状腺炎引起静脉性脑梗死一例

    作者:刘竹青;袁军;包春春

    患者,女性,30岁,农民,主因"发作性抽搐8个月,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上翻、咬舌、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伴全身不自主抖动、意识障碍及小便失禁,醒后不认识家人,持续约半小时清醒,醒后头痛,在8个月内共发作抽搐3次,表现相同,未予特殊诊治;近2个月自觉记忆力减退、烦躁、爱发脾气,家人发现其有时不能理解他人说话,偶有一过性视物不清,在当地医院查头CT未见异常,脑电图有异常放电波;于1周前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头颅MRI+MRA+C示:双侧额叶,左侧颞叶及右侧枕叶皮层及皮层下可见大片状稍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可见沿脑回沟的不均匀明显异常强化.

  • 高低转移潜能肝癌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前后的Gd-RGD成像

    作者:李天然;黄晓斌;杨志杰;卢光明;李延军;禹名卉

    背景:随着现代分子影像学的进步,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肿瘤效能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目的:构建新型转移相关MRI分子影像探针Gd-RGD,通过MRI成像在体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前后肝癌转移和增殖行为的变化.方法:构建MR转移相关因子分子影像探针整合素αvβ3配体cRGD-PEG-DGL-DTPA-Gd(Gd-RGD),并进行1H-MRS及ICP-AES分析鉴定.制作高转移潜能MHCC97-H和低转移潜能MHCC97-L肝癌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干预6周,计算肿瘤质量抑制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分别用Gd-DTPA和Gd-RGD两种示踪剂进行MRI成像实验,以SNR和CNR为半定量指标.将MHCC97-H和MHCC97-L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Transwell共培养,置于37℃,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内培养48 h后采用q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骨桥蛋白、整合素亚单位αv和β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肝癌肿瘤组织质量明显降低.在第3周时,肿瘤质量抑制率高;②对于高转移潜能肝癌(MHCC97-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Gd-RGD成像SNR和CNR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前(P<0.05).对于低转移潜能肝癌(MHCC97-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前后Gd-RGD成像SN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CNR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前(P<0.05);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Gd-RGD成像SNR在高、低转移潜能肝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d-DTPA成像SNR和CNR差异不如Gd-RGD成像差异显著;④高转移潜能细胞(MHCC97-H)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骨桥蛋白、整合素亚单位β3、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αv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低转移潜能细胞(MHCC97-L)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骨桥蛋白、β3、转化生长因子β1、αv表达均下降(P<0.05);⑤结果表明,MRI成像中Gd-DTPA和Gd-RGD示踪剂CNR指标可以很好地区分两种具有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组织,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MRI成像中Gd-DTPA和Gd-RGD示踪剂SNR、CNR指标均可以很好地区分两种具有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组织,且Gd-RGD效果更优.

  • MRI增强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杨卫

    目的:探讨MRI运用Gd-DTPA(钆喷酸葡胺)增强对脑转移瘤在诊断价值.方法:加顾分析30例脑转移瘤病人平扫及增强MRI资料.结果:平扫检出56个转移灶,增强扫描检出102个转移灶,幕上者20例,幕下者3例,幕上幕下者6例,1例位于脑干,合并脑膜转移的3例.平扫检出病灶小直径0.8cm,增强的检出病灶小直径0.3cm.结论:MRI增强检出转移灶数目明显多于平扫,且能发现更小的转移灶,从而明确转移瘤发生的部位、数目、大小,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