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护理

    作者:蒋建芳;刘明霞;郭满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动脉疾病,保守治疗和传统主动脉置换手术都不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 胸主动脉瘤38例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

    作者:李应龙;蒋强;庞尊中;何强;顾福嘉

    近年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 TEVAR )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被迅速推广应用,成为胸主动脉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支架近端锚定区(指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溃疡及假性动脉瘤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不足(<15 m m )成为限制其广泛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足够的锚定区,术中人们尝试选择性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 )开口。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共对38例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进行了 TEVAR 治疗,完全或部分覆盖LSA及“烟囱”技术重建LSA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86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荐辕;金辉;杨斌;蔡红波;冯曜宇

    目的 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后对颅内及左上肢血供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6例患者全部或部分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5例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封堵程度1/4 ~ 2/3);8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缺血的表现,12例术后出现左上肢轻微缺血症状,无左上肢严重缺血发生;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左上肢肱动脉收缩压较术前降低15~ 35 mmHg.结论 对于第一裂口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 10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术前评估决定是否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是否先行颈部血管旁路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空间及安全性.

  • 腔内修复术与药物治疗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近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史亚娜;杜占奎;王雅;王效增

    目的 对比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与药物治疗(MT)对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观察2006年3月-2014年3月住院的85例PA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VAR组(47例)和MT组(38例),EVAR组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行EVAR治疗,MT组单纯行药物强化治疗,随访观察2组间近期、远期的肢体缺血、截瘫、肾功能衰竭、脑卒中、新发主动脉夹层、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EVAR组患者4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内漏、支架移位、主动脉破裂死亡及脑卒中等发生.首次入院至30 d随访,2组随访率均为100%,2组无截瘫、脑卒中及死亡事件发生.EVAR组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略低于MT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0 vs.10%,2%vs.5%).MT组新发主动脉夹层发生率显著高于EVAR组(16% vs.0%,P<0.01).2组远期随访时间、随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2)个月vs.(32±23)个月,87%vs.82%].远期随访2组间均无截瘫发生,MT组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略高于EVAR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16% vs.2%;13%vs.5%).EVAR组总的病死率及主动脉破裂病死率均略低于MT组,但2组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5%vs.13%;2% vs.6%).结论 与MT相比,EVAR治疗PUA,可降低近、远期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

  •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杨剑;杨丽芳;左健;俞世强;陈文生;郑敏文;易定华

    目的:评价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1年12月~2009年6月,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进行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治疗患者288(男237,女51)例,年龄21~79(平均51.2)岁.局部或全身麻醉,在X线透视下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经股动脉放置在主动脉夹层第1裂口位置,实现腔内修复.应用多排CT等技术进行38个月(6~102月)的随访,观察假腔血栓形成情况、有无内漏、血流动力学变化、移植物位置及形态、内脏动脉供血等情况,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全组患者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和截瘫等并发症.围术期死亡6例,分别为:腹腔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2例、升主动脉逆行夹层1例、夹层破裂1例、心肌梗死1例及死亡原因不明1例.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5.3%,包括术后即刻内漏、发热、肾功能不全、切口感染、肺炎、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左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截肢等.随访中共有7例死亡(2.4%),4例患者行二次TEVAR术后治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5年累积生存率达96%.结论:TEVAR术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有效方法,中期疗效满意,患者远期生存状况良好.

  •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李奋保;杨瑞民;赵保生;张丽娟;张希中;孙建明;杨凯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48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在DSA下行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腹股沟区纵切口显露股动脉,送入人工血管输送器至病变处,准确定位后,释放人工血管进行腔内修复.术后复查造影,观察真假腔血液动力学变化、内脏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 48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支架未能完全封堵漏口、内漏明显,手术成功率95.8%.支架置入后假腔血压下降,机体脏器缺血状况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 支架性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作者:杨瑞民;赵保生;李奋保;张丽娟;张希中;孙建明;杨凯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在DSA下行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腹股沟区纵切口显露股动脉,送人人工血管输送器至病变处,准确定位后,释放人工血管进行腔内修复.术后复查造影,观察真、假腔血液动力学变化,内脏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 48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置人人工血管支架,2例支架未能完全封堵漏口,内漏明显,手术成功率95.8%.支架置人后假腔血压下降,机体脏器缺血状况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 支架性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16例

    作者:宋兵;刘瑞生;柳德斌;唐汉博;张彬;程殿威;赵宏林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09-06在我科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总结其疗效.结果:接受治疗者无围术期死亡.本组覆膜支架释放均成功,封闭左锁骨下动脉4例,其中采用动脉导管封堵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1例.随访过程中,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例于术后1 a,发生脑出血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脾动脉瘤的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胡志鹏;苟伟;赵刚;高峰利

    目的 总结脾动脉瘤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脾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2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其中1例累及脾门的脾动脉瘤采用脾切除,1例采用动脉瘤切除+动脉端端吻合;其余8例均采用腔内技术治疗:5例采用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2例采用多层裸支架,1例采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见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 开放手术是脾动脉瘤处理的可靠手段,但随腔内技术和器材的发展,腔内技术在脾动脉瘤的治疗中使用越来越多,其短期疗效满意,但其长期效果还须观察.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联合药物治疗稳定型B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张冉;陈英;万久贺

    目的 对比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42例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n=71)与对照组(n=71).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TEVAR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8.45%,对照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18.3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68%,对照组患者并未出现主要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院30 d内病死率为0,对照组患者出院30 d内病死率为8.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4.37%、85.92%、77.46%,对照组分别为91.55%、83.10%、71.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P=0.172).结论 TEVAR联合药物治疗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预后生存率,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良好手术时机,谨慎术中操作.

  • Chimney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的研究现状

    作者:杨剑;郭伟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微创疗法,常规的修复术仅适用于瘤颈锚定区长度在15 ~ 20 mm以上,短瘤颈或无瘤颈的高危复杂病变的腔内修复需要行主动脉分支血管重建.Chimney技术重建分支血管可充分利用现有小口径外周血管支架等常规器材,操作简易安全,近期疗效明确,符合我国国情,利于地市级医院开展.

  •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并发分支狭窄并血栓形成的诊治

    作者:秦士勇;李桂杰;王明海;王坤;李光新;张曙光

    腔内治疗技术使得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目前,对于符合特定解剖标准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是佳治疗方式。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与开放手术相比,施行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 EVAR)的患者,明显减少了术后30天死亡率、缩短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周期[1-3]。但是仍不可小视EVAR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内漏、肾动脉闭塞、缺血性肠炎、分支狭窄或闭塞等[4]。我科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施行EVAR术后并发分支狭窄及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等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 腔内修复术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任海涛;祁秀格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19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术中2例内漏,1例右肾动脉栓塞;术后2例急性肾衰竭,1例急性左心衰,1例脑出血.术后30d时,死亡1例.结论:针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者.

  • 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分腿支架塌陷并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李陇超;钟红珊;徐克;管宇珩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瘤体破裂后死亡率极高.以往主要依靠外科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手术难度高、创伤大、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目前仍是外科极具挑战性的手术[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自1991年Parodi等[2]首次采用血管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AAA以来,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等特点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符合解剖特点的腹主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对于那些年龄大、伴有全身其他疾病、不能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或者腹主动脉瘤破裂需急诊治疗的患者带来了希望[3-4].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1例

    作者:杜占奎;史雅娜;邓捷;王效增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近年来出现的通过介入手段治疗主动脉夹层(AD)及主动脉瘤的新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更简洁、微创、有效[1,2].近年来,沈阳军区总医院采用EVAR治疗主动脉疾病535例,疗效满意.现将该院于2013年12月25日采用EVAR对1例胸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双髂动脉撕裂及双下肢缺血的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近端内漏再次置入覆膜支架双丝技术应用1例

    作者:刘艳杰;王效增;周铁楠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10% ~ 40% 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内漏.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1 例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后,患者主动脉近端出现内漏,采用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双丝技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研究

    作者:关会娟

    目的:研究并分析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腔内修复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00%,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护理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为66.00%,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疗进展

    作者:张承圣;李波

    目前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AAA)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已逐渐取代传统手术.然而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甚至影响其成败,其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 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万娜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2 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 02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AD患者资料加以研究,分为对照组(46例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6例行综合护理干预),比对2组护理前后VAS评分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AS评分(1.28±0.33)更低;且舒张压、收缩压下降值(18.25±5.41)mmHg、(32.42±8.36) mmHg均更大(P<0.05).结论:针对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A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

  •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护理分析

    作者:董芸;曾珠

    目的 总结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ction,AD)患者行带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的系统化护理措施与并发症预防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11例行带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控制、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并发症预防、出院指导等系统化护理措施,观察临床预后.结果 ①11例患者支架均成功植入,术后动脉瘤搏动消失.②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内漏、截瘫、肾衰、下肢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日(22.5±3.4)天.结论 带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系统化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强化护理观察、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处置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做好术后护理的关键.

361 条记录 18/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