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

微循环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 미순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740
  • 国内刊号: 42-132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38-201
  • 曾用名: 微循环学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李艳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大鼠脑内组织通道对物质传递的性质研究

    作者:王俊华;田牛;郑世荣;韩岳

    目的:探讨大鼠脑内组织通道对物质传递的性质。方法:建立并运用活体注射标记物连续冰冻切片法,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标记物活体定位注入Wistar大鼠脑的不同部位。然后,以荧光团体积定量,比较荧光标记物扩散的形态范围的部位差异以及分子量差异,并与脑组织显微结构结合分析。结果:荧光标记物首先沿神经纤维扩散,并可沿胼胝体到达对侧大脑,扩散的速度范围大于在皮质;小分子量的荧光素钠比大分子量的FITC标记右旋糖酐(FD)在相同部位扩散的速度范围大,并且FD主要沿神经纤维扩散。结论:在物质传递方面,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具有优势,脑组织通道对不同分子量物质具有选择性。这些性质的揭示不仅可为脑内肿瘤的局部化疗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在开发药物剂型方面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且可有助于对容积传递(volumetranmission)的深入研究。

  • 在高温环境中分娩鼠的泌乳机理研究

    作者:张丽敏;刘育英;何文娟;张淑珍

    目的:探讨高温环境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娩后随机分6组。①实验(高温)组。②对照(基础气象)组。③高温耐力组。④对照耐力组。⑤高温乳鼠组。⑥对照乳鼠组。结果:微循环变化:微血管管径高温组较对照组增大(P<0.05);微血管密度高温组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流态高温组为粒流、粒缓流、虚线状,对照组为线流;高温组有红细胞聚集,偶见白色微检。耐力实验二组有差异(P<0.05)。乳鼠体重:出生0 h二组无差异(P>0.05);24 h二组有差异(P<0.05);48、72 h二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35℃±1℃环境中分娩鼠可因为微循环障碍、气力不足,造成泌乳的基础物质缺乏。

  • 机械挤压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谭湘陵;陈隆恩;齐文宁;Anthony V Seaber;James R.Urbaniak

    目的:探讨机械挤压大鼠腿部致微循环改变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歇性气囊挤压袋(IPC)挤压大鼠腿部。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个IPC实验组和3个模拟组,4个IPC组分别挤压0.5、1、5 h和挤压1 h再等待4 h,3个模拟实验组处理方法与IPC组相同但不挤压。应用RT-PCR、Westenr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IPC作用前后,挤压部位的肌肉——胫前肌(AT)和未挤压部位的肌肉——提睾肌(CM)中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在IPC作用的不同时间段上,eNOSmRNA和蛋白在AT和CM中均有显著上升,在IPC作用1 h,然后再等待4 h的实验组中,eNOSmRNA和蛋白又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结论:IPC产生的机械压力增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剪切力,刺激该细胞NOS合成增加,进而增加了NO产物的释放量,使血管扩张,改善了局部微循环。

  • 熊胆冻干粉针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朴英实;金京春;朴日龙;金贵善;李永淳

    目的:观察熊胆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Bp)和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将Wistar系失血休克大鼠随机分2组:实验组(BBI组)静脉滴注18 mg/kg熊胆注射液36 ml/kg;对照组(NS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放血前、放血60 mm、给药抢救30 min、60 mtn时MABp和各微循环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存活时间。结果:(1)休克时各组MABp显著降低,BBI组给药后血压回升作用显著,与NS组比较给药抢救30 min、60 min时分别为P<0.05、P<0 01;存活时间BBI组明显延长,与NS组比较P<0.01)。(2)在休克时二组肠系膜微血管血液速度均显著变慢,从放血前的线流变为粒流、泥流,红细胞聚集甚至停流。微血管口径均显著变细;微血管活动数均显著减少,而给药后微血管血流速度加快,微血管流态改善,变为粒线流及线粒流;微血管口径舒张;微血管活动数增加,BBI组与N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8 mg/kg熊胆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有明显的回升血压作用并延长存活时间;有舒张肠系膜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状态的作用。

  • 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王建民;王正国;朱佩芳;李兵仓;张良潮

    目的:通过观察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了解伤后微循环功能变化的病理学基础。方法:采用爆炸冲击波对兔损伤动物模型以及对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从光镜、电镜水平上观察内皮细胞病理学变化。结果:光镜下的主要表现为肺泡出血、肺泡隔断裂、肺大泡形成以及肺间质水肿,电镜下可见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致使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间裂隙增宽,核肿胀、异染色质增多,以及线粒体肿胀、嵴排列混乱等病理变化。体外实验主要表现为爆炸冲击波对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剥脱性损伤。结论:爆炸性冲击伤后肺微内皮细胞的损伤严重且广泛,是伤后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与肺微循环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 病毒性肝炎的甲襞微循环探讨

    作者:郝少银

    为了探讨病毒性肝炎与甲襞微循环之间的关系,本室对1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住院患者.按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准>[1]分型.有急性病毒性肝炎86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0.69岁;慢性病毒性肝炎6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4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3.27岁;肝炎后肝硬化2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3.23岁.全部微循环资料均为人院后的初次观察结果.对照组为本院健康职工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1.56岁.

  •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压积测定

    作者:周杰;甘结友

    脑梗塞(CI)从病因来看,血液粘稠度引人注目.加强对CI的监测很有必要.监测手段优劣直接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监测手段简单、准确、便宜在当前医疗改革中更让人接受.本文试图就红细胞压积(HCT)与CI发生、发展关系,能否作CI的监测手段作探讨.

  • 海王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性变化

    作者:彭军;曾静香;吴银霞

    降纤酶是近年来我国采用生物技术从蛇毒内提炼的单一成分抗栓酶制剂,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已有明显疗效.为了研究降纤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测定海王降纤酶治疗高粘滞血症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塞二种疾病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 长期口服避孕药妇女血液流变性变化

    作者:陈华;丁福荣;陈静琴;孙慧瑾;郭宁

    口服避孕药(OC)以其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节育方法之一.但OC对妇女血液流变性是否存在影响至今国内未见报道.本方对OC妇女进行了血液流变性的检测,并探讨其与OC时间长短的关系.

  • 脑出血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析

    作者:杨望平;于戈群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因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三高特征,我院从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对经过脑CT扫描证实有脑出血患者104例均经血液流变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王信;吕秀云;王秀梅;刘长山

    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贺斯)作为一种新的人造血代用品在欧洲已广泛推广应用,它具有扩充血容量快、维持时间长、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国内研究报道不多,我们随机选择30例择期手术病人输入6%贺斯,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以探讨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随机选择30例择期大中手术病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25~74岁,平均45.1岁.其中头部手术5例,胸部手术6例,上腹部手术9例,下腹部手术6例,骨科手术4例.排除应用激素、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例.

  • 应用旋转式血液粘度计测试的体会

    作者:许瑚;贾宁人

    血液流变学检测是诊断心脏血客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要准确测得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结果,做好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本文就LBY-N6A旋转式血液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质量控制,介绍自身工作的体会.1 血样的采集为了保证标本的质量,必须空腹采血.采血器用的是孔径较大的7号以上针头,1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容易采的标本,尽量不用压脉带,以免异常高的切应力对红细胞造成破坏,影响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的准确测量.

  •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作者:喻昆林;牛学琴;蒋绿芝

    对86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并与80例健康对照者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86例患者均系我科住院病人,均符合WHO(1985)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45例,年龄38~70岁,平均58.4±6.8岁,病程2~10年.所有患者行相关检查,确定其并发症,分为微血管组46例,高血压组40例.80例健康对照者均排外心脑肝肾等疾患,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0~70岁,平均56.7±8.0岁.

  • 灯盏花素合用脂可清治疗脑梗塞的血液流变性、血脂、脑血流量指标监测

    作者:刘春云;许春茹;赵爱社;黄佩荣;罗晓飞

    灯盏花素注射液为大连弘丰制药厂生产[22-5794-辽卫药准字(1999)第0180号],脂可清胶囊为山西晶鑫药业公司生产[(98)卫药准字ZF-115号],二者均为纯中药制剂.为了探讨二者合用的作用机理,将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监测.

  • 持续被动活动促进下肢骨折愈合的微循环研究

    作者:蓝旭;刘雪梅;葛宝丰;许建中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活动(CPM)对下肢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24例,随机分对照组和CPM组,观察术后1周、2周、4周机体血液流变性和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CPM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和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差异显著。CPM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结论:CPM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汪家淑;杨维鑫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后比较的方法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1次/日,12周和200mg隔日晚口服一次12周,总疗程24周治疗82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末,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自第13周开始隔日晚口服200mg至24周末时仍能维持12周末时的血脂水平。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具有全面的调脂作用,且隔日一次口服200 mg 12周仍能维持调脂作用。治疗中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生物物理特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红勇;何作云;李希楷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红细胞变形性(ED)、膜胆固醇(Ch)、磷脂(PL)及膜脂微粘度(η-)的改变。方法:采用激光衍射法和DPH探针观察27例CHD患者ED及η-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CHD患者膜Ch、Ch/PL及η-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及ED明显低于对照组。ED与膜Ch、Ch/PL及η-呈负相关;η-与Ch/PL呈正相关;各变形参数间亦有正相关关系。结论:CHD患者ED的降低与红细胞膜脂异常及膜微粘度的改变有关,且降低的ED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

  • 雷诺氏征和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手指血管病的定量分析

    作者:李澄;沈宏英

    在原发性和继发性雷诺氏现象中,手指血管病变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判定较为困难,但却十分重要.临床工作者需要客观的测定方法,以便确定具有雷诺氏现象的病人中哪些具有潜在的结缔组织病,以及判定指、趾血管病变的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本文概述了有关方法,着重讨论原发性雷诺氏征(PRP,primary Raynaud′s phenomenon)和系统性硬皮病(SSc,systemic sclerosis).

  •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凌云;李福平;何作云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较为肯定的易患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吸烟、胰岛素抵抗等.新近人们又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管内皮细胞为衬贴于心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细胞,是许多损伤因素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的始发环节.

  • 兔脑局部冷冻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刘久波;涂汉军;罗杰;张力;李新建;杨青山;何国厚;王伦长

    目的:探讨脑局部冷冻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蝮蛇抗栓酶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白色兔24只,分为三组:单纯冷冻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药物治疗组(Ⅲ组),分别检测脑局部冷冻前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Ⅰ组、Ⅱ组脑局部冷冻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变,与冷冻前比较:ηb、ηp、ESR、K值、EAI明显升高(P<0.05或0.01)。Ⅲ组脑局部冷冻前后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Ⅲ组冷冻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兔脑局部冷冻能引起血液流变性改变,蝮蛇抗栓酶对兔脑局部冷冻造成的血液流变性损害有保护作用。

  • 蛔虫变应原诱发豚鼠哮喘后血液流变学及组织胺动态变化

    作者:卢瑜;刘志刚;林雪怡;方勇;宋屿娜;李青

    目的:为了观察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动物模型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外周血组织胺的动态变化,丰富变应原激发动物哮喘的基础理论。方法:把实验豚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和阳性激发组。用蛔虫变应原激发致喘豚鼠后,观察各实验组在激发哮喘后1 h、24 h和72 h的血液流变学和组织胺的动态变化。结果:由蛔虫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豚鼠动物模型,其血液流变性出现异常,阳性激发组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变率还原粘度和组织胺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而红细胞压积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表明用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后,能诱发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并释放出组织胺。与此同时血液出现高粘滞状态,进一步加剧气道局部的缺血、缺氧及炎性反应,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功能降低。

  • 丹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血液流变学及其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晓晏;夏时海;郭萍;周渝

    目的:观察丹参对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血液流变学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三组:正常对照组(NC)、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复方丹参干预组(TS)。用5%牛磺胆酸钠和牛胰蛋白酶混合液胰管注入,制备犬SAP模型。TS组于模型制备后15 min和12 h分别静脉滴注复方丹参(2 ml/kg)。术后动态观察各组以下指标: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SAP组TXA2、PGI2、ET、NO、PAF较NC组显著升高(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显著的改变(P<0.01);复方丹参对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的影响(P<0.05)。结论:血液流变性、炎性介质PAF、二对血管活性物质TXA2/PGI2和ET/NO均是介导SAP胰腺血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复方丹参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 急性心肌梗死重组链激酶早期溶栓的血液流变性研究

    作者:程瑞年;杜海松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重组链激酶早期静脉溶栓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对36例患者分别于溶栓开始前、溶栓治疗后3 h采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异常。溶栓3 h后各项血液流变指标明显改善,尤以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刚性指数为著。结论:重组链激酶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流变学各项异常指标,对缩小梗死面积,恢复心肌灌注,减少并发症,防止梗死后心绞痛及再梗死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血小板和巨大血小板的检测研究

    作者:谢忠明;李艳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计数血小板总数和检测巨大血小板的差异。方法:120例血样同时采用Advia120仪器法、STKS仪器法和手工方法进行血小板总数检查,并将120例标本逐一制成血涂片、瑞氏染色和显微镜镜检。结果:3种方法对血小板总数的检测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3种方法对巨大血小板的检出率有明显不同,Advia 120法41.67%(50/120),STKS法29.17%(35/120),手工法镜检32.50%(39/120),二仪器法之间以及Advia 120法与手工法镜检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查血小板总数,其结果没有差异;虽然3种方法都可检测巨大血小板,但以Advia120法检出率较高,准确性较好。

  • 偏头痛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作者:李宝莉;王廷慧;刘烨;张正祥

    目的:研究偏头痛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99例偏头痛患者分为风寒型、肝旺型、痰湿型、瘀血型。观察不同中医分型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结果:不同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似有明显不同。结论:偏头痛不同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性变化的侧重、轻重似有不同,究其病因,辨证施治,配合降粘、抗凝等治疗,可望收到良效。

  • 疏肝化瘀汤治疗特发性水肿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作者:程海波;尚文斌

    目的:观察疏肝化瘀汤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以疏肝理气、化瘀通络立法,自拟疏肝化瘀汤治疗特发性水肿68例,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68例患者痊愈率82%,总有效率97%。48例患者治疗前后复查血液流变性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疏肝化瘀汤对特发性水肿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特发性水肿的血液流变性。

  • 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中药912液的作用

    作者:舒平;张淑文;王宝恩;梁琪

    目的:观察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及中药912液对其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服中药912液200 ml/日,对照组服温开水200 ml/日,共7天。用XTW-Ⅲ微循环检测仪观察其治疗前、后第1、3、7天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急性感染患者的甲襞微循环89.1%异常,其轻、中、重分别为39.1%、29,7%、20.3%。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流态积分明显增加,且与APACHE-Ⅲ值呈明显相关,其值大于30分时,形态与袢周积分也增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态积分明显降低,其APACHE-Ⅲ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感染性患者末梢微循环以血流速度减慢和流态积分增高异常为主,且随病情加重而加重;中药912液能明显改善急性感染患者微循环,改善患者病情。

  • 血液的非牛顿性及其粘滞性的正确测量

    作者:蔡绍皙;吴西;段铭

    粘滞性是血液的基本生物物理性质之一,它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已日益为临床工作者所认识和熟悉.它的变化机制,特别是微观机制研究仍然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领域.正如下面要讲到的,血液是非牛顿流体,能正确描述血液粘滞性的量应当是"表现粘度",如何能正确方便地检测到血液的表观粘度,成为众多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微循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