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过肝门的管道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坤

    50个成人肝脏上观察测量通过第一肝门的血管和肝管结构,研究结果为肝胆外科提供解剖学.方法:将第一肝门剖开,暴露通过肝门三排管道,观察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形态、结构、位置以及肝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分支和汇合处的角度,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肝门管道分布、位置、形态学依据.

  • 肝门部胆管梗阻性病变的MSCT诊断

    作者:李敏轶

    目的:探讨肝门部不同病变致胆管梗阻的MSCT 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的临床、MSCT 表现,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SCT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40 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中,15 例肝门部胆管癌,2 例肝门部原发性肝细胞癌,10 例肝门部转移癌,8 例胆管结石,2 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2 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 例胆总管炎.27 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者MSCT 表现为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13 例肝门部胆管良性梗阻者MSCT 表现为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结论:引起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疾病多种多样,MSCT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彩超对肝门区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雨雄

    目的探讨彩超对肝门区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8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谱勒检测结果.结果 81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结肿大63例,良性淋巴结肿大18例.良恶性淋巴结肿大在数目、分布、大小、纵横比、边界、皮质回声等方面差异小.肿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检出率较低(35.8%),如检出血流信号,则良恶性淋巴结的动脉频谱、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有显著差异.结论二维超声对肝门区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检出有重要意义,而彩色多谱勒对其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胆囊腺鳞癌超声误诊1例

    作者:牛海燕

    患者女,54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及黄疸进行性加重1周.查体:皮肤重度黄染;胆囊区触及肿物平脐; Murphy 征阳性.超声所见:近肝门处可见6.6 cm×5.9 cm等回声区,轮廓欠规整,与胆囊颈部前壁界限不清,CDFI:周边血流较丰富.胆囊:大小16.3 cm×6.0 cm,囊壁欠光滑,前壁可见1.5 cm×1.1 cm中等回声团;胆总管径0.4 cm,右肝管径1.4 cm,左肝管径1.5 cm.

  • 肝门部胆管腺肌瘤1例

    作者:刘龙;史秋生;杜联芳

    患者女,38岁,体检时超声发现肝总管占位.患者无食欲下降,无上腹部饱胀,无腹痛、恶心、呕吐,无皮肤黄染、陶土便.超声:左右肝管交界处见一稍高回声结节,大小13 mm×5 m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回声均匀,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图1A),肝内胆管轻度扩张.CT:肝门部胆管内见一大小11 mm×12 mm结节,呈持续渐进性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图1B).

  • 扩大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体会

    作者:杨科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联合扩大肝切除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扩大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左半肝和尾状叶切除患者为6例,右半肝和尾状叶切除切除8例,手术无死亡病例,1、2、3年后生存率分别为92%、71.4%、57.15%.结论 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叶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胆管癌联合扩大肝叶切除可获得较好的远期存活率.

  • 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诊治15例

    作者:张宗明;邢海林;李刚;刘凯;朱建平;宿砚明;钟华;郭金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疗效.方法:对2001-10/2004-12收治的15例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期7例(BismuthⅢa型4例,Ⅲb型3例),晚期(Ⅳ型)8例.结果:手术切除10例,非手术胆道支架内引流5例(Ⅳ型5例).随访14例(14/15,93.3%),手术切除组随访10例,中位生存期14.2 mo(16 d-32.3 mo);非手术胆道支架内引流组随访4例,中位生存期3.8 mo(1.3-7.2 mo);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异显著(t=2.802,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切除的姑息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必要时辅以"架桥式"肝管空肠内引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Ⅰ、Ⅱ级肝门区域阻断肝叶(段)切除的初步体会

    作者:吴金术;彭创;尹新民;毛先海

    目的 总结区域阻断肝叶、肝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7年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行肝门区域血管阻断肝部分切除的319例临床资料.左肝外叶切除127例,左半肝切除(含Ⅰ段切除)89例,右肝前叶切除15例,右肝后叶切除34例,右半肝切除(含Ⅸ段切除)32例,肝血管瘤剥除/肝局部切除19例,肝囊肿剥除/肝局部切除3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失血量平均(70±15)mL,术后5~7 d复查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未出现肝坏死、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区域血管阻断肝叶(段)切除避免了保留肝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手术从容不迫的进行,减少了大量失血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肝手术方法.

  • 复杂性胆管损伤的治疗理念

    作者:何振平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的普及,并发性胆管损伤已司空见惯.鉴于LC并发性胆管损伤的特点:(1)损伤部位靠近肝门;(2)合并血管损伤;(3)有热损伤参与;(4)合并高比例胆漏(多半为小口径的胆管伤);(5)医生再处置胆管损伤的经验不足,可使伤情由简单变复杂.

  • 31例规则性肝切除术外科解剖和电刀应用

    作者:岳树强;窦科峰;杨雁灵;帝振宇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的具体手术方法.方法:对31例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规则性肝切除的第一、二、三肝门部的电刀解剖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得以痊愈出院.结论:电刀解剖法具有省时、安全、出血少、解剖清晰、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对于肝脏胆管疾病的外科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肝切除 肝门 电刀 技巧
  • 围肝门部分肝切除处理高位胆道良恶性狭窄

    作者:罗丁;陈训如;李胜宏;毛静熙;余少明;周正东

    目的 探讨以围绕第一肝门的经肝途径处理高位胆道狭窄的技术方法.方法 本组25例,其中良性胆道狭窄16例,恶性狭窄9例,围绕第一肝门行部分肝切除,去除或旷置病变胆管,到达健康近侧肝管后重建胆汁流出道,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无住院死亡.5例病人出现包括应激性溃疡出血、膈下感染、十二指肠漏在内的并发症.所有病人黄疸均完全消退.结论 围绕第一肝门行部分肝切除,可更为有效地处理高位胆道病变,并可更直接地到达健康的近侧胆管以重建胆道,以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 中央型巨大肝血管瘤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附10例

    作者:李加起;李森;庄冠一;李春友;杜福田;董承伟;丁伟;宋钦华

    中央型巨大肝血管瘤是位于第一、二肝门及邻近下腔静脉的位于肝实质内直径≥10 cm的肝血管瘤,由于其位置特殊,此类手术方式有别于表浅肝血管瘤,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于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10例中央型巨大肝血管瘤,报告如下.

  • 肝左外叶切除大口胆肠内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

    作者:周亚龙;唐浩;林云志;程千里;赵晓彪;曾凯

    肝内胆管广泛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病人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残余结石发生率高.解放军第187医院肝胆外科于1990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共采用肝左外叶切除、左肝管全程剖开、肝门成形、肝胆管空肠吻合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广泛结石合并胆管狭窄64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 低温停循环第二肝门成型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初探

    作者:梁发启;王春喜;陈凛;李荣;彭正;张国华

    目的总结在深低温全身麻醉、体外循环辅助下,第二肝门成型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16例初步应用本项手术的临床资料,经胸部正中切口,切开胸骨,在不打开胸膜腔和腹膜腔的情况下,仅行心包、下腔静脉切开,显出第二肝门病变和下腔静脉病变,在暂时停循环状态下进行局部病灶切除和第二肝门血管重建.结果手术中恢复肝静脉回流后即见肝脏明显缩小,膈肌表面代偿静脉支瘪缩;随访6个月至7年,无1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无1例复发,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第二肝门血管成型是一种理想的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符合解剖和生理需要.

  • “肝门”概念的解剖学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斌;姜小清

    肝脏具有复杂的血液供应和流出系统,主要由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肝短静脉及下腔静脉构成.在肝脏解剖研究的初始阶段,“肝门”的概念特指门静脉血液流入肝脏的解剖学区域.随着肝脏解剖学研究的深入,为适应肝脏外科临床实践发展的需要,“肝门”的概念逐步延伸至肝脏的血液流入区域和血液流出区域.本文对“肝门”概念的解剖学发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回顾和论述.

  • 肝门区肿瘤切除中肝脏血流阻断方法的探讨

    作者:刘江文;夏军强;王奇;曾勇;程南生;严律南

    目的 探讨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NHVE)相结合切除16例肝门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和肝门区血管的毗邻关系、阻断次数、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本组16例患者采用Pringle法与NHVE相结合技术切除肿瘤,Pringle法平均阻断(3.8±1.6)次,平均阻断时间(46.6±28.8)min;NHVE平均阻断(1.6±0.4)次,平均阻断时间(23.5±8.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50±320)ml,输血量平均(860±245)ml;术中修补下腔静脉损伤4例,肝静脉损伤2例,门静脉主干损伤2例;术后均有肝脏酶学指标、胆线素不同程度的升高,经保肝等治疗后恢复正常,未发牛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ringle法与NHVE技术分步结合使用可减少全肝血流阻断时间、增加肝门区肿瘤切除的安全性.

  • 门静脉意外损伤的腹腔镜修复

    作者:晏益核;卢榜裕;蔡小勇;陆文奇;黄玉斌;靳小建;雷宇;陈永军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发展迅速,手术常在分离肝门的门静脉中造成意外损伤,此类意外发生常需中转开腹手术.但由于术式变换、器械变更常需要暂停手术,结果必然造成大量失血,且即便中转开腹成功也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能否在腔镜下完成门静脉修复,使出血及时得到控制,避免中转开腹手术是值得探讨的临床课题.本文对本中心腹腔镜下门静脉损伤的处理和结果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 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分析

    作者:赖彦华;董家鸿;段伟东;余强;孟翔飞;叶晟;张东欣;黄志强

    目的 探讨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0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8例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4 ~ 65岁,中位年龄52岁.术前CA19-9水平为0.6~ 10 154.0 U/ml,肿瘤大径1.0~9.0 cm,中分化11例、低分化7例.15例患者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患者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l例采用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亲属活体肝移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结果 18例患者均接受肝移植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0.5个月(6.0~33.0个月),其中12.0个月内复发3例,13.0~24.0个月复发6例,25.0~36.0个月复发5例.17例患者死亡,其中14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2例术后早期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52.0个月因非肿瘤原因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5个月(3.0 ~84.0个月).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6/18、8/18、1/18和13/18、2/18、1/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1/7、0和10/11、7/11、1/11(P值均<0.05).结论 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1年、3年存活率可获满意效果,尤其是淋巴结阴性患者.肝移植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淋巴结阳性者不首选肝移植,建议行术前放化疗后再进行肝移植评估.

  • 第一肝门区小肝癌的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张智坚;吴孟超;陈汉;刘崎;贺佳

    目的探讨对于位于第一肝门区的小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5 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21例患者进行PRFA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 AFP转阴率约为78%,MR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90.5%(19/21).0.5、1、1.5、2年无原位复发生存率均为94.7%;0.5、1、1.5、2年无"瘤旁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0%、77.1%、77.1%和77.1%;0.5、1、1.5、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2%、82.8%、82.8%和55.2%.胆管狭窄发生率为4.8%.结论第一肝门区小肝癌并非PRFA治疗的禁忌证,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超声监测下电极展开确切、热凝范围控制恰当,对于第一肝门区小肝癌PRFA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中央型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作者:王义;陈汉;吴孟超;孙延富;尉公田;林川

    目的探讨中央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以来所切除的直径>10 cm的中央型巨大肝癌病例,包括位于左内、右前和全尾叶的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性肝癌.结果共切除同时累及第一、二、三肝门的中央型巨大肝癌40例,肿瘤直径平均为13.6(10.5~19.0)cm;肝切除术式包括扩大中肝叶切除9例,不规则中肝叶切除13例,扩大左半肝切除13例,全尾叶加扩大左半肝切除3例,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97(90~380)min,平均手术失血量为1 596(300~11 000)ml,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明显并发症者8例(20%);随访全组病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6%和28%.结论巨大中央型肝癌多同时累及3个肝门,手术切除较为困难,但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 肝门
15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