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 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袁红刚

    目的 探究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接收的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加以研究,按照不同的医治方法分成两组,给予血管内介入医治的48例患者设对照组,而给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医治的48例患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医治效率、并发症状况.结果 研究组生理职能、躯体疾病、情感等评分(30.42±4.67)分、(39.58±3.83)分、(38.82±3.75)分均比对照组高,恢复良好率81.25%比对照组58.33%高(P<0.05),但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医治可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医治疗效.

  • 肺癌的经支气管镜激光介入治疗

    作者:邢国宏;张进川

    肺癌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介入和血管外介入两种主要方法.血管内介入也就是通过支气管动脉及/或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治疗方式非血管介入方法较多,包括经皮肺穿刺(化疗药物或致坏死性物质瘤体内注入)和经支气管镜的治疗.经支气管镜的治疗方法又有很多种,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电刀治疗、微波治疗及支架置入等.

  • 血管内介入并发症15例分析

    作者:张旭东;苏满玉;崔永胜;王建辉

    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收集我院在1996~2007年间接受介入检查及治疗1126例次中发生较严重并发症15例,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15例中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5例,与栓塞有关的并发症10例.结论 血管内介入并发症无法避免,但熟练的操作,采取正确的治疗规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析

    作者:陈捷

    目的 探讨对患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如何.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患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72例,对这些患者都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诊治方法.观察这些患者手术前后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对这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后,有68例(94.4%)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狭窄解除,有2例(5.6%)患者转为轻度狭窄;这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4±2.9)分也低于手术前的评分(24.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回访这些患者,都没有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状况的复发.结论 结合患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对他们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能够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病情,预防患者疾病的复发.

  • 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蔡万兴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艳秋

    目的 探究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5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对比两组健康行为评分及NFD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F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能有效纠正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行为,改善不良习惯,提升认知功能.

  • 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祖合热阿依·牙合甫;党辉;王成凤;陈伟

    目的 探究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药物治疗.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年后,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收缩期峰流速中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在改善ICVD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NIHSS评分、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蕊;马历历

    目的:分析急性脑分水岭梗死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36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改善,经24个月随访无复发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的基础上为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预后疾病复发。

  • 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

    作者:陆海;郑晶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并发症、1年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2.05±6.48)d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Hun-Hess分级Ⅰ~Ⅲ级患者,开颅手术与血管介入治疗均能够有效的预防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治疗效果基本相同。

  • 介入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

    作者:翟仁友;李晓光

    介入放射学是影像医学中进展非常快的领域之一,按照治疗技术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按照治疗领域分为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等等.本文从神经介入、血管介入、肿瘤介入、非血管介入和新技术新设备几个方面对介入放射领域的主要进展综述如下.第一部分:神经介入进展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而神经介入技术在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广泛开展,使得神经介入治疗的优势日益凸显[1-2].本文简要介绍介入神经放射学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技术进步.

  • 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罗飚;陈唯实;江俊毅;邓智峰

    目的:观察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夹闭组和血管介入组,各29例,分别给予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血管介入组血管完全闭塞率为86.21%,显著低于手术夹闭组的100.00%(P<0.05);血管介入组住院时间短于手术夹闭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手术夹闭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手术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介入组术后意识障碍、活动肢体障碍、动脉瘤再出血及胸积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手术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术夹闭相比,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评估及综合治疗

    作者:谭孝华

    血管异常包括血管畸形和血管瘤,长期以来,外周血管病变特别是表浅血管异常,被血管瘤这个词不正确地用以代指所有的血管异常.近年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和完善,不论是脑血管、内脏血管或是外周、四肢血管的病变均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增多,特别是血管内介入的广泛开展,对外周血管病变的合理选择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治疗是病人和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外周血管病变的合理的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作一综合阐述.

  • 血管内介入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清NSE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朱勤;刘武;邓宇平;罗伟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清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与血清NSE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联合尤瑞克林有助于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清NSE水平,从而改善疾病预后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姚欣;王鸿斌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是经皮肤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开展的一项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该方法是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唯一"金标准"[1].但该方法术后周围血管易发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后充分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120例,在降低和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面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 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青松;陈谦学;周毅;胡克琦;彭鹏

    目的:对比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40例患者采用手术夹闭治疗,45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ADL和NIHSS评分、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手术夹闭组预后良好率85%,预后不良15%;血管内介入组预后良好率88.9%,预后不良11.1%,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及预后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夹闭组和血管内介入组发生动脉瘤再破、感染、脑积水、血管痉挛和腰椎穿刺术不良反应的几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夹闭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高于血管内介入组,医疗费用低于血管内介入组,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都较好,血管内植入支架和栓塞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前循环动脉瘤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失败患者可首选手术夹闭治疗,复杂型和窄颈患者、不耐受手术及高龄患者可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

  • 介入栓塞疗法治疗1例巨型鼻咽纤维血管瘤获得成功

    作者:陈祖亮

    本报通讯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200011) 陈祖亮报道 该院放射科范新东博士,在国内率先开展局部穿刺配合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治疗头颈部高血循肿瘤获得成功.1例巨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术中不需输血即可将肿瘤完整切除,这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 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亚专业进修医生教学体会

    作者:方兴根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神经外科脑血管亚专业进修医师的培养。方法根据进修医师的不同具体情况,从提高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脑血管病理论学习、重视病历书写及个体化实践指导、鼓励资料积累与总结等方面进行规划指导。结果进修医师进修期限虽然短暂,但经过个体化指导及责任意识激励后,受益匪浅。结论本实践客观的全面提高了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亚专业进修医师的综合素质。

  • 血管内介入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及相关因素比较

    作者:付锋;杨杰;王娜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进行血管内介入的治疗,对照组44例进行手术夹闭治疗,分析对比2组血管完全闭塞率、ADL评分、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预后良好率增高( t =6?.204,χ2=4.453, P均<0.05),NIHSS评分、血管完全闭塞率均降低( t =6.297,χ2=17.480, P均<0.05),且术中出血和术后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脑积水、动脉瘤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降低/减少( 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良好,发生并发症几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振林;只达石;张赛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N或AN)表现为颅内出血、再出血、血管痉挛,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以往的手术夹闭AN(特别是急性期AN)具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和死亡率。近些年, 由于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的进步, 血管内介入治疗(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AN取得较大的成功。本文将对AN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临床对照分析

    作者:罗红光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临床对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介入组63例、药物组61例,介入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药物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12个月时脑血管病变事件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药物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介入组患者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12个月,介入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26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