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糖尿病大鼠经肺喷入的胰岛素吸收的影响

    作者:甄荣;郑辉;薛红;王子晖

    对STZ制模的糖尿病大鼠的研究显示,气管内同时喷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胰岛素者血糖比仅喷注胰岛素者降低20%~46%,前者的血胰岛素比后者升高17%~52%(P<0.05).上述改变幅度与喷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剂量正相关.

  • 应激对大鼠胃黏膜疏水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湛先保;李兆申;邹多武;许国铭

    胃黏膜疏水屏障可阻滞和延缓H+等胃腔内损害因子侵袭胃黏膜,其物质基础是胃黏膜表面黏附的黏液凝胶层所含的脂类表面活性剂,以磷脂为主[1].近期文献报告多种胃黏膜病理生理过程中伴有胃黏膜疏水性的改变[2].应激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致病因子,本实验研究拟揭示应激对胃黏膜疏水性的影响.

  • 新生儿气管导管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左泽兰;冉孟芳

    气管内吸痰可帮助气管插管(ETT)的新生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和提高供氧效率。但吸痰并不是一个良性操作,其可引起缺氧、肺不张、气胸、感染、组织损伤、心率、血压及颅内压改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新生儿气管内吸痰的佳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概念,现介绍如下。1 ETT新生儿的吸痰指征  ETT新生儿的吸痰指征包括在气管导管内有可见分泌物,呼吸音粗糙或呼吸音减弱,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或血气分析值改变,呼吸频率和节律改变、烦躁、心率减慢。目前认为对ETT新生儿不存在常规性吸痰。决定是否吸痰是基于患儿的需求。Wilson和其同事们发现对出生头72 h的ETT患儿吸痰频率由q6 h延至q12 h,气管内分泌物量无显著差别\+\{\*1\#\}。另外还要考虑疾病的状态和疾病对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新生儿RDS是常作气管插管的疾病。但在发病早期(出生24~72 h)分泌物极少,不应经常吸痰,q12 h即可。而胎粪吸入、肺炎、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疾病,则需要早期和频繁吸痰。以下情况禁止吸痰:给表面活性剂后6 h内;喂奶后0.5 h内;血气检查前0.5 h。

  • 健康人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测定

    作者:吉晓滨;王群芳;廖军;杨凯

    目的 探讨健康人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状况,并对磷脂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集健康人鼻咽部灌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胺醇、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进行测定.结果 ①鼻咽部存在表面活性物质,磷脂4种成分均可测出;②磷脂成分的构成中,磷脂酰胆碱含量多,为(53.94±17.10)%,是主要成分,其次是鞘磷脂和磷脂酰丝氨酸,分别是(22.18±24.08)%和(17.58±9.03)%,磷脂酰乙醇胺只占小部分,为(6.30±4.28)%.结论①鼻咽部存在表面活性物质;②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胺醇、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组成,磷脂酰胆碱含量多,对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起决定作用.

  • 分泌性中耳炎豚鼠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变化

    作者:廖志苏;陈超;杜瀚;吴秀玲;朱金昌;李智渊

    目的观察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分析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生化成分和活性变化,同时观察给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组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减少,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分别是(19.9±1.7)%和(36.8±2.7)%,而正常组的PC和PE分别是(25.7±2.1)%和(43.7±3.8)%,P值均<0.001.模型组低表面张力(minimum surface tension,γmin)为(18.5±2.4)mN/m,比正常组(7.6±0.8)mN/m升高,P<0.00l.给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PC和PE增高,分别为(23.3±2.2)%和(42.5±3.6)%,γmin降低,为(11.8±2.3)mN/m.结论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生化成分明显减少,活性减弱,给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明显改善.

  • 鼻腔-鼻窦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王荣光;孙建和;张燕;朱光明;巴恩平

    目的通过超微结构观察,探讨鼻腔-鼻窦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微细胞化学方法,在电镜下观察14个鼻腔-鼻窦粘膜标本内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情况.结果下鼻甲、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和腺样体粘膜均有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存在.结论人鼻腔-鼻窦粘膜普遍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为急、慢性鼻-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睑脂成分改变对泪膜表面张力的影响

    作者:赖清华;高莹莹

    泪膜表面张力是泪膜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能,它能让泪液均匀地涂布于眼球表面并形成一个稳定的膜性结构.泪膜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构成,睑脂中具有表面活性的脂质成分如磷脂质、游离脂肪酸、o-酰基-ω-羟基脂肪酸等,可在泪膜的非极性脂质层与极性水液层之间形成稳定单分子膜层的两性界面,表面活性分子的性质和活性是维持界面张力的关键因素,降低泪膜表面张力而增加泪膜稳定性,从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 消毒液和表面活性剂对改良型硅橡胶印模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作者:王宁;高旭;刘翠玲;徐婷婷;马晓妮

    目的:研究消毒液和表面活性剂对改良型硅橡胶印模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的6种改良型硅橡胶印模材料(Novo、Silagum、Elite HD+、Xantopren、Oranwash VL、Rapid),各制取40个正方形薄片试样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表面活性剂处理;C组:2%碱性戊二醛消毒处理;D组:2%碱性戊二醛消毒后表面活性剂处理.通过测定试样在饱和石膏浆溶液中的前进接触角,来评价消毒液和表面活性剂处理对改良型硅橡胶印模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1)除Novo组外,其余5种印模材料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前进接触角减小,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6种材料经消毒处理后,前进接触角增大,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Xantopren、Rapid经消毒液及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前进接触角减小,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4种材料的前进接触角与空白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消毒处理降低了临床常用的改良型硅橡胶印模的表面润湿性;(2)表面活性剂处理增加了临床常用的改良型硅橡胶印模的表面润湿性,并且完全抵消或改善了消毒处理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 酸碱处理多孔钛表面血清蛋白的吸附行为

    作者:温玉洁;李雪莲;姚依彤;简裕涛

    目的:研究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血清蛋白吸附行为。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多孔钛材料,使用酸碱处理后制作酸碱处理多孔钛(AAPT)试件51个,同时制备未行酸碱处理多孔钛(NTPT)及致密钛(NTDT)试件各35个。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NTDT试件表面形貌,用表面接触角分析仪与全自动气体吸附仪测定三组的表面接触角和比表面积(SSA)。BCA法测定NTDT、NTPT及AAPT组试件不同时间的蛋白吸附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SEM显示NTDT表面光滑。AAPT组表面接触角(22.08°)显著小于NTPT组(93.7°)和NTDT组(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2,P<0.001)。AAPT组SSA(27.05)均高于NTDT组(3.74)和NTPT组(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6.10,P<0.001)。在各时间点,AAPT组吸附的蛋白质明显多于NTDT组和NTPT组(P<0.001);AAPT、NTPT和NTDT组表面的蛋白吸附随着时间逐渐增加,终达到稳定。结论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可显著提高材料表面的血清蛋白吸附量。

  • 洗必泰氟化钠涂料治疗老年人早期根面龋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瑶;刘广顺

    目的:观察表面活性剂洗必泰与氟化钠涂料防治老年人早期根面龋与单独使用氟化钠涂料防龋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临床6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根面龋患者98例共169颗患牙,分别应用洗必泰加氟化钠涂料(简称氟泰涂料)、氟化钠涂料涂布龋损区,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比较其防龋效果.结果:3个月治疗效果,氟泰组与氟化钠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12个月疗效,氟泰组明显优于NaF组.12个月治愈率,氟泰涂料组为83.75%,氟化钠组为51.85%,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泰涂料治疗早期根面龋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抗龋效果时间长,是一种临床治疗早期根面龋的较好方法.

  • 钴锰放射性核素皮肤沾染去污剂的初步研制

    作者:原维鸿;沈先荣;刘琼;何颖;陈伟;王庆蓉;罗群;侯登勇;唐雪

    目的 研制一种可以有效清除皮肤钴(Co2+)、锰(Mn2+)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去污剂.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研究去污剂配方组成;采用国家标准《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去污剂配方的皮肤刺激强度,按该标准中的评分方法评价其刺激性;采用常规去污沐浴露制备工艺制备去污剂;采用国标推荐的化学方法测定去污剂pH值、总活性物质、乙二胺四乙酸(EDTA)含量和稳定性;采用志愿者手背皮肤进行CO2+和Mn2+稳定性核素沾染的去污效率测定.结果 筛选获得放射性沾染皮肤去污剂配方组成,制备获得高效去污剂.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去污剂pH值为6.99,总活性物质含量为20.49%,EDTA含量为5.99%.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去污剂经-5℃和40℃环境放置24h后,无异味,无沉淀和变色现象,产品透明不混浊.皮肤冷态去污试验结果显示,去污剂对CO2+和Mn2+皮肤沾染的去污效率(分别为103.13%±0.05%和100.62%±0.09%)明显高于蒸馏水对照的去污率(分别为81.77% ±0.23%和79.63% ± 0.23%,P<0.01).结论 所研制的放射性沾染皮肤去污剂对冷态钴、锰核素沾染具有显著的去污效果,有望开发成放射性沾染皮肤的高效去污剂.

  • 尼美舒利缓释片溶出介质筛选和释放机制的研究

    作者:贺绍珑;高春生;常新义;王玉丽;单利;王慧娟;杨美燕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尼美舒利缓释片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尼美舒利缓释片,并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 80)制备尼美舒利胶束,考察缓冲液种类、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和离子强度等对尼美舒利平衡溶解度的影响,探讨缓释骨架片体外释放机制。结果与结论在pH 1.2的盐酸溶液、水以及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CTAB的增溶能力强,SDS和Tween 80次之;在pH 9.0的Tris缓冲液中,CTAB浓度达到1%时,尼美舒利的平衡溶解度达到谷值。尼美舒利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的高低顺序和平衡溶解度的结果类似,且药物的释放速率与时间成正比。

  • 自乳化载药系统中脂质和表面活性剂的消化对水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内溶出和吸收的影响

    作者:杨茜;张志伟;高立军;全东琴

    自乳化载药系统(SEDDS)是提高水难溶性药物(PWSD)口服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方法。SEDDS改善药物吸收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而高PWSD在消化道内的溶出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本文介绍了预测SEDDS体内溶出的体外评价方法,包括分散实验和脂解实验,并综述了体外评价结合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研究SEDDS中的脂质和表面活性剂的消化对药物在小肠内溶出和吸收的影响,期望对SEDDS的处方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难溶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明;吴玉田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分离技术,因它具有高效、快速、污染少等优点,一直是分离技术中的一个活跃的领域,并广泛应用于低分子、低极性、亲脂性、低沸点的成分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和环氧化合物等物质的萃取.本文综述了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高分子量、离子型、极性较高的药物进行萃取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溶剂对无表面活性剂法制备诺氟沙星PLGA毫微粒及其对释药的影响

    作者:

  • 氟尿嘧啶纳米乳剂的制备与性质

    作者:杨青艳;吴道澄;吴红;冯爱玲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大豆油纳米乳剂的相图、稳定性、载药量及药物的体外释放特点.方法在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优选出制备纳米乳剂的佳处方,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纳米乳剂粒径的大小,HPLC法测定纳米乳剂中氟尿嘧啶的含量及体外释放性能.结果纳米乳剂颗粒为圆形或椭圆形,粒径范围20±10nm,药物包裹率85.06%,体外11h药物释放50%,50h缓释9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纳米乳剂性质稳定,与游离的药物相比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 卵磷脂微乳的制备与理化性质考察

    作者:鲁莹;蒋雪涛;曾仁杰

    目的:对25℃各卵磷脂系统中微乳的形成区域以及微乳理化性质随系统中各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卵磷脂作表面活性剂,短链醇类作助表面活性剂,采用不同油相考察相图中油包水型微乳形成区域的变化;选择不同处方组分的微乳测定微乳理化性质.结果:各个系统均可形成油包水型微乳,室温下放置数月未见分层.卵磷脂/醇质量比(Km)与水相量对微乳的粘度有显著影响;电导率随着水相含量增加而增大;微乳的粒径随着体系中水相的增加而增大.结论:Km较大,水相含量适中的微乳体系较为适合制备药物载体.

  • 药用辅料接触角的测定及表面活性剂对辅料润湿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华东东;李鹤然;杨白雪;宋立娜;刘调调;从禹堂;李三鸣

    采用量高法测定6种表面活性剂与常用辅料和辅料与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接触角,以研究表面活性剂对辅料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与辅料固体表面的接触角与辅料自身的亲水性有关,含亲水基团多的辅料片表面与水滴的接触角较小,接触角大小的顺序是:淀粉<苯甲酸钠<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壳聚糖<羟丙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表面活性剂无论在溶液中还是混合于辅料固体中,均可明显降低辅料的接触角,不同表面活性剂降低接触角的能力不同.该研究结果对片剂处方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淫羊藿苷仿生酶解过程的多因素考察

    作者:高霞;陈彦;王莹;孙文杰;贾晓斌

    本实验对影响淫羊藿苷仿生酶解成宝藿苷Ⅰ的多种因素进行考察,并选择佳反应条件,为构建新型的淫羊藿苷仿生酶解给药系统提供研究基础.以酶解温度为37℃、缓冲溶液为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模拟体内环境,并以宝藿苷Ⅰ转化率为指标,考察酶的种类、酶活力、水解底物浓度、反应时间、人工肠液中胰酶及表面活性剂对宝藿苷Ⅰ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中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蜗牛酶均失活,基本没有宝藿苷Ⅰ生成;人工肠液中胰酶对β-葡萄糖苷酶、蜗牛酶酶解反应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纤维素酶的活性(P<0.05).人工肠液中β-葡萄糖苷酶酶解淫羊藿苷得到的宝藿苷Ⅰ多,佳反应条件为酶活力10 U·mL-1、底物浓度1 mg·mL-1和3 g·L-1鼠李糖脂,反应时间3h,此条件下宝藿苷Ⅰ转化率达99.8%.

  • 改良的在体循环法用于胰岛素的鼻腔吸收研究

    作者:高明月;霍英楠;申欣;毛世瑞

    本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胰岛素鼻腔吸收研究的在体实验方法.首先,考察在体鼻循环实验方法对胰岛素的适用性,结果发现,胰岛素存在一定的管路吸附,传统方法不适用于胰岛素的研究;而在循环液中加入0.001%Labrasol可以有效解决胰岛素的管路吸附问题,该改良方法可用于胰岛素鼻腔吸收研究.采用该方法考察p H和药物浓度对胰岛素鼻腔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p H 4.5和p H 7.4,药物在p H 6.0的条件下吸收速度低.同时,胰岛素的鼻腔吸收机制可能是基于浓度梯度的被动扩散.

334 条记录 3/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