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

微循环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 미순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740
  • 国内刊号: 42-132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38-201
  • 曾用名: 微循环学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李艳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落新妇甙对大鼠肺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林慧庆;王建军;唐建;胡海丰

    目的:探讨落新妇甙对大鼠肺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单肺移植模型.随机将肺移植后的40只大鼠分为4组:A组肺移植后用生理盐水(1ml/天)灌胃,B组肺移植后用环孢素A (5 mg/kg/天)灌胃,C组肺移植后用落新妇甙(1 ml/kg/天)灌胃,D组肺移植后用环孢素A (2.5 mg/kg/天)及落新妇甙(1 ml/kg/天)灌胃.术后第10天切取移植肺观察肺急性排斥反应分级情况.结果:B组、C组及D组移植肺排斥反应分级均低于A组(P<0.05~0.01);D组移植肺急性排斥反应轻,优于C组(P<0.05)和B组(P<0.01).结论:落新妇甙对肺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与环孢素A有协同作用.

  • pcDNA3.1(-)/tPA-交联明胶微球复合物体外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祖育昆;张凯伦;蒋雄刚;郭超;厉泉

    目的:检测交联明胶微球结合和缓释pcDNA3.1(-)/tPA的能力及其转染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瞬时转染效率.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交联明胶微球结合pcDNA3.1(-)/tPA的大包封率和体外缓释规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cDNA3.1(-)/tPA 交联明胶微球复合物缓释的pcDNA3.1(-)/tPA转染内皮细胞的瞬时转染效率.结果:交联明胶微球能有效结合pcDNA3.1(-)/tPA,大包封率为62.75±3.31%;且在体外能持续缓释质粒DNA超过4周.pcDNA3.1(-)/tPA 交联明胶微球复合物缓释的pcDNA3.1(-)/tPA能被转移进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并有效表达,瞬时转染效率为12.74±2.53%.结论:交联明胶微球能良好结合和缓释pcDNA3.1(-)/tPA,并能成功进行体外基因转染.

  • 卡巴胆碱对Ⅲ度烫伤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玉珍;姚树桐;刘秀华;胡森;盛志勇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Ⅲ度烫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Ⅲ度烫伤组和卡巴胆碱治疗组.平行测定各组心功能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1)Ⅲ度烫伤组大鼠颈动脉压小值、大值和平均值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2.33%、17.89% 和19.30%(P<0.05~0.01),给予卡巴胆碱治疗后,颈动脉压小值和平均值较Ⅲ度烫伤组明显升高(P<0.05).(2)Ⅲ度烫伤后大鼠心率和-dp/dt 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dp/dt虽 较对照组下降6.20%,但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卡巴胆碱治疗后,+dp/dt 和-dp/dt 较Ⅲ度烫伤组分别升高19.00%和24.34%,差异有显著性(P<0.05).(3)Ⅲ度烫伤后大鼠血清NO较对照组下降48.02%(P<0.05),卡巴胆碱治疗后大鼠,血清NO水平升高至30.51±15.13 μmol/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巴胆碱具有改善Ⅲ度烫伤大鼠心功能的作用,NO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 不同粘度血浆扩容剂的制备及其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作者:赵莲;尤国兴;许婧;周虹

    目的:制备不同粘度的血浆扩容剂,初步研究其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和右旋糖酐70制备高粘度血浆扩容剂(HVPE),采用右旋糖酐70制备低粘度血浆扩容剂(LVPE);采用间断放血方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用两种血浆扩容剂对休克大鼠进行复苏,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动物存活情况,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血气、全血粘度、血浆乳酸浓度、胶体渗透压等指标.结果:HVPE和LVPE的胶体渗透压分别为42.5 mmHg和60.1 mmHg.二者分别表现出剪切稀化和剪切稠化等非牛顿流体特性.复苏后90 min,HVPE组和LVPE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57%和100%.HVPE组存活和死亡动物血浆粘度平均值分别为2.37和3.54 mPa·S.在纠正酸中毒和改善碱剩余方面,HVPE不如LVPE.其它各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治疗中,血浆粘度应该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过高的血浆粘度可能引起死亡.

  • 血管紧张素Ⅱ在过度训练致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丽霞;吴广礼;黄旭东

    目的:研究过度训练大鼠血浆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体力衰竭(力竭)组(n=24);建立大鼠游泳至力竭模型;于力竭即刻、力竭后6 h、12 h和24 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Ur)、磷酸肌酸激酶(CK)及尿γ 谷氨酰胺转肽酶(γ GT)水平;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和肾组织细胞凋亡;测定血浆和肾组织AngII含量.结果:力竭即刻血清Ur、Cr、CK即明显升高,6 h达高峰( P<0.05),24 h恢复到对照水平;力竭后6 h尿γ GT明显升高,力竭后12 h和24 h升高更为明显( P<0.05);力竭即刻至力竭后24 h大鼠肾组织结构变化轻微,但肾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P<0.05);力竭即刻,血浆AngII明显增高( P<0.01),力竭后6 h~24 h则逐渐降低,24 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力竭即刻至24 h,肾组织AngII进行性增高(P<0.01);肾组织AngII浓度与肾组织细胞调亡率呈明显正相关(r=0.76, P<0.01).结论:过度训练大鼠血浆AngII浓度的变化主要参与力竭后早期肾损伤的发生,而肾组织中AngII的增加可能通过组织细胞凋亡在力竭后延迟性肾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凝血功能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

    作者:张明洁;陈琦;高永友;李明;李德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CP)是指由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该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8%,病死率在15%左右 [1].近年来,从红细胞变形性及凝血功能等方面对CP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91例CP患者凝血功能和静脉血中棘形红细胞进行检测,并对两者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周莉;王惠萍

    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症,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脂质代谢异常虽然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共同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但其表现却有某些不同[1].本文对两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江华;李艳;刘文卫;李智山;魏敏;刘永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及炎症加速的过程[1],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且发展为不稳定斑块和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

  • 心肌肌钙蛋白T定性试验在急性心源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汪建高;万少兵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早期、快速、准确地从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中发现AMI病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定性试验对43例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检测,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作出评价.

  • 几种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和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分析

    作者:杜开春;李诺飞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阶段[1],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演变的必经阶段.目前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肝穿剌活检病理诊断.由于肝穿刺取样的局限性和创伤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报道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腺苷脱氨酶(ADA)在几种慢性肝病中的浓度变化,并分析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 TORCH感染孕妇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作者:程露平;张德新

    病原体TORCH包括弓形虫 (Toxoplasma,Tox)、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 (Herpex Simplex Virus,HSV)等.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孕妇感染一种或多种TORCH病原体后,可以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病原体通过垂直传播给胎儿,易造成胎儿先天畸形或发育异常、早期自然流产等[1].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可调节妊娠妇女子宫、胎盘及脐带血流以适应妊娠的需要,是保证胎儿-胎盘有足够血流供应的重要因子[2].但孕妇TORCH感染后,血清NO变化的报道所见不多.本文报道孕妇感染TORCH病原体后血清NO的变化情况.

  • BNP和Hs-CR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作者:梅四清;廖声荣;苏汉文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AMI后心力衰竭(HF)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初发AMI患者包括未发生HF患者58例和发生HF患者52例,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进行血浆BNP和血清Hs CRP检测.结果:有无HF的两组AMI患者BNP、Hs 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AMI后发生HF组BNP、Hs 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HF组(P<0.01);BNP与Hs CRP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后发生HF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81.0%,明显优于BNP或Hs CRP单项检测.结论:BNP和Hs CRP在AMI及HF患者中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AMI及HF有积极意义.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与PDGF mRNA水平的关系

    作者:陈芳;杨剑雪;周纪宁;王芳;夏豪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依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n=15)、冠心病不伴侧支循环组(n=31)、冠心病伴侧支循环组(n=18),采用RT PCR技术检测3组患者主动脉根部血液及股动脉血液中单核细胞PDGF mRNA水平.结果:(1) 冠心病患者有、无侧支循环组之间的冠状脉动病变程度、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侧支循环患者心功能不全、室壁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2)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主动脉根部血液单核细胞PDGF mRNA水平增加(P<0.01);有侧支循环患者增加更为显著(P<0.01);而冠心病患者股动脉血液中单核细胞PDGF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有无侧支循环者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室壁瘤的发生;PDGFmRNA水平增加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侧支循环形成与否可能主要取决于病变冠状动脉局部单核细胞PDGF基因水平;单核细胞PDGF基因水平可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预后好坏的指标之一.

  • 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对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军威;杨新明;阴彦林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在腹部真皮下毛细血管网超薄皮瓣成形术中的临床作用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005年7月~2007年11月采用腹部真皮下毛细血管网超薄皮瓣治疗手部、腕部及前臂皮肤套状撕脱伤14例,并采用LDF对围手术期皮瓣供区、皮瓣组织及皮瓣断蒂前血流灌注量(PU)进行监测,评价治疗及监测结果.结果:14例患者在皮瓣成形术后10~17天断蒂,平均13.2天,其中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1.3年(平均为8个月).12例患者随访时皮瓣的外形、色泽、弹性、柔软度均正常,皮瓣PU/周围皮肤PU均大于65%,认定皮瓣断蒂术后成活;1例皮瓣远端断蒂前发生局部坏死.结论:LDF对腹部真皮下毛细血管网超薄皮瓣的临床观察结果对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体检人群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爱萍;吴立红;罗峰;徐晓峰

    目的:观测体检人群的甲襞微循环,分析其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徐州产WX 753B型微循环多参数测量仪,对3 430例体检者的甲襞微循环管袢形态、血流状态、管袢周围状态等三类16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异常结果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和吸烟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甲襞微循环检测异常者占总检测例数的31.55%,其异常结果中不同性别间、各年龄组间以及吸烟和未吸烟组间的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值有明显差异(P<0.05~0.01),且与增龄有明显正相关(r=0.99).结论:甲襞微循环检测对辅助疾病诊断和临床用药、疗效判断等提供有一定临床意义的相关信息,为疾病的防治,健康宣教提供较客观的依据.

  •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BNP浓度的变化

    作者:张真路;杨玖玲;朱团结;曹树正;章晓联

    目的:观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56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于术前、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分别测量血浆BNP浓度,分析术前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BNP浓度变化趋势.结果:心瓣膜疾病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5).术后BNP浓度急剧上升,24h达峰值(P<0.01).术后3~7天明显下降,但仍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14天明显下降且低于术前水平.结论:术前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状况明显相关,BNP浓度越高,心功能越差.术后早期BNP浓度快速升高,后期呈下降趋势.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熊燏;周新;刘松梅;杨艳;曲喜英;谢焱;胡汉宁;庞志宇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方法:应用multi ARMS 快速分型法对316例T2DM患者、512例健康对照人群的ApoE基因第4外显子112位Cys/Arg和158位Arg/Cys 进行检测;随机抽取分型标本进行DNA测序法验证.结果:ε2/2、ε2/3、ε3/3、ε4/2、ε4/3、ε4/4基因型在二组中的频率分布为:0.6%, 5.7%, 72.8%, 1.9%, 14.9%, 4.1% (T2DM组); 0.6%, 9.4%, 70.1%, 1.8%, 17.0%, 1.2% (对照组).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 2=11.45,P<0.05), T2DM组ε4/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1% VS 1.17%).结论:ApoEε4/4基因型可能与T2DM的易感性有关.

  •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基因变异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国荣;杨小娟;唐震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区基因的一级结构及其变异特点.探讨前C区1896位基因突变与血清标志物,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388份,进行前C/C区基因测序,HBV标志物、HBV DNA、ALT、AST测定.结果:HBV A1896突变毒株158例,A1899突变毒株57例.C区变异大部分集中在第5、27、60位氨基酸的序列中.结论:A1896突变与HBeAg分泌障碍有关.A1896突变可加重肝脏损害.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性激素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苏汉文;李艳;李栋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性激素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收集对照组(n=34)及冠心病患者(n=72)血标本,测定血清HCY、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和血脂水平,并对各指标与CH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HCY及E2/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Y、T及总胆固醇(TC)与CHD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657, -0.3452,0.2016,P<0.05),其中HCY的影响更为明显.HCY与E2/T显著正相关.结论:HCY水平升高及性激素功能紊乱与老年男性CHD相关.

  • 老年患者心脏埋藏式起搏器治疗的远期随访(附122例报告)

    作者:王学忠;章萍;王岳松;吾柏铭

    目的:评价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脏埋藏式起搏器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心脏埋藏式起搏治疗的122例老年患者(年龄≥70岁)术后进行长期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资料、并发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死亡原因等,并与同期植入的109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随访8.22±6.01 和 7.74±5.82年,随访成功率均为100%.老年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P<0.05),随访中老年组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而非老年组主要为脑血管病.两组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结论: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良好的安全性,并能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注意止血彻底和术后管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应根据老年患者生理特性及心律失常类型合理选择起搏治疗模式.

  •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壮;郝青林;李树清

    近10年来,肺动脉高压(PAH)的病因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不仅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 微重力对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竞争;郑磊;王前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空间飞行给生物体带来的影响.在空间环境下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如外周血中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以及数量的减少,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受到抑制,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加;体液容量的减少及分布改变,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以及激素分泌失调等.特殊空间环境对机体影响大的是微重力,即物体处于10-2~ 10-5g 的重力状态.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通过航天搭载以及地面模拟等途径,将微重力与细胞培养技术结合起来,分析微重力影响细胞的机制及由此导致的生物学功能改变,并寻求相应的改善方法,以推动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本文就微重力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生物芯片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肖华;李鹏;赵红玉;姚正国

    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通过微加工技术制作的生物芯片,可以把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个生命信息集成在一个很小的芯片上,达到对基因、抗原和活体细胞等进行分析和检测的目的.芯片的实质是通过平面微细加工技术构建的微流体分析单元和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检测,具有高度平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功能基因研究、基因组文库分析、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法医学等诸多领域.

  • 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姚瑞红;赵卫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主要由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迁移到肺循环引起,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当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美国估计肺动脉栓塞年发病约65~70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1].本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漏诊、误诊较多,病死率高[2].PE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3],故影像学发展对其研究有重大推进作用.为提高PE影像学诊断水平,现将PE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 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期胃粘膜血流量及再灌注期胃粘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姜静宜;单悦梅;高明奇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胃粘膜缺血期血流及再灌注期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复制缺血 再灌注模型,用组织反射光谱法检测胃粘膜表面区域血液量(Δer)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F)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胃粘膜丙二醛(MDA)含量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Sal.A I(1 mg/Kg)组显著减少缺血期大鼠Δer和F下降程度(P<0.05),再灌注期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al.A I(1 mg/Kg)组相比,Sal.A II(10 mg/Kg)组显著减少缺血期大鼠胃粘膜Δer和F下降程度(P<0.01)再灌注期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酚酸A能改善缺血期大鼠胃粘膜血流并且降低再灌注时胃粘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提高抗氧化的活性,减轻胃粘膜的再灌注损伤.

  • 大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严志康;肖端;龚梅芳

    目的:研究大黄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大黄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6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HE染色和2,3,5 氧化三苯基甲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黄、阿司匹林对大鼠大脑海马回细胞形态、梗死面积以及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结果:大黄能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结论:大黄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 槲皮素对氧化高密度脂蛋白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肖秀凤;杨瑞莉;林淑贤;刘译聪;苏可;周璇;喻红;魏蕾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对含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血浆致人内皮细胞株(ECV304)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培养ECV304细胞被分成5组:对照组(ECV304+HDL)、oxHDL组(ECV304+oxHDL)、 Que大剂量处理组(ECV304+oxHDL+80 μmol/L Que)、Que中剂量处理组(ECV304+oxHDL+60 μmol/L Que)及Que小剂量处理组(ECV304+oxHDL+40 μmol/L Que),培养24 h后平行检测各组ECV304形态、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中、大剂量组ECV304形态较oxHDL组有明显改善,更接近于对照组;与oxHDL组相比,中、大剂量Que处理组ECV304培养液中LDH活性及MDA含量明显降低 (P<0.01),而小剂量Que处理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ue对oxHDL致ECV304损伤有保护作用.

  • 夏至草醇提物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器官损伤的干预作用

    作者:晁怀宇;万向军;马文波;刘正泉;牛春雨;赵自刚;姜华;张静

    目的:观察夏至草醇提物对高分子右旋糖苷(Dextran 500)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夏至草组(n=8)、模型组(n=6)和对照组(n=6).前二组静注10% Dextran 500(10 ml/kg体重)复制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 min后,夏至草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夏至草醇提物(5 g/ml,6 g/kg体重),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40 min后,制备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制备病理切片,观察肺、肝、肾、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乳酸脱氢酶 1(LDH 1)、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水平显著升高,MAP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夏至草组血清AST、ALT、BUN、Cre、LDH 1、CK MB水平显著降低,MAP升高.组织形态学显示,对照组肝、肾、肺、心肌结构正常,模型组各器官病变较重,多见红细胞瘀滞、血栓形成及坏死,夏至草组病变较轻,未见坏死.结论:夏至草醇提物能明显减轻Dextran 500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各器官功能障碍与组织学损伤.

  •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年会武汉微循环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

微循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