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晓峰;黄小勇;郭曦;薛玉国;李铁铮;刘光锐;黄连军

    目的:探讨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21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48 ~ 84岁,平均(68.9±9.9)岁.21例均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1,3,6及12个月之后,每年行主动脉CTA复查.结果:21例均成功置入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共置入主体覆膜支架21枚,对侧分支支架21枚,延长支6枚,Cuff支架1枚.主体覆膜支架直径23 ~31 mm,长度为120 ~ 180 mm,平均(152-±20.7)mm; 16例封闭一侧髂内动脉,5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 ~15个月,未见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结论:GORE EXCLUDER腔内修复肾下腹主动脉瘤近、中期效果良好.

  •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与转归

    作者:刘刚;郑德志;陈彧;陈生龙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MH)的治疗选择与转归,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间,共收治AIMH患者16例,A型5例,B型11例.分析患者特征及治疗选择,电话及门诊随访确定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10例药物治疗,4例介入治疗,2例外科手术治疗,1例药物治疗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 ~48个月,平均13.3个月,1例失访,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AIMH是一组需要临床重视并积极治疗的主动脉病变,应根据其病理特征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 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余辉;赵龙;廖静;马依彤;马翔

    目的:探讨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联合限制性支架治疗2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远端限制性支架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术中的疗效.结果:远端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例.年龄30~73岁,平均(49.80±12.71)岁.急性期治疗22例(均为急性复杂性夹层),慢性期治疗6例.主体支架直径为30~36 mm,长度150 ~ 200 mm;限制性支架直径为24 ~ 28 mm,长度为60~ 80 mm,其中覆膜支架23例,大口径裸支架5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观察Ⅰ型内漏3例,无截瘫发生.术后随访3~ 14个月,平均7个月,3例有明确Ⅰ型内漏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主动脉CTA检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患者术后第11个月发现肾衰竭,5例患者左侧肢体发凉,2例患者头晕,无脑卒中、截瘫及死亡.结论:联合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较传统腔内修复术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治疗

    作者:黄连军;薛玉国;黄小勇;郭曦;李铁铮;韩晓峰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其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3~78岁,平均(66.7±11.0)岁.术前均行影像学仔细评估,采用切开或直接穿刺的方式置入覆膜支架隔绝瘤体.9例共置入20枚覆膜支架(其中1例采用“开窗”支架,5例采用一体式分叉型支架,3例采用直筒型支架).术后1,3,6及12个月均行CTA复查,观察有无内漏,瘤腔是否完全血栓化.结果:9例均成功地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 (9/9).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1~ 23个月,1例术后1.5个月因感染复发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5个月死于呼吸衰竭,余患者瘤腔均完全血栓化.随访期间病死率11.1%(1/9),并发症发生率22.2%(2/9).结论:采用覆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安全可靠,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纪言;罗淞元;刘媛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组威胁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一些局限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型主动脉夹层)个案报道中尝试使用;其与外科升主动脉置换联合进行的杂交手术在适宜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获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在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腔内修复术有望成为替代外科血管置换术的治疗方式.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腔内修复术可能优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但有待更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 降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祁俊仙;杜占奎;王效增;王雅;周铁楠;韩雅玲

    目的:评价降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预后关系。
      方法:2010-02至2014-04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335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均行主动脉增强CT明确主动脉病变特征,测定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观察近远期疗效并分析与破口位置的关系。

  • 腹股沟斜行切口和PerClose血管闭合器在TEVAR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鹏;邱风;林智;尤颢;杨谦

    目的:研究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中采用腹股沟斜行切口或Perclose血管闭合器的术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在我院行TEVAR患者分别采用腹股沟斜行切口分离股动脉穿刺(15例)和采用双Perclose闭合器(5例)两种方法,并进行成分效果分析,以直接医疗收费代替成本,术后入路血管并发症(包括出血、股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和淋巴漏)的发生和经济负担为直接效果进行分析,以VAS疼痛评分量表和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间接效果进行评价,并计算效果比。

  • 急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单中心对比分析

    作者:杜占奎;王效增;王雅;周铁楠;何瑞霞;韩雅玲

    目的:探讨急性和慢性降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评价急性和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治疗(EVAR)的手术参数、近远期临床疗效,并对临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 腔内修复术与药物治疗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近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史亚娜;杜占奎;王雅;王效增;韩雅玲

    目的:对比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 )与药物治疗(MT )对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 )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观察2006-03至2014-03住院的85例PA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VAR 组(47例)和MT 组(38例)。EVAR 组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行EVAR 治疗,MT 组单纯行药物强化治疗,随访观察2组间近期、远期的肢体缺血、截瘫、肾功能衰竭、脑卒中、新发主动脉夹层、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 慢性复杂型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近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娜;王效增;杜占奎;王雅;顾若曦;周铁楠;何瑞霞;韩雅玲

    目的:分析慢性复杂型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2002-04至2014-03收治88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慢性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参数、近远期疗效。

  • 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初步临床结果

    作者:左尚维;贾鑫;杜昕;刘小平;熊江;马晓辉;张宏鹏;张敏宏;许永乐;张佳;郭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 AAA)的初步结果.方法 4例合并严重疾病无法行开放手术的近肾AAA患者,根据术前CT数据定制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于全身麻醉下置入此支架型血管并置入肾动脉支架.结果 术后即时造影示各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支架形态良好,两例有少量近端Ⅰ型内漏.术后3个月复查4例患者支架形态正常,两例Ⅰ型内漏均消失,但另一名患者出现Ⅱ型内漏.结论 应用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AAA近期效果良好.

  • 腔内修复术治疗免疫球蛋白G4相关慢性腹主动脉周围炎一例

    作者:王肖;黄连军;曾庆龙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慢性腹主动脉周围炎是一种罕见疾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辅助诊断,应予早期治疗.该文报道1例67岁男性免疫球蛋白G4相关慢性腹主动脉周围炎患者的诊疗,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对于其并发的动脉瘤性疾病,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 强化护理对急性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姗姗;杨萌萌;郭莎莎

    目的 探究强化护理对急性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6个月后随访,实验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强化护理,可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研究现状

    作者:朱健;郗二平;朱水波

    累及重要脏器动脉开口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一直是腔内修复术的难点.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治疗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做出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此项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张瑜;郗二平;朱健;朱水波;王荣平;许贵华;殷桂林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12年3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对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需要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在术前进行脑循环、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及Willis环检查,如右侧椎动脉血供良好,颈动脉、Willis环无狭窄则选择在腔内修复术中直接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术后观察颅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封闭了左锁骨下动脉,手术均获成功,28例术后未出现左上肢窃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并发症,12例出现了轻微的左上肢窃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无需手术干预.结论 在有意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前,必须注意潜在性主动脉弓上各分支动脉的病变和变异,这样才可能保证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安全、有效.

  • 腔内修复术治疗多破口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健;郗二平;朱水波;张瑜;周孜孜;许贵华;李雪梅

    目的 分析多破口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处理该病的临床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5月因多破口(≥2个破口)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接收TEVAR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除近心端第一破口外,使用外科方式处理远端夹层破口为处理组,否则为非处理组.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胸背疼痛发病率、远端夹层进展情况、假腔变化情况、远端破口获益情况.结果 检索出符合条件的病例67例,所有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例,术后6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处理组7例,非处理组60例.TEVAR后两组胸背疼痛发病率、远端夹层进展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夹层假腔较非处理组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处理组19例患者通过夹层远端破口的血流供应腹腔内脏动脉.结论 TEVAR是治疗多破口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有效的手术方式,远端破口应根据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或尽量不处理.

  • 主动脉夹层腔内手术技巧

    作者:郭伟

    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改变了夹层传统外科治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不成功的腔内修复术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本文谈一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手术技巧与同道商榷.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并发症防治

    作者:刘长建

    主动脉腔内修复(endovase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手术病死率低、适应证广、术后短期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等诸多优势,但EVAR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据EUROSTAR的大宗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6%~27%,有10%~30%的腹主动脉瘤病例术后需要再次行某种EVAR治疗,其频率是每年10%.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常需转开放手术,延期转入手术者每年约1%~2%,此时手术难度大,范围广,病死率可高达20%[1-2].

  • 覆膜支架治疗下肢创伤性动静脉瘘

    作者:王海涛;姜维良;孙庆峰;张英男;张天华;吴旻凯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下肢创伤性动静脉瘘(TAVF)的方式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例T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产覆膜支架(BARD(R))进行腔内修复术.结果 5例患者术后动静脉瘘口均封闭良好,动静脉血流状态完全恢复;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出现.随访6个月,5例患者支架均通畅,无支架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 TAVF应早期诊断,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 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与随访

    作者:李治仝;汪忠镐;王克勤;陈兵;季锋;李建新;李震;佟铸;高翔;张成超;宁雅婵;胡志伟

    目的 评价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3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行覆膜支架治疗,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半年、1年时进行电话随访并定期复查CT血管造影(CTA),以后每年随访一次,对其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4例(11.1%)患者出现Ⅰ型内漏,放置球囊后内漏均消失;1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无术后截瘫、下肢缺血症状.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34例(94.4%)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7±25.1)个月,定期复查CTA,假腔无明显增大,内有血栓形成.随访期间死亡4例(11.8%).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AD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症状和死亡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361 条记录 3/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