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幼兔粪便双歧杆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津津;蔡威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实验幼兔粪便内双歧杆菌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依据双歧杆菌16S rDNA序列设计属特异性引物,以常规PCR产物经克隆后的质粒DNA为标准品,经光谱定量、梯度稀释后制备标准曲线.抽提正常对照组和双歧杆菌喂饲组幼兔粪便内的细菌基因组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样品中双歧杆菌数量.结果:两组幼兔粪便内双歧杆菌测定结果均成阳性,双歧杆菌喂饲组0.05 g湿粪内菌量的对数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6.37±0.58 vs 5.18±0.98,P=0.004).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正确定量实验兔粪便内双歧杆菌数量.

  • 抗性淀粉结肠内酵解对大鼠肠道健康的影响

    作者:杨月欣;王竹;洪洁;王国栋;何梅;沈湘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抗性淀粉(RS),特别在高蛋白饲养模式下,对实验大鼠肠道功能、肠内短链脂肪酸和有害及酵解产物等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57只健康♂SD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成5组,分别给予含有0%,6%和12%RS的基础饲料,或含有6%和12%RS的高蛋白饲料(36%酪蛋白,HP)喂养.实验3 wk进行肠道转运时间(GTT)的观察实验;5 wk连续收集3 d粪便;7 wk处死大鼠,取盲肠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并对盲肠内容物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氨、酚含量以及肠道pH进行测定.结果:和0%RS组大鼠相比,12%RS组大鼠GTT明显缩短(601±49 min vs 700±58 min,P<0.001),粪便量、盲肠壁及盲肠内容物质量显著增加(分别为1.04±0.22 g vs0.37±0.12 g,1.12±0.14 g vs 0.73±0.13 g,P<0.001;4.78±1.44 g vs 3.00±1.12 g,P=0.004<0.01);盲肠内SCFA增加2-3倍(35.5±11.4μmol/g vs 13.9±6.7μmol/g,P=0.003<0.01);粪氨、盲肠内氨及酚浓度下降(0.26±0.13 mg/g vs 0.59±0.15 mg/g,0.35±0.13 mg/g vs0.63±0.13 mg/g,2.03±0.42 mg/g vs 3.15±0.55 mg/g,P<0.001);盲肠和粪便pH值减低(6.26±0.36 vs 7.46±0.28,5.67±0.31 vs 7.24±0.31,P<0.001),且粪便pH值显著低于盲肠pH值(P<0.001),提示RS使远端结肠发酵增加.6%RS组粪氨、盲肠酚及肠道pH值亦有中度下降(P<0.05).以上各指标与RS摄入量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和相应等剂量RS组相比,HP+12%RS组大鼠GTT延长(659±47 min,P=0.009<0.01),粪便量减少(0.80±0.29 g,P=0.005<0.01),盲肠内容物SCFA降低(24.6±13.6 μmol/g,P=0.043<0.05);HP+6RS%组和HP+12RS%组盲肠内酚浓度增加(分别为3.20±0.49 mg/g,2.71±0.55 mg/g,P<0.001),且肠道pH升高.但随着RS摄入的增加,这一现象有所缓解,HP+12%RS组粪便水分,盲肠SCFA、氨、酚浓度及pH值均与HP+6%组有显著差异(P<0.05).RS和酪蛋白对粪便干质量和盲肠pH值有显著交互作用(P<0.01).组织病理切片未显示实验期间RS喂养大鼠盲肠壁细胞出现异常变化.结论:RS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相关指标,适量摄取可改善高酪蛋白饮食引起的肠道功能改变,起到酸化肠道,促进肠内有益产物SCFA生成,降低有毒代谢产物酚的作用.

  • 评价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效果的检查方法和时机选择

    作者:苏菡;孙为豪

    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后,因细菌数量减少和尿素酶活性受抑制或其他产尿素酶的细菌过度生长,常导致多种Hp检测方法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影响对Hp根除治疗效果的评价.本文对根除治疗后Hp检查方法和时机的选择加以综述,Hp根除治疗后6 mo,尿素酶依赖性试验(RUT或13C-UBT)评价根除治疗效果准确性高,粪便Hp抗原(却SA)试验在根除治疗后6 mo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准确性不如尿素酶依赖性试验.

  • 大肠癌早期诊断新技术

    作者:张渊智;李世荣

    早期发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有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便潜血试验是常使用的大肠癌筛检方法,再水化愈创木酯试验可增加灵敏度,但特异性较无再水化者低;免疫化学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仿真结肠镜灵敏度和特异性类似结肠镜检查,并能消除净化肠道带来的不适,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检查粪便大肠癌组织脱落的标准物是目前大肠癌筛检技术研究的热点.直接寻找粪便脱落癌细胞、检测粪便脱落细胞DNA含量等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大肠癌组织检出的基因突变,同样可以在患者粪便脱落细胞内检出.同时检测大肠脱落细胞内K-ras、APC、p53等多个基因突变和微卫星、凋亡等标准物对于筛检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大肠肿瘤特异的蛋白标准物更能增加筛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粪便癌胚抗原、促衰变因子、STn抗原等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 K-ras 12密码子点突变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周国雄;李兆申;许国铭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相当困难,众多的研究已证实K-ras12密码子点突变与胰腺癌相关性好.选择敏感的检测方法检测多种途径获取的标本中K-ras12密码子点突变,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由胰腺细针穿刺(FNA)、胰液、十二指肠液、外周血和粪便等获取的标本中K-ras12密码子点突变的检测及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 大肠癌相关标记物筛检高危人群的评价

    作者:张亚历;张振书;吴保平;孙正基;林金容;周殿元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统计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排列第五.减少发病率,改善预后,成为当前大肠癌防治研究的主要策略[1-3].业已表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确诊的大肠癌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大肠癌不足40%.为此,通过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以改善大肠癌预后已成为大肠癌防治切实可行的措施[4-6].然而根据临床征象如疼痛、便血、体重减轻或肠道功能紊乱等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线索并未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大肠癌症状出现的早晚与大肠癌的进展及预后亦无必然联系.无症状人群普查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方法,为提高筛检效率,对高危人群的靶向筛检已成为大肠癌防治研究的热点[7].我们主要探讨粪隐血试验、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癌家族背景及粪基因突变为线索确立高危人群筛检大肠癌的效果.

  • 大肠癌患者粪脱落细胞P53的表达

    作者:范如英;李世荣;吴霞;武子涛;晨智敏;邓永江;曹建彪;张红光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基因的变异.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的检测屡有报道,但粪便结直肠癌脱落细胞中P53的表达状况知之甚少,我们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P53蛋白表达,为大肠癌的诊断及判断予后提供有益的检测途径.

  • 促动通便胶囊对胃肠道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睿明;王尚武;雷朝霞;王明亮

    目的:考察促动通便胶囊对胃肠道动力、排便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比色法测定动物甲基橙的胃残留率,动物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及肠壁含水量测定,动物排便量及含水量测定.结果:实验组动物甲基橙的胃残留率降低,与阳性对照组动物无显著性差异;促进动物排便,肠壁及粪便含水量增加.结论:促动通便胶囊能增加胃肠道动力,促进胃排空及排便.

  • PCR快速检测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和ial

    作者:李小丽;阴赪宏;温艳;黄敏君;栗绍刚;齐志群;李威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对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及ial进行检测.方法:分别应用常规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方法、普通PCR、巢氏PCR(nested-PCR)方法, 对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 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及ial的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 在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中, 常规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方法分离出福氏痢疾杆菌24例, 宋内痢疾杆菌23例, 志贺痢疾杆菌1例, 沙门菌23例. 采用普通PCR法检测痢疾杆菌粪标本48例, ipaH基因均阳性(100%);ial基因阳性34例(70.8%), 余14例为阴性. 对该14例粪标本进而采用巢氏PCR法进行ial基因扩增, 其中12份标本阳性. 48例痢疾杆菌粪标本中46例ipaH和ial基因为双阳性(46/48). 沙门菌粪标本23例中ipaH及ial基因表达均为阴性. 以上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 0.9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采用PCR和巢氏PCR法扩增得到的ipaH和ial基因特异片段与基因库中发表的标准菌株序列比较, 一致性为100%.结论:建立了快速诊断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和ial的PCR检测方法, 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和敏感的特点.

  • 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方法评估

    作者:董永绥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凡粪便性状改变,含水量增加(正常婴儿每日排便量>10g/kg、成人>200 g)即可诊断患有腹泻病.除母乳哺养儿粪便常呈糊状外,正常粪便应该是成形的.由于小儿腹泻病常见,故治疗方法也多.应以有效、经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为评估标准.小儿腹泻病病因复杂,必须尽可能明确病因和病原,然临床实施较多困难,至少可以根据病史、体征和粪便性况将之分为有或无水、盐代谢紊乱的水样便性腹泻病和脓血便性腹泻病,首先纠正脱水、缺钠和酸中毒.对无并发症的水样便性腹泻病只需调整饮食(乳类哺养儿改用无乳糖奶粉)、保护肠道粘膜等措施就可使大多患儿治愈.对脓血便性腹泻病应区别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多见)、寄生虫性感染或炎症性(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多见于较大儿童、常呈慢性),予以区别处理.一切新治疗的评估,应通过足够病例数的双盲、空白对照的临床观察予以验证.

  • 婴幼儿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研究

    作者:刘作义;赵长安;程茜

    目的在于探讨受轮状病毒感染威胁大的婴幼儿在轮状病毒感染流行期和非流行期,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聚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1997-10/1999-03按velazguez等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标准(采便前后5 d内无腹泻发生)收集1 mo~3岁婴幼儿粪便标本509例份.同时,用100例份临床诊断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且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ELISA法)粪便标本电泳型作对照,分析无症状感染者电泳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509例份研究标本PAGE检测RV-RNA阳性94例份,无症状感染率18.47%(其95%可信区间为15.10%~21.84%).流行期无症状感染率为23.25%(93/400),非流行期0.92%(1/109),流行期明显高于非流行期(P<0.001);流行早期30.83%(41/133),流行高峰期22.06%(30/136);流行末期16.7%(22/131);流行早期明显高于流行末期(P<0.05).第一个流行年(97.10~98.3)无症状感染为32.50%(65/200);第二个流行年(98.10~99.3)为14.50%(28/200).不同流行年份无症状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01).实际上两个年份临床表现出流行规模也有差别,前一个流行年流行规模明显大于第二个流行年.婴幼儿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RNA电泳型与有症状感染者电泳型一样呈多样性,且不断变化.但其电泳型主要构成与同期有症状电泳型主要构成,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率(18.47%),但流行年份和流行规模不同,其无症状感染率也随之不同.流行早期婴幼儿无症状感染的高低和电泳型的主要构成可预测当年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的规模和电泳型

  • 利福平加锡类散治疗难治性菌痢40例

    作者:罗励

    目的观察利福平口服加锡类散灌肠治疗难治性菌痢的效果.方法经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细菌性痢疾患者共40例,应用利福平口服加锡类散灌肠进行治疗,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8岁~56岁,病程15 d~3 a,均具以下条件:①病史≥7 d,以大便习惯改变,每日腹泻次数>3次,性状为脓血样大便,伴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②经病原学检测证实为细菌性痢疾.③大便常规: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与红细胞.④结肠镜检发现结肠粘膜弥漫性水肿、充血,呈颗粒状隆起,有溃疡、息肉与增生.⑤在采用本方案治疗前,曾使用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新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治疗1个疗程以上无效的患者.结果经利福平口服配以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20d后,治愈32例(占80%),有效6例(占1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利福平口服加锡类散灌肠对难治性菌痢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遗传性吸收不良

    作者:王东旭;黄壕

    0引言遗传性吸收不良是指由于各种原发性遗传病变引起的营养物质消化和(或)吸收功能障碍,以至肠内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不能顺利通过肠黏膜转运人组织内而从粪便中过量排泄,引起营养物质缺乏的症候群.本病病因较多,如乳糜泻、双糖酶缺乏、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等,国内对此病诊断较少,本文以乳糜泻、乳糖酶缺乏、低γ-球蛋白血症为重点对该病作一介绍.

  • 综合干预措施控制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效果

    作者:陈新峰;包建良;马晓东;庞建阳;钱爱清;虞祝祥;陈正才

    张家港市位于苏南水网地区,全市85余万人口,面积998 km2,人口密度高达860人·km-2.全市工商经济和服务行业发达,外来流动人口达6000人·d-1,外来常住人口达10万人·a-1,而且本地人口流动量大,经对该市塘桥镇8000人调查,30%以上人口每天至少有一次不在家内用餐.农村人口以前普遍饮用河塘水及浅井水,其中饮用4 m~6 m深的井水者近40万人.

  • 惊!十个人中有九个人都有肠道健康问题

    作者:《糖尿病天地》编辑部

    肠道健康问题都有哪些?1.便秘 便秘是绝大多数人都面临的问题,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久坐不动,偏爱油炸、生冷等食物而导致便秘问题;老年人主要由于身体机能逐渐减退,排便反射迟钝,腹部肌肉的收缩力减弱,粪便不如年轻人柔软,而且老年人牙齿又不好,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少,活动量也少,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便秘出现.便秘很常见,但是其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

  • 糖尿病患者心梗,便秘惹的祸!

    作者:孔海燕

    正常的排便习惯多为1~2次/天或1次门~2天,粪便多为成型或软便,如果粪便呈团块或硬结、排便困难,或者便意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就是我们常说的便秘.每个人都有过便秘,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遭遇便秘,也许便秘对普通人来说算不上多大的毛病,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便秘却可能是致命的.因为严重便秘时,过度用力拉大便会造成血压骤然升高,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的发生,这样的实例并不少见,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预防便秘,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 老年糖尿病患者便秘如何改善

    作者:肖慧娟

    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便秘?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有三种情况属于便秘的范畴,即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大多数人每日至少排便1次,粪便并不干燥坚硬.便秘者一周排便不到3次或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每次排便异常困难,时间很长,粪便坚如羊粪,量很少,而这又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 饮食助力糖尿病患者缓解便秘

    作者:曹翔

    正常的排便习惯多为1~2次/天或1次/1~2天,粪便多为成型或软便,这需要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肠道,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门,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整个排便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均可引起便秘.此外,一些疾病可引起便秘,糖尿病就是其中常见的原因之一,两者互相影响.

  • 改善血糖控制的微生物学之路

    作者:

    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的Mark Heiman博士在会上展示了一项新的控糖途径,这项新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变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只用了四周时间,受试者不仅口服糖耐量得到改善,胆固醇和炎症标志物水平也得到降低.Heiman博士介绍说,以往的微生物研究都关注于分析粪便中的细菌类型,而我们的团队则把研究做得更加深入——“在粪便样本中,除了细菌之外,还能检测出什么?”我们在粪便中检测出了葡萄糖、乳酸盐和大量其他物质.

  • 动脉不畅通当心"肠中风"

    作者:

    徐先生已有10多年的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症病史.前些天,他总感到腹内隐隐作痛,大便时发现粪便带血丝.他以为是吃了不洁食物,就自行服用了几粒"氟哌酸",但腹痛不但未缓解,反而更加剧烈,血便更加明显.他这才到医院求医.经检查,医生确诊他患了"缺血性结肠炎".这是中风的一种类型,也称"肠中风".

1632 条记录 9/82 页 « 12...6789101112...81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